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1单元 《长恨歌》 同步练习1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513396

试卷类型:课时练习
试卷考试时间:2018/3/7

1.诗歌鉴赏(共4题)

1.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与梦得沽酒闲饮且约后期[注]
白居易
少时犹不忧生计,老后谁能惜酒钱?
共把十千沽一斗,相看七十欠三年。
闲征雅令穷经史,醉听清吟胜管弦。
更待菊黄家酿熟,共君一醉一陶然。
[注]:此诗作于开成二年(837),作者和刘禹锡同在洛阳,刘任太子宾客分司,白任太子少傅。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前两联,字面上是抒写诗友聚会时的兴奋,沽酒时的豪爽和闲饮时的欢乐,骨子里却包涵着极为凄凉沉痛的感情。
B.“十千沽一斗”是倾注豪情的比喻,一个“共”字体现出两位老友争相解囊、同沽美酒时真挚热烈的情景,也暗示两人有相同的处境,同病相怜。
C.颈联,具体描写“闲饮”的细节和过程,这里的“闲”是怡养天性的悠闲,借知识的游戏来怡情养性是假,排遣寂寞无聊才是真。
D.尾联,诗人把眼前的聚会引向未来,把友情和诗意推向高峰。一个“更”字开拓出“更上一层楼”的意境,使时间延长了,主题扩大和深化了。
E.这首诗题为“闲饮”,表面上抒写解囊沽酒、豪爽痛饮的旷达与闲适,深藏的却是闲而不适、醉而不能忘忧的复杂情感。
(2)尾联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分析。
2.
下列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可怜光彩生门户B.迟迟钟鼓初长夜
C.遂教方士殷勤觅D.其中绰约多仙子
3.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遂令天下父母心   遂:于是
B.为感君王辗转思     为:为了
C.犹似霓裳羽衣舞     犹:还
D.云鬓半偏新睡觉     新:刚刚
4.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杭州春望
[唐]白居易
望海楼明照曙霞,护江堤白踏晴沙。
涛声夜入伍员庙,柳色春藏苏小家。
红袖织绫夸柿蒂,青旗沽酒趁梨花
谁开湖寺西南路,草绿裙腰一道斜。
[注]①伍员:即伍子胥,春秋吴国名臣;苏小:苏小小,钱塘名妓。②柿蒂:丝织品上的花纹。③梨花:梨花春,酒名。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首句写登楼远望海天瑰丽的景色,突出杭州城濒江临海的特点,有笼住全篇之势。
B.颔联“入”字,由眼前的钱塘江和伍员庙,想到夜里万籁俱寂之时传入庙中的滚滚涛声,气象雄浑。
C.“藏”写极目远望之景,写出了繁华的秦楼楚馆掩不住柳色的盎然生机,旖旎动人。
D.“梨花”只是说梨花酒,描写杭州女工织艺的精巧和当时人们争饮佳醪的民俗风情,勾勒出繁荣兴旺的社会景象。
E.尾联又把目光移到远处,运用拟人手法,形象生动地勾画出西湖的妩媚秀丽。
(2)颔联用“伍员”和“苏小”的典故起到了怎样的表达效果?

2.语言表达(共1题)

5.
把下面的句子改写成一个单句。
我们可以从陈鸿同时创作的传奇小说《长恨歌传》看出白居易的创作意图。陈鸿的《长恨歌传》中说他的创作意图是:“不但感其事,亦欲惩尤物,窒乱阶,垂于将来也。”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诗歌鉴赏:(4道)

    语言表达:(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