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513811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8/10/21

1.综合题(共3题)

1.
读图和材料,回答问题。
图甲是全球风电装机容量和发电成本变化图,图乙是我国风能资源分布图。

(1)结合图甲说明全球风电装机容量的变化特点,并从矿物能源供需状况、技术和环境因素分析其主要原因。
(2)由图乙可看出,我国风能资源主要集中分布在  地区和    地区。
(3)评价图乙中A地建设风力发电基地的区位因素。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表表示四个地区的森林面积与森林覆盖率。

材料二 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一片海”之称的广西,具备发展“林纸一体化”项目得天独厚的优势。据介绍,广西“林纸一体化”纸浆生产项目的生产原料80%是桉木,20%为相思树原木。
材料三 桉树以其速生丰产、适应性强、病虫害少等优点成为主要的纸浆生产原料之一。我国桉树的主要产区是广东、广西、海南、云南、福建和四川。但是桉树有“地下抽水机”之称,大面积种植对其环境也会造成影响。
(1)据表中提供的资料说明甲、乙两地的森林类型。
(2)乙、丙两地区的森林在南美洲   (国家)分布最广,该类森林目前受到全世界的关注,主要原因是(    )
A.该类森林被称为“地球的肾”,可以净化水质
B.该类森林面积较小,濒临灭绝,需要加强保护
C.该类森林被称为“地球之肺”,能够净化空气,维持大气的碳氧平衡
D.该类森林中的树种是世界主要的造纸原料,世界各国每年消耗的纸浆都来源于此
(3)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试分析广西具备发展“林纸一体化”项目得天独厚的优势是什么。
(4)广西等地大量种植桉树会对当地地理环境产生哪些影响?
3.
读“长江中游湿地变迁”图,回答问题。

(1)简述图中湿地面积的变化,并分析其面积变化的人为原因。
(2)试分析长江中游湿地的形成原因。
(3)列举长江中游湿地变化对自然环境带来的影响。

2.单选题(共13题)

4.

   德国慕尼黑大学的一位教授是这样看待中国的:他首先把中国分成东部与西部,再分别分成南北两部分,形成如图①②③④四块区域,并将这四块命名为“银色中国”、“金色中国”、“黄色中国”和“绿色中国”。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各色分区与主要成因的组合,正确的是(    )
A.“黄色中国”—海拔所致B.“金色中国”—海陆位置影响
C.“绿色中国”—流水侵蚀作用D.“银色中国”—纬度位置影响
【小题2】关于各区域与其命名组合正确的是(    )
A.①-“黄色中国”  ②-“金色中国”  ③-“绿色中国” ④-“银色中国”
B.①-“金色中国”  ②-“银色中国”  ③-“绿色中国” ④-“黄色中国”
C.①-“银色中国”  ②-“金色中国”  ③-“绿色中国” ④-“黄色中国”
D.①-“金色中国”  ②-“黄色中国”  ③-“银色中国” ④-“绿色中国”
5.

   下图中的塔拉滩地区以戈壁沙丘为主,是黄河上游风沙危害最严重地区之一。2011-2017年,塔拉滩地区大力发展光伏产业,建成数十个光伏企业集聚的产业园。光伏产业促进了生态改善,植被不断恢复,沙丘移动明显减缓。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塔拉滩地区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   )
A.水土流失B.草场退化
C.森林破坏D.土地盐碱化
【小题2】光伏产业促进了塔拉滩的植被生长,最关键是因为太阳能电池板(   )
A.阻挡风沙,减弱风力侵蚀B.吸收热量,增加土壤温度
C.减弱蒸发,减少土壤水分损失D.反射阳光,改善光照条件
6.

   陕西榆林市是我国国家级能源化工基地,经济结构以重化工业为主。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榆林市成为我国国家级能源化工基地的优势条件有(  )
①煤、气、盐资源丰富
②水陆交通便利 
③市场广阔 
④科技力量雄厚
⑤国家政策支持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⑤   D. ②④⑤
【小题2】榆林市发展重化工业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可能有(  )
①改变地表形态,减缓水土流失 ②加剧大气污染,雾霾天气增多
③增加能源输出,消除贫困现象 ④完善基础设施,促进城市发展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7.
四川盆地的中江县觉慧村是以制作“中江挂面”闻名的小山村。中江挂面主要是“手工制作,天然晾晒”,需要较好的天气条件。自明清时期开始,家家户户手工制作挂面,天然晾晒,挂面细如丝,口感与营养俱佳。每年中秋至来年三月是做挂面的最佳时期。历史上全盛时期,挂面作坊林立,产量很大,销往鄂、湘等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地处稻食文化区的中江县觉慧村,被称为“挂面村”的主要原因是
A.历史原因B.饮食习惯
C.盛产小麦D.气候原因
【小题2】每年中秋至来年三月是做挂面的最佳时期,主要原因可能是
A.销量大,适逢销售旺季
B.原材料丰富,水质最好
C.光照温度适宜,空气湿度小
D.劳动力丰富,空闲时间
8.

