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11题)
3.
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
阅读经典作品, , , , , , ,
思考,是我们接近大师的重要途径。
①如何表达他们的思考
②从大师那里汲取精神力量
③所以我们要把阅读的层次再提高一点
④目标是进入大师的精神天地
⑤努力把握经典作品的思想精髓
⑥体察与探求大师是如何思考
阅读经典作品, , , , , , ,
思考,是我们接近大师的重要途径。
①如何表达他们的思考
②从大师那里汲取精神力量
③所以我们要把阅读的层次再提高一点
④目标是进入大师的精神天地
⑤努力把握经典作品的思想精髓
⑥体察与探求大师是如何思考
A.⑤②①⑥③④ | B.②③⑤①④⑥ | C.⑥⑤④①③② | D.④②③⑤⑥① |
4.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提出的“逐步实行城乡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的要求,今年3月召开的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选举法修正案》,选举法的修正有利于更好地保证城乡人民享有平等的选举权。上述材料体现的政治常识道理是( )
①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②体现了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
③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上升为国家意志
④选举法的修改有利于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
①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②体现了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
③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上升为国家意志
④选举法的修改有利于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
5.2009年是西藏民主改革50周年,50年的风雨历程,50年的沧桑巨变。西藏自治区50年来取得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是因为,我国( )
①实行了宗教信仰自由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
②消除了民族差异,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
③民族地区经济繁荣是解决民族问题的重要保证
④坚持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尊重和保障人权
①实行了宗教信仰自由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
②消除了民族差异,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
③民族地区经济繁荣是解决民族问题的重要保证
④坚持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尊重和保障人权
6.2009年是西藏民主改革50周年,50年的风雨历程,50年的沧桑巨变。西藏自治区50年来取得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是因为,我国( )
①实行了宗教信仰自由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
②消除了民族差异,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
③民族地区经济繁荣是解决民族问题的重要保证
④坚持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尊重和保障人权
①实行了宗教信仰自由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
②消除了民族差异,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
③民族地区经济繁荣是解决民族问题的重要保证
④坚持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尊重和保障人权
7.2009年是西藏民主改革50周年,50年的风雨历程,50年的沧桑巨变。西藏自治区50年来取得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是因为,我国( )
①实行了宗教信仰自由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
②消除了民族差异,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
③民族地区经济繁荣是解决民族问题的重要保证
④坚持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尊重和保障人权
①实行了宗教信仰自由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
②消除了民族差异,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
③民族地区经济繁荣是解决民族问题的重要保证
④坚持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尊重和保障人权
2.诗歌鉴赏- (共1题)
12.
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
南乡子·梅花词和杨元素
苏轼
寒雀满疏篱,争抱寒柯看玉蕤。忽见客来花下坐,惊飞,踏散芳英落酒卮。痛饮
又能诗,坐容无毡醉不知。花谢酒阑春到也,离离,一点微酸已着枝。
(1)行人砰论这首梅花到看不见梅.但通篇透露着报春的讯息。你看到哪里写梅了吗?
(2)“花谢酒阑春到也,离离,一点微酸已着枝。”写了什么?在修辞方法的运用上有什么特点?
南乡子·梅花词和杨元素
苏轼
寒雀满疏篱,争抱寒柯看玉蕤。忽见客来花下坐,惊飞,踏散芳英落酒卮。痛饮
又能诗,坐容无毡醉不知。花谢酒阑春到也,离离,一点微酸已着枝。
(1)行人砰论这首梅花到看不见梅.但通篇透露着报春的讯息。你看到哪里写梅了吗?
(2)“花谢酒阑春到也,离离,一点微酸已着枝。”写了什么?在修辞方法的运用上有什么特点?
3.现代文阅读- (共1题)
1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听,这滴水是生命的。
将滴水控制在一秒钟两滴的速度,这水声听起来就像十六七岁的我,年轻,矫健,朝气蓬勃,勇往直前,滴,滴,滴,滴,来不及看清楚什么,来不及后悔什么,细细密密的日子就这样过去了;稍慢了一些,就像中年的我,矜持,沉稳,稍作停留,但也不及多想,被身后一大摊琐事杂务推着向前;再慢一些,那就是老年的我,慢慢地渗化出来,汇拢,凝聚,像一颗盈盈欲滴的泪,又像一颗思维的结晶体,饱满,丰硕,而后,“咚”的一声,落入耳膜,凝重,庄严,掷地有声,像一句古代的誓言。
这滴水的声音,是存在的宣告。而后,一切又归至于沉默的虚无。
你说,这一条波澜壮阔的历史长河,是由多少颗这样微弱而真实的水滴汇成的呢?生命投入时间的长河,如一滴水跃入无边的汪洋。世间万物的历程,又与一滴水的生命有什么不同?
我常常无言以对滴水的责问。
这滴水工夫,地球上,抑或宇宙间正演着多少出剧目呢?这滴水之舟,究竟承载多少的笑与泪,悲与喜,生离与死别?
一滴水,谁都可以掬之于掌心,然而,谁也无法掂出一滴水的分量,谁也无法将一滴水永远留住。
天地之间,万籁俱寂,惟有滴水声,如珠玑,如佛音,点点滴滴落心头。
神龟虽寿,犹有尽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水滴,石穿,更何况是脆如蝉翼的生命?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有多少智者,倾听滴水之声,浊心因此而明净,他们顿悟后的长叹落在历史之河中,激起滴水的层层回音,至今不绝如缕。
漫步田野,一颗颗露珠正凝于叶尖。无色,无声。
一忽儿,太阳从地平线升起,光芒四射。
露珠们开始闪烁不定,窃窃私语,如忽明忽灭的萤火。
光线慢慢移过来,移过来。在一个恰当的角度,聚集。瞬时,灵犀一点,心领神会,回应着阳光的这滴水珠便折射出炫目的颜色,赤,橙,黄,绿,青,蓝,紫。雍容富丽,金碧辉煌,如梦如虹……与平生的素朴纯净形成反差。
任何生命拥有的色彩它都拥有,一切大红大绿,大喜大悲,都消融其间,默默包涵,而自身却是剔透无比,通体明亮,这是一种何等气度的生存智慧?
