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3题)
1.
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下图为我国某城市1950年和2015年城市变化图。

材料二:下表为该城市1950年和2015年相关数据

(1)该城市2015年人口的增长模式为________型。
(2)材料中显示,该市城市化的表现有________和________。
(3)结合材料,该市在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图四条曲线中,代表2015年该市由市中心向郊区居住人口分布的是________。
材料一:下图为我国某城市1950年和2015年城市变化图。

材料二:下表为该城市1950年和2015年相关数据

(1)该城市2015年人口的增长模式为________型。
(2)材料中显示,该市城市化的表现有________和________。
(3)结合材料,该市在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图四条曲线中,代表2015年该市由市中心向郊区居住人口分布的是________。

2.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城市群一般是以经济比较发达、具有较强辐射带动作用的核心城市为中心,由若干个空间邻近、联系密切、功能互补和等级有序的周边城市共同组成。城市群的发展可在大范围内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加强互联互通,促进城市群内部各城市及城乡区域协同发展。
材料二 成渝城市群地处我国西南腹地,具有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区位优势。下图为“成渝城市群空间结构规划略图”。

材料三 表2为“长江流域三大城市2016年GDP及产业结构统计表”,下图为“2000年、2010年和2016年成渝城市群部分城市的城镇人口统计图”。


(1)根据成渝地区的区位特点,列出成渝城市群参与的重大国家发展战略 。
(2)目前成渝地区在城市体系建设方面已具备的基础是 ;与南京相比,成都和重庆经济发展的特点是 。
(3)根据成渝地区城市发展现状及城市群发展的目标和要求,指出成渝城市群建设中应解决的主要问题。
(4)为顺利推进成渝城市群建设,应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
材料一 城市群一般是以经济比较发达、具有较强辐射带动作用的核心城市为中心,由若干个空间邻近、联系密切、功能互补和等级有序的周边城市共同组成。城市群的发展可在大范围内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加强互联互通,促进城市群内部各城市及城乡区域协同发展。
材料二 成渝城市群地处我国西南腹地,具有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区位优势。下图为“成渝城市群空间结构规划略图”。

材料三 表2为“长江流域三大城市2016年GDP及产业结构统计表”,下图为“2000年、2010年和2016年成渝城市群部分城市的城镇人口统计图”。


(1)根据成渝地区的区位特点,列出成渝城市群参与的重大国家发展战略 。
(2)目前成渝地区在城市体系建设方面已具备的基础是 ;与南京相比,成都和重庆经济发展的特点是 。
(3)根据成渝地区城市发展现状及城市群发展的目标和要求,指出成渝城市群建设中应解决的主要问题。
(4)为顺利推进成渝城市群建设,应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
3.
读下列一组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1)据材料一、二分析,1988年以来,该城市主要向________和________扩展,影响其扩展的主要因素有________和________。
(2)材料三中,最能反映该地1999年以后河流洪水流量过程线的是________,该流量过程线的观测点应是图甲、乙中的________。
(3)为防止洪水导致城市“内涝”,该城市完善了排水管道网。据材料一判断排水管道网中总排水管道的走向为________,判断理由是________。
(4)M区为该城市的重化工业园区,分析其布局的合理性。
材料一:下左图为我国某城市建成区示意图。
材料二:下右图为该城市3个年份不同方向的建成区面积图。

材料三:下图为不同时期该地河流在等量降水过程后形成的洪水过程线示意图。

(1)据材料一、二分析,1988年以来,该城市主要向________和________扩展,影响其扩展的主要因素有________和________。
(2)材料三中,最能反映该地1999年以后河流洪水流量过程线的是________,该流量过程线的观测点应是图甲、乙中的________。
(3)为防止洪水导致城市“内涝”,该城市完善了排水管道网。据材料一判断排水管道网中总排水管道的走向为________,判断理由是________。
(4)M区为该城市的重化工业园区,分析其布局的合理性。
2.单选题- (共11题)
4.
户籍人口是指依法在某地公安户籍管理机关登记了户口的人口,常住人口是指实际居住在某地一定时间(半年以上)的人口。图中示意近十年来我国某直辖市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的数量变化,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小题1】根据图示资料推测,近十年来该直辖市
【小题2】该直辖市是

【小题1】根据图示资料推测,近十年来该直辖市
A.外来务工人口多于外出务工人口 |
B.老年人口比例逐年下降 |
C.劳动力需求数量增加 |
D.人口自然增长率逐年增加 |
A.北京市 | B.天津市 |
C.重庆市 | D.上海市 |
5.
某单中心城市,各方向发展比较均衡,城市中心附近人口和产业分布过于集中,交通拥堵,人居环境较差。图示意该城市某个方向的土地价格(P)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为优化城市中心附近的功能布局,在城市更新改造过程中,甲地宜增建( )
【小题2】乙地附近比例最大的用地类型可能是( )

【小题1】为优化城市中心附近的功能布局,在城市更新改造过程中,甲地宜增建( )
A.公园 | B.工业园区 |
C.住宅 | D.物流园区 |
A.仓储用地 | B.公共绿地 |
C.工业用地 | D.居住用地 |
6.

