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河南郸城一高高一上月考二语文试卷(带解析)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510999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7/7/19

1.选择题(共1题)

1.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题。

臧克家
从碧澄澄的天空,
看到了你的颜色;
从一阵阵的清风,
嗅到了你的气息;
摸着潮湿的衣角,
触到了你的体温;
深夜醒来,
耳边传来了你有力的呼吸。
下列对诗歌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歌整体形式体现出“绘画美”,诗行的排列富有层次感,两行一个层次,句式整齐又有变化。
B.诗人用平实的语言,分别从视觉、嗅觉、触觉、听觉四个方面写出了他对大海的感受,从白天到夜晚,大海给人不同的感觉。
C.诗歌巧妙地运用了拟人手法,使用“气息”“体温”“呼吸”等词语,赋予大海以生命,将大海写得很有人情味。
D.全诗表达了诗人对大海的一种发自内心的喜爱之情,使人读起来有一种安然、苍劲的感觉。

2.句子默写(共1题)

2.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沁园春·长沙》中,由描写美丽的秋景过渡到回忆不平凡往事的两句是:“ 。”
(2)徐志摩《再别康桥》一诗中 “ ”两句为我们描绘出一幅在青草中驾船寻梦的画面。
(3)真的猛士, 。(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3.诗歌鉴赏(共2题)

3.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后面题。
送邹明府游灵武
贾岛
曾宰西畿县,三年马不肥。债多凭剑与,官满载书归。
边雪藏行径,林风透卧衣。灵州听晓角,客馆未开扉。
【注】明府:对县令的尊称。灵武:即灵州(治所在今宁夏灵武县)。
诗歌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4.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后面题。
南 浦 别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前人认为,诗中的“看”字看似平常,实则非常传神。请谈谈你的理解

4.文言文阅读(共3题)

5.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题。
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项羽大怒曰:“旦日士卒,为击破沛公军!”当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在新丰鸿门;沛公兵十万,在霸上。范增说项羽曰:“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急击勿失!”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
(选自《史记·项羽本纪》)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珍宝尽有   之:无实义
B.旦日士卒   飨:犒劳
C.贪于财货,好美 姬:帝王之妾
D.素留侯张良 善:友善,交好
【小题2】下列特殊句式不同类的一项是
A.此天子气也
B.刘备,天下枭雄
C.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D.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小题3】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记载了上起传说中的黄帝,下讫汉武帝太初四年共3000多年的历史。
B.《史记》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说明它不但在中国史学上有重要地位,而且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C.文段中的“关中”,指函谷关(在今河南灵宝东北)以西,今陕西一代。
D.文段中的“山东”,古今异义,在这里指崤山以东,也就是函谷关以东地区。
6.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
顷之未发,太子迟之,疑其有改悔,乃复请之曰:“日以尽矣,荆卿岂无意哉?丹请先遣秦武阳!”荆轲怒,叱太子曰:“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今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遂发。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选自《战国策·燕策》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祖,取道    既:已经
B.变徵之声    为:成为
C.于是荆轲遂车而去 就:接近,这里是“上”的意思
D.终已不 顾:回头,回头看
【小题2】下列句子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A.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B.皆白衣冠以送之
C.又前而为歌曰D.复为慷慨羽声
【小题3】下列句子中“所以”的用法与其它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A.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B.学所以益才也,砺所以致刃也
C.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D.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小题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战国策》由西汉的刘向整理编辑,是一部重要的历史散文集。《烛之武退秦师》就选自此书。
B.《战国策》主要记载策士谋臣游说诸侯或进行论辩时的政治主张和纵横捭阖的故事,也有义士豪侠的勇武。
C.古时音乐分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变徵是徵音的变调,声调悲凉。
D.文段中的“顷之”,是表示时间的词语,意思是“过了些时间”。文言文中表示时间的词语还有“既而”“未几”“俄而”“少顷”“无何”等。
7.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孙傅,字伯野,海州人。登进士第,为礼部员外郎。时蔡翛(xiao)为尚书,傅为言天下事,劝其亟有所更,不然必败。翛不能用。迁至中书舍人。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给事中许翰以为傅论议虽偶与轼合,意亦亡他,以职论事而责之过矣,翰亦罢去。靖康元年,召为给事中,进兵部尚书。上章乞复祖宗法度,钦宗问之,傅曰:“祖宗法惠民,熙、丰法惠国,崇、观法惠奸。”时谓名言。十一月,拜尚书右丞,俄改同知枢密院。金人围都城,傅日夜亲当矢石,金兵分四翼噪而前,兵败退,堕于护龙河,填尸皆满,城门急闭。是日,金人遂乘城。二年正月,钦宗诣金帅营,以傅辅太子留守,仍兼少傅。帝兼旬不返,傅屡贻书请之。及废立檄至,傅大恸曰:“吾唯知吾君可帝中国尔,苟立异姓,吾当死之。”金人来索太上、帝后、诸王、妃主,傅留太子不遣。密谋匿之民间,别求状类宦者二人杀之,并斩十数死囚,持首送之,绐金人曰:“宦者欲窃太子出,都人争斗杀之,误伤太子。因帅兵讨定,斩其为乱者以献。苟不已,则以死继之。”越五日,无肯承其事者。傅曰:“吾为太子傅,当同生死。金人虽不吾索,吾当与之俱行,求见二酋面责之,庶或万一可济。”遂从太子出。金守门者曰:“所欲得太子,留守何预?”傅曰:“我宋之大臣,且太子傅也,当死从。”是夕,宿门下;明日,金人召之去。明年二月,死于朔廷。绍兴中,赠开府仪同三司,谥曰忠定。
(节选自《宋史·孙傅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意亦他,以职论事而责之过矣    亡:同“无”
B.是日,金人遂城 乘:登上
C.持首送之,金人曰 绐:告诉
D.求见二酋面责之,庶或万一可    济:成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登进士第,又可称为进士及第,指科举时代经考试合格后录取成为进士。
B.兵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全国武官选用和兵籍、军械、军令等事宜。
C.太子指封建时代君主儿子中被确定继承君位的人,有时也可指其他儿子。
D.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如高祖、太宗、钦宗。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孙傅入仕以后,积极向上建言。他担任礼部员外郎,对尚书蔡翛纵论天下大事,劝蔡迅速有所变更,否则必将失败,可惜他的建议没有被采纳。
B.孙傅不畏金人,努力保全太子。金人掳走钦宗后又索求太子,他密谋藏匿太子,杀二宦者将首级送至金营,告诉金人说,这就是误伤太子之人。
C.孙傳上奏,请求恢复祖宗法度。他任兵部尚书后,从效用角度高度评价祖宗法度和熙、丰年间的法度,批评崇、观年间的法度,受到时人赞许。
D.孙傅舍身取义,死后谥为忠定。太子被迫至金营,孙傅随往,却受到守门者劝阻,他表示身为太子傅,应誓死跟从太子;后被金人召去,死于北廷。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唯知吾君可帝中国尔,苟立异姓,吾当死之。
(2)金人虽不吾索,吾当与之俱行,求见二酋面责之。

