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2题)
1.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民居大相径庭。①和②为1986年中国邮政发行的“中国民居”特种邮票。结合图片完成下表。


| ① | ② |
民居所处的自然区 | | |
民居分布的地形区 | | |
当地的主要气候类型 | | |
当地主要生态问题 | | |
农业类型 | | |
2.
读我国农业生产潜力分布简图,完成下列各题。(20分)

(1)我国农业生产潜力的分布规律是__________,影响其主要区位因素是____________。
(2)图中A地区农业生产潜力高,但近年来已不再是我国商品粮基地,为什么?
(3)B、C两地都位于青藏高原,但农业生产潜力差异较大,请分析其主要原因。
(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双选)( )
A.D地区纬度较高,热量是农业发展的首要限制因素
B.E地区农业生产潜力不高,粮食产量低
C.大规模机械化生产是E地区农业生产的重要特点
D.春旱是影响F地区农业生产的重要自然灾害

(1)我国农业生产潜力的分布规律是__________,影响其主要区位因素是____________。
(2)图中A地区农业生产潜力高,但近年来已不再是我国商品粮基地,为什么?
(3)B、C两地都位于青藏高原,但农业生产潜力差异较大,请分析其主要原因。
(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双选)( )
A.D地区纬度较高,热量是农业发展的首要限制因素
B.E地区农业生产潜力不高,粮食产量低
C.大规模机械化生产是E地区农业生产的重要特点
D.春旱是影响F地区农业生产的重要自然灾害
2.单选题- (共12题)
3.
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下列关于图示地区主要生态问题的搭配,不正确的是( )
【小题2】我国不同地区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不尽相同,这体现了区域的( )

【小题1】下列关于图示地区主要生态问题的搭配,不正确的是( )
A.丙地区—土地荒漠化 | B.乙地区—水土流失 |
C.丁地区—土壤盐碱化 | D.甲地区—土地石漠化 |
A.整体性 | B.联系性 | C.开放性 | D.差异性 |
4.
2008年,我国旱涝灾害频发。往年易受洪涝影响的省区,如黑龙江、吉林、广西、湖南等地区,发生了罕见旱情,一些地区因旱灾出现临时饮水困难。与此同时,淮河发生了流域性大洪水,西南、西北等地发生了山洪灾害。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在我国,干旱与洪涝常相伴而生,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小题2】若发生的旱涝程度大致相同,对下列地区造成的灾害损失最严重的是( )
【小题3】限制西北地区经济发展的稀缺性资源是()
【小题4】关于秦岭-淮河一线的叙述,错误的是()
【小题1】在我国,干旱与洪涝常相伴而生,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季风活动 | B.地面状况 |
C.太阳辐射 | D.海陆位置 |
A.长江中下游平原 | B.东北平原 |
C.黄土高原 | D.云贵高原 |
A.水资源 | B.石油资源 | C.天然气资源 | D.太阳辐射能 |
A.冬小麦与春小麦主要产区的分界线 |
B.大致与1月0℃等温线相吻合;是南方和北方、水田与旱地、传统水稻与小麦区的分界线 |
C.大致与800毫米等降水量线吻合;是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分界线 |
D.亚热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与温带落叶阔叶林带的分界线 |
6.
根据所学,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下列地理事物的排列顺序中,反映我国东部季风区热量自北向南变化规律的是( )
【小题2】塔里木河的汛期出现在夏季,是因为()
【小题3】影响内蒙古河套平原和宁夏平原农业生产进一步发展的主导因素是()
【小题1】下列地理事物的排列顺序中,反映我国东部季风区热量自北向南变化规律的是( )
A.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林 |
B.亚麻----棉花---桑蚕丝---剑麻 |
C.冬小麦---玉米---春小麦---水稻 |
D.一年一熟---一年两熟---两年三熟---一年三熟 |
A.流域内夏季降水丰富 | B.夏季湖泊水补给丰富 |
C.夏季气温高,冰雪融水量多 | D.夏季地下水补给丰富 |
A.土壤 | B.气候 | C.灌溉水源 | D.地形 |
7.
2017年4月26日,海南省迎来成立29周年纪念日,结合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海南岛之所以能成为我国最大的经济特区,其发展借助的条件有( )
①地处南部边陲,区位优势明显②光热充足,夏长冬暖,有热带资源优势 ③我国海洋面积最大的省,海洋资源丰富④国家政策优势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小题2】近年来,海南岛成为我国冬季最大的蔬菜生产基地,主要影响因素是( )
A. 优越的气候条件 B. 劳动力和土地价格较低
C. 政府的优惠政策 D. 运输条件的改善和保鲜、冷藏技术的发展
【小题3】下列关于海南岛开发建设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有利于我国加强对南海海域的管理和开发
B. 可在岛屿中部地区建设工业区
C. 充分利用地理位置优势,大力发展外贸型经济
D. 充分利用海岛风光和海洋资源,大力发展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

【小题1】海南岛之所以能成为我国最大的经济特区,其发展借助的条件有( )
①地处南部边陲,区位优势明显②光热充足,夏长冬暖,有热带资源优势 ③我国海洋面积最大的省,海洋资源丰富④国家政策优势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小题2】近年来,海南岛成为我国冬季最大的蔬菜生产基地,主要影响因素是( )
A. 优越的气候条件 B. 劳动力和土地价格较低
C. 政府的优惠政策 D. 运输条件的改善和保鲜、冷藏技术的发展
【小题3】下列关于海南岛开发建设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有利于我国加强对南海海域的管理和开发
B. 可在岛屿中部地区建设工业区
C. 充分利用地理位置优势,大力发展外贸型经济
D. 充分利用海岛风光和海洋资源,大力发展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
8.
读英国局部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英国农业以畜牧业为主的自然原因是( )
【小题2】英国早期工业主要分布在该国中部的曼彻斯特、伯明翰地区,主要影响因素是( )
【小题3】英国苏格兰南部是世界著名的高新技术产业区。这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不是因为( )

