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7题)
1.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梁惠王“五十步笑百步”的做法,是制约他的国家发展的一个关键问题。 |
B.陈先生幼时家贫无力上学,常蹲在教室窗下听课,老师发现后深受感动,便让他登堂入室,成为最年幼的学生。 |
C.“门神”希斯洛普在日韩世界杯对阵“北欧海盗”瑞典队的比赛中技惊四座,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
D.正面五间上房,皆雕梁画栋,气势恢宏。 |
2.
下面填入横线的词语最准确的一项是( )
(1)如今我们经常可以在网络上看到一些让人感到荒唐甚至可笑的“假消息”,这些__________却被一些网友传得沸沸扬扬。
(2)如今社会有一些__________之徒,他们没有为人民服务的意识,也从不干实事,却想赢得众人的尊重和肯定。
(3)在1970年代末,“香港前途问题”已成为中英两国正式议题,但谁先提出转移香港政权,外界一直__________;但不论谁先提出,香港前途问题为中英两国,揭开了近20年争拗的序幕。
(1)如今我们经常可以在网络上看到一些让人感到荒唐甚至可笑的“假消息”,这些__________却被一些网友传得沸沸扬扬。
(2)如今社会有一些__________之徒,他们没有为人民服务的意识,也从不干实事,却想赢得众人的尊重和肯定。
(3)在1970年代末,“香港前途问题”已成为中英两国正式议题,但谁先提出转移香港政权,外界一直__________;但不论谁先提出,香港前途问题为中英两国,揭开了近20年争拗的序幕。
A.不经之谈 沽名钓誉 众说纷纭 | B.无稽之谈 好大喜功 异口同声 |
C.无稽之谈 好高骛远 议论纷纷 | D.不经之谈 沽名钓誉 莫衷一是 |
2.文言文阅读- (共1题)
8.
阅读短文,完成小题。
孙泰,山阳人,少师皇甫颖,操守颇有古贤之风。泰妻即姨妹也。先是姨老矣,以二子为托,曰:“其长损一目,汝可娶其女弟。”姨卒,泰娶其姊。或诘之。泰曰:“其人有废疾,非泰不可适。”众皆伏泰之义。尝于都市遇铁灯台,市之,而命洗刷,却银也。泰亟往还之。中和中,将家于义兴,置一别墅,用缗钱二百千。既半授之矣,泰游吴兴郡,约回日当诣所止。居两月,泰回,停舟徒步,复以余资授之,俾其人他徙。于时睹一老妪,长恸数声。泰惊悸,召诘之,妪曰:“老妇常逮事翁姑于此,子孙不肖,为他人所有,故悲耳。”泰怃然久之,因绐曰:“吾适得京书,已别除官,固不可驻此也,所居且命尔子掌之。”言讫,解维而逝,不复返矣。
(《唐摭言》卷七)
【小题1】对下列四句中加点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小题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能表现孙泰有古贤之风的一组是( )
①其长损一目,汝可娶其女弟。 ②姨卒,泰娶其姊。
③泰亟往还之。 ④解维而逝,不复返矣。
⑤将家于义兴。 ⑥泰游吴兴郡,约回日当诣所止。
【小题4】下列对文意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
孙泰,山阳人,少师皇甫颖,操守颇有古贤之风。泰妻即姨妹也。先是姨老矣,以二子为托,曰:“其长损一目,汝可娶其女弟。”姨卒,泰娶其姊。或诘之。泰曰:“其人有废疾,非泰不可适。”众皆伏泰之义。尝于都市遇铁灯台,市之,而命洗刷,却银也。泰亟往还之。中和中,将家于义兴,置一别墅,用缗钱二百千。既半授之矣,泰游吴兴郡,约回日当诣所止。居两月,泰回,停舟徒步,复以余资授之,俾其人他徙。于时睹一老妪,长恸数声。泰惊悸,召诘之,妪曰:“老妇常逮事翁姑于此,子孙不肖,为他人所有,故悲耳。”泰怃然久之,因绐曰:“吾适得京书,已别除官,固不可驻此也,所居且命尔子掌之。”言讫,解维而逝,不复返矣。
(《唐摭言》卷七)
【小题1】对下列四句中加点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非泰不可适。 适:到。 | B.俾其人他徙。 俾:使。 |
C.老妇常逮事翁姑于此…… 逮:赶上。 | D.因绐曰…… 绐:欺骗。 |
A.①其长损一目 ②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
B.①市之,而命洗刷 ②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
C.①于时睹一老妪 ②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
D.①泰怃然久之,因绐曰 ②蒙故业,因遗策 |
①其长损一目,汝可娶其女弟。 ②姨卒,泰娶其姊。
③泰亟往还之。 ④解维而逝,不复返矣。
⑤将家于义兴。 ⑥泰游吴兴郡,约回日当诣所止。
A.①②⑥ | B.①④⑤ | C.③⑤⑥ | D.②③④ |
A.本文认为孙泰在婚姻问题上敢于违背姨妈的嘱咐,勇于自主,有反封建意识。 |
B.本文认为孙泰买了一个灯台,叫卖主给洗刷,孙泰照付费,不让人吃亏。 |
C.本文认为孙泰在婚姻、买物、让房等事情上,表现出损己益人的品德。 |
D.本文认为孙泰买房不但分文不欠,而且为房主移别处做官感到怃然,心地实在善良。 |
3.现代文阅读- (共1题)
9.
