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铜陵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理科)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514744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8/7/7

1.单选题(共28题)

1.
下图为我国东北传统工业区,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下列关于辽中南工业区钢铁工业、机械制造工业的优势区位因素,说法错误的
A.丰富的煤铁资源B.便利的水陆交通
C.优美的环境D.优惠的政策
【小题2】借鉴鲁尔区综合整治的经验,辽中南工业区发展经济的措施中不可行的是
A.以轻工业为主,发展高能耗产业B.美化环境,治理污染
C.大力发展科技,为企业培养人才D.调整工业结构,发展新兴工业
2.
读几个国家的城市化进程图,完成以下小题。

【小题1】1975年,与英国相比,巴西城市化特点是(  )
A.城市环境质量更高B.城市化水平更高
C.城市化速度更快D.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小题2】1950年,英国城市化水平变化的主要原因有(  )
①城市环境恶化 ②乡村、小城镇基础设施的完善
③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④城市中心区的萎缩
A.①②B.①④C.③④D.②④
3.
“硅谷”工业区兴起与发展的主导因素是
A.农业基础B.交通C.环境D.知识和技术
4.
读图,a、b、c分别表示65岁以上、15~64岁、0~14岁三种年龄人数所占总人口比重,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图中①②③④四个国家中,老龄化问题最严重的是
A.①B.②C.③D.④
【小题2】图中②国0~14岁年龄人数所占总人口比重大小及应采取的相应正确措施是
A.70%  鼓励生育B.60%   计划生育
C.10% 采取移民政策D.30%  鼓励人员出国
5.
下图是某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随时间变化曲线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该地区人口自然增长呈现负增长的开始时期是(    )
A.①B.②C.③D.④
【小题2】关于该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时人口数量比③时多B.④时人口数量比⑤时少
C.②时人口数量达最大值D.③时人口数量达最大值
6.
读下面“台湾省人口金字塔图组”,预测到 2031 年台湾省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是(   )
A.人口增长速度快B.人口老龄化程度高
C.就业压力太大D.性别结构严重失衡
7.
2013年以来,我国调整了“生育二胎”的人口政策,政策调整的焦点在“夫妻一方为独生子女”的家庭可以生育二胎。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计划生育政策使我国
A.环境承载力增大B.人口合理容量增加
C.人口增长变缓D.人口数量急剧减少
【小题2】全面放开“单独二胎”政策的主要目的是
A.调整人口性别比例B.缓解人口老龄化压力
C.促进东西部平衡发展D.平衡城乡人口比例
8.
下图示意2010年中国、加拿大、美国和俄罗斯四个国家的农村人口占总人口比重。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图中序号代表中国的是
A.①B.②C.③D.④
【小题2】我国的人口增长模式属于
A.原始型B.传统型C.现代型D.计划型
9.
下图为我国某地区2010年不同年龄段人口迁移统计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近年来,影响该地区人口迁移的最主要因素是
A.人口的老龄化B.交通的发展C.自然环境的改善D.经济的发展
【小题2】该地区最有可能是
A.河南省B.江苏省C.四川省D.青海省
10.
读世界城市化进程示意图(下图),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城市化II阶段,主要出现
A.城市环境质量下降
B.逆城市化现象
C.一、三产业就业比重上升
D.城市人口比例缓慢上升
【小题2】当前,下列国家中最可能处于城市化Ⅲ阶段的是
A.埃及B.中国C.美国D.印度
11.
下图为我国某地区1978~2008年30年间城镇人口和乡村人口的变化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有关该地区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城市人口的快速增加会导致城市环境压力增大
B.自1988年以来该地区的城市化水平一直在提高
C.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是城市化发展的主要拉力
D.2008年该地区城市化水平已达到70%
【小题2】1998年以来该地区农村人口减少的可能影响因素是(   )
①农村生态环境改善②乡村人口死亡率高③城乡经济收入差距大④城市就业机会多⑤城市社会福利保障条件好
A.①②B.②③④C.③④⑤D.②④⑤
12.
下图是“某城市某方向上地租水平与距城市中心距离关系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丁地距离城市中心较远,而地租水平较高,其原因最可能是该地
A.地形崎岖B.降水丰富C.交通便捷D.工业集聚
【小题2】甲处最有可能形成的功能区是
A.低级住宅区B.中心商务区C.工业区D.文教区
【小题3】下列关于城市服务范围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城市都有其相应的服务范围,且范围大小固定不变
B.城市的服务对象只来自服务范围之内
C.相邻城市的服务范围之间有明确的界线
D.相邻城市的服务范围有可能发生交叉和重叠
13.
下图为“我国某村四种主要农产品产值百分比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影响该村农业生产的主导因素是
A.政策B.地形C.气候D.市场
【小题2】该村最可能位于
A.珠江三角洲B.华北平原C.东北平原D.塔里木盆地
14.

