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4题)
1.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城市B与C相比,形成较早的是________,理由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C城市中的商业区区位的有利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C城市的①、②、③、④四处,布局工业区最合理的是________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城市B与C相比,形成较早的是________,理由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C城市中的商业区区位的有利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C城市的①、②、③、④四处,布局工业区最合理的是________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左图是反映某城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右图映某城不同年份的用地面积变化示意图,据此回答下题。

(1)左图漫画反映出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是____________,该问题解决方法主要有____________。
(2)除漫画所反映的问题外,城市化过程中还会带来哪些方面的城市问题?
(3)该地从阶段I到阶段Ⅲ,城市化过程中的标志有哪些?
(4)该地城市化过程中大量的人口迁入,人口迁入带来有利影响?

(1)左图漫画反映出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是____________,该问题解决方法主要有____________。
(2)除漫画所反映的问题外,城市化过程中还会带来哪些方面的城市问题?
(3)该地从阶段I到阶段Ⅲ,城市化过程中的标志有哪些?
(4)该地城市化过程中大量的人口迁入,人口迁入带来有利影响?
3.
下图是世界两大工业区所在位置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试分析美国东北部传统工业区的优势区位条件。
(2)据图分析日本工业区的主要分布特点,并分析这些地区发展工业的优势区位条件。
(3)图中两工业区的集聚程度都相当高,试分析工业集聚的利弊。


(1)试分析美国东北部传统工业区的优势区位条件。
(2)据图分析日本工业区的主要分布特点,并分析这些地区发展工业的优势区位条件。
(3)图中两工业区的集聚程度都相当高,试分析工业集聚的利弊。
4.
读下列甲、乙两幅农业地域分布图,回答问题。

(1)图中C、B两地的农业地域类型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地大规模的农业生产与我国____________地区类似。
(2)分析甲图中C牧牛业发展的主要区位条件。
(3)影响D地工业区形成的最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_,并分析其发展的区位条件。

(1)图中C、B两地的农业地域类型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地大规模的农业生产与我国____________地区类似。
(2)分析甲图中C牧牛业发展的主要区位条件。
(3)影响D地工业区形成的最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_,并分析其发展的区位条件。
2.单选题- (共24题)
5.
读下图,a、b、c分别表示0~14岁、15~64岁、65岁及以上三种年龄段人数占总人口的比重。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在图中①、②、③、④四个国家中,老龄化问题最严重的是( )
【小题2】图中②国0~14岁年龄段人数所占总人口比重大小及应采取的相应正确措施是( )

