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普通高校招生全国统考全国卷I 高三文综地理试题(五)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512708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8/6/19

1.综合题(共3题)

1.
(环境保护)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京津冀城市群是中国在国际经济体系中最具竞争力的城市群之一,也是中国乃至全世界水安全保障难度最大的地区之一。长期以来,水资源过度开发利用引起了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随着京津冀城市群人口与产业继续集聚、城市社会经济规模不断扩张,复杂的资源环境问题正在日益激化。
简述京津冀地区由于水资源过度开发利用引起的生态环境问题,并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角度,为京津冀城市群的协同发展提出建议。
2.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比利时国土面积30528平方千米,人口约1070万,是世界上工业最发达的国家之一,是最早进行工业革命的国家之一。80%的原料靠进口,50%以上的工业产品供出口。比利时拥有极其完善的港口、运河、铁路以及公路等基础设施,为与邻国更紧密的经济整合创造条件,安特卫普为欧洲第三大港。比利时是欧盟和北约创始会员国之一,首都布鲁塞尔是欧盟与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等大型国际组织的总部所在地。比利时政府大力吸引外国资本的政策为比利时经济带来了活力,也带来了新技术和新兴工业。下图示意比利时位置。

(1)根据材料分析安特卫普成为欧洲第三大港的有利条件。
(2)比利时主要以核电风电为主,请说明理由。
(3)试说明比利时十分期盼欧盟能整合欧洲各个经济体的原因。
3.
结合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塔里木盆地是我国特色林果业的主要产区,以其广阔的地域空间,优越的气候条件成为我国苹果、核桃、枣、杏、葡萄、香梨、石榴等特色林果产业的优势区域,也是新疆出口创汇的主要水果基地。但是,低温、大风及干旱等自然灾害的频发,尤其是发生在整个生长季节(3~10月)的8级以上大风对塔里木盆地特色林果业的发展造成了严重威胁。下图为塔里木河流域生长季节大风日数空间分布图。
 
(1)评价塔里木盆地特色林果生长的气候条件。
(2)描述图示区域生长季节大风日数空间分布特点。
(3)简述大风天气对特色林果生长的影响。
(4)为减少大风天气对特色林果业的危害,请提出可行性措施。

2.单选题(共4题)

4.
下图为中国天山冰川面积随海拔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海拔3800~4800m为天山冰川集中发育区,其原因可能是该海拔区间
A.降水量最大B.受西风影响最大
C.受冬季风影响最大D.降雪量与消融量的差值最大
【小题2】天山冰川末端海拔的最小值为2640m,其分布的位置可能为
A.伊犁河流域B.塔里木河流域
C.准噶尔盆地D.吐鲁番一哈密盆地
【小题3】对近50年间天山冰川面积缩小影响最直接的是
A.冬季降水量减少B.夏季降水量增多
C.夏季气温升高D.冬季气温升高
5.

   通过研究发现人均GDP、工业化、能源消耗和技术进步4个要素与城市空气质量变化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指统计年度内全社会实际用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的经费支出,反映技术研发投入的多少。下图为中国不同区域城市空气质量的部分社会经济影响因素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注:正值表示空气质量的正向效应,负值表示负效应
【小题1】4个要素与城市空气质量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  )
A.工业化程度越高,城市空气质量越差
B.经济发展水平与城市空气质量呈负相关
C.人均GDP与城市空气质量呈正相关
D.能源消耗与空气质量呈正相关
【小题2】珠三角城市空气质量优于其他区域说明    (  )
A.珠三角技术水平较高
B.工业化速度最快
C.人均GDP最低
D.能源以清洁能源为主
【小题3】不同区域城市空气质量与R&D经费占GDP比重相关性不同说明    (  )
A.技术进步作用因区域范围大小而变化
B.不同区域技术进步程度不同
C.珠三角区域出现异常影响因素
D.各区域的自然地理环境差异大
6.

   中国能源资源空间分布极不均衡,有的区域产出的能源除了满足本区域消费外,还有盈余,有的区域产出的能源不能满足自己的需求,所以区域之间需要通过能源流动满足能源消费需求。图甲为2000~2010年中国能源输出和输入大省年均能源消费盈余和缺口示意图,图乙为2000~2010年中国能源输出和输入大省节能潜力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下列关于能源输出大省的说法正确的是
A.能源输出大省都位于我国中西部地区
B.由图可知,山西省的产煤量居全国首位
C.2000~2010年年均能源输出最多的为山西省
D.能源输出大省的环境污染均重于东部省区
【小题2】能源输入大省环境产出(产出一定的产能产生的废弃物对环境的影响)节能潜力较大,主要原因可能是
A.产业结构较优
B.能源结构不合理
C.经济发展水平高
D.第三产业比重大
7.

   春运是中国春节前后发生的一种由大规模人口流动导致的高交通运输压力现象,下图为2015年中国春运期间人口省际流向图。据此完成下题。

【小题1】运用地理信息技术得到春运节前、节后人口省际净流入流向图,其研究过程是
①实验分析并建立人口流动地理信息数据库
②运用GPS对手机用户进行空间定位
③运用GIS分析和输出人口流动轨迹地理信息数据
A.①②③B.①③②C.③②①D.②①③
【小题2】根据春运节前、节后人口省际净流入流向图,可推测
A.东西部经济差距扩大B.东西向交通运量最大
C.东部地区劳动力缺乏D.东部城市管理压力大
【小题3】为监测春运期间我国积雪分布情况,用到的地理信息技术为
A.GPSB.RSC.GISD.GPRS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单选题:(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