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2题)
1.
下列各句中,表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被誉为中国当代最杰出科幻作品之一的小说《三体》即将被拍成电影,但它并不像美国大片《星际穿越》那样,主题偏离主流,观众接受起来有难度。 |
B.地铁图书馆利用移动互联网技术,在车厢内向公众推荐免费电子书,组织定期主题文化活动,让一辆辆列车化身为一座座移动图书馆。 |
C.随着申办冬奥会工作的有序开展,京津冀一体化进程迅速推进,涵盖空气质量提升、产业结构调整、区域分工协作等内容的战略布局逐渐清晰。 |
D.故宫运用数字技术让名画《韩熙载夜宴图》“活”了起来,让观众在鲜活的文化体验中,深入理解和品味中国古代绘画作品的非凡魅力。 |
2.文言文阅读- (共1题)
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齐泰,溧水人。初名德。洪武十七年,举应天乡试第一。明年成进士。历礼、兵二部主事。雷震谨身殿,太祖祷郊庙,择历官九年无过者陪祀,德与焉,赐名泰。二十八年,以兵部郎中擢左侍郎。太祖尝问边将姓名,泰历数无遗。又问诸图籍,出袖中手册以进,简要详密,大奇之。皇太孙素重泰。及即位,命与黄子澄同参国政。寻进尚书。时遗诏诸王临①国中毋奔丧王国吏民听朝廷节制诸王谓泰矫皇考诏间骨肉皆不悦。先是,帝为太孙时,诸王多尊属,拥重兵,患之。至是因密议削藩。
建文元年,周、代、湘、齐、岷五王相继以罪废。七月,燕王举兵反,师名“靖难”。指泰、子澄为奸臣。事闻,泰请削燕属籍,声罪致讨。或难之,泰曰:“明其为贼,敌乃可克。”遂定议伐燕,布告天下。时太祖功臣存者甚少,乃拜长兴侯耿炳文为大将军,帅师分道北伐,至真定为燕所败。子澄荐曹国公李景隆代将,泰极言不可。子澄不听,卒命景隆将。当是时,帝举五十万兵畀②景隆,谓燕可旦夕灭。燕王顾大喜曰:“昔汉高止能将十万,景隆何才,其众适足为吾资也!”是冬,景隆果败。帝有惧色,会燕王上书极诋泰、子澄。帝乃解二人任以谢燕,而阴留之京师,仍参密议。景隆遗燕王书,言二人已窜,可息兵。燕王不听。明年,盛庸捷东昌,帝告庙,命二人任职如故。及夹河之败,复解二人官求罢兵,燕王曰:“此缓我也。”进益急。
始削藩议起,帝入泰、子澄言,谓以天下制一隅甚易。及屡败,意中悔,是以进退失据。迨燕兵日逼,复召泰还。未至,京师已不守,泰走外郡谋兴复。时购泰急。泰墨白马走,行稍远,汗出墨脱。或曰:“此齐尚书马也。”遂被执赴京,同子澄、方孝孺不屈死。泰从兄弟敬宗等皆坐死,叔时永、阳彦等谪戍。子甫六岁,免死给配,仕宗时赦还。
选自《明史•列传第二十九》
注:①临:管理 ②畀:给予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小题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燕王顾大喜曰:“昔汉高止能将十万,景隆何才,其众适足为吾资也!