5.现代文阅读(共1题)

8.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科学巨人玻尔
①1927年,第五届索尔维物理学会议在布鲁塞尔召开,激烈的辩论很快就变成了一场爱因斯坦与玻尔之间的“决斗”。这场辩论在三年后的第六届索尔维会议上战火再续,玻尔获得胜利,他所代表的哥本哈根学派因此获得了大多数物理学家的认同,他们对量子力学的解释也被奉为正统解释。这次辩论就是著名的“爱因斯坦—玻尔论战”,有人称之为物理学史上的“巅峰对决”。
②爱因斯坦和玻尔这两位科学巨人的背后,是现代物理学的两大基础理论——相对论和量子力学。他们的争论旷日持久,几乎所有理论物理学家都被吸引并参与进来,乐此不疲。尽管两人的科学理论和思想观点始终没能调和,但他们却结下了长达数十年的友谊。玻尔高度评价他与爱因斯坦的学术之争,认为它是自己“许多新思想产生的源泉”。爱因斯坦也称赞说:“很少有谁像玻尔那样,对隐秘的事物具有如此敏锐的直觉,同时又兼有如此强有力的批判能力。他是我们时代科学领域伟大的发现者之一。”
③与爱因斯坦更个性化的独自研究不同,玻尔周围聚集着许多杰出的理论物理学家。他不但有革新的勇气,更是一位伟大的伯乐。他为量子物理学培养和组织了一支创新发展的队伍,人们称之为“哥本哈根学派”。后来的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玻恩、海森伯、泡利以及狄拉克等都曾是其主要成员。
④哥本哈根学派活动的大本营就是哥本哈根理论物理研究所。该所是玻尔在1917年申请,并于l921年正式成立的。他以著名科学家的身份为研究所作担保,筹集了大量资金。在任所长的40年间,他以特有的人格魅力,吸引了世界各地的青年才俊,使研究所成为当时全世界最重要、最活跃的量子力学研究中心。这里先后培养了600多名物理学家。玻尔使这个科学家群体中的每个个体的力量发挥到极致,形成了以集体讨论和自由探索为特征的研究风格。他还经常在此举办非公开的小型年会,邀请各国著名的物理学家出席,相互学习,启发交流。这里没有论资排辈,只有挑战与争鸣,形成了富有激情和活力、不断进取的学术精神,人们誉之为“哥本哈根精神”,这种精神至今仍在科学研究领域受到推崇。量子力学每前进一步,或多或少都与这个学派科学家的合作研究有关。可以说,玻尔领导的哥本哈根学派具备了一个科学学派应有的优秀特质。
⑤希特勒上台后,玻尔以访问德国为名,暗地调查德国科学家的安全情况,然后设法把可能受到迫害的犹太科学家转移到安全地方。他还积极创立和参加丹麦救援组织,尽力帮助逃到哥本哈根的科学家与其他难民。
⑥德国纳粹控制丹麦后,玻尔起初留在国内,与抗敌组织保持密切联系。他一贯的不合作态度,令纳粹非常恼火。1943年玻尔受到纳粹分子的威胁,他冒险出逃,历尽艰险,辗转到达美国。在美期间,为抗击法西斯,他曾参加原子弹的研制工作。在研制过程中,他就考虑到这一研究成果对未来世界的影响,并曾多次接触英美首脑,建议他们及早与苏联达成控制原子武器的协议,但没有成功。
⑦二战后,玻尔积极倡导和实施国际间的科学合作。l957年,美国福特基金会将第一届“原子为了和平”奖授予玻尔,以表彰他“在全世界迫切需要的原则上,以友好的精神进行科学探索,在和平利用原子能以满足人类需要方面作出了榜样”。 
(摘编自邹丽焱《玻尔传》)
【小题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爱因斯坦与玻尔在争鸣中惺惺相惜,爱因斯坦高度评价玻尔的贡献,玻尔也感念爱因斯坦的支持,他们之间建立了长久的友谊。
B.玻尔以自己创办的研究所为平台,通过邀请各国科学家前来交流学习,使团队的成员能有机会博采众长,不断发展量子力学理论。
C.玻尔敏锐察觉到纳粹将要对犹太人实施迫害,及时转移了大批犹太科学家,后来还亲自参加了丹麦的抗敌组织,反对纳粹暴行。
D.玻尔不但有科学家的直觉,也不乏政治家的远见。他预感到核武器的危害,试图尽力说服各大国首脑达成禁止使用核武器的协议。
E.玻尔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为科学技术的国际间合作及和平利用原子能作出了卓越贡献,并获得了“原子为了和平”奖。
【小题2】为什么玻尔和爱因斯坦的论战被称为物理学史上的“巅峰对决”?请简述原因。
【小题3】文中说:“玻尔领导的哥本哈根学派具备了一个科学学派应有的特质。”请结合材料,分析哥本哈根学派具有哪些“优秀特质”。

