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2学年河南长葛市第三实验高中高一上学期第一次考试语文试卷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510698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7/7/19

1.选择题(共6题)

1.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3分)( )
A.对于网上有关“最贵的世博会”的说法,韩正明确表示,世博会的建设和运营共花了多少钱,怎么花,钱从哪里来等,都将一清二楚
B.《福布斯》曾经选出全球10个最令人毛骨悚然的地方,其中有不少地方拥有数百年的“闹鬼历史”,流传着恐怖的传说。
C.武汉的冬天不像南方那么暖和,冷起来不寒而栗。人睡在床上,上面盖了两床被子,半夜人会感到很冷。
D.仰面躺在床上,看着窗外深色如墨的夜空,心里不免思绪万千
2.

阅读《渔家傲 秋思》完成下列问题。
                                                                            渔家傲  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3.将下列句子重新排列,填入横线中与前后句组成一段语意连贯的文字。(只填写序号)
        不过,知识爆炸不一定就是智慧增高。                    据说《天路历程》的作者班扬,生平只熟读一部书:《圣经》。
      ①如果一本书愈读愈有味,而收获也愈丰,大概就是智慧之书了。
      ②我相信,今人的知识一定胜过古人,但智慧则未必。
       ③新知识往往比旧知识丰富、正确,但真正的智慧却难分新旧。
       ④知识,只要收到就行了,智慧却需要再三玩味,反复咀嚼,不断印证。
4.

作文。
人生最有价值的财富是那些难以忘却的往事,每个人的生命都是往事连缀的历史。随着时光的流逝,那些沉淀在心灵深处的回忆,让你懂得对生命的珍视。请你以“往事并不如烟”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将题目抄在答题卡上; ②除诗歌、剧本以外文体不限;③不要少于600字;④文中不要出现(或暗示)本人的姓名、校名; ⑤卷面整洁,书写工整。

5.

作文。
人生最有价值的财富是那些难以忘却的往事,每个人的生命都是往事连缀的历史。随着时光的流逝,那些沉淀在心灵深处的回忆,让你懂得对生命的珍视。请你以“往事并不如烟”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将题目抄在答题卡上; ②除诗歌、剧本以外文体不限;③不要少于600字;④文中不要出现(或暗示)本人的姓名、校名; ⑤卷面整洁,书写工整。

6.

班级开展“青春畅想”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与下列活动。

2.诗歌鉴赏(共1题)

7.
阅读下面诗歌,回答下列小题。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记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八百里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这两句词,营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氛围?(2)
(2)全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
(3)词中“沙场秋点兵”一句中的“秋”字有什么作用(2)

3.文言文阅读(共1题)

