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梧州市第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春季学期6月份考试地理试卷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513908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8/6/27

1.综合题(共3题)

1.
读“经济发展与环境关系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所示经济发展水平与环境污染程度都较低的时期是______。
AC时段经济发展与环境的关系是______,CB时段二者的关系是_______。
经济不断增长,环境污染程度较低的理想年代,应是图中所示的_____(时段)。
(2)图中AC阶段的主要产业可能有______(选择填空)。
A.核工业   B.耕作农业 C.钢铁工业  D.电子工业
(3)一些发达国家的环境污染水平处于C点以后,其原因是________(选择填空)。
①增加环保投入 ②工业技术进步 ③产业结构调整 ④工业发展迅速减慢 ⑤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A.①②⑤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②③⑤
(4)在工业发展中我国吸取发达国家的经验教训,应注意的是________(选择填空)。
A.要减慢工业发展步伐,降低国民经济发展速度
B.先大力发展经济,有一定资金积累后,再加大环保投入,治理污染
C.发展清洁生产技术,减小环境污染程度
D.我国目前环境质量较好,无须采取治理环境的措施
2.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8分)
材料一:我国某地区绝大部分地区海拔在4000米以上。该地区农用地几乎全部为牧草地,1985年可利用草地面积约11172平方千米,分为4、5、6三个等级,分别占可利用草地总数的9.26%、52.13%和38.61%;1997年可利用草地面积约为10793平方千米,4级优质牧草地已经消失,5级、6级草地分别占当年可利用草地总面积的48.3%和51.7%。
材料二:青海省过去的经济模式是挖矿、卖原料,把初级产品输入到东部地区进行加工盐湖主要成分是氯化钠,还含有钾、镁、锂、硼等资源。
(1)读材料一,说出该地区在畜牧业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主要环境问题是__________并结合材料说出其具体表现___________、__________,针对该地区的主要环境问题,简述其发展畜牧业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2)根据下图及所学知识,说出该生产模式取得了哪些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
3.
循环经济是新世纪国际社会推进可持续发展的实践模式。读我国某地产业链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世界其他地区,生产木糖醇的原料主要是林木,在我国则主要使用玉米芯。与世界其他地区相比,我国用玉米芯作原料提取木糖醇的好处主要有
(2) 该生产模式说明在工业发展中实现循环经济的基本途径是 ,获得了效益和   效益双赢。在农业结构的调整中,我国应推行   ,以实现循环经济。
(3)我国提出走节约型发展道路的直接原因是(  )
①自然资源种类多,总量大,类型齐全
②资源利用率低,存在资源的相对短缺
③人口基数过大,新增人口数量仍较多 
④以生物多样性减少为特征的生态破坏加剧
A.①②B.①④C.③④D.②③

2.单选题(共18题)

