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3题)

(1)A、B两国人口年龄构成所反映的人口问题是:A国__________;B国__________。
(2)上述人口问题对两国人口增长及社会产生的影响是:A国__________;B国__________。
(3)针对以上人口问题,两国应采取的人口政策是:A国__________;B国__________。

(1)A、B、C三处哪一处最适宜建高级住宅区?判断理由是?
(2)商业区一般都分布在城市的中心,分布在此的理由?
(3)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拟在①、②分别新建化工厂和自来水厂,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表。
地点 | 拟建项目 | 是否合理 | 判断理由 |
① | 化工厂 | | |
② | 自然水厂 | | |

(1)图中②地的农业地域类型是_______,其农业生产的特点是(至少2点)________
(2)图中③地的农业地域类型是_______,区位优势是(至少3点)_______
(3)图中④地的农业地域类型是_______,其农业生产的特点是_______
2.单选题- (共24题)
A.减少城市的噪声和光污染 | B.减轻热岛效应和美化环境 |
C.减轻光化学烟雾的污染 | D.降低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的数量 |
某城市东西相距25千米,下图为该城市沿东西方向人口密度与土地价格分布曲线图,其中甲、乙、丙、丁分别表不该城市不同的区域。
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小题1】该城市中心商务区可能位于( )
A.甲区域 |
B.乙区域 |
C.丙区域 |
D.丁区域 |
A.甲功能区人口密度小,工业区位条件最差 |
B.乙功能区土地价格高,以仓储和绿地为主 |
C.丙功能区人口密度大,以住宅用地为主 |
D.丁功能区基础设施完善,土地价格低 |

【小题1】图中阴影区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
A.商品谷物农业 | B.大牧场放牧业 |
C.水稻种植业 | D.现代混合农业 |
A.单位面积产量高,商品率低 | B.与城市市场和工业关系密切 |
C.大牧场上牧牛与小麦种植混合 | D.以自给自足为生产目的 |

【小题1】1975年,与英国相比,巴西城市化特点是( )
A.城市环境质量更高 | B.城市化水平更高 |
C.城市化速度更快 | D.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
①城市环境恶化 ②乡村、小城镇基础设施的完善
③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④城市中心区的萎缩
A.①② | B.①④ | C.③④ | D.②④ |

【小题1】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根本原因是( )
A.自然环境状况改善的结果 | B.人类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
C.出生率明显降低造成的 | D.两次社会大分工及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 |
A.出生率 | B.死亡率 |
C.自然增长率 | D.生育率 |
A.目前,世界人口增长模式属于Ⅰ阶段 |
B.目前,我国人口增长模式属于Ⅱ阶段 |
C.目前,印度的人口增长模式属于Ⅲ阶段 |
D.目前,世界人口增长模式属于从Ⅱ阶段向Ⅲ阶段的过渡阶段 |
生育率是指不同时期、不同地区总出生人口数与相应人口中育龄妇女人数之间的比例。抚养比是指在人口中,非劳动年龄人口与劳动年龄人口(15-64岁)之比。下图示意1950~2050某人口大国生育率、少儿抚养比、老年抚养比和总抚养比的变化情况(含预测)。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图中表示总抚养比的曲线数字代号为( )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A.1963年 | B.2005年 | C.2011年 | D.2017年 |
A.为妇女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 B.通过立法强制推行多胎政策 |
C.创立更多的贵族幼儿园学校 | D.为儿童提供免费医疗和教育 |
下图示意1970年至2040年我国劳动人口增长率的变化(含预测)。我国规定男子16岁~60周岁,女子为16岁~55周岁,被视为劳动年龄人口。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根据1970年至2040年我国劳动人口增长率的变化,推出我国人口出生率最大的一个高峰期是( )
A.1955-1965年 | B.1970-1975年 |
C.1980-1985年 | D.2000-2005年 |
A.全面放宽二孩政策 | B.延迟职工退休年龄 |
C.取消计划生育国策 | D.鼓励农民工进城 |
A.养老问题得到妥善解决 | B.降低了老龄化进程的速度 |
C.劳动年龄人口比重迅速上升 | D.带动房地产等相关行业快速发展 |

【小题1】若此图表示19世纪以前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则该图可能表示( )
A.从北美迁往拉美 | B.从亚洲迁往拉美 |
C.从非洲迁往西亚 | D.从欧洲迁往美洲 |
A.从湖南流往北京 | B.从河北流往山东 |
C.从新疆流往内地 | D.从安徽流往上海 |
A.甲地较高的工资待遇 | B.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 |
C.家庭成员甲、乙两地分居 | D.甲地优美的环境 |

【小题1】该省十年来常住人口(实际居住在当地半年以上的人口)数量减少,其原因最可能是( )
A.自然灾害增多 | B.省级行政区域缩小 |
C.劳务输出数量增加 | D.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 |
A.城市化进程由初期阶段进入中期阶段 |
B.出生率低于死亡率 |
C.城市人口比重提升依靠人口自然增长 |
D.人地矛盾日趋严重 |

【小题1】上表说明( )。
A.1950-1980年,世界各国城市化进程均缓慢 |
B.1980-2010年,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加快,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趋慢 |
C.1950-2010年,世界城市人口均超过农村人口 |
D.1950-2010年,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数量和人口增长速度均超过发达国家 |
A.发达国家工业化进程趋缓 | B.发达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 |
C.发展中国家农村劳动力过剩更明显 | D.发展中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更高 |

