1.单选题- (共12题)
1.
下图示意2000年、2010年我国劳动力流动情况。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A. 东部地区以县内流动为主 B. 中部地区以县内流动为主
C. 西部地区以省际流动为主 D. 全国平均以省内县际流动为主
【小题2】图中数据反映,从2000年到2010年十年间,我国东部地区经济发展的特点是
①县内经济差异变大 ②县内经济差异变小 ③省际经济差异变小 ④省际经济差异变大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小题3】促使我国劳动力区域流动的主要原因是
A. 自然条件的差异 B. 教育水平的差异
C. 区域经济的差异 D. 居住环境的差异
A. 东部地区以县内流动为主 B. 中部地区以县内流动为主
C. 西部地区以省际流动为主 D. 全国平均以省内县际流动为主
【小题2】图中数据反映,从2000年到2010年十年间,我国东部地区经济发展的特点是
①县内经济差异变大 ②县内经济差异变小 ③省际经济差异变小 ④省际经济差异变大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小题3】促使我国劳动力区域流动的主要原因是
A. 自然条件的差异 B. 教育水平的差异
C. 区域经济的差异 D. 居住环境的差异
2.
【小题1】“城归”返乡创业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小题2】“城归”给乡村带来的是人口红利(是指一个国家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较大,抚养率比较低,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人口条件,整个国家的经济呈高储蓄、高投资和高增长的局面。)升级,人口红利升级指的是“城归”人员
【小题3】“城归”现象给乡村最先带来的社会效益是
近年来,不少在城市积累了资金、习得专长的农民工,开始逆向流动、返乡创业。这类人,被媒体称为“城归”。据统计,近年来“城归”人数累计达到450万。随着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将有更多的“城归”返乡创业,这将给家乡的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不可估量的现实影响。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小题1】“城归”返乡创业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城市产业已达饱和,经济效益不断下降 | B.国家优惠政策实施,乡村经济蓄势发展 |
C.乡村土地无人耕种,大面积的撂荒 | D.城市生活成本过高,环境污染严重 |
A.技能与素质的提升 | B.年龄构成的年轻化 |
C.数量的大幅度提高 | D.性别结构的均衡化 |
A.增加家庭收入,改善环境质量 | B.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完善基础设施 |
C.有效解决留守儿童和老龄化问题 | D.促进农业规模化和专业化发展 |
3.
下图为安徽省部分人口迁移及承接部分服装加工基地示意图,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1978年以来安徽省部分人口迁移相邻省区主要原因是迁入省区的
【小题2】据图, 2008年以来吸引服装产业加工向本省转移原因是

【小题1】1978年以来安徽省部分人口迁移相邻省区主要原因是迁入省区的
A.水、土地、能源供给充足 | B.就业机会多,收入水平高 |
C.交通便利,就业机会多 | D.促进产业升级,劳动力不足 |
A.本省原材料较丰富,劳动力成本低 |
B.本省能源供给优势强,产业结构需要升级 |
C.本省国家政策扶持力度大于沿海省 |
D.本省加工出口的运输成本小于沿海省 |
4.
读浙江省2000年和2016年省外流入人口分年龄的性别比(每百名女性人口相对应的男性人口数)情况折线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2016年,浙江省省外流入人口中( )
【小题2】与2000年比,2016年中年女性人口大量流入,其影响因素可能包括( )
①行业需求
②二孩政策
③交通运输
④工程建设
⑤家庭需要

【小题1】2016年,浙江省省外流入人口中( )
A.男性人口仍占多数 | B.性别比最大的年龄段是40-44岁 |
C.少年儿童的性别比有降低的趋势 | D.迁入人口性别比不平衡加剧 |
①行业需求
②二孩政策
③交通运输
④工程建设
⑤家庭需要
A.①②③ | B.①②⑤ |
C.②③④ | D.③④⑤ |
5.

【小题1】上图中有两处明显人口年龄结构高峰,推测历史上中国人口出生最高峰可能是( )
【小题2】“中国人口形势雪崩”,主要指( )
2018年1月网文“中国人口形势雪崩”成为网上热搜,2017年出生人口1723万人,比国家卫计委(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在全面两孩政策实施之初最低预测少整整200万,比日本的出生率还低,部分专家甚至推测2100年,中国人口消失一半。下图为2014年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图。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上图中有两处明显人口年龄结构高峰,推测历史上中国人口出生最高峰可能是( )
A.1950——1960年 | B.1960——1970年 |
C.1970——1980年 | D.1980——1990年 |
A.出生人口数量太少 | B.全面两孩政策失效 |
C.目前老龄段人口占各年龄段比重最大 | D.整体人口将急剧萎缩 |
6.