8.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小题 ( 选择题每题3分 )(22分)
王羲之字逸少,司徒导之从子也。羲之幼讷于言,人未之奇。及长,辩赡,以骨鲠称。尤善隶书,为古今之冠,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深为从伯敦、导所器重。时陈留阮裕有重名,裕亦目羲之与王承、王悦为王氏三少。时太尉郗鉴使门生求女婿于导,导令就东厢遍观子弟。门生归,谓鉴曰:“王氏诸少并佳,然闻信至,咸自矜持。唯一人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鉴曰:“正此佳婿邪!”记之,乃羲之也,遂以女妻之。
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初渡浙江,便有终焉之志。会稽有佳山水,名士多居之,谢安未仕时亦居焉。孙绰、李充等皆以文义冠世,并筑室东土与羲之同好。尝与同志宴集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羲之自为序以申其志。
性好鹅,会稽有孤居姥养一鹅,善鸣,求市未能得,遂携亲友命驾就观。姥闻羲之将至,烹以待之,羲之叹惜弥日。又山阴有一道士,养好鹅,之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之。道士云:“为写《道德经》,当举群相送耳。” 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尝至门生家,见篚几滑净,因书之,真草相半。后为其父误刮去之,门生惊懊者累日。羲之书为世所重,皆此类也。每自称:“我书比钟繇,当抗行;比张芝草,犹当雁行也。”曾与人书云:“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使人耽之若是,未必后之也。
时骠骑将军王述少有名誉,与羲之齐名,而羲之甚轻之,由是情好不协。述先为会稽,以母丧居郡境,羲之代述,止一吊,遂不重诣。述每闻角声,谓羲之当侯己,辄洒扫而待之。如此者累年,而羲之竟不顾,述深以为恨。   (《晋书·王羲之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及长,辩赡赡:丰富B.我书比种繇,当抗行 抗:抵挡。
C.然闻信至,咸自矜持信:信使D.孙绰、李充等皆以文义冠世冠:位居第一
【小题2】(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谢安未仕时亦居且焉置土石
B.意甚悦,求市之固时俗之工巧兮
C.为写《道德经》,当举群送耳。低头共耳语:“不久当还归,誓天不相负。”
D.羲之欣然写毕,笼鹅归吾尝终日而思矣
【小题3】(小题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王羲之“率性而为”性格的一组是()
①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②唯一人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
③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 ④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
⑤羲之甚轻之,由是情好不协 ⑥止一吊,遂不重诣
A.①②③B.①③⑤C.②④⑥D.④⑤⑥
【小题4】(小题4)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羲之是司徒王导的堂侄子,年幼时并没有显出什么特异之处,成人后擅长隶书,被称为古往今来的佼佼者。后来被太尉郗鉴相中,成为郗家的乘龙快婿。
B.王羲之淡泊名利,性喜自然,曾与谢安等文人雅士聚集在会稽郡山阴县的兰亭,写下著名的《兰亭集序》以抒发自己的感受。
C.王羲之书法精湛,不但擅长楷书和草书,而且主张学习书法应该全身心地投入。
D.骠骑将军王述在会稽任职时,恰逢母丧,王羲之因为与之感情上有隔阂,只去吊唁了一次,就没有再去,王述对此深为怨恨。
【小题5】(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羲之幼讷于言,人未之奇。(3分)
(2)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初渡浙江,便有终焉之志。(4分)
(3)使人耽之若是,未必后之也。(3分)

4.现代文阅读(共1题)