【小题1】在图中①、②、③、④四个国家中,老龄化问题最严重的是( )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A.70% 鼓励生育 |
B.60% 计划生育 |
C.15% 采取移民政策 |
D.30% 鼓励人员出国 |
6.
城市土地利用的一般模式是,自中心城区到远郊区依次为商业用地、居住用地、工业用地和农业用地。影响这种土地利用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是
①土地价格
②发展历史
③交通条件
④生活习惯
①土地价格
②发展历史
③交通条件
④生活习惯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
7.
我国西气东输工程以新疆塔里木气田为主气源,以长江三角洲地区为目标消费市场,形成横贯中国西东的天然气供气系统。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西气东输工程所选择的运输方式是()
【小题2】西气东输工程所选运输方式的主要特点是
【小题1】西气东输工程所选择的运输方式是()
A.管道运输 | B.航空运输 | C.铁路运输 | D.公路运输 |
A.速度最快 | B.灵活机动 | C.运费较低 | D.运量较大 |
8.
人口合理容量
A.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环境所能容纳的人口数 |
B.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人口合理容量越来越小 |
C.科技发展水平越高,人口合理容量越大 |
D.在原始社会,自然环境受到的破坏较小,因此环境的人口合理容量较大 |
9.
【小题1】中国进入严重少子化阶段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
【小题2】我国少子化带来的直接后果是( )
【小题3】全面实施两孩政策后,大部分家庭并没有积极跟从,主要原因是( )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全面两孩政策改革完善计划生育服务管理的决定》公布,该政策主要针对我国少子化现状(按照人口统计学,0—14岁人口占15%—18%为严重少子化,我国2010年该比例达到16.6%)。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小题1】中国进入严重少子化阶段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
A.自然灾害频繁,饥荒严重 |
B.人口死亡率显著下降 |
C.政府宏观调控力度大 |
D.抚养孩子成本上升,夫妇不愿多生孩子 |
A.劳动人口减少 | B.就业压力增大 |
C.经济结构转型 | D.养老压力减小 |
A.国家人口政策的束缚 | B.养育成本高,女性职场压力大 |
C.生育能力大幅度减弱 | D.受我国传统思想的影响 |
10.
早点铺与一般餐馆比较
A.早点铺门槛人口少,服务范围小,数目多 |
B.早点铺门槛人口多,服务范围大,数目少 |
C.一般餐馆门槛人口少,服务范围小,数目多 |
D.一般餐馆门槛人口少,服务范围小,数目少 |
11.
【小题1】城市推广“垂直绿化”的最大好处是
【小题2】下面哪些措施在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方面可供选择
①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转移部分人口,吸纳高素质人才
②植树种草,提高绿地面积
③建立立体交通道路系统,增加私人汽车数量
④控制人口增长,规划建设高大稠密的高档住宅楼
上海世博会上,很多建筑都使用了“垂直绿化”的概念,世博会主题馆外的一面总面积5 000平方米的植物墙更是创下“世界第一”。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小题1】城市推广“垂直绿化”的最大好处是
A.提高我国森林覆盖率,使我国成为世界上林木资源丰富的国家 |
B.缓解我国普遍存在的夏季能源紧张的局面 |
C.减轻城市的“热岛效应” |
D.解决城市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状况 |
①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转移部分人口,吸纳高素质人才
②植树种草,提高绿地面积
③建立立体交通道路系统,增加私人汽车数量
④控制人口增长,规划建设高大稠密的高档住宅楼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12.
【小题1】为了节省成本获得更好的效益,生产透水砖的工厂可以布局在( )
【小题2】我国城市道路建设中将透水砖取代不透水砖的直接目的是( )
透水砖以尾矿废料、粉煤灰、建筑垃圾等为原材料制作而成,目前,它正取代不透水砖成为我国城市道路建设的主要材料。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小题1】为了节省成本获得更好的效益,生产透水砖的工厂可以布局在( )
A.钢铁厂附近 | B.污水处理厂附近 |
C.酿造厂附近 | D.皮革厂附近 |
A.优化排水系统 | B.储存雨水资源 |
C.美化城市道路 | D.节省建设成本 |
13.
A. 黄河三角洲 B. 长江三角洲
C. 珠江三角洲 D. 太湖平原
【小题2】该农业地域类型的好处是 ( )。
A. 可以少占耕地
B. 可实现农业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C. 可以实现农产品的自给
D. 便于利用当地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A. 黄河三角洲 B. 长江三角洲
C. 珠江三角洲 D. 太湖平原
【小题2】该农业地域类型的好处是 ( )。
A. 可以少占耕地
B. 可实现农业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C. 可以实现农产品的自给
D. 便于利用当地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
14.
下图为某电脑生产公司电脑零部件生产厂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该公司个人电脑零部件生产厂遍布世界各地的主要原因是( )
【小题2】该公司计算机组装厂与零部件生产厂之间的地域联系方式有( )
①邮电通信
②商业贸易
③交通运输
④生产工序上的联系
⑤共用基础设施联系

【小题1】该公司个人电脑零部件生产厂遍布世界各地的主要原因是( )
A.为了占领世界各地的市场 | B.充分利用各地的优势区位 |
C.充分利用各地的运输条件 | D.有效利用各地的基础设施 |
①邮电通信
②商业贸易
③交通运输
④生产工序上的联系
⑤共用基础设施联系
A.①②③ | B.①③④ | C.③④⑤ | D.②③⑤ |
15.
下图为鲁尔工业区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下列有关鲁尔区发展的有利区位条件中,不正确的是( )
【小题2】有关鲁尔区实施可持续发展策略的叙述,错误的是( )

【小题1】下列有关鲁尔区发展的有利区位条件中,不正确的是( )
A.丰富的煤炭资源 |
B.广阔的市场 |
C.丰富的铁矿资源 |
D.丰富的水源及便利的水运 |
A.调整产业结构,改造传统产业 | B.重视环境保护,营造绿色空间 |
C.普遍缩减煤、铁企业的规模 | D.大力发展交通,鼓励新兴产业迁入 |
17.
读澳大利亚区域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关于图中混合农业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小题2】该种混合农业的主要优点有( )
①对市场的适应性较强,农场主收入较稳定
②便于投入大量劳动力精耕细作
③有利于保持土壤肥力
④与当地湿润多雨的气候相适应

【小题1】关于图中混合农业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小麦种植业和牧羊业混合经营 |
B.甘蔗、果树种植和养鱼有机结合 |
C.主要种植小麦和水稻 |
D.交替种植小麦、棉花或休耕 |
①对市场的适应性较强,农场主收入较稳定
②便于投入大量劳动力精耕细作
③有利于保持土壤肥力
④与当地湿润多雨的气候相适应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③ | D.①④ |
18.