【小题1】该城市工业不断向东北部迁移,主要原因可能是
①城区地价上涨
②缓解城区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
③北部人口众多,有大量剩余劳动力
④北部地区矿产资源丰富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③ | D.②④ |
A.位于城区外缘,环境质量好 | B.远离中心城区,地价便宜 |
C.地势开阔,便于建立住宅区 | D.位于河流附近,取水方便 |

【小题1】图中信息能直接反映的城市化标志是
A.城市人口比重增加 | B.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
C.城市绿地增加 | D.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 |
A.2000 年中国城市人口比重为 60% | B.城市化进程已推进到成熟阶段 |
C.逆城市化现象很普遍 | D.构建和谐人居环境是城市的发展趋势之一 |

【小题1】图中①—④功能区中,表示住宅区是( )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A.通达度差 | B.劳动力不足 | C.资源不足 | D.地价昂贵 |

①城区工业用地大多转变为商业用地 ②城区居住用地大多转变为商业用地
③郊区农业用地部分转变为工业用地 ④郊区农业用地部分转变为居住用地
A.①② | B.③④ | C.②③ | D.①④ |
湖北省西北山区的某个乡种植玉米。但由于海拔高,秋天玉米还没有成熟就枯萎了。后来,当地农民推广使用“地膜覆盖技术”,春季可以提前播种出苗,玉米就能完全成熟了。
据此资料完成下列各题。【小题1】以前,造成此山区玉米不能完全成熟的自然因素是
A.水分 | B.地形 | C.土壤 | D.市场 |
A.全球变暖,温度提高 | B.运用技术,调节热量 |
C.改善光照 | D.提高土壤肥力 |
吠亩法是我国最早出现的农业耕作方法,由吠(沟)和亩(垄)两部分组成。该方法对土地的利用有“上田弃亩,下田弃吠”两种方式。下图示意我国某地区的两种吠亩法。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图中甲吠亩法有利于( )
A.抗风透光 | B.保温通风 |
C.抗旱保墒 | D.排水防涝 |
A.土壤水分充足 | B.昼夜温差减小 |
C.风力侵蚀降低 | D.通风、透光性好 |
A.热量 | B.光照 |
C.土壤 | D.水分 |

【小题1】影响当地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
A.地形 | B.水源 | C.气候 | D.土壤 |

A.果园 | B.鱼塘 | C.稻田 | D.菜地花圃 |
近几年来,海南岛的蔬菜种植业蓬勃发展,大量蔬菜不断运往我国北方地区,特别是冬季,海南岛成为我国北方主要的蔬菜供应基地。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各题。【小题1】海南岛成为我国冬季反季节蔬菜的供应基地,其主导因素是( )
A.市场需求 | B.栽培技术 |
C.气候条件 | D.交通运输条件 |
A.市场需求 | B.栽培技术提高 |
C.气候条件优越 | D.交通运输条件改善 |
A.增加农民收入 | B.合理利用土地 |
C.美化环境 | D.防治污染 |
改革开放后,我国农业生产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下图是某种农产品生产和销售的一般模式。
据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阶段I鲜花和蔬菜产区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 )
A.地势平坦 | B.气候优越 | C.水源充足 | D.距城区近 |
A.城市用地规模的扩大 | B.城市人口的增加 |
C.便利的交通及保鲜、冷藏技术的发展 | D.城市居民收入的提高 |
毛笔,是古代中国独具特色的书写、绘画工具。地处赣抚平原的文港镇,是闻名遐迩的毛笔之乡,被誉为“华夏笔都”。文港镇现已形成笔类制造、制笔零配件、制笔表面处理、制笔模具加工、包装、专业运输、设备、原材料供应、笔专业市场、制笔废水处理等完备的配套体系。2007年建设“中国毛笔文化博物馆”。
据此下列各题。【小题1】文港镇建有“中国毛笔文化博物馆”可以( )
A.降低毛笔生产成本 | B.提高毛笔生产技术 |
C.增加产品品牌效应 | D.扩大毛笔生产规模 |
A.发挥区域优势,做强特色产业 | B.产业聚集,加剧企业间竞争 |
C.做大加工产业提高经济效益 | D.引进高科技产业,提倡创新 |
“响水大米,大米中的战斗机”,明、清时代为"皇粮"、"御米",其生长在大面积玄武岩“石板地”上。石板上土壤的厚度约为10-30厘米,灌溉水源来自亚洲最大的高山堰塞湖——镜泊湖,水质纯净、无污染。由于石板地的石板在白天吸收了大量的热量,在夜晚又将吸收的热量散发出来,使石板地的地温,水温比一般的稻田高出了2—3摄氏度左右。
据此回答下面小题。【小题1】用响水大米做饭,汤似鲜乳,米如油注,香味袭人。响水大米品质好的最主要自然原因是( )
A.东北有肥沃的黑土 | B.石板地昼夜温差大 |
C.灌溉水源好,好水出好米 | D.经历代选育,稻谷品种好 |
A.特殊的地质和土壤环境—“石板地”面积有限 |
B.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政策—限制其他地方种植响水稻米 |
C.国家知识产权保护—防止优质水稻种子资源流失 |
D.响水大米只适宜当地的气候与土壤环境,其他地方引种质量较差,产量低 |
A.冷藏保鲜技术 | B.接近奶制品需求量大的地区 |
C.有技术熟练的劳动力 | D.便利的交通运输 |

【小题1】甲、乙地区分别适宜发展
A.种植业、畜牧业 |
B.畜牧业、林业 |
C.畜牧业、种植业 |
D.种植业、林业 |
①保护生物多样性 ②涵养水源、调蓄洪水
③大量吸收紫外线 ④提供更多耕地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 D.③④ |
3.选择题- (共2题)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单选题:(24道)
选择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