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定远县民族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质量检测地理卷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512034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9/9/12

1.综合题(共3题)

1.
阅读下列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芝加哥是美国五大湖区最大的城市。1848年修通联系密西西比河水系和五大湖的运河,随后兴建铁路并形成以芝加哥为中心的放射状铁路网。芝加哥成为美国中西部农产品集散中心。20世纪上半叶,芝加哥发展以钢铁为主导的重工业,并成为20世纪美国最大的钢铁工业基地。

材料二 “硅谷”于旧金山市东南部,背靠太平洋海岸山脉,面对旧金山湾。1950年, 这里还是布满果园的纯农业区,现在是美国经济增长最快、最富裕的地区。“硅谷”拥有大大小小电子工业公司达10000家以上,他们所生产的半导体集成电路和电子计算机约占全美1/3和1/6。“硅谷”是世界高技术发展的先驱和典范,“硅谷”已成为世界各国高科技聚集区的代名词。

材料三 下图为“硅谷”、美国、芝加哥简图。


(1)分析芝加哥发展钢铁工业有利的区位条件。
(2)分析“硅谷”迅速崛起的区位因素。
(3)旧金山市所在的加利福尼亚州沿海地区原为粗放的畜牧业,现已发展成为全国性的水果、蔬菜基地,分析产生这一转变的社会经济因素。
2.
依据图文材料及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图中区域为某沿海亚热带季风区,人口约2万,面积为500 km2,以农业为主,经济落后,交通不便;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区域最高海拔为1 428 m。

(1)比较图中A、B两地的降水差异并分析原因。
(2)判断图中乙河流域主要属于林区还是种植区,并说明理由。
(3)甲河相对于乙河没有形成明显的三角洲,试分析其原因。
3.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甲、乙两区域图。


材料二 甲、乙两地区气候资料表。


(1)甲、乙两地区同处在30°N附近,气候特征有何差异?试分析其原因。
(2)甲、乙两地区有共同的经济作物。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与乙地区相比,甲地区种植该经济作物的优势自然条件和限制性自然条件。
(3)甲、乙两地区的石油工业发展现状存在哪些差异?原因何在?

2.单选题(共9题)

4.
下图是世界四个区域简图(阴影为海域)。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小题1】图中甲、乙、丙、丁四区域,依次属于( )
A.大洋洲、北美洲、亚洲、非洲B.亚洲、北美洲、欧洲、南美洲
C.非洲、欧洲、大洋洲、南美洲D.南美洲、亚洲、大洋洲、非洲
【小题2】甲区域位于乙区域的(    )
A.西南方向B.东南方向C.西北方向D.东北方向
【小题3】四区域的海域中,风浪最小的是(   )
A.甲B.乙C.丙D.丁
5.

   洞里萨湖是东南亚最大的淡水湖,其通过洞里萨河与湄公河相连,是湄公河天然的蓄水池(图)。洞里萨湖湖面最大时可达10000平方千米左右,湖面宽100千米左右,平均水深在10米以上,最深处有11.5米;湖面最小时仅为2700平方千米,湖面宽30千米,平均水深仅为1米左右。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影响洞里萨湖水位、深度变化的最主要因素是
A.位置B.地形C.气温D.降水
【小题2】关于洞里萨河的叙述正确的是
A.流经热带雨林气候区,水位季节变化小
B.地势北高南低,河流自北向南注入湄公河
C.6-9月自南向北流入洞里萨湖
D.泥沙淤积形成“地上河”
6.
读世界某区域7月等温线(单位:℃)分布图,回答下列小题。

【小题1】美国农业生产布局最主要的特征是(  )
A.农业生产商品化B.生产经营集约化C.农田作业机械化D.生产地区专门化
【小题2】P地区的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
A.商品谷物农业B.乳畜业C.混合农业D.热带种植园农业
【小题3】图中M在等温线上,则M的温度数值是( )
A.20℃B.24℃C.16℃D.28℃
7.
读世界某区域轮廓图,图中虚线MN为晨昏线。此时乙岛东北部降水量大于西南部。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此时,图中A港的昼长约( )
A.11时B.11时20分C.12时D.12 时20分
【小题2】甲地区商品率较高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
A.水稻种植业B.大牧场放牧业
C.种植园农业D.商品谷物农业
【小题3】下列关于该区域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区域人口密度较小B.南部海域处于繁忙的海运线上
C.甲地分布有黑色人种D.印度教、佛教的发源地
8.

   古代两河流域与古代印度河-恒河流域都是古文明的发祥地。当时,古印度的文字主要是写在棕榈树叶上,而古巴比伦的文字则是写在黏土制成的“泥板书”上。下列两图分别为古印度及古巴比伦地图。

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古巴比伦盛行“泥板书”的主要原因是
A.黏土遍布,水源充足B.森林稀少,树叶缺乏
C.泥板书制作工艺复杂D.泥板书易于保存和运输
【小题2】与古巴比伦相比,古印度
①城市数量多  
②印度河平原气候干旱  
③河流受冰川融水补给多  
④河网密度小
A.①②B.①③
C.②③D.②④
9.
读某国区域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下列关于该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城市全部依靠水运兴起和发展B.位于大陆性气候区降水稀少
C.北部沿海地区人口密度大D.地势南高北低,以外流河为主
【小题2】该国农业生产中(  )
A.小麦种植区靠近河流为方便运输B.重点防治土地盐碱化问题
C.北部城市周边发展大牧场放牧业D.糖料作物以种植甜菜为主
10.
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以图中A、B两地区生产的经济作物为原料的工业分别是(    )
A.棉纺织工业、麻纺织工业B.棉纺织工业、棉纺织工业
C.棉纺织工业、咖啡加工业D.制糖工业、橡胶工业
【小题2】以下有关图中字母E所在地区的正确叙述是(    )
A.位于非洲B.世界上最长的运河位于它的西侧
C.位于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地带D.属于亚洲国家
11.
下图为某国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该国位于
A.非洲B.大洋洲C.亚洲D.南美洲
【小题2】该国约一半人口居住在中部,其优势自然条件是
A.地势低平B.降水丰富C.气候凉爽D.河网稠密
【小题3】影响该国铁路线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是
A.资源B.经济C.气候D.河流
12.

   “一带一路”第二届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以“共建‘一带一路’、开创美好未来”为主题,于2019年4月25日到27日在北京举行, 会议将进一步推动“一带一路”合作,实现高质量发展。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一带一路”东部连接快速发展的中国,西部连接发达的欧洲而中部是亟待发展的中亚、南亚等地区,东、中、西部的经济具有互补性,表现为
①东部产能增强,需要加强对外合作   
②西部经济发达,需要引进大量人才
③中亚油气丰富,需要寻求消费市场   
④南亚农业发达,需要扩大粮食出口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小题2】导致“陆上丝绸之路”沿线自然景观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B.热量C.光照D.水分
【小题3】“一路一带”的西端是世界乳畜业发达地区,其有利的社会经济条件是
A.交通便利B.市场需求量大C.劳动力资源丰富D.科技发达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单选题:(9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