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滨州市邹平双语学校一二区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511100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7/5/25

1.选择题(共3题)

1.
下面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都错误的一项是(   )
①登上了县城的那座高山,只闻松涛阵阵,蝉鸣声声;只见楼房如点,河流似镞。我和几位老同学谈景观,说古迹,指点江山,大家都好象远离了尘嚣,告别了烦恼。
②大米市场失衡,某种程度上世贸组织是始作俑者。因为世贸组织要求日本不论是否需要,都必须年年进口大米。而日本为了保护国内的农业,就将进口米存仓,待变坏时再当作饲料出售,十分浪费。
③我记得小时候父亲对我们兄弟三人从没有过好脸色,有时耳提面命,甚至棍棒相加。
④库姆塔格沙漠在以每年以1到4米的速度整体向东扩展,古城敦煌首当其冲,正面临被库姆塔格沙漠吹来的沙尘吞没的危险。
⑤高尚的道德能够产生强大的感召力,领导干部作为人民的公仆,她必须是道德的楷模,这样才能上行下效,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⑥入夜,月色溶溶,水天相接,我们或坐在树下谈笑自若,或坐在船上扣舷高歌,或立于小石桥上对月凝思。
A.①②④⑤B.①③⑥C.①③⑤⑥D.②⑤⑥
2.把分解酒楕的酶(化学本质不是RNA)装进纳米级小笼子做成的“防护服”中,酶就不怕被消化液分解,可安心分解酒精分子.下列推测合理的是(   )
3.把分解酒楕的酶(化学本质不是RNA)装进纳米级小笼子做成的“防护服”中,酶就不怕被消化液分解,可安心分解酒精分子.下列推测合理的是(   )

2.诗歌鉴赏(共1题)

4.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题目。
忆秦娥·娄山关
***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注)这首词写于长征路上,作者指挥中央红军攻克娄山关之后。
【小题1】上阕从哪些角度来写景?作者运用哪些意象为我们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小题2】“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

3.文言文阅读(共1题)

5.
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赵希乾,南丰东门人,幼丧父,以织布为业。年十七,母抱病月余,日夜祈祷身代,不少愈。往问吉凶于日者,日者推测素验,言母命无生理。又往卜于市,占者复言不吉。希乾踟蹰不去,曰:“何以救母病?”占者恶其烦数,曰:“汝母病必不治,若欲求愈,无乃割心救之耶?”希乾归,侍母左右,见病益危笃。时日光斜射床席,形影孑立,寂寂旁无一人。希乾忽起去,笥中得薙发小刀,立于窗外,剖胸,深寸许,以手入取其心,不可得。忽风声震飒,门户胥动,以为有人至。四顾周章,急取得肠,抽出,割数寸。盖人惊则心上忡,肠盘旋满胸腹云。希乾置肠于釜上,昏仆就室而卧。顷刻,母姑来视病,见釜上物,以为希乾股肉也,烹而进之母。再视希乾,则血淋漓心腹间,不能出声,始知希乾为割心矣。

赵氏故宋裔,为南丰巨族。宗党以为奇孝,供赡其母子,而更教之读书。学使者侯峒曾闻其事,取充博士弟子员。崇祯壬午,以恩诏天下学,选一人贡于成均。学使者吴石渠,既考试毕,进诸生而告之曰:“百行以孝为先。赵希乾割心救母,不死,不可以寻常论。建武多才,校士衡文,希乾不应入选。今欲诸生让贡希乾,以示奖劝。”诸生咸顿首悦服。于是以希乾选补壬午恩贡。又三四年而有甲申、乙酉之变,希乾避乱山中,将母不遑,遂卖卜,逃走于四方,以养其母。又十余年,母寿八十余而卒。

