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1题)
材料一 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全国流动人口达2.21亿人。如图为我国1982~2010年流动人口数量统计图。

材料二 下表为八大经济板块吸收的流动人口占全国流动人口比重(单位/%)。
| 2005年 | 2010年 |
东北地区 | 6.95 | 6.20 |
北部沿海 | 11.97 | 13.22 |
大西北地区 | 3.13 | 4.13 |
黄河中游地区 | 7.98 | 11.14 |
大西南地区 | 10.98 | 13.53 |
长江中下游地区 | 9.71 | 11.01 |
东部沿海地区 | 20.58 | 19.85 |
南部沿海地区 | 28.70 | 20.91 |
(1)据材料一,分析我国流动人口的特点。
(2)据材料二,分析吸收流动人口最多的地区是________,人口大量涌入给该地区带来哪些影响?
(3)从2005年到2010年,我国中西部地区吸收的流动人口不断________,原因主要有哪些?
2.单选题- (共4题)
人口重心是人口分布在地理空间上的表现,其演变反映了区域人口数量的空间变化过程,即由于地区人口增长和地区间的人口迁移,拉动人口数量平衡点的变化。下图为1984-2013年中国人口重心演化图。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1984-2013年中国人口重心演变能反映出( )
A.能源资源开发导致人口重心移动加快 |
B.户籍制度变化导致人口重心移动缓慢 |
C.地区经济差异导致人口重心移动加快 |
D.计划生育政策导致人口重心移动减缓 |
A.河南省人口出生率降低 |
B.四川省农民工回流增多 |
C.江苏省人口老龄化加剧 |
D.湖北省自然增长率降低 |
2015年初,俄罗斯政府计划将无偿发放远东地区(乌拉尔山以东)的土地给俄罗斯公民,主要从事农业生产。该项政策的实施,将刺激其欧洲部分地区的人口向远东地区迁移。下图为1990-2010年俄罗斯远东地区人口资料。
【小题1】1990年至2010年,俄罗斯远东地区
A. 生育率提高 B. 就业率提高 C. 净迁出率下降 D. 人口容量下降
【小题2】目前,影响俄罗斯远东地区人口迁入的主导因素和主要目的分别是
A. 经济 矿产开发 B. 环境 生态保护
C. 政策 国土开发 D. 军事 加强国防
从“人多力量大”到1980年我国开始执行一对夫妇只能生育一胎的政策,到2013年启动只要其中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即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再到2016年全面放开二孩政策,我国的生育政策经历了数次转变。抚养比是指总人口中非劳动年龄人口与劳动年龄人口数量之比。
据此回答下列小题。【小题1】从单独二孩政策到全面二孩政策,时间相隔不到三年。影响两次生育政策调整间隔短的主要原因是( )
A.人口老龄化严重 | B.城市化水平较高 |
C.育龄妇女人数少 | D.生育观念的改变 |
A.男女比例失调更加严重 |
B.劳动年龄人口的抚养压力加重 |
C.老年人口抚养比下降 |
D.劳动年龄人口比重上升 |
【小题1】从单位面积看,日本的环境人口容量远高于我国,主要得益于( )
A. 矿产资源丰富 B. 科技发展水平高
C. 气候条件优越 D. 生活消费水平低
【小题2】下图为人口适度曲线图,1~18表示不同时间段。当日本处于第Ⅲ阶段时,制约其适度人口数继续增加的关键因素是( )

A. 生产力水平 B. 社会体制
C. 资源(土地、水等) D. 科技水平
3.填空题- (共2题)
材料一 2013年北京市和河南省人口变动。
地区 | 自然增长率/% | 总增长率/% |
北京市 | 0.044 | 2.199 |
河南省 | 0.55 | 0.53 |
材料二 我国人口迁移城乡结构图。

(1)北京市的人口总增长率比自然增长率________,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2)河南省的人口总增长率比自然增长率________,其人口数量的变化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
(3)北京市的人口总量变化趋势为________,影响这种人口变化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1道)
单选题:(4道)
填空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