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5学年福建省四地六校高一第三次联考语文试卷(带解析)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514902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7/7/19

1.选择题(共1题)

1.
下面一段话是1999年克劳森先生向中国提出的建议。最能概括出有关建议的重要信息的一项是(    )
11月初,世界银行前任行长克劳森先生在一次中国发展与国际经济学术会议上演讲时,盛赞了中国改革所取得的经济成就,同时也向中国提出建议,要注意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同步性。关于社会发展,他提出了几项基本的指标,即诚实、透明度和讲道德。世界银行在过去10年内曾向中国贷款数百亿美元,并通过赠款帮助中国培养人才,消除贫困,普及教育,这位中国人民的朋友在目前我国经济面临困难的时候所提出的劝告,值得我们深切思考。
A.要注意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同步进行,要制定诚实、透明、讲道德的指标。
B.要注意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同步进行,培养人才,消除贫困,普及教育。
C.盛赞中国改革所取得的经济成就,提出要制定诚实、透明、讲道德的指标。
D.盛赞中国改革所取得的经济成就,帮助中国培养人才,消除贫困,普及教育。

2.文言文阅读(共2题)

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既倦,情随事迁,感慨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之兴怀。况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节选自《兰亭集序》)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或寄所托因:随着
B.得于己暂:一时
C.感慨之矣系:附着
D.况短随化修:美好
【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不能喻之怀仲卿闻之,亦自缢庭树
B.犹不能不之兴怀否泰如天地,足荣汝身
C.及其所既倦多谢后世人,戒慎勿忘
D.所以兴怀,致一也不嫁义郎体,往欲何云
【小题3】下列各句对选段的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选段节选自《晋书·王羲之传》,面对清明澄澈、生机盎然的兰亭美景,作者兴尽悲来,感慨良多,不由得哀叹自己“不知老之将至”。
B.本选段一开头就出现了一个阔大的境界:“人之相与,俯仰一世”。但这并不显得突然, “俯”“仰”二字在这里用的是它们合义,表示时间过得很快。这包含着人怎样在人群中度过一生这一问题,由此而引发作者的感慨,可谓自然之极。
C.“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这种人人都有的情怀说明了—个事实:不管生活方式有怎样的不同,人总是留恋于生活中那些美好的事物,也就是留恋于有生之乐。
D.“死生亦大矣”,暗含有生之年应当做些实事,不宜空谈玄理之意,是作者的基本观点,作为书序,以此来概括一篇之意,这正是本文作者见解高远之处。
【小题4】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3分)
(2)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3分)
3.
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6分)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论语·雍也》)
【小题1】孔子认为,一个人能做到“博施于民而能济众”算是“仁人”吗?孔子认为行“仁”的方法是什么?
【小题2】孔子还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结合上面的选段,请简要说明你对孔子的“恕”的理解。

3.语言表达(共1题)

4.
下面是以“月色”为话题的一首小诗。请从“星星”“小河”两个话题中选择一个,仿写一首小诗。要求意思完整,句式和修辞手法一致,字数可以不相同(4分)
小巷的月色是聪明的,
当我扣第一声门时,
他告诉我:
友人出去了。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1道)

    文言文阅读:(2道)

    语言表达:(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