予自幼时常见希乾过先君谈,饮食起居如常人。面黎黝,高准方耳,睛光满眸子,颀然而长,多浑朴之风。自是希乾少家居。母死未十年,而希乾亦卒,年六十一。

甘表曰:朝廷不旌毁伤愚孝,尚矣。然希乾一念之诚,若有以通天地、格神鬼也,岂不可嘉哉?汤公惕庵最恶言希乾事,予则以为应出特典,一加旌赏。盖事不可法而可传使知孝行所感虽剖胸断肠而不死岂非天之所以旌之耶天旌之谁能不旌之?然旌而不传,不若不旌而传也。安得龙门之书以施于后世哉?呜呼,古今忠孝之士,非愚不能成。而世之身没而名不传者,又何多也?悲夫!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盖事不可法/而可传使知/孝行所感虽剖胸断肠而不死/岂非天之所以旌之耶/天旌之谁能不旌之
B.盖事不可法而可传/使知孝行所感/虽剖胸断肠而不死/岂非天之所以旌之耶/天旌之/谁能不旌之
C.盖事不可法而可传/使知孝行所感/虽剖胸断肠而不死/岂非天/之所以旌之耶/天旌之/谁能不旌之
D.盖事不可法/而可传使知孝行/所感虽剖胸断肠而不死/岂非天之所以旌之耶/天旌之谁/能不旌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日者”,即中国古代观察天象的人,也叫天官。日者不仅要通天文、通历法,更要通吉凶、通世事变迁。
B.“顷刻”,指片刻,表示行动或事情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古代用漏壶计时,一刻等于十五分钟。
C.“崇祯”,是明朝第十六位皇帝朱由检的年号,后世称朱由检为崇祯帝。“崇祯壬午”,是我国传统的年号纪年法。
D.“恩贡”,科举制度中由地方贡入国子监的生员之一。明清规定凡遇皇室庆典,据府、州、县学岁贡常例,加贡一次作为恩贡。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赵希乾听从占卜者的建议,割心救母,但误割了几寸肠子,竟然没死。学使者吴石渠认为这不能用平常事来看待。
B.赵希乾姑母来探望他的母亲,看见锅上的东西,误认为是赵希乾买的肉,于是煮了给他母亲吃。
C.为了躲避甲申、乙酉战乱,赵希乾带着母亲四处奔走,甚至为了赡养母亲,曾经以占卜为业,又过了十多年,他母亲活到八十多岁才去世。
D.长期以来,朝廷一直不倡导伤害自身这种愚昧的孝顺行为,汤惕庵先生也讨厌谈论赵希乾的事情,但作者却认为应当大力表彰他的这种精神。
【小题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占者恶其烦数,曰:“汝母病必不治,若欲求愈,无乃割心救之耶?
(2)建武多才,校士衡文,希乾不应入选。今欲诸生让贡希乾,以示奖劝。

4.现代文阅读(共1题)

