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2题)
1.
读我国三座名山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在三座山峰中,天山自然带最丰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比较天山南北两坡的雪线,较低的是________坡,导致天山雪线高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3)造成贺兰山地两侧带谱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1)在三座山峰中,天山自然带最丰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比较天山南北两坡的雪线,较低的是________坡,导致天山雪线高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3)造成贺兰山地两侧带谱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候鸟式”养老是当今兴起的一种新型养老模式。不少北方老年人选择冬季到南方的城市居住、旅游,北方天暖后再回到原地居住。
材料二 近年来老钢铁工业城市攀枝花已成为我国冬季养老的热点城市之一。2015 年来此过冬养老人结合数近10万,攀枝花正在实现由“钢城”向“阳光花城”的转型。
材料三 下图为四川省攀枝花市区位示意图,表为攀枝花气温、降水资料。


(1)攀枝花成为“候鸟式”养老目的地的有利气候条件是 、 ;此外,其他地理原因有 、 、 。
(2)大量外来人口对 “阳光花城”兴起有哪些积极影响?
材料一 “候鸟式”养老是当今兴起的一种新型养老模式。不少北方老年人选择冬季到南方的城市居住、旅游,北方天暖后再回到原地居住。
材料二 近年来老钢铁工业城市攀枝花已成为我国冬季养老的热点城市之一。2015 年来此过冬养老人结合数近10万,攀枝花正在实现由“钢城”向“阳光花城”的转型。
材料三 下图为四川省攀枝花市区位示意图,表为攀枝花气温、降水资料。


(1)攀枝花成为“候鸟式”养老目的地的有利气候条件是 、 ;此外,其他地理原因有 、 、 。
(2)大量外来人口对 “阳光花城”兴起有哪些积极影响?
2.单选题- (共12题)
3.
下图为陕西省黄土剖面图,断面高120米;最上面是黄土,下面的土壤发红,断面的最下边,土壤中包含着大量的鹅卵石。地质学家还发现其它地区黄土/红土/黄土/红土交错堆叠,是古代气候冷暖/干湿变化的完美记录。结合图文材料,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鹅卵石的存在说明,在形成120米厚的断面之前,这里是
【小题2】红土的出现,说明当时的气候特点是

【小题1】鹅卵石的存在说明,在形成120米厚的断面之前,这里是
A.高山冰川 | B.水乡之国 | C.戈壁荒漠 | D.广袤草原 |
A.寒冷干燥 | B.寒冷潮湿 | C.温暖湿润 | D.炎热干燥 |
4.
读我国A市两幅图,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以下关于A市迁入人口的叙述,正确的是
【小题2】迁入人口对该市的影响可能有
①缓解了劳动力短缺的状况 ②促进了该市的经济发展 ③促进了该市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④加重了该市基础设施的压力

【小题1】以下关于A市迁入人口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市外来人口大于本地人口 |
B.人口迁移主要受自然因素的影响 |
C.人口的迁入,不会对A市产生婚姻生育等社会问题 |
D.迁入人口中女性数量多于男性可能与该市产业结构有关 |
①缓解了劳动力短缺的状况 ②促进了该市的经济发展 ③促进了该市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④加重了该市基础设施的压力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②③④ |
5.

【小题1】据图可知,复活节岛( )
【小题2】复活节岛人口数量与环境承载力的关联变化说明( )
复活节岛是一个孤悬于南太平洋中部的小岛,与最近陆地的直线距离超过1 900千米。考古发现,大约在公元600年左右,该岛开始出现人类活动。下图为“复活节岛人口总量与环境承载力的关联变化关系图”。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据图可知,复活节岛( )
A.在纯自然状态下提供的物资可以养活大约6 000人 |
B.t2时期,环境承载力的提高主要得益于农业生产力的发展 |
C.t3时期,整个岛屿的社会发展最为繁荣安定 |
D.t4时期的生态环境优于t1时期 |
A.环境承载力的大小只受自然资源因素的影响 |
B.人口数量的变化不受环境承载力的制约 |
C.人口数量只能低于环境承载力 |
D.环境承载力是维持人类与自然环境和谐发展的底线 |
6.
下图表示我国某县2000年、2010年外出半年以上人口数量及其外出区域构成。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与2000年相比,2010年该县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 )
【小题2】该县可能位于我国( )

【小题1】与2000年相比,2010年该县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 )
A.人均生产规模扩大 | B.劳动力价格降低 |
C.占总人口比例提高 | D.人均产值减少 |
A.珠江三角洲地区 | B.京津地区 |
C.长江三角洲地区 | D.川渝地区 |
7.