6.其他(共3题)

9.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腐败不仅仅存在于“有权者”身上,应做到“发现一点,寻及全面”,加大区域性、行业性排查力度,将反腐工作横向扩展,纵深推进,反腐不可_________。
②中华建筑报记者近日在重庆市黔江区采访时发现:这里刚刚才处理的两所学校违法占地案件并非“利器所向”的干净利落,而是_________似的“避重就轻”。
③不能不看到,今天的一些干部习惯坐在办公室里做群众工作,到基层调研也是_______,根本沉不下去,潜不下心;还有的人在心不在,干不了多久就想挪地方。
A.蜻蜓点水 走马观花 浅尝辄止
B.浅尝辄止 走马观花 蜻蜓点水
C.浅尝辄止 蜻蜓点水 走马观花
D.走马观花 蜻蜓点水 浅尝辄止
10.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比赛开始后不到三分钟,中国队就获得点球并以1:0领先对手,这个梦幻般的开场,让不少球迷大跌眼镜
B.熊猫饮水,颇似酒徒贪杯,他总是喝得肚皮隆起,而后安之若素地拖着笨拙的身躯,一摇一摆地向远处的箭竹林走去。
C.这位书法家书写作品,不管十几个字还是几十个字,都倚马可待,一气呵成,并且字里行间显示出令人振奋的豪情。
D.神州十一号与天宫二号的交会对接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包含一系列的步骤,这个过程仿佛就是在太空中穿针引线
11.
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法律与制度正义与否,决定了这个社会好人与坏人谁会占据上风。   。他们会装作“路人甲”当一名看客。要想改变这样的现实,就必须要从法律制度上确保这个社会的好心人不能流血又流泪,确保那些讹人者受到应有的处罚。
A.许多人不敢见义勇为,是因为一个制度本身就不能很好地保护好心人,相反还能“激励”或“鼓励”坏人去讹诈好心人。
B.许多人不敢见义勇为,是因为制度本身会“激励”或“鼓励”坏人去讹诈好心人,而不能很好地保护好心人。
C.如果一个制度本身会“激励”或“鼓励”坏人去讹诈好心人,而不能很好地保护好心人,许多人就不敢见义勇为。
D.如果一个制度本身就不能很好地保护好心人,相反还能“激励”或“鼓励”坏人去讹诈好心人,许多人就不敢见义勇为。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1道)

    句子默写:(1道)

    诗歌鉴赏:(2道)

    文言文阅读:(3道)

    现代文阅读:(1道)

    其他:(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