【小题1】2005年和2010年该省常住人口大量减少,表明该省当年
【小题2】2013年后该省
常住人口是指居住在某地一定时间(半年以上)的人口。安徽省2017年常住人口达6254.8万人,比上年增加59.3万人。2001~2017年安徽省常住人口年增长率如下图所示,同期该省人口自然增长率保持在0.6%~0.7%。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2005年和2010年该省常住人口大量减少,表明该省当年
A.外出求学人数剧增 | B.外出务工人员激增 |
C.外出旅游人数剧增 | D.外来务工人员剧减 |
A.人口出生率大幅提高 | B.劳动力缺口逐渐缩小 |
C.人口回流现象渐明显 | D.老龄化问题得到解决 |
7.
“城归”是指从城里返回乡下的创业人员。2016年12月1日,国务院发布《关于支持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创新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意见》,对于促进“城归”们开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农村经济发展增添新的活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促使“城归”成潮的主要因素是( )
①自然环境因素 ②经济因素 ③社会文化因素 ④政策因素
【小题2】“城归”的出现有利于( )
①提高城市环境承载力
②促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
③缓解人口老龄化问题
④充分发挥农村生产潜力
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促使“城归”成潮的主要因素是( )
①自然环境因素 ②经济因素 ③社会文化因素 ④政策因素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②④ |
①提高城市环境承载力
②促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
③缓解人口老龄化问题
④充分发挥农村生产潜力
A.①② | B.②③ |
C.②④ | D.①④ |
8.

【小题1】新理念对市民出行方式产生明显影响的年份开始于
【小题2】市民出行方式变化对该城市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绿色出行”新理念已为我国许乡城市市民所接受,下面为“1986~ 2015年某城市市民主要出行方式变化图”。
完成下列小题。
【小题1】新理念对市民出行方式产生明显影响的年份开始于
A.2000年 | B.2005年 | C.2007年 | D.2011年 |
A.优化城市空间结构 | B.改善城市交通状况 |
C.改变城市服务功能 | D.扩大城市地域范围 |
9.

【小题1】国际贸易曾是波士顿的经济支柱,主要得益于
【小题2】进入20世纪波士顿经济衰落的主要原因最可能是
【小题3】图中128公路沿线的工业园区的主体产业最可能是
19世纪中叶,波士顿的制造业在重要性上超过了国际贸易,成为美国最大的制造业中心之一,其中尤以服装、皮革制品和机械工业著称。20世纪早期波士顿工业开始衰落,20世纪70年代波士顿的经济又恢复了繁荣。21世纪初,波士顿已经成为一个科技与文化中心。读波士顿主要交通线路和部分工业园分布图。
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国际贸易曾是波士顿的经济支柱,主要得益于
A.发达的农业 | B.先进的科技 |
C.优良的海港 | D.宜人的气候 |
A.因气候变暖,出口农产品锐减 | B.环境污染加剧,工厂大量关闭 |
C.煤炭资源枯竭,能源价格大幅上涨 | D.技术、设备陈旧,劳动力价格上涨 |
A.食品加工业 | B.高科技产业 |
C.机械制造业 | D.服装制造业 |
10.
近年来,春运期间民工从珠三角地区返回到中西部的“摩托大军”规模显著缩小,驾驶私家车返乡数量大幅增加。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影响民工返乡交通方式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小题2】春运期间,这种交通出行方式变化的主要影响是
【小题1】影响民工返乡交通方式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收入水平 | B.舒适程度 | C.交通条件 | D.区域差距 |
A.缓解珠三角地区城市空城化 | B.制约珠三角地区产业向外转移 |
C.加快中西部农村劳动力流出 | D.增加中西部地区农村交通压力 |
11.
下图为某城市3月底的平均气温及热力环流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丙处城市功能区最可能是( )
【小题2】图中甲、乙、丙、丁四地梨花最早开放的地点是( )
【小题3】城市广泛采用种植草木的绿色屋顶,将( )

【小题1】丙处城市功能区最可能是( )
A.工业区 | B.商业区 |
C.住宅区 | D.公园绿地 |
A.甲 | B.乙 | C.丙 | D.丁 |
A.减少地区蒸发量 | B.减弱城区热岛效应 |
C.增大城区径流量 | D.增强城乡热力环流 |
12.
城市某区域土地利用强度,可以用建设用地面积占该区城土地面积的比值表示。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该城市
【小题2】甲处土地利用强度增大,最可能的原因是

【小题1】该城市
A.I区高档写字楼密度大 |
B.Ⅱ区适宜建垃圾填埋场 |
C.Ⅲ区商业网点最为密集 |
D.Ⅳ区城市热岛效应最强 |
A.建设民俗博物馆 | B.划定耕地保护区 |
C.扩大卫星城规模 | D.增加种植业投入 |
13.

【小题1】养老小镇兴起的主要原因是( )
【小题2】下列有关养老小镇的建设不正确的是( )
【小题3】在养生小镇规划图中,字母所示功能区正确的是( )
亚健康群体的高比例和社会老龄化的发展趋势,使得中国社会在城市化推进过程中的住宅需求呈现多元化,养生地产已经被列为了住宅产业的稀缺产品。受此感染,许多城市试图打造中国的“养老小镇”。下图为养生小镇规划图。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养老小镇兴起的主要原因是( )
A.我国的老龄化日趋严重,城市养老条件差 |
B.独生子女养活不了老人 |
C.经济发展水平高,老人们喜欢安静 |
D.老龄化与城市病问题交织产生的需求 |
A.在远离城市的山区,生态环境好、不受外界影响的地方建设养老小镇 |
B.可在小镇上为老年人提供再就业机会,体现其社会价值 |
C.可依托自然景观,打造旅游、养生于一体的养老小镇 |
D.养老小镇要注重健康保健需求方面的设计和配置 |
A.A区建设成接待中心 |
B.B区最适合发展养生地产 |
C.C区更适合发展养生地产 |
D.D区适合发展养生中心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单选题:(1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