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1题)
1.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优化区域布局,建设农产品产业带,发展特色农业是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下图是我国两大重要的商品农业生产基地,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比较甲、乙两区域中的平原地区优势农产品存在差异的原因。

(2)从自然因素角度考虑,乙图中B地平原农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是什么?该如何解决?
(3)图中甲区域农业的发展与乙区域相比,有哪些区位优势?

(1)比较甲、乙两区域中的平原地区优势农产品存在差异的原因。

(2)从自然因素角度考虑,乙图中B地平原农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是什么?该如何解决?
(3)图中甲区域农业的发展与乙区域相比,有哪些区位优势?
2.单选题- (共30题)
2.
(题文)亚马孙热带雨林面积减少直接导致的后果是( )
A.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地势较低的地区 |
B.全球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平衡受到破坏,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上升 |
C.产生厄尔尼诺现象,亚马孙平原形成洪涝灾害 |
D.中纬度地区降水增加,欧洲西部形成干旱少雨的天气 |
3.
【小题2】下列有关图中四地农业发展着眼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读我国四个地区的简图,完成下面小题。
A.甲地冬季漫长 |
B.乙地气温年较差大,年降水量变率大 |
C.丙地降水集中在夏秋季节,冬春寒冷干旱 |
D.丁地雨季长,降水丰富 |
A.甲地改良沼泽地,扩大农耕用地 |
B.乙地开发宜农荒地,提高粮食产量 |
C.丙地发展立体农业,改善生态环境 |
D.丁地因洼治洼发展鱼塘—台田生产 |
4.
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是我国生态环境比较脆弱的地区,读下图,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由东向西的植被呈草原—荒漠草原—荒漠变化的原因主要是由于( )
【小题2】西部大开发首先要( )

【小题1】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由东向西的植被呈草原—荒漠草原—荒漠变化的原因主要是由于( )
A.水分差异造成的 | B.热量差异造成的 |
C.地形差异造成的 | D.人类耕作方式不同造成的 |
A.发展高新产业,加快城市化进程 | B.人口外迁,减轻环境压力 |
C.治水改土,改造低产田 | D.抓好基础和生态环境建设 |
5.
有关能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人类使用的能源可分为两大类:可再生能源和非可再生能源 |
B.可再生能源主要指太阳能、水能、风能、天然气等 |
C.非可再生能源主要指煤炭、石油等 |
D.非可再生能源是经过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形成的,必须倍加珍惜 |
6.
①获取农田信息 ②分析处理获取的信息 ③决策管理措施 ④将产量和土壤状态信息装入带GPS设备的喷药、施肥设备
【小题2】“精准农业”与“石油农业”相比,可以( )
目前,发达国家已开始把GPS技术引入农业生产,即所谓的“精准农业耕作”。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GPS在“精准农业耕作”中可以( )①获取农田信息 ②分析处理获取的信息 ③决策管理措施 ④将产量和土壤状态信息装入带GPS设备的喷药、施肥设备
A.①②③④ | B.①④ |
C.②③④ | D.①② |
A.忽视农田内农作物的差异 |
B.对同一农田内的作物统一施药 |
C.在不减产的情况下,增加生产成本 |
D.降低因施肥除虫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
7.
下列能充分有效利用土地,实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做法是( )
A.开垦草原,尽可能扩大耕地,多种粮食 | B.在草原地区退耕还牧且适量放牧 |
C.樵采天然植被,解决燃料不足问题 | D.在内流河中,上游截流引水,修建水库,扩大流域的灌溉 |
8.
西北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的荒漠化日趋严重,其关键是缺水,为了解决水资源问题,行之有效的是 ( )
A.启动“南水北调”西线方案,再从黄河引水到甘肃和新疆 |
B.利用科技手段,增加山岳冰川融水量,使塔里木河水量增加 |
C.限制畜牧业发展,使草场得到生息和恢复 |
D.发展节水灌溉、绿洲农业,采取休耕制,退耕还草、退耕还林保护生态资源 |
13.
田纳西河流域自19世纪后期环境恶化的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长期高强度种植玉米,造成土地退化 |
B.由于人口激增,对资源的大规模掠夺式开发 |
C.为了获取炼钢用的木炭,大片伐林,造成水土流失 |
D.炼钢企业大量排放二氧化硫,形成酸雨 |
14.
关于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荒漠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是其主要原因 |
B.过度放牧、开垦、樵采是造成荒漠化的主要原因 |
C.实施跨流域调水是治理荒漠化的主要途径 |
D.建国以后,该地区的荒漠化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
17.
【小题2】应用地理信息系统进行城市道路规划时,比较适宜的基准图件是( )
①城市等高线地图 ②城市气温分布图
③城市行政区划图 ④城市商业网点分布图
地理信息技术越来越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和生产。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利用遥感卫星,可以( )A.发现水稻虫害的类型 |
B.了解农作物长势 |
C.计算台风灾害的损失 |
D.评价土壤的质量 |
①城市等高线地图 ②城市气温分布图
③城市行政区划图 ④城市商业网点分布图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18.
巴西政府大规模开发亚马孙流域计划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正确的是( )
①修建亚马孙横贯公路
②移民亚马孙平原
③借助外资、鼓励跨国企业投资开发
④接纳海外移民,开发亚马孙平原
①修建亚马孙横贯公路
②移民亚马孙平原
③借助外资、鼓励跨国企业投资开发
④接纳海外移民,开发亚马孙平原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
22.
关于亚马孙热带雨林功效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每年释放的氧气占全球氧气总量的1/3 | B.每年固定下来的碳的总量约几亿吨 |
C.涵养的水量约占地球总水量的23% | D.提供了亚马孙流域大约1/3的降水 |
24.
今后我国对能源的需求将会 ( )
A.需求会继续增加,这种情况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不会改变 |
B.需求会继续减少,这种情况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不会改变 |
C.需求会继续增加,但这种趋势会在相当短的一段时间内结束 |
D.需求会继续减少,但这种趋势会在相当短的一段时间内结束 |
25.
山西省素有“煤海”之称,有关山西煤炭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山西省已探明的煤炭资源储量为27000亿吨 |
B.按2002年生产规模计算,可开采560年 |
C.山西省煤田分布范围广,全省90%的土地下面有煤田分布 |
D.山西省煤田分布范围广,全省60%的土地下面有煤田分布 |
26.
山西省煤田的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煤层多为中厚煤层,埋藏深,有利于开采 |
B.煤层中含有丰富的石油,储量占全国总储量的三分之一 |
C.煤层中含有丰富的天然气,储量占全国总储量的三分之一 |
D.煤层中含有丰富的煤层气,储量占全国煤层气总储量的三分之一 |
27.
(题文)关于田纳西河流域的早期开发及其后果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田纳西河流域是美国的老棉花带,长期高强度种植棉花造成土地退化 |
B.田纳西河流域是美国的老玉米带,长期高强度种植玉米造成土地退化 |
C.为扩大耕地面积和开采矿山,为获得炼钢用的木炭,大片砍伐森林,造成水土流失 |
D.炼钢企业大量排放高浓度的二氧化硫,形成酸雨 |
28.
(题文)山西省煤炭品种和煤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煤种齐全,世界上所有的10大煤种在山西省都有分布 |
B.煤质优良,具有低灰、低硫、低磷、发热量高的特点 |
C.大同煤矿是国内罕见的优质主焦煤基地 |
D.河东煤田是世界少有的优质动力煤基地 |
29.
关于田纳西河流域内自然资源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田纳西河流域内自然资源的状况是影响流域综合开发的重要因素 |
B.田纳西河流域内的自然资源主要有水资源、水能资源、矿产资源、电力资源等 |
C.田纳西河流域内矿产资源主要有煤、石油、天然气等 |
D.田纳西河流域内矿产资源主要有铁、铀、铜、金、云母等 |
30.
关于山西省地理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山西地处我国东部地区,可就近输煤、输电到京、津地区 |
B.山西地处我国西部地区,可就近输煤、输电到西安、咸阳等工业中心 |
C.山西地处我国中部地区,可就近输煤、输电到京、津地区 |
D.山西省交通便利,在便捷的铁路网和内河运输网 |
31.
下图表示我国某乡村聚落地理环境示意图。据此回答以下问题。