(2)始削藩议起,帝入泰、子澄言,谓以天下制一隅甚易。
齐泰,溧水人。初名德。洪武十七年,举应天乡试第一。明年成进士。历礼、兵二部主事。雷震谨身殿,太祖祷郊庙,择历官九年无过者陪祀,德与焉,赐名泰。二十八年,以兵部郎中擢左侍郎。太祖尝问边将姓名,泰历数无遗。又问诸图籍,出袖中手册以进,简要详密,大奇之。皇太孙素重泰。及即位,命与黄子澄同参国政。寻进尚书。时遗诏诸王临①国中毋奔丧王国吏民听朝廷节制诸王谓泰矫皇考诏间骨肉皆不悦。先是,帝为太孙时,诸王多尊属,拥重兵,患之。至是因密议削藩。
建文元年,周、代、湘、齐、岷五王相继以罪废。七月,燕王举兵反,师名“靖难”。指泰、子澄为奸臣。事闻,泰请削燕属籍,声罪致讨。或难之,泰曰:“明其为贼,敌乃可克。”遂定议伐燕,布告天下。时太祖功臣存者甚少,乃拜长兴侯耿炳文为大将军,帅师分道北伐,至真定为燕所败。子澄荐曹国公李景隆代将,泰极言不可。子澄不听,卒命景隆将。当是时,帝举五十万兵畀②景隆,谓燕可旦夕灭。燕王顾大喜曰:“昔汉高止能将十万,景隆何才,其众适足为吾资也!”是冬,景隆果败。帝有惧色,会燕王上书极诋泰、子澄。帝乃解二人任以谢燕,而阴留之京师,仍参密议。景隆遗燕王书,言二人已窜,可息兵。燕王不听。明年,盛庸捷东昌,帝告庙,命二人任职如故。及夹河之败,复解二人官求罢兵,燕王曰:“此缓我也。”进益急。
始削藩议起,帝入泰、子澄言,谓以天下制一隅甚易。及屡败,意中悔,是以进退失据。迨燕兵日逼,复召泰还。未至,京师已不守,泰走外郡谋兴复。时购泰急。泰墨白马走,行稍远,汗出墨脱。或曰:“此齐尚书马也。”遂被执赴京,同子澄、方孝孺不屈死。泰从兄弟敬宗等皆坐死,叔时永、阳彦等谪戍。子甫六岁,免死给配,仕宗时赦还。
选自《明史•列传第二十九》
注:①临:管理 ②畀:给予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明其为贼,敌乃可克 克: 战胜 |
B.景隆遗燕王书,言二人已窜 窜:放逐、流放 |
C.时购泰急 购:收买 |
D.泰从兄弟敬宗等皆坐死 坐:定罪、连坐 |
A.时遗诏诸王临/国中毋奔丧王/国吏民听朝廷节制/诸王谓泰矫皇考诏/间骨肉/皆不悦 |
B.时遗诏诸王临国中/毋奔丧/王国吏民听朝廷节制诸王/谓泰矫皇考诏间/骨肉皆不悦 |
C.时遗诏诸王临/国中毋奔丧王/国吏民听朝廷节制诸王/谓泰矫皇考诏间/骨肉皆不悦 |
D.时遗诏诸王临国中/毋奔丧/王国吏民听朝廷节制/诸王谓泰矫皇考诏/间骨肉/皆不悦 |
A.齐泰做官多年都没有过失,有一年,天雷震坏了谨身殿,太祖到寺庙祭祀祷告,让他参与,并赐给他名字为齐泰。 |
B.建文帝素来器重齐泰,在未做皇帝时就看重他,后来即位,就让齐泰与黄子澄共同参与国家政事,不久将他的官职提升为尚书。 |
C.齐泰很有见识,在燕王初造反时,就建议对天下昭示燕王叛贼的身份,因此受到燕王忌恨。燕王直指齐泰、黄子澄是奸臣,要求对他们惩办。 |
D.齐泰是一个忠义之士,他被捕后,忠于建文帝,不屈而死,他的亲人受他牵连被判死刑或被流放,儿子因为年幼,没有被处死。 |
(1)燕王顾大喜曰:“昔汉高止能将十万,景隆何才,其众适足为吾资也!