   2018年1月18日下午,作为全球城市复杂环境下的首次试跑,京东配送机器人在中新天津生态城上路运行,与此同时,京东开办的无人超市在中新天津生态城正式开张纳客。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京东配送机器人按系统设定路线精准送达所需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RS GISB.GPS、RSC.GPS、GISD.数字地球、GIS
【小题2】京东在无人超市选址过程中利用的地理信息技术主要是()
A.GISB.RSC.GPSD.GPS RS
9.
读我国某区域图。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图中山脉的主要走向大致为
A.东西
B.南北
C.西北—东南
D.东北—西南
【小题2】当大量白鹤向南迁徙至鄱阳湖区时
A.鄱阳湖面积缩小
B.该区域山麓树木大量落叶
C.该区域河流水量较大
D.该区域受副热带高压控制
10.
若尔盖地处黄河上游、青藏高原东部,属新构造运动上升区,素有黄河“蓄水池”之称,若尔盖地区滥采乱挖泥炭现象十分严重,而且呈愈演愈烈之势。下图为1990-2016年若尔盖地区不同级别荒漠化面积的变化,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若尔盖地区被称为黄河“蓄水池”,主要原因是
A.降水丰富
B.湿地广布
C.畜牧业发达
D.人口稀少
【小题2】1990-2016年,若尔盖地区
A.荒漠化总面积持续增加
B.中度荒漠化变化幅度最大
C.轻度荒漠化减少速率先快后慢
D.重度荒漠化面积以减少为主
11.
下图为某区域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有关两图中区域划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A.左图是按照综合指标划分的
B.右图是以经纬线为标准划分的
C.左图相互间的区域特征差异较大
D.右图中的区域为不同层次的区域
【小题2】下列有关左图中四个区域自然环境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区域光照充足而热量不足
B.乙区域降水少但光照充足
C.丙区域河流长而流量变化小
D.丁区域土层厚,土壤肥力高
12.
非洲森林退化日趋严重,正破坏着地球生态系统平衡。根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最新数据,非洲现在森林面积年均减少1000万公顷,其退化速度是全世界平均速度的两倍。读“非洲雨林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非洲热带雨林没有覆盖整个赤道地区,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人类活动B.洋流
C.地势D.海陆位置
【小题2】非洲雨林大面积减少的根本原因是
A.气候变化,降水减少B.人口快速增长和贫困
C.水土流失,土壤肥力下降D.工业化与城市化快速发展
【小题3】为促进非洲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应采取的措施是
A.封山育林,禁止森林的砍伐
B.注重开发,提高林业经济效益
C.采育结合,综合开发利用
D.禁止各种木材的流通和买卖
13.
地理信息技术逐渐被大量运用到社会经济中的各个部门。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中国环保部门利用地理信息技术监测各地区秸秆着火点,若图中甲为环保部,乙为秸秆着火点监测区,则该地理信息技术为
A.遥感B.全球定位系统
C.地理信息系统D.北斗导航系统
【小题2】我国某共享单车企业利用国产地理信息技术手段实现了米级定位,即使在树荫下单车也不会出现“漂移”。若图中甲为国内某共享单车企业,乙为共享单车,则该地理信息技术为
A.遥感B.数字地球
C.地理信息系统D.北斗导航系统
14.
剪纸表现的内容丰富多彩,反映人们的生活环境、习俗和风情等,寄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图示景观以小桥、流水为主,此幅剪纸所反映的景观主要分布于我国
A.准噶尔盆地B.东北平原C.长江三角洲D.三江源地区
【小题2】形成这种景观特征的自然条件是
A.地势低平,降水丰沛B.地形封闭,排水不畅
C.沟壑纵横,降水集中D.山河相间,纵列分布
15.
读黄河流域图,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图中甲、乙、丙三地,最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分别是
A.赤潮、酸雨、水土流失
B.海洋污染、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
C.生物多样性减少、气候干旱、洪涝灾害
D.泥沙淤积、水土流失、红漠化
【小题2】图中乙地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①土质疏松
②大风日数多
③降水集中且多暴雨
④植被破坏
⑤不合理的灌溉
⑥地壳活跃,岩层破碎
A.①②⑥
B.①③④
C.②④⑤
D.③④⑥
16.
目前,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仍以煤炭为主,面对巨大的能源需求与环境问题间日益尖锐的矛盾,煤炭产业在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方面承受着巨大压力。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山西省煤炭产量和使用量都很大,但酸雨危害轻于江苏,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
A.法制健全B.风力弱
C.降水少D.水土流失严重
【小题2】下列关于节能减排的措施,正确的是
A.关停重化工企业,从源头杜绝污染物的排放
B.积极进行生态环境整治,提高环境的自净能力
C.发展技术,提高能源利用率,减少浪费
D.开发清洁能源,全面取代化石燃料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单选题:(1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