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北京市东城区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地理卷(文综)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513257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0/5/8

1.综合题(共1题)

1.
西气东输出二线工程有利于推进我国东西部的协调发展。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08年2月,西气东输二线工程正式开工。该工程西起新疆的霍尔果斯,东至上海,南至广东,将于2011年全线贯通(图12)。
(1)从气候、地形两个要素,比较西气东输二线工程起止点所在省区的地理环境差异。(10分)

2.单选题(共4题)

2.
下图是某科学家在野外考察时,手持式GPS屏幕上所显示的信息。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科学家所考察地区可能位于
A.欧洲阿尔卑斯山脉
B.非洲撒哈拉沙漠
C.北美洲西部山地
D.南美洲亚马孙平原
【小题2】该科学家在考察地区发现多座火山,这些火山是由于
A.非洲板块不断张裂而形成的
B.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碰撞形成的
C.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碰撞形成的
D.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碰撞形成的
3.
图6为欧洲和非洲大陆自然带的地域分异示意图,读图回答10、11题。

【小题1】图中自然带①→②→③的更替,其影响因素主要是
A.热量B.水分C.地形D.洋流
【小题2】(小题2)当图中②地处于草木枯黄的季节
A.开普山脉正值干旱少雨季节B.阿尔卑斯山正值滑雪季节
C.④地受副极地低气压带影响D.⑤地可能出现极星现象
4.
表1是某国出生率、死亡率的变化情况,图2是人口增长模式图。回答。
 
1975年
1985年
1995年
2005年
出生率(%)
4.4
4.3
4.3
4.3
死亡率(%)
2.0
1.7
1.6
1.4
 

【小题1】该国处于图2中的
A.阶段IB.阶段IIC.阶段IIID.阶段IV
【小题2】该国1975—2005年期间,人口增长的特点是
A.总量有波动,但变化不大B.总量上升,增长速度减缓
C.经历了慢—快—慢的过程D.总量上升,增长速度加快
5.
2010年1月,国务院正式批复《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皖江城市带主要包括安徽省的芜湖、铜陵、安庆、池州、巢湖、宣城等城市,是长三角向中西部地区实施产业转移的最佳区域。读图,回答各题。

【小题1】皖江城市带主要分布在
A.铁路沿线地区B.河流交汇处
C.沿江平原D.山间盆地
【小题2】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的优势有
①科技力量雄厚 ②劳动力廉价
③距离长三角近 ④土地价格低
⑤海陆交通便利
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⑤D.②④⑤
【小题3】图中甲为黄山,夏季去黄山旅游应注意的安全问题是
A.带墨镜、防晒霜、羽绒服和防高原反应的药品
B.遇到雷雨时,用手抓紧路边的铁链以防滑倒
C.在险要处拍照时,不要随意移动以防失足跌落
D.尽量沿陡坡攀登,以缩短登山的路程和时间

3.选择题(共2题)

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在明末清初的“西学东渐”过程中,传教士是中西文化之间的唯一媒介。而在清末的西学新冲击中,传播渠道和媒介已多样化了,有翻译的书籍、新式学堂中的外聘教师、新式企业中的技术人才、出洋考察的政府官员、派遣的留洋学生等,还形成了一批具有近代西方思想的新知识分子。

明末清初的“西学东渐”局限在天主教义、“质测之学”和数学、语言方面。而清末西学的内容更广泛,层次更丰富,从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部分思想文化等不同层次,冲击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物质外壳和精神内核。

明末清初仅有徐光启、方以智等少数人接触到西方近代科技知识。清末西学传播的影响却是广泛而深入的,受西学影响的阶层和群体不断扩大,涉及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和社会生活的诸多领域。

清末的西学传播与明末清初的“西学东渐”有何不同?

7.

城市道路的路口附近,都有道路行车标志牌,某车行驶在路上发现了如图路牌,读图,如果车辆方向不变,到下一路口应是(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1道)

    单选题:(4道)

    选择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