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3题)
1.
下图是世界某区域略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②③两地湿地广布,请分别简述其成因。
(2)据报道,近年来①地所在区域非法牧场扩张对生态环境产生负面影响。你认为主要有哪些负面影响?

(1)图中②③两地湿地广布,请分别简述其成因。
(2)据报道,近年来①地所在区域非法牧场扩张对生态环境产生负面影响。你认为主要有哪些负面影响?
2.
美国和中国分别是世界上经济最发达的国家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读图回答问题。

(1)列表比较图中两国西部地区的自然环境区域特征异同点。
(2)列表比较图中两国西部地区的开发条件区域特征异同点。

(1)列表比较图中两国西部地区的自然环境区域特征异同点。
| 相同点 | 不同点 | |
美国西部 | 中国西部 | ||
地理位置 | | | |
地形 | | | |
气候 | | | |
资源 | | | |
(2)列表比较图中两国西部地区的开发条件区域特征异同点。
| 相同点 | 不同点 | ||
美国西部 | 中国西部 | |||
开发 条件 | 有利 | 能源、有色金属矿产丰富 | | |
不利 | 多山、气候干旱、水源紧张 | | 生态环境更为脆弱 |
3.
下图为“我国甲、乙两个区域简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甲区域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主要粮食作物是 。
(2)与乙区域相比,甲区域建设商品粮基地的有利自然条件有 。
(3)甲、乙两区域的环境问题有明显的差异,甲区域主要表现为森林减少、 、 等生态问题,乙区域表现为大气污染、 等污染问题。
(4)针对乙地区的大气污染问题,应该采取哪些整治措施?
。

| 相同点 | 不同点 | |
美国西部 | 中国西部 | ||
地理位置 | 纬度位置相近(或均位于温带、亚热带) | 濒临海洋 | 地处内陆 |
地形 | | | |
气候 | | | |
资源 | | | |
(1)甲区域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主要粮食作物是 。
(2)与乙区域相比,甲区域建设商品粮基地的有利自然条件有 。
(3)甲、乙两区域的环境问题有明显的差异,甲区域主要表现为森林减少、 、 等生态问题,乙区域表现为大气污染、 等污染问题。
(4)针对乙地区的大气污染问题,应该采取哪些整治措施?
。
2.单选题- (共15题)
5.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图中①处发展农业生产的有利因素主要是( )
【小题2】图中②④所在地区纬度大致相同,但地理环境差异显著,造成这一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小题3】由图中提供的信息,可以推断②所在的省区,开发潜力巨大的能源有( )
【小题4】图中③所在林区比东北林区树种更为丰富,其根本原因是该地( )

【小题1】图中①处发展农业生产的有利因素主要是( )
A.水源 | B.地形 | C.光照 | D.土壤 |
A.水源 | B.海陆位置 | C.地形 | D.土壤 |
A.太阳能、水能 | B.风能、石油 |
C.太阳能、石油 | D.水能、天然气 |
A.年降水量大、气温高 | B.光照和热量条件好 |
C.纬度低、相对高差大 | D.土壤肥沃、水源充足 |
6.
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是我国生态环境比较脆弱的地区,读下图,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由东向西的植被呈草原—荒漠草原—荒漠变化的原因主要是由于( )
【小题2】西部大开发首先要( )

【小题1】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由东向西的植被呈草原—荒漠草原—荒漠变化的原因主要是由于( )
A.水分差异造成的 | B.热量差异造成的 |
C.地形差异造成的 | D.人类耕作方式不同造成的 |
A.发展高新产业,加快城市化进程 | B.人口外迁,减轻环境压力 |
C.治水改土,改造低产田 | D.抓好基础和生态环境建设 |
9.
下图是某地区的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与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地区相比,图示平原地区成为商品粮基地的优势条件是
【小题2】长江三角洲平原作为全国“粮仓”的地位让位于东北平原的原因是( )
【小题3】城市P某家具厂生产的实木家具销往全国许多地方。影响该厂布局的主导因素是
【小题4】我国政府下令停止开垦当地的沼泽地,主要原因是