9.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25分)
永远的门
邵宝健
江南古镇。普通的有一口古井的小杂院。院里住了八九户普通人家。一式古老屋,
格局多年未变,可房内的现代化摆设是愈来愈见多了。
这八九户人家中,有两户的长住人口各自为一人。单身汉郑若奎和老姑娘潘雪娥。
郑若奎就住在潘雪娥隔壁。
“你早。”他向她致意。
“出去啊?”她回话,擦身而过,脚步并不为之放慢。
多少次了,只要有人有幸看到他和她在院子里相遇,听到的就是这么几句。这种简单的缺乏温情的重复,真使邻居们泄气。
潘雪娥大概过了四十了吧。苗条得有点单薄的身材,瓜子脸,肤色白皙,五官端正。衣饰素雅又不失时髦,风韵犹存。她在西街那家出售鲜花的商店工作。邻居们不清楚,这位端丽的女人为什么要独居,只知道她有权利得到爱情却确确实实没有结过婚。
郑若奎在五年前步潘雪娥之后,迁居于此。他是一家电影院的美工,据说是一个缺乏天才的工作负责而又拘谨的画师。四十五六的人,倒像个老头儿了。头发黄焦焦、乱蓬蓬的,可想而知,梳理次数极少。背有点驼了。瘦削的脸庞,瘦削的肩胛,瘦削的手。只是那双大大的眼睛,总烁着年轻的光,烁着他的渴望。
他回家的时候,常常带回来一束鲜花,玫瑰、蔷薇、海棠、腊梅,应有尽有,四季不断。他总是把鲜花插在一只蓝得透明的高脚花瓶里。
他没有串门的习惯,下班回家后,便久久地待在屋内。有时他也到井边洗衣服,洗碗,洗那只透明的蓝色的高脚花瓶。洗罢花瓶,他总是斟上明净的井水,噘着嘴,极小心地捧回到屋子里。
一道厚厚的墙把他和潘雪娥的卧室隔开。
一只陈旧的一人高的花竹书架贴紧墙壁置在床旁。这只书架的右上端,便是这只花瓶永久性的位置。
除此以外,室内或是悬挂,或是傍靠着一些中国的、外国的、别人的和他自己的画
作。
从家具的布局和蒙受灰尘的程度可以看得出,这屋里缺少女人,缺少只有女人才能制造得出的那种温馨的气息。
可是,那只花瓶总是被主人拭擦得一尘不染,瓶里的水总是清清冽冽,瓶上的花总是鲜艳的、盛开着的。
同院的邻居们,曾是那么热切地盼望着,他捧回来的鲜花,能够有一天在他的隔壁——潘雪娥的房里出现。当然,这个奇迹就从来没有出现过。
于是,人们自然对郑若奎产生深深的遗憾和绵绵的同情。
秋季的一个雨蒙蒙的清晨。
郑若奎撑着伞依旧向她致意:“你早。”
潘雪娥撑着伞依旧回答他:“出去啊?”
傍晚,雨止了,她下班回来了,却不见他回家来。
即刻有消息传来:郑若奎在单位的工作室作画时,心脏脉搏异常,猝然倒地,刚送进医院,就永远地睡去了。
这普通的院子里就有了哭泣。
那位潘雪娥没有哭。眼睛委实是红红的。
花圈。一只又一只。那只大大的缀满各式鲜花的没有挽联的花圈,是她献给他的。
这个普通的院子里,一下子少了一个普通的生活里没有爱情的单身汉,真是莫大的缺憾。
没几天,潘雪娥搬走了,走得匆忙又唐然。
人们在整理画师的遗物的时候,不得不表示惊讶了。他的屋子里尽管灰蒙蒙的,但花瓶却像不久前被人拭擦过似的,明晃晃,蓝晶晶,并且,那瓶里的一束白菊花,没有枯萎。
当搬开那只老式竹书架的时候,在场者的眼睛都瞪圆了。
门!墙上分明有一扇紫红色的精巧的门,门拉手是黄铜的。
人们的心悬了起来又沉了下去,原来如此!邻居们闹闹嚷嚷起来。几天前对这位单
身汉的哀情和敬意,顿时化为乌有。变成了一种不能言状的甚至不能言明的愤懑。
不过,当有人伸手想去拉开这扇门的时候,哇地喊出声来——黄铜拉手是平面的,门和门框滑如壁。
一扇画在墙上的门!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有改动)
【小题1】结合全文,简要分析小说开篇的环境描写有何作用。(6分)
【小题2】小说中的人物郑若奎去世后,作品写道:“这个普通的院子里,一下子少了一个普通的生活里没有爱情的单身汉,真是莫大的缺憾。”这里的“莫大的缺憾”是针对什么而言的?(6分)
【小题3】纵观全文,推动这篇小说情节发展的线索是什么?请结合作品对这条贯穿全文的线索作简要说明。(6分)
【小题4】怎样理解小说的标题“永远的门”?这篇作品有什么现实意义?(7分)

5.语言表达(共2题)

10.
中秋之夜,月下家宴。却有亲人因故未能回家团圆。假如你是这个家庭的成员,请在当晚的日记中写几句话,记录自己当时的情感。不超过60个字。
要求:①有情境描写。②要涉及未归的亲人。③语言生动。
11.
阅读下面文字材料,按要求答题。
从我国京剧到地方戏曲曲艺,千百年来一直是由方言传承的,中国传统的戏曲曲艺,在当下面临着极其尴尬的处境,特别是地方戏曲曲艺,其最大的忧患是流失的观众,尤其是广大青少年观众,过去,我们总是批评戏曲的题材老、人员老、剧本老等等,其实,最重要的原因不是戏曲本身,而是方言地位的沦丧。方言处于语言的边缘位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其说青少年是“看”不懂地方戏曲,不如说是“听”不懂。母语水平的匮乏,造成了母语文化的苍白,听不懂方言,自然也就无法理解地方戏曲。上面的文字材料在表述方面存在两处问题,请找出来并加以修改。
①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命题作文(共1题)

12.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古诗云:“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
生活中,我们总会遇到一段曲折,有的是我们所希望的,有的是我们所躲避的,但不管怎样,我们常常会在经历了一段“曲折”以后,观赏到人生的美景。
请联系自己的生活感受,以“曲折”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角度自选;②立意自定;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6道)

    诗歌鉴赏:(1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1道)

    语言表达:(2道)

    命题作文:(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