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5题)
1.
【环境保护】(10分)
下图为我国某煤炭资源开采区土地复垦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1)简述煤炭资源开采中可能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o(4分)
(2)简析图示地区土地复垦所采取的措施。(6分)
下图为我国某煤炭资源开采区土地复垦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1)简述煤炭资源开采中可能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o(4分)
(2)简析图示地区土地复垦所采取的措施。(6分)
2.
(自然灾害与防治)(10分)
2014年6月2日以来,江南、华南部分地区先后出现大到暴雨,其中广西柳州、桂林和贵州遵义、黔东南等地部分地区降了大暴雨。广西、贵州、重庆、四川、湖南、福建等6省区17条河流发生超警戒水位以上的洪水,其中广西西江支流盘阳河发生超历史记录的洪水0 6月5日至7日,西南南部、江南南部、华南大部出现中到大雨,广西再现强降水过程,局部累计降水量可达200至300毫米。根据材料和你的认识,分析这次暴雨过程对当地带来的危害和引发的自然灾害。
2014年6月2日以来,江南、华南部分地区先后出现大到暴雨,其中广西柳州、桂林和贵州遵义、黔东南等地部分地区降了大暴雨。广西、贵州、重庆、四川、湖南、福建等6省区17条河流发生超警戒水位以上的洪水,其中广西西江支流盘阳河发生超历史记录的洪水0 6月5日至7日,西南南部、江南南部、华南大部出现中到大雨,广西再现强降水过程,局部累计降水量可达200至300毫米。根据材料和你的认识,分析这次暴雨过程对当地带来的危害和引发的自然灾害。
3.
(22分)读世界某区域图(下图),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及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将图中abc三点的年平均气温由高到低排序并说明理由。(8分)
(2)分析奥兰治河上、下游的主要水文特征。(6分)
(3)据统计,近年来有大量的中国企业来这里投资,请分析这里吸引大量中国企业投资的优势条件。(8分)

(1)将图中abc三点的年平均气温由高到低排序并说明理由。(8分)
(2)分析奥兰治河上、下游的主要水文特征。(6分)
(3)据统计,近年来有大量的中国企业来这里投资,请分析这里吸引大量中国企业投资的优势条件。(8分)
4.
(24分)根据我国云南省及周边部分区域略图(下图)和下述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云南大理地跨98°52'E~101°3'E,24°41'N。26°42'N之间,海拔约2090米,属“高原型季风气候”,其气候资料见下表。
大理气候资料表

材料二:2014年7月,金沙江上溪洛渡、向家坝等世界级电站投产发电;1 1月23日,雅鲁藏布江干流首座大型水电站——藏木水电站投产发电;1 1月29日,我国第三大水电基地雅砻江锦屏一级和二级水电站建成投产。
(1)描述上图所示地区的地形地势特征。(6分)
(2)根据图表及文字资料,归纳大理主要气候特征,并分析其形成原因。(9分)
(3)你认为我国西南地区大力开发水能是否必要?并说明理由。o(9分)

材料一:云南大理地跨98°52'E~101°3'E,24°41'N。26°42'N之间,海拔约2090米,属“高原型季风气候”,其气候资料见下表。
大理气候资料表

材料二:2014年7月,金沙江上溪洛渡、向家坝等世界级电站投产发电;1 1月23日,雅鲁藏布江干流首座大型水电站——藏木水电站投产发电;1 1月29日,我国第三大水电基地雅砻江锦屏一级和二级水电站建成投产。
(1)描述上图所示地区的地形地势特征。(6分)
(2)根据图表及文字资料,归纳大理主要气候特征,并分析其形成原因。(9分)
(3)你认为我国西南地区大力开发水能是否必要?并说明理由。o(9分)
2.单选题- (共2题)
6.
读某区域图(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关于图中河流M、N的叙述,可信的是
【小题2】图中A地和兰州(36°N、104°E)相比

【小题1】关于图中河流M、N的叙述,可信的是
A.M河更有利于航运 | B.N河水能资源更丰富 |
C.M河泥沙含量更大 | D.N河结冰期更长 |
A.日出更早一些 | B.白昼更短一些 |
C.距直射点更近一些 | D.正午太阳高度角更小一些 |
7.
【小题2】下列关于我国劳动人口的叙述,正确的是( )
【小题3】尽管2030年前我国仍处于抚养比较低时期,但其对经济的影响已转向负面。下列措施有利于缓解这种趋势的有( )
①不再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②逐步延迟退休年龄
③适时调整生育政策 ④加快城市化进程
人口抚养比是指被抚养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可分为总抚养比、少儿(O -14岁)抚养比、老年(60岁及以上)抚养比。劳动年龄人口比是指劳动年龄人口(15 -59岁)占总人口的比例。 2011年,我国开始出现人口抚养比和劳动年龄人口变化趋势的转折点。根据材料和图l回答下列问题。
A.a |
B.b |
C.c |
D.d |
A.2011年后总量减少 |
B.2011年后素质下降 |
C.劳动人口的流动性差 |
D.劳动力价格逐渐上升 |
①不再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②逐步延迟退休年龄
③适时调整生育政策 ④加快城市化进程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5道)
单选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2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