【小题1】与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地区相比,图示平原地区成为商品粮基地的优势条件是
A.交通发达 | B.单位面积产量高 |
C.水热条件好 | D.人均耕地面积广 |
A.土地质量比较差 | B.耕地破碎 | C.水稻土肥力下降 | D.水网密集、河湖众多 |
A.原料产地 | B.消费市场 | C.廉价劳动力 | D.高技术的研发人才 |
A.土壤十分贫瘠 | B.开发的成本太高 |
C.粮食过剩,价格下降 | D.为了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 |
11.
下列行为可以从根本上减少或减轻长江流域内发生的特大洪灾的是( )
A.加强流域内用水管理、加强防汛预警预报 |
B.修筑河堤、整治中下游河道 |
C.加强全流域绿化、搞好水土保持 |
D.围湖造田、发展大农业 |
13.
下图中甲位于华北平原,乙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甲、乙两地耕作制度不同,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
【小题2】下列地理现象中,甲、乙两地共有的是( )
【小题3】目前甲、乙两地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分别是( )

【小题1】甲、乙两地耕作制度不同,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
A.海拔 | B.热量 | C.水分 | D.土壤 |
A.广泛种植水稻 | B.雨热同期 | C.冬季河流结冰 | D.水运发达 |
A.旱涝盐碱危害、水土流失严重 | B.多风沙危害、水资源短缺 |
C.生态破坏严重、多旱涝灾害 | D.水资源短缺、酸雨危害较严重 |
14.
下图是华北地区某地实测的海拔高度数据分布,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测量图中各地海拔高度,所用最精准、便捷的技术是 ( )
【小题2】下列行动有利于亚马孙雨林保护的是( )

【小题1】测量图中各地海拔高度,所用最精准、便捷的技术是 ( )
A.遥感 | B.全球定位系统 | C.数字地球 | D.地理信息系统 |
A.修建贯穿亚马孙雨林的公路 | B.移民亚马孙平原 |
C.吸引国外投资在此开辟肉牛牧场 | D.建立自然保护区 |
15.
下图示意为某专题研究建立的地理信息系统(GIS)图层。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该专题研究可能是 ( )
【小题2】能在很短时间内获得全面资料的技术是( )

【小题1】该专题研究可能是 ( )
A.耕地分类和评价 | B.工业分布与交通的关系 |
C.商业分布和规划 | D.学校布局 |
A.遥感技术 | B.地理信息技术 | C.全球定位技术 | D.电子通信技术 |
18.
湿地和森林是世界上重要的生态系统。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2010年2月2日是第14个“世界湿地日”,今年主题是:“湿地、生物多样性与气候变化”,该主题反映出湿地对人类具有重要的意义,这包括( )
①保护生物和遗传多样性 ②减缓径流和蓄洪防旱
③为人类提供水源 ④防风固沙,涵养水源
【小题2】每年的3月21日为世界森林日,2010年的世界森林日主题为“森林:我们的骄傲”,而2008年世界森林日的主题为:善待并擅待森林,无异于善待人类自己。下列能体现善待并擅待森林的是 ( )
①维护和增加森林覆盖面积 ②加强森林的开发使用
③恢复并提高森林功能 ④重视森林土著人和森林工人权利
【小题1】2010年2月2日是第14个“世界湿地日”,今年主题是:“湿地、生物多样性与气候变化”,该主题反映出湿地对人类具有重要的意义,这包括( )
①保护生物和遗传多样性 ②减缓径流和蓄洪防旱
③为人类提供水源 ④防风固沙,涵养水源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
①维护和增加森林覆盖面积 ②加强森林的开发使用
③恢复并提高森林功能 ④重视森林土著人和森林工人权利
A.①③ | B.①④ | C.②③ | D.②④ |
3.选择题- (共2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单选题:(15道)
选择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2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