【小题1】上图国家中人口年龄中位数变化最小的是( )
【小题2】人口年龄中位数主要反映( )
【小题3】应对中国人口年龄中位数变化趋势的对策不可行的是( )
当把人口中的所有成员按年龄由小到大排序时,位于中间的年龄即为年龄中位数。它把人口分为两个数目相等的部分。
读世界部分国家人口年龄中位数变化趋势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上图国家中人口年龄中位数变化最小的是( )
A.巴西 | B.瑞典 | C.俄罗斯 | D.中国 |
A.人口增长数量 | B.人口增长速度 |
C.人口年龄结构 | D.人口老龄化程度 |
A.鼓励农村人口增长,解决农村家庭养老问题 |
B.引入市场机制,发展老龄产业 |
C.完善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 |
D.实施“全面二孩”政策 |
7.
下表为我国甲、乙两个省级行政区及全国的部分人口数据。读表,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2002年至2014年
【小题2】据表中信息推断,为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甲地可重点发展
①有色金属冶炼业 ②信息服务产业 ③大型建材生产产业 ④生物医疗产业 ⑤商务会展产业

【小题1】2002年至2014年
A.医疗条件改善,全国少年儿童人口比重下降 | B.甲地就业吸引力强,劳动人口比重提升 |
C.乙地迁入人口多,老年人口比重下降 | D.自然增长率低,两地劳动人口抚养负担加重 |
①有色金属冶炼业 ②信息服务产业 ③大型建材生产产业 ④生物医疗产业 ⑤商务会展产业
A.①②③ | B.①④⑤ | C.②③④ | D.②④⑤ |
8.
【小题1】促使江苏流动人口快速增长的主要因素是( )
【小题2】与苏北相比,苏南地区农村流入人口普遍增加的原因有( )
①乡镇企业繁荣 ②交通通达性较好 ③农村环境优美宜居条件好 ④经济发达逆城市化发展
流动人口是指离开户籍所在地的县、市或者市辖区,以工作、生活为目的异地居住的成年育龄人员。江苏省流动人口总规模在2000—-2010年中增加了95.4%,而以长江为界的苏北和苏南流动人口格局不同,苏北地区流动人口持续向地级城区、县(市)级城市集聚,农村输出人口减少;苏南地区城镇流入人口快速增加,农村流入人口普遍增加的特征。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小题1】促使江苏流动人口快速增长的主要因素是( )
A.国家政策 | B.经济因素 | C.交通发展 | D.气候因素 |
①乡镇企业繁荣 ②交通通达性较好 ③农村环境优美宜居条件好 ④经济发达逆城市化发展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③ | D.②④ |
9.
劳动力抚养比是每个劳动力抚养的小孩和老人的人口数。国家统计局2017年11月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劳动力人口占总人口比重比上一年减少了0.25%(349万人),这是中国劳动力人口自2012年来连续五年净减少。结合图示,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据图文信息可知,2011—2016年,我国
【小题2】为缓解劳动力人口比重不断减少带来的问题,合理的措施是

【小题1】据图文信息可知,2011—2016年,我国
A.人口总量逐年减少 | B.人口自然增长率逐年减少 |
C.劳动力抚养比逐年增加 | D.城镇就业人口逐年增加 |
A.关闭劳动力指向型工厂 | B.取消计划生育政策 |
C.鼓励少年人口就业 | D.分群体延迟退休年龄 |
10.
根据全国人口变动抽样调查数据推算,2017年我国出生人口1723万人,比2016年减少63万人,但受政策效应影响,2017年二孩数量较2016年进一步上升至883万人。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与2016年相比,2017年我国出生人数 ( )
【小题2】我国二孩数量的增加将会 ( )
【小题1】与2016年相比,2017年我国出生人数 ( )
A.一孩较多,二孩较少 | B.一孩较多,二孩较多 |
C.一孩较少,二孩较少 | D.一孩较少,二孩较多 |
A.提高老年人口比重 | B.改善人口年龄结构 |
C.减轻社会抚养负担 | D.加剧劳动力的不足 |
11.
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全国流动人口达2.21亿人。下表为我国八大经济板块吸收的流动人口占全国流动人口比重(%)表。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下列选项中,位于吸收流动人口占比最高的经济板块的省份是
【小题2】2005年-2010年,我国中西部地区吸收的流动人口比重增加,下列不属于其原因的是

【小题1】下列选项中,位于吸收流动人口占比最高的经济板块的省份是
A.晋 | B.赣 | C.豫 | D.粤 |
A.经济发展加快 | B.产业转移 | C.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 D.国家政策支持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1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