甚至,这一滴水的华美比之一颗罕世的钻石更无价,因其转瞬即逝,而更富有灵性,富有生命的绚丽的喧响,因而,美得异常触目惊心,无与伦比。
或许,这一滴水一生的期待,只为了这瞬间的辉煌?
此时,谁敢鄙视,谁敢漠视,这一滴水的存在?
此时,谁还能说,无色与沉默是一种苍白与单调?
无色是至色,沉默是绝响。
也许,人的一生,还不够用来守望滴水升腾为云的历程,但我不能不信奉这滴水之音。
(节选自《倾听滴水》有删节)
【小题1】作者为什么说“这滴水是有生命的”?(4分)
【小题2】联系上下文,解释文中画线句的含意。(2分)
【小题3】作者写阳光下水滴用了哪些修辞方法?作者领悟到了什么样的“生存智慧”?请作简析。(4分)
【小题4】本文通过倾听滴水而展开联想,有浓郁的诗意和哲理。请从文章的语言或构思方面作点评。(4分)
听,这滴水是生命的。
将滴水控制在一秒钟两滴的速度,这水声听起来就像十六七岁的我,年轻,矫健,朝气蓬勃,勇往直前,滴,滴,滴,滴,来不及看清楚什么,来不及后悔什么,细细密密的日子就这样过去了;稍慢了一些,就像中年的我,矜持,沉稳,稍作停留,但也不及多想,被身后一大摊琐事杂务推着向前;再慢一些,那就是老年的我,慢慢地渗化出来,汇拢,凝聚,像一颗盈盈欲滴的泪,又像一颗思维的结晶体,饱满,丰硕,而后,“咚”的一声,落入耳膜,凝重,庄严,掷地有声,像一句古代的誓言。
这滴水的声音,是存在的宣告。而后,一切又归至于沉默的虚无。
你说,这一条波澜壮阔的历史长河,是由多少颗这样微弱而真实的水滴汇成的呢?生命投入时间的长河,如一滴水跃入无边的汪洋。世间万物的历程,又与一滴水的生命有什么不同?
我常常无言以对滴水的责问。
这滴水工夫,地球上,抑或宇宙间正演着多少出剧目呢?这滴水之舟,究竟承载多少的笑与泪,悲与喜,生离与死别?
一滴水,谁都可以掬之于掌心,然而,谁也无法掂出一滴水的分量,谁也无法将一滴水永远留住。
天地之间,万籁俱寂,惟有滴水声,如珠玑,如佛音,点点滴滴落心头。
神龟虽寿,犹有尽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水滴,石穿,更何况是脆如蝉翼的生命?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有多少智者,倾听滴水之声,浊心因此而明净,他们顿悟后的长叹落在历史之河中,激起滴水的层层回音,至今不绝如缕。
漫步田野,一颗颗露珠正凝于叶尖。无色,无声。
一忽儿,太阳从地平线升起,光芒四射。
露珠们开始闪烁不定,窃窃私语,如忽明忽灭的萤火。
光线慢慢移过来,移过来。在一个恰当的角度,聚集。瞬时,灵犀一点,心领神会,回应着阳光的这滴水珠便折射出炫目的颜色,赤,橙,黄,绿,青,蓝,紫。雍容富丽,金碧辉煌,如梦如虹……与平生的素朴纯净形成反差。
任何生命拥有的色彩它都拥有,一切大红大绿,大喜大悲,都消融其间,默默包涵,而自身却是剔透无比,通体明亮,这是一种何等气度的生存智慧?
甚至,这一滴水的华美比之一颗罕世的钻石更无价,因其转瞬即逝,而更富有灵性,富有生命的绚丽的喧响,因而,美得异常触目惊心,无与伦比。
或许,这一滴水一生的期待,只为了这瞬间的辉煌?
此时,谁敢鄙视,谁敢漠视,这一滴水的存在?
此时,谁还能说,无色与沉默是一种苍白与单调?
无色是至色,沉默是绝响。
也许,人的一生,还不够用来守望滴水升腾为云的历程,但我不能不信奉这滴水之音。
(节选自《倾听滴水》有删节)
【小题1】作者为什么说“这滴水是有生命的”?(4分)
【小题2】联系上下文,解释文中画线句的含意。(2分)
【小题3】作者写阳光下水滴用了哪些修辞方法?作者领悟到了什么样的“生存智慧”?请作简析。(4分)
【小题4】本文通过倾听滴水而展开联想,有浓郁的诗意和哲理。请从文章的语言或构思方面作点评。(4分)
4.材料作文- (共1题)
14.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
两个朋友在树下闲聊,各自抱怨着生活中的不如意。无意间,他们发现蜘蛛在干树杈上结网。一阵风吹来,刚结出轮廓的网破了,蜘蛛又从头开始。一只鸟掠过,才拉出数根丝的网又破了,蜘蛛还是从头开始。一个人说:“真笨,换个地方再结网多好。”一个人说:“真行,小东西还真锲而不舍。”片刻,两人若有所悟,匆匆起身离去。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5.语言表达- (共1题)
6.其他- (共2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11道)
诗歌鉴赏:(1道)
现代文阅读:(1道)
材料作文:(1道)
语言表达:(1道)
其他:(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