【小题1】据图分析,该社区最应该增加哪种职业人员( )
【小题2】从社区分龄人口的移出、移入状况看,该社区最可能属于城市地域中的( )
城市不同社区的发展程度或机能的差异,反映在社区人口迁移的结构上,下图为某城市社区在某年的分龄人口移出、移入数量的统计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据图分析,该社区最应该增加哪种职业人员( )
A.医疗看护 | B.高科技人才 |
C.建筑工人 | D.幼儿园老师 |
A.郊区 | B.工业区 |
C.行政区 | D.中心商业区 |
8.
【小题1】1990年至2010年,俄罗斯远东地区
A. 生育率提高 B. 就业率提高 C. 净迁出率下降 D. 人口容量下降
【小题2】目前,影响俄罗斯远东地区人口迁入的主导因素和主要目的分别是
A. 经济 矿产开发 B. 环境 生态保护
C. 政策 国土开发 D. 军事 加强国防
2015年初,俄罗斯政府计划将无偿发放远东地区(乌拉尔山以东)的土地给俄罗斯公民,主要从事农业生产。该项政策的实施,将刺激其欧洲部分地区的人口向远东地区迁移。下图为1990-2010年俄罗斯远东地区人口资料。
【小题1】1990年至2010年,俄罗斯远东地区
A. 生育率提高 B. 就业率提高 C. 净迁出率下降 D. 人口容量下降
【小题2】目前,影响俄罗斯远东地区人口迁入的主导因素和主要目的分别是
A. 经济 矿产开发 B. 环境 生态保护
C. 政策 国土开发 D. 军事 加强国防
9.
抚养比是指非劳动力人口数与劳动力人口数之间的比率。老年抚养比= (65岁以上人口数/15~64岁人口数) ×100%;少年抚养比=(0~14岁少年儿童人口数∕15~64岁人口数)×100%。 “人口红利期”是指随着生育率的下降和总人口中劳动适龄人口比重的上升,形成了一个劳动力资源相对丰富、人口抚养负担相对较轻的时期。图6为我国不同年龄段人口比例随时间变化图,读下图 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在最大人口红利期,老年抚养比、少年抚养比大约是
【小题2】下列哪些措施,可能使我国人口红利期在短期内适度延长

【小题1】在最大人口红利期,老年抚养比、少年抚养比大约是
A.18.6%,20% | B.11.4%,31.4% | C.12.7%,21.2% | D.25.3%,19.9% |
A.完善养老保障体制 | B.实施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 |
C.全面放开两孩政策 | D.加大青少年教育投入 |
10.
下图为某地理要素随时间变化示意图,Y 轴箭头指向表示数值增大。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若 Y 轴表示某地气压,该地在几天内完整地经历了某一天气系统过境,则该天气系统是( )
【小题2】若 Y 轴表示某国人口数量,该国的人口数量变化主要受人口自然增长的影 响,则
【小题3】若 Y 轴表示某国城市人口比重,且该国城市发展符合城市化进程的一般规 律,则

【小题1】若 Y 轴表示某地气压,该地在几天内完整地经历了某一天气系统过境,则该天气系统是( )
A.暖锋 | B.高压 | C.低压 | D.冷锋 |
A.① 阶段人口出生率最低 | B.② 阶段人口出生率显著下降 |
C.② 阶段人口死亡率显著下降 | D.③价段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 |
A.① 阶段城镇数量多,规模大 | B.② 阶段城市生态环境显著改善 |
C.③阶段工业化速度不断加快 | D.③ 阶段可能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
11.
下图中三点代表1990年、2000年、2010年某省区的人口年龄结构,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该省份可能是( )
【小题2】该省份从1990年至2010年( )

【小题1】该省份可能是( )
A.江苏 | B.河南 | C.甘肃 | D.西藏 |
A.人口自然增长率上升,人口增长迅速 |
B.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人口老龄化加重 |
C.人口自然增长率上升,青壮年劳动人口比重增大 |
D.人口出生率大幅度降低,人口增长由传统模式走向过渡模式 |
12.

【小题2】近年来,我国某省人口迁移率(净迁入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大大下降,其原因最有可能是( )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迁移日趋频繁。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下图为2012年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数量统计图,该图可以反映人口迁移情况。图中①②③④中,最可能分别表示贵州和上海的是( )
A.①④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② |
A.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 | B.技术人才外流 |
C.水资源匮乏 | D.本地人口大量外迁 |
13.
【小题1】该建议的现实背景是
【小题2】关于统计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2015年两会,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人大华侨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令狐安建议,要审时度势,尽快制定城乡一对夫妇稳定生育两胎的政策(少数情况下允许生育第三胎)。下图是我国某省建国以来人口自然增长统计图,该图包含预测部分,能反映我国大多数地区人口增长过程的一般规律,结合图文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该建议的现实背景是
A.传统生育观念导致男女性别比大 | B.近年来人口老龄化越来越突出 |
C.我国人口总数逐渐减少 | D.人口迁移导致部分地区“用工荒” |
A.图中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阶段是③ | B.若该建议5年前实施,乙拐点会提前 |
C.①时段我国人口将会迅猛增多 | D.人口总量拐点甲大于拐点乙 |
14.
【小题1】该市人口总数最多的年份是
【小题2】2006年以后该市人口机械增长率明显下降,是因为该市
下图为“2002-2010年我国东部地区某城市人口增长率变化”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该市人口总数最多的年份是
A.2002年 | B.2006年 | C.2009年 | D.2010年 |
A.大气环境质量下降 | B.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
C.产业转移与优化升级 | D.城市居住用地紧张 |
3.选择题- (共1题)
4.填空题-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单选题:(12道)
选择题:(1道)
填空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