   下图为某工业城市工业发展规划图,计划在图中四个区位布局四种不同污染类型的工厂。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下列工业属于乙类工厂的是(  )
A.化工厂、炼油厂
B.电镀厂、皮革厂
C.发电厂、酿造厂
D.造纸厂、水泥厂
【小题2】下列有关图中工业规划的区位选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③处各类都可以
B.④处各类都可以
C.①处可布局乙类,也可布局丙类
D.②处可布局丁类,也可布局乙类
15.
决定下列农业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分别是:
①华南的双季稻种植 ②宁夏平原的水稻种植 ③吐鲁番盆地的瓜果生产
④上海郊区的乳牛业 ⑤南方低山丘陵地区发展立体农业
A.①热量②水源③光照④市场⑤地形
B.①水源②地形③热量④市场⑤科技
C.①地形②政策③土壤④科技⑤水源
D.①热量②土壤③地形④政策⑤气候
16.
市场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在地域上大为扩展是因为 ( )
①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 ②保鲜、冷藏等技术的发展 ③农业自然条件的改善 ④国家政策的调节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17.
巴西东南部S州甘蔗种植面积居全国第一,其甘蔗主要用来生产燃料乙醇。该州集中了全国一半以上的燃料乙醇厂。随着国内外对燃料乙醇需求的增加,该州和巴西中南部地区更多的土地被开发为甘蔗田。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燃料乙醇厂相对集中在S州的主要原因是
A.方便产品运输B.节省运费C.利用廉价劳动力D.接近消费市场
【小题2】影响甘蔗田规模变化的最主要因素是
A.市场需求增大B.科技进步C.气候条件D.政策扶持
18.
下图为我国甘蔗、甜菜和某种工业产品生产厂分布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造成甘蔗、甜菜产区空间分布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水分B.土壤
C.光照D.热量
【小题2】该工业部门属于
A.原料指向型工业B.动力指向型工业
C.市场指向型工业D.劳动指向型工业
19.
阿根廷潘帕斯草原发展大牧场放牧业条件是 ( )
①气候温和  ②地广人稀  ③高度发达的工业  ④便利的交通
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③④
20.
下图为我西北某地区图,近年来该地区改变了原有粮棉种植结构,大力发展以地方瓜果等为特色的农业,为农民取得了巨大的收益。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上图所示城市周围区域发展种植业的制约因素是
A.土壤肥力B.热量C.水源D.光照
【小题2】导致近年来该地区农业变化的因素最可能是
A.科技B.市场C.气候D.水源
21.
下图为“美国小麦区和玉米带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有关上图所示农业地域类型特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劳动力充足B.科技水平高C.商品率高D.生产规模大
【小题2】与②小麦区相比,①小麦区
A.水源不足B.市场广阔C.科技落后D.热量不足
22.
读澳大利亚混合农业区分布图(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关于图中混合农业区的正确叙述有
A.水稻种植业和牧羊业混合经营B.甘蔗、果树种植和养鱼有机结合
C.主要种植小麦和水稻D.交替种植小麦、牧草或休耕
【小题2】该种混合农业的主要优点有
A.对市场的适应性强B.便于投入大量劳动力精耕细作
C.河流众多灌溉便利,单产高D.与当地湿润多雨的气候相适应
23.
下图为“我国东南沿海某城镇周围农业分布示意图”,该城镇周围分布有种植业、花卉业、乳畜业和林果业。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有关上图中a、b、c、d四地农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A.a地饲养奶牛B.b地种植果树
C.c地种植花卉D.d地种植玉米
【小题2】上图中a地农业地域类型及其形成的主要社会经济条件是
A.商品谷物农业 地广人稀B.大牧场放牧业 雨热同期
C.乳畜业 市场广阔D.季风水田农业 劳动力丰富
24.
与新兴工业比较,传统工业明显的特点有
①企业以中小型为主 ②工业集中分布 ③工业分散布局 ④资本高度集中
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④
25.
读四种工业部门产品成本比例示意图,完成下题。

最有可能是上海宝山钢铁公司成本构成的是
A.甲B.乙C.丙D.丁
26.
下列工厂中属于市场指向型工业的是
A.电子装配厂B.水产品加工厂C.炼铝厂D.家具制造厂
27.
关于意大利新工业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以轻工业为主B.以重工业为主
C.科技含量高D.多为现代化的大型企业
28.
高新技术工业区的主要条件是(   )
① 知识和技术    ②劳动力价格  ③ 现代化交通   ④能源和资源
A.②④B.①④C.①③D.②③

2.选择题(共3题)

29.

上课铃响了,同学们迅速回到教室,这是利用声音可以传递{#blank#}1{#/blank#}。如图所示,俊俊同学能听到同桌同学轻扣桌面的声音,说明 {#blank#}2{#/blank#}可以传声。

30.

上课铃响了,同学们迅速回到教室,这是利用声音可以传递{#blank#}1{#/blank#}。如图所示,俊俊同学能听到同桌同学轻扣桌面的声音,说明 {#blank#}2{#/blank#}可以传声。

31.

有一段长400米的堤岸两边栽树(两端要栽),每隔5米栽一棵,一共要栽(  )棵.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28道)

    选择题:(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