【小题1】英国农业以畜牧业为主的自然原因是( )
A.贫瘠的土壤 | B.温和湿润的气候 | C.降水稀少 | D.起伏的丘陵地形 |
A.水源 | B.土地租金 | C.矿产资源 | D.政策 |
A.交通便利 | B.自然环境优越 | C.科技力量雄厚 | D.资源丰富 |
9.
读甘肃省以某种自然指标划分出来的四大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图中①区域较④区域发展农业的优势是( )
【小题2】从④→③→②→①,反映了( )
【小题3】①区适合发展的农业为( )

【小题1】图中①区域较④区域发展农业的优势是( )
A.水分条件好 | B.热量丰富 | C.光照充足 | D.地形平坦 |
A.地势越来越低 | B.土壤水分越来越少 |
C.植被越来越茂盛 | D.土壤酸性越来越强 |
A.河谷农业 | B.乳畜业 | C.现代旱作谷物农业 | D.灌溉农业 |
10.
衰退性产业转移主要是指在本地不再具有比较优势产业的向外转移。读广东产业转移效应理论模型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下列产业中,最有可能属于珠江三角洲地区衰退性产业转移的是( )
【小题2】衰退性产业转移对广东省东西两翼和山区产生的正效应是( )

【小题1】下列产业中,最有可能属于珠江三角洲地区衰退性产业转移的是( )
A.汽车零配件生产 | B.节能环保业 |
C.服装鞋帽生产 | D.高端装备制造业 |
A.土地利用多样化,耕地面积扩大 |
B.增加就业机会,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 |
C.促进经济发展,提高高新技术产业比重 |
D.有可能带来环境污染等问题 |
11.
某学校地理小组进行文化与地理环境关系课题研究,并已完成下表中部分内容。据此回答下列问题。菜系与地域文艺风格对比
【小题1】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小题2】下列人文景观对自然环境具有明确指示性的是()
①梯田 ②菜系 ③戏曲 ④水电站
菜系 | 原料 | 烹调 | 文艺 | 风格 |
①鲁菜 | 畜禽珍异 | 排场壮观 | “小白菜” | 浑厚深沉 |
②川菜 | 土产山珍 | 灵巧多样 | 竹枝词 | |
③苏菜 | ? | 清淡平和 | 吴侬民歌 | ? |
④粤菜 | ? | 华丽奇特 | 广东音乐 | ? |
⑤蒙古菜 | 牛马羊 | 质朴浓烈 | ? | |
【小题1】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②菜系以清淡酸甜为主要特点 |
B.④菜系源地文艺风格显现温婉清丽的特点 |
C.③菜系原料以生猛海鲜为主 |
D.⑤菜系源地的文艺特色是长调牧歌 |
①梯田 ②菜系 ③戏曲 ④水电站
A.①② | B.③④ | C.②③ | D.①④ |
12.
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图中A区与C区的分界线是( )
【小题2】我国划分三大自然区的主要依据是( )
【小题3】下列地形单元不在C区的是( )
【小题4】关于三大自然区的人类活动,叙述错误的是( )

【小题1】图中A区与C区的分界线是( )
A.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 | B.3000 m等高线 |
C.400 mm年等降水量线 | D.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 |
A.土壤和植被 | B.气候和地形 | C.水文和土壤 | D.植被和水文 |
A.内蒙古高原 | B.四川盆地 | C.黄土高原 | D.云贵高原 |
A.B区域人口和城市集中于河谷地带 |
B.A区域自然条件恶劣,只能发展畜牧业 |
C.B区域地势高,气温低,太阳辐射强烈 |
D.C区域气候湿润,平原面积大 |
13.
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关于区域内涵的叙述,正确的是( )
【小题2】下列区域具有明确边界的是( )
①行政区 ②自然带 ③热量带 ④干湿地区 ⑤三江平原 ⑥山东省青岛市
【小题3】农业社会阶段,下列不属于早期农业主要起源地区的是( )
【小题1】关于区域内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区域之间都有明确的界线 |
B.区域是地球表面客观存在的不受人为因素影响的空间单元 |
C.区域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 |
D.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绝对一致 |
①行政区 ②自然带 ③热量带 ④干湿地区 ⑤三江平原 ⑥山东省青岛市
A.①②③ | B.③④⑤ | C.①⑥ | D.①⑤⑥ |
A.美索不达米亚平原 | B.印度河流域 | C.尼罗河下游 | D.刚果河流域 |
14.
读我国东、中、西部三个经济地带的产业结构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能分别正确反映东、中、西部三个经济地带产业的排序是( )
【小题2】三个地带比较( )
【小题3】为了加强三个地带联合与互补发展,由东部地带向中、西部转移的工业发展类型是( )
【小题4】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长江三角洲产业结构调整中,下列产业的比重将上升的是( )
①劳动密集型产业 ②资金密集型产业 ③技术密集型产业 ④资源密集型产业

【小题1】能分别正确反映东、中、西部三个经济地带产业的排序是( )
A.①②③ | B.②③① | C.①③② | D.③②① |
A.①地带第一产业的比重小,说明其第一产业发展落后 |
B.随着我国西部地区的开发,③地带的第一产业比重将会大幅度提高 |
C.三个地带中第三产业有可能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
D.随着经济的发展,三个地带的第二产业比重将会上升,第三产业的比重会有所下降 |
A.劳动密集型 | B.资金密集型 | C.技术密集型 | D.严重污染型 |
①劳动密集型产业 ②资金密集型产业 ③技术密集型产业 ④资源密集型产业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单选题:(1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2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