【小题1】野菜加工厂的工业导向类型属于( )
【小题2】A,B两地建立野菜加工厂,B地与A地比较其优势在于( )
碱蓬是北方民间传统野菜,营养价值丰富,是一种优质的蔬菜和油料作物,下图为我国盐地碱蓬分布示意图。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野菜加工厂的工业导向类型属于( )
A.市场导向型 | B.原料导向型 |
C.劳动力导向型 | D.技术导向型 |
A.地形平坦 | B.原料丰富 |
C.市场广阔 | D.劳动力廉价 |
20.
有关工业地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工业联系导致工业集聚,形成工业地域
②自发形成的工业地域面积小,潜力小,发育程度低
③规划建设形成的工业地域,其工厂间只存在地理空间上的联系
④钢铁工业是发育程度高的工业地域
①工业联系导致工业集聚,形成工业地域
②自发形成的工业地域面积小,潜力小,发育程度低
③规划建设形成的工业地域,其工厂间只存在地理空间上的联系
④钢铁工业是发育程度高的工业地域
A.①② | B.③④ | C.②③ | D.①④ |
21.
下图为两农业地域类型的农业产值结构和商品率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甲、乙农业地域类型分别可能为
A. 季风水田农业、大牧场放牧业 B. 季风水田农业、商品谷物农业
C. 商品谷物农业、乳畜业 D. 大牧场放牧业、乳畜业
【小题2】甲、乙两农业地域类型商品率相差较大的主要原因为
A. 人口密度不同 B. 市场条件不同 C. 作物单产不同 D. 机械化水平不同

【小题1】甲、乙农业地域类型分别可能为
A. 季风水田农业、大牧场放牧业 B. 季风水田农业、商品谷物农业
C. 商品谷物农业、乳畜业 D. 大牧场放牧业、乳畜业
【小题2】甲、乙两农业地域类型商品率相差较大的主要原因为
A. 人口密度不同 B. 市场条件不同 C. 作物单产不同 D. 机械化水平不同
24.
与传统工业相比,高新技术工业通常具有的特点是( )
A.从业人员具有高水平的知识和技能,其中科学家和工程师占较大比例 |
B.增长速度较传统工业慢,变化少,产品更新周期长 |
C.研究开发费用在销售额中所占比例较低 |
D.产品面向发达国家 |
25.
下图是工业区位选择模式图,其中线段长短表示影响程度大小。下列情况与甲、乙、丙、丁四图相符的是( )


A.甘蔗制糖、制鞋、微电子、啤酒 | B.甘蔗制糖、微电子、制鞋、啤酒 |
C.甘蔗制糖、制鞋、啤酒、微电子 | D.甘蔗制糖、啤酒、微电子、制鞋 |
27.
读下面甲、乙两图,根据图中信息完成题。

【小题1】图中四地最有可能发展成为商业中心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小题2】促使该商业中心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 地形崎岖,交通运输方式单一 B. 人口稀少,资源丰富
C. 交通便捷,人口众多 D. 交通干线,过往车辆多

【小题1】图中四地最有可能发展成为商业中心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小题2】促使该商业中心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 地形崎岖,交通运输方式单一 B. 人口稀少,资源丰富
C. 交通便捷,人口众多 D. 交通干线,过往车辆多
28.
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台湾岛修建的铁路,没有直接联系东西部的横向铁路,据图思考,其影响因素主要是
【小题2】台湾岛铁路沿海岸呈环状分布的主要原因有
①城市众多,客货运量大 ②地势相对缓和,工程造价低,难度小③水源充足④地势低,热量条件好

【小题1】台湾岛修建的铁路,没有直接联系东西部的横向铁路,据图思考,其影响因素主要是
A.地形 | B.河流 | C.气候 | D.矿产 |
①城市众多,客货运量大 ②地势相对缓和,工程造价低,难度小③水源充足④地势低,热量条件好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 D.③④ |
3.选择题- (共2题)
4.填空题-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4道)
单选题:(24道)
选择题:(2道)
填空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