(2)始削藩议起,帝入泰、子澄言,谓以天下制一隅甚易。
3.现代文阅读- (共1题)
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逍遥游》是《庄子》内7篇之首,又是整部《庄子》的开卷第一篇。不管《内篇》是否为庄子手订,把《逍遥游》放在首篇,客观上也的确显示了它在整个《庄子》中的突出地位。这足以证明编书者是一位对庄子思想理解极深又有高明见解的人。
庄子是中国文化史上一种独特的思想学说——逍遥哲学——的开创者。“逍遥”一词在《诗经》中就已经出现,但作为哲学概念和对人生心理状态的抽象哲学概念来使用,却始于《庄子》。它的内涵虽然继承了《诗经》中的基本义项,但总体而言又不同于《诗经》中的“逍遥”,而是更丰富了。从《逍遥游》的内容来看,“逍遥”在这里是指一种超凡脱俗,不为身外之物所累的一种心理状态和精神境界,近乎我们今天所说的“绝对自由”。追求“逍遥”是庄子人生哲学的主要内容,也是整个庄子思想的核心。庄子思想的庞大体系,就是围绕着这个核心构建起来的,其它一切思想观念和理论元素无不与这一核心存在着紧密联系。正是在这个基本点上,显示了庄子思想区别于其他任何一种思想体系的主要特质。因此我们可以说,庄子的整个思想体系就是一整套关于追求“逍遥”的“逍遥哲学”。若从“逍遥哲学”这个角度来观察庄子思想的各个部分,我们就会发现,庄子的自然哲学是它的理论基础,庄子的相对主义是它的认识论根源和走向逍遥境界的思想方法,庄子的社会思想是它产生及形成的心理土壤,庄子的文学思想和创作风格是它的具体表现和外化形式。
庄子认为,宇宙中包括人类在内的万事万物都是不逍遥的,因为它们的存在和生活方式都是“有所待”的,即有条件的、受限制的,因而都是不自由的,即使那些自以为逍遥,表面上看去貌似逍遥的人与物,也是如此。比如,在《逍遥游》中描写的貌似逍遥的大鹏,是很不自由的,因为体型太大,飞翔时不仅需凭飓风之力来托负,而且还必须有大的空间才能展翅。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它才受到小鸟斥鴳的嘲笑。斥鴳认为自己的生活方式比大鹏优越,是最自由的。其实这正反映了它由于生活环境的狭小所带来的局限,因为它无能力到广阔天地中去遨游,形成了目光短浅的习性。这讲的是万物在空间上的局限。
在时间上也是如此。朝菌不可能了解一天之外发生的事情,寒蝉不可能知道一年四季的变化,而生命长的冥灵和大椿也不能知道其生前死后的事。这讲的就是万物在时间上的局限。至于人类,看上去似乎比动、植物自由得多,实际上他们所受的限制也更多,除了名、利、富、贵之外,还有伦理道德、感情欲望等多种牵累,而且对死亡的恐惧和担忧的精神负担,远远超过其它生物。从受限制这个角度来审视人生,人是世界上所有事物之中最不自由的。所以庄子认为只有“无己”的“至人”、“无功”的“神人”、“无名”的“圣人”才是进入绝对自由境界的人,这就是庄子的理想人格,而“逍遥游”也就成了庄子理想的人生境界。
(节选于《智通庄子——游心于物之初》)
【小题1】下面对文章的分析和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小题2】下面关于庄子及其《逍遥游》的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逍遥游》是《庄子》内7篇之首,又是整部《庄子》的开卷第一篇。不管《内篇》是否为庄子手订,把《逍遥游》放在首篇,客观上也的确显示了它在整个《庄子》中的突出地位。这足以证明编书者是一位对庄子思想理解极深又有高明见解的人。