【小题1】该聚落最有可能位于我国四大地理分区中的()
【小题2】根据图中信息,该聚落与自然环境关系叙述错误的是()

【小题1】该聚落最有可能位于我国四大地理分区中的()
A.青藏高原 | B.西北地区 |
C.北方地区 | D.南方地区 |
A.多植被覆盖,利于保持水土、调节气候 |
B.聚落顺应地势特点修建,便于排水 |
C.位置临近河流,便于取、排水和出行 |
D.该聚落建在丘陵北坡地带,多地形雨,坡状尖顶利于排水 |
3.选择题- (共3题)
32.
甲、乙两人组成“星队”参加猜成语活动,每轮活动由甲、乙各猜一个成语,在一轮活动中,如果两人都猜对,则“星队”得3分;如果只有一个人猜对,则“星队”得1分;如果两人都没猜对,则“星队”得0分.已知甲每轮猜对的概率是 ,乙每轮猜对的概率是 ;每轮活动中甲、乙猜对与否互不影响.各轮结果亦互不影响.假设“星队”参加两轮活动,求:
33.
甲、乙两人组成“星队”参加猜成语活动,每轮活动由甲、乙各猜一个成语,在一轮活动中,如果两人都猜对,则“星队”得3分;如果只有一个人猜对,则“星队”得1分;如果两人都没猜对,则“星队”得0分.已知甲每轮猜对的概率是 ,乙每轮猜对的概率是 ;每轮活动中甲、乙猜对与否互不影响.各轮结果亦互不影响.假设“星队”参加两轮活动,求:
4.填空题- (共2题)
35.
读“世界荒漠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1)世界上的荒漠带包括______和______两种类型.
(2)图中A荒漠带形成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种地域分异规律是以______为基础的.
(3)图中B荒漠带为代表的荒漠形成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图中C地区为什么没有形成荒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图中B、D、E三处荒漠带为什么直逼海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世界上的荒漠带包括______和______两种类型.
(2)图中A荒漠带形成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种地域分异规律是以______为基础的.
(3)图中B荒漠带为代表的荒漠形成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图中C地区为什么没有形成荒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图中B、D、E三处荒漠带为什么直逼海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1道)
单选题:(30道)
选择题:(3道)
填空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