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宝物
他的手机响了,是母亲打来的,母亲告诉他医院催着交钱。他说,“知道了,”并叫母亲不要着急。他坐车来到市区的一个叫着“王记”的古董行。
你们这里收古董吗?顾林低声问正在电脑上忙着的一个男人,他是王经理。你有什么古董?王经理问。
家中有一个宝物,顾林在8岁那年就知道了。宝物是一个瓷瓶。瓷瓶上画着一幅仕女图,人物栩栩如生,呼之欲出。他用手机对着瓷瓶各个角度拍了照片。
顾林把手机上的照片翻给王经理看。
“瓷瓶现在在哪里?”王经理问。
“在家里。”
“不知道是真品还是赝品?”王经理自言自语。
“应该是真品。顾林说。”他有点心虚,其实他也不知道是真品还是赝品。母亲常对他说,那是你父亲一直为之骄傲的东西……
王经理打了一个电 话,一个穿着唐装的60多岁的老人从楼上下来。人们都喊他“老教授”,他曾是一所名牌大学的教授。顾林把手机送到老教授手里。老教授看到照片,眼睛突然睁大,后陷入深思,后又摇了摇头。
“刚才听犬子说瓷瓶在你家里?能方便去看看吗?”老教授问。
“能。”他说,“不一定卖。”
“不妨。去观赏观赏。你不卖也不妨。”老教授说
“顾林啊,快点来啊,又催交钱了。”母亲电话再一次打来。他连连说,“知道了。”
“胎骨薄匀,绘画细腻,不错。”老教授看到瓷瓶说。
老教授边看边摸。他时而嘴角露出一点微笑,时而蹙眉。
“太像了,老教授自言自语。你认识顾开庭吗?”老教授问阅读答案宝物 他的手机响了,是母亲打来的阅读答案宝物 他的手机响了,是母亲打来的。
“是家父。”他说。
“他人呢?”老教授问。
“他住院了,急需要钱,不是这样我还不卖。您怎么知道家父的名字?”
“有过一面之缘。你打算卖多少?”
“3—30万。”他说。
老教授沉思片刻,说,“好,30万就30万。”
到了古董店,老教授吩咐王经理付8万元现金给顾林,还开了一张22万元的支票,还亲自给他写了个条子。
“你怎么有这么多钱?”母亲看到几捆钱后,惊奇地问。
“卖了瓷瓶。”他如实说。
“也罢。你快去交钱,省得再催。重症病房花钱多。你爸还没醒转过来,这次受苦了。”母亲说时眼里含着泪。那个撞了他之后逃逸的人不知道能不能查出来?
“应该能。”顾林安慰母亲。
两天后,父亲醒了过来。
父亲出院后,问瓷瓶卖了多少钱。顾林说,“30万元。”
父亲说,“可以了。”
“看过瓷瓶后,买家还提到你的名字。”顾林说。
“他会认识我?不可能啊,这个瓷瓶的主人在江南啊,离这远着呢,而且又这么多年了。”父亲说。
年底的一天,顾林接到一个陌生的电话,约他到市黄海咖啡馆见面。
“是您?”他一见面就认出老教授,陪同他的还有他的儿子王经理。
“看到你的瓷瓶,我太喜欢它了,无论是真品还是仿品,我无所谓,看到它亲切啊。老教授说,你知道你家怎么会有这个瓷瓶的?”
顾林说,“我听母亲说,25年前,父亲在江南打工,在一个冬日里,他救了一个落水的孩子,还救了跳到水里救孩子的父亲。天冷,父亲自己差点送了命,这家是开古董店的,就送了这个瓷瓶,听母亲说父亲当时还不愿意要,嫌弃它不能吃,还易碎,人家开古董店的老板正好到江北有事,父亲带着瓷瓶顺便坐着人家雇的船回了家。”
“你的父亲救了我和他啊。”老教授指着王经理说。
“怎么这么巧?”顾林笑着感叹。
“其实我那天一看到这个瓷瓶,我就感觉是以前送出去的那个瓷瓶。老教授说,当年我父亲在送瓷瓶之前,找人鉴定过的,说是后人仿造的,知道它并不值钱,可是当时我的家里的日子也不好过,我们还是把它送给你父亲。这些年我们一直愧疚啊,你父亲救了我家两条命,我们却给他一个不值钱的东西。为了这个瓷瓶,我们才在江北开了个分店,就想找到你父亲啊。”
“原来是仿造的啊,那就不值钱了!”顾林说。
“不是钱的事,”老教授说。“我们现在就去见你的父亲,瓷瓶我们也带来了,送出去的东西我们不敢再要回来。这次我找专家鉴定过了,是清代粉彩瓷真品。”
“那值多少钱?”顾林问。
“最少400万。”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14年第16期)
【小题1】下列对这篇小说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最恰当的两项是(   )
A.顾林两次接到母亲打来的催款电话,这既交代了顾林家里当时所面临的困境,又为下文顾林卖掉瓷瓶埋下了伏笔。
B.老教授鉴别古董的眼光非常犀利。他在顾林家里看到瓷瓶,立刻感觉到这是一件真品,于是以30万元顺利成交。
C.当年顾林父亲救人之后,不肯要老教授送的瓷瓶,可见他并非施恩图报之人,不想因为救了别人就接受别人的馈赠。
D.顾林在对话中介绍了父亲当年救人的事情,这一细节主要是为了塑造父亲的高大形象,同时也补充交代了瓷瓶的来历。
E. 小说以“瓷瓶”为题,有深刻的意味。瓷瓶是全篇的线索,贯穿全文始终;以“瓷瓶”为题揭示了小说的主要内容。
【小题2】小说中的王教授具有怎样的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
【小题3】小说以瓷瓶的真正价值“最少400万”收尾,这样结尾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分析。

5.材料作文(共1题)

7.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三国演义》中周瑜临终慨叹:“既生瑜,何生亮!”

海明威历经生命磨难,领悟了:人生最高的价值之一,就在曾经面对一个够格、强焊,逼迫 你尊重他甚至崇拜他的对手。

我们身边有各种不同的“对手”。有人在时间的流转中,从“他(它)”身上照见了自我的改 变;有人在人生的舞台上,从“他(它)”身上观看出真正的自我;但也有人不愿或不能面对“他 (它)”。

根据上述材料的含义,写一篇文章。你可以讲述故事,抒发情感,也可以发表议论。

(注意)
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
②不得脱离材料内容与含义的范围。
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④不得少乎800字。⑤不得抄袭、套作。

6.语言表达(共2题)

8.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8个字。

命运总是与人一同存在的。①________,虽然有时它深不可测;不要惧怕命运的无常,虽然有时它来去无踪。因为命运有一半在你手里,只有另一半才在上帝的手里。在你绝望的时候,②______;在你得意忘形的时候,别忘了上帝手里还有一半的命运。你的恐惧越放大,你手中掌握的那一半越小,你失去的也就越多;你的努力越超常,你手里掌握的那一半越大,你获得的也就越丰硕。因此,人的一生的全部意义就在于:③________。

9.
欣赏下面的漫画,用简洁的语言说明这幅漫画的内容(不超过45个字),并用一句话说明漫画给你的启示(不超过15个字)。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3道)

    诗歌鉴赏:(1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1道)

    材料作文:(1道)

    语言表达:(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