4.
下列属于全球性环境问题的是(  )
①酸雨的降落 ②土壤盐碱化 ③臭氧层的破坏 ④噪声污染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5.
破坏臭氧层的主要污染源是(  )
A.有色金属冶炼工业排放的废气B.汽车尾气
C.工业生产、家庭广泛使用的空调器和电冰箱D.工厂、家庭炉灶燃烧矿物燃料
6.
氮氧化物(NOx )的主要来源和产生的危害分别是…(  )
A.燃烧煤炭、酸雨B.燃烧石油、臭氧层破坏
C.汽车尾气、酸雨D.空调冰箱、光化学烟雾
7.
华北地区湿地水污染带来的后果主要是(  )
①加剧水资源的短缺 ②危害人体健康
③增加酸雨发生的次数 ④引起土壤次生盐碱化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④
8.
发展绿色食品,避免“白色污染”,增强环境意识,是保护环境、提高人类生存质量的重要措施。通常所说的“白色污染”是指(  )
A.冶炼厂的白色烟尘B.石灰窑的白色粉尘
C.聚乙烯等白色塑料垃圾D.白色建筑废料
9.
近期研制出利用玉米叶片加工、编织购物袋的技术,这种购物袋易分解且物美价廉,以该种购物袋替代目前广泛使用的同类产品,对环境保护的直接作用是(  )
A.减轻大气污染B.减轻“白色污染”
C.促进生物多样性D.减轻酸雨危害
10.
关于二氧化碳长期过度排放造成严重后果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温带一些耕作业发达的地区将退化成草原B.南极洲平均海拔将增加
C.加拿大农牧业区将扩大D.上海、加尔各答等沿海城市将面临灾难
11.
下关于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做法,正确的是(    )
A.将林地和草地都开垦为耕地B.在西北地区积极推广喷灌、滴灌技术
C.围湖造田以增加粮食产量D.在陡峻的山坡上修梯田以扩大耕地面积
12.
关于一定历史时期人地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采猎文明时期,人受地的制约比较小
B.农业革命以后,人地关系得到和谐发展
C.产业革命之后,人地关系开始出现矛盾,局部地区产生环境问题
D.到了近代,人们对人地关系的认识逐渐走向系统化和科学化
13.
下列做法符合生态可持续发展要求的是(  )
A.通过经济发展创造一个富足的社会环境
B.提高福利待遇、完善养老保险体系
C.通过技术措施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D.大量使用农药、化肥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14.
关于农业文明时期人地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人与自然的对抗性减弱
B.人类对人地关系的认识有了科学的萌芽
C.环境对人类的制约作用较强,人类改造环境的作用微弱
D.大规模的耕作、灌溉和放牧使生态系统日趋复杂和稳定
15.
下列举措不符合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是(  )
A.营造上海外环线绿化带B.对垃圾进行填埋
C.消除苏州河黑臭现象D.建立现代化园区
16.
下列人类发展的原则属于可持续发展公平性原则的是(  )
①各国有权根据需要开发本国资源,并确保不对他国环境造成损害 ②鉴于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有限,人类应该与子孙后代共享资源和环境 ③地球的承载能力是有限的,人类应该做到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 ④对于全球共有的大气等自然资源,需要在尊重各国主权和利益的基础上,制定各国都可以接受的全球性目标和政策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17.
下列活动不符合“人地伙伴论”思想的是(  )
A.滥捕滥猎捕杀野生动物B.黄河中游地区建设自然保护区
C.内蒙古草原退耕还牧D.建立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
18.
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复合系统,其中(  )
A.生态持续发展是目的B.经济持续发展是基础
C.社会持续发展是条件D.生态持续发展是基础
19.
以下主张和观点,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的是(  )
A.可持续发展就是要实现经济持续增长B.发达国家应当停止过度消费
C.发展中国家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也要重视环境保护D.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保护全球环境中具有相同的责任和义务
20.
下列关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措施中,正确的是 …(  )
A.甲同学家乡,河网密布,必须限制种植业、畜牧业的发展
B.乙同学家乡,乡镇企业发展迅速,应该积极鼓励农民弃田务工
C.丙同学家乡,矿产资源储量锐减,资源型产业是经济发展方向
D.丁同学家乡,荒漠化问题严重,经济发展须与生态保护相协调
21.
黄土高原人地矛盾尖锐,关键问题在于(  )
A.植被破坏B.人口过度增长C.贫困D.环境恶化

3.选择题(共5题)

22.下列生物中,属于原核生物的是(  )
23.

国家制造强国建设领导小组第一次全体会议7月2日召开,实施《___  ___》,是实现稳定增长和提质增级切需要,是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选择,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举措。(     )

24.

国家制造强国建设领导小组第一次全体会议7月2日召开,实施《___  ___》,是实现稳定增长和提质增级切需要,是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选择,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举措。(     )

25.

国家制造强国建设领导小组第一次全体会议7月2日召开,实施《___  ___》,是实现稳定增长和提质增级切需要,是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选择,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举措。(     )

26.将东方文明与西方文明作比较,我们认识到:人类社会发展的早期,不同民族,不同地区在形成风貌迥异的古代文明时,一开始直接起制约作用的是(    )

4.多选题(共1题)

27.
(双选)下图是我国第二次北极科学考察路线上温室气体的分析结果,从中可以得到的正确信息是(  )
A.CO2 浓度随纬度升高而表现出总体减少的趋势
B.CH4 浓度在40°N以北随纬度增高而增加
C.人类活动是造成沿线CO2 和CH4 浓度变化的主要原因
D.洋流是造成沿线CO2 和CH4 浓度变化的主要原因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单选题:(18道)

    选择题:(5道)

    多选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