庄子是中国文化史上一种独特的思想学说——逍遥哲学——的开创者。“逍遥”一词在《诗经》中就已经出现,但作为哲学概念和对人生心理状态的抽象哲学概念来使用,却始于《庄子》。它的内涵虽然继承了《诗经》中的基本义项,但总体而言又不同于《诗经》中的“逍遥”,而是更丰富了。从《逍遥游》的内容来看,“逍遥”在这里是指一种超凡脱俗,不为身外之物所累的一种心理状态和精神境界,近乎我们今天所说的“绝对自由”。追求“逍遥”是庄子人生哲学的主要内容,也是整个庄子思想的核心。庄子思想的庞大体系,就是围绕着这个核心构建起来的,其它一切思想观念和理论元素无不与这一核心存在着紧密联系。正是在这个基本点上,显示了庄子思想区别于其他任何一种思想体系的主要特质。因此我们可以说,庄子的整个思想体系就是一整套关于追求“逍遥”的“逍遥哲学”。若从“逍遥哲学”这个角度来观察庄子思想的各个部分,我们就会发现,庄子的自然哲学是它的理论基础,庄子的相对主义是它的认识论根源和走向逍遥境界的思想方法,庄子的社会思想是它产生及形成的心理土壤,庄子的文学思想和创作风格是它的具体表现和外化形式。
庄子认为,宇宙中包括人类在内的万事万物都是不逍遥的,因为它们的存在和生活方式都是“有所待”的,即有条件的、受限制的,因而都是不自由的,即使那些自以为逍遥,表面上看去貌似逍遥的人与物,也是如此。比如,在《逍遥游》中描写的貌似逍遥的大鹏,是很不自由的,因为体型太大,飞翔时不仅需凭飓风之力来托负,而且还必须有大的空间才能展翅。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它才受到小鸟斥鴳的嘲笑。斥鴳认为自己的生活方式比大鹏优越,是最自由的。其实这正反映了它由于生活环境的狭小所带来的局限,因为它无能力到广阔天地中去遨游,形成了目光短浅的习性。这讲的是万物在空间上的局限。
在时间上也是如此。朝菌不可能了解一天之外发生的事情,寒蝉不可能知道一年四季的变化,而生命长的冥灵和大椿也不能知道其生前死后的事。这讲的就是万物在时间上的局限。至于人类,看上去似乎比动、植物自由得多,实际上他们所受的限制也更多,除了名、利、富、贵之外,还有伦理道德、感情欲望等多种牵累,而且对死亡的恐惧和担忧的精神负担,远远超过其它生物。从受限制这个角度来审视人生,人是世界上所有事物之中最不自由的。所以庄子认为只有“无己”的“至人”、“无功”的“神人”、“无名”的“圣人”才是进入绝对自由境界的人,这就是庄子的理想人格,而“逍遥游”也就成了庄子理想的人生境界。
(节选于《智通庄子——游心于物之初》)
【小题1】下面对文章的分析和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逍遥”一词并非庄子首创,而是继承于《诗经》,庄子的“逍遥”与《诗经》的“逍遥”相比内涵更加丰富。 |
B.宇宙中的万物都是不能真正逍遥的,因此他们的存在和表现都是“有所待”的,都是不自由的。 |
C.庄子的自然哲学是庄子整个思想体系的理论基础,庄子的相对主义是它的认识论根源和走向逍遥境界的思想方法。 |
D.人虽然被称为万物之灵,但他和其他动植物一样都是深受外界条件限制的,都是不自由的,因此也就谈不上真正的逍遥。 |
【小题2】下面关于庄子及其《逍遥游》的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逍遥游》被放在《庄子》开卷第一篇,客观上显示了《逍遥游》在整部《庄子》中的突出地位。 |
B.《逍遥游》中的大鹏鸟看似很逍遥,斥鴳看似随心所欲,但它们同样都没有得到真正的逍遥自由。 |
C.“逍遥游”是庄子的理想人格,是庄子理想的人生境界,它在现实中是不可能实现的。 |
D.从《逍遥游》的内容我们可以获知,“逍遥”指的是一种超凡脱俗,不为身外之物所累的一种心理状态和精神境界,几乎相当于我们今天所说的“绝对自由”。 |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因为庄子真正理解了“逍遥”于人生的意义,所以才在妻子死后放声高歌,才在高官厚禄面前自愿躬耕于田间。 |
B.庄子思想的主要内容是追求“逍遥”,这也是庄子思想区别于其他所有思想的特质。 |
C.“逍遥”是一种不受外界所困的境界,那么只要我们不为功名、红尘所累就可以达到真正的“逍遥”。 |
D.从庄子的《逍遥游》我们可以知道,人要想获得更多的自由,那我们就得回归自然的怀抱,与自然融为一体。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2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