课外现代文阅读
②当踏上柔软的泥地,一股亲切的气息差一点让我跌倒在地,虽然早已对这次归来有了准备。沿着开满野花的小路,一步一步走进那绿树掩映的村庄,走进那清清池塘也盛不下的记忆时光。
③田野的风挟裹着青青麦苗和金黄油菜花散发出的浓郁芬芳钻进鼻孔,瞬间涤净了我的五脏六腑。原谅我的粗心,我还从没有仔细看过这片曾经无比熟悉的土地上的颜色,一大片一大片的碧绿被一大块一大块的金黄整齐地划割。划割开碧绿与金黄的田埂上,缀满清脆的草和连绵的小野花,间或露出一垄黄褐色的泥土。碧绿金黄尽头的村庄深藏在青葱森郁的树丛中。我也第一次发现绿竞有如此丰富的层次与差别,鹅黄浅嫩,苍翠葱郁,青碧墨黛,层层叠叠,间羼杂染,过渡自然,独立鲜明,展现尽你能想像出的每一种差别的绿色。在这里,每棵树、每株草、每片叶都是一种独立的绿,绿得让人眼花,绿到你自身也仿佛要幻变成一片绿,一片伏在万绿丛中的叶。
④村子里绿树依然蓬勃,可阻挡不住它的衰亡,像一个人那样的衰老死亡。不见了小时候攀爬、粘过鸣蝉的棠梨树,新生出的刺槐树秧密密匝匝;在墙洞里掏过蜜蜂的泥墙已坍塌倾倒;环绕村庄曾让我整天都泡在清清水里的池塘正裸露出碟子样浅浅胸膛,仿佛一步就能跨过。那枯死的皂角树,渐被荒草湮埋的塘埂,淤塞欲平的沟渠——这不是记忆中的那个村庄。
⑤随着一群又一群人如蒲公英种子般纷纷飘离村庄,村庄也就不可避免地走向衰老直至消失。从此以后,村庄仅仅存活在那些飘落于另一片土地上生根发芽的蒲公英的记忆深处。
⑥村子里很静,少见人影,尤其是年轻人,更少见十年内建成的房屋。我静静走着,像行走在一个荒寂的古庙,偶尔听见一两声鸡呜,遥远得如同是在梦中,女儿蹦蹦跳跳,奔向前方矮墙下卧着的大黑狗。我顿时头皮发紧、双腿软麻!那狗竟懒得睁开眼皮,只是有些无奈地掉转了一下嘴巴。我简直怀疑它是否就是一只狗。很难想像,若在十几年前,我们一行人的到来,村里早已是狗叫声连成一片。
⑦迎接我们的大伯热情地端出烟茶瓜子。从他弯曲的身躯,我感受到了他像村庄一样的衰老。或许,他正是这座村庄的缩影。
⑧站在村头,穿过层层碧绿和片片金黄,向东望去,紧依公路两侧,一片林立的黄墙红瓦,那是一个繁盛热闹的集镇,一座曾经的村庄,一座城市的童年,正与身后的村庄形成鲜明的对比。转过身,向西望去,是一座隆起的土丘,土丘上密布着一排排黄土堆垒的坟茔,整齐森然,芳草萋萋。
⑨我想,一座村庄的消失,是不需要太多的注释与记录的,如果有,也只是在一群人的记忆中。坚硬平坦的水泥路面覆盖了一个曾经的村庄,其实,消失的只是一个关于村庄的记忆。或者说,村庄成长为一座城市。今天,正在消失的村庄是一座城市的昨天吗?
【小题2】作者说:“我想,一座村庄的消失,是不需要太多的注释与记录的,如果有,也只是在一群人的记忆中。”请联系全文,概括作者对村庄留存着哪些记忆。
【小题3】文题为“一座村庄的消失”,哪些景象能表现“村庄的消失”?并请结合全文,探究村庄消失的原因。
【小题4】对于“村庄的消失”作者抱有怎样的情感态度?请分析并评价。
一座村庄的消失
杨小波
①终于,我再次回到这座村庄,回到曾无数次往返留下我第一个脚印的村庄。但在我眼中,这座村庄只属于过去,它正在逐渐消失,这是一种真实而无可挽回的消失。②当踏上柔软的泥地,一股亲切的气息差一点让我跌倒在地,虽然早已对这次归来有了准备。沿着开满野花的小路,一步一步走进那绿树掩映的村庄,走进那清清池塘也盛不下的记忆时光。
③田野的风挟裹着青青麦苗和金黄油菜花散发出的浓郁芬芳钻进鼻孔,瞬间涤净了我的五脏六腑。原谅我的粗心,我还从没有仔细看过这片曾经无比熟悉的土地上的颜色,一大片一大片的碧绿被一大块一大块的金黄整齐地划割。划割开碧绿与金黄的田埂上,缀满清脆的草和连绵的小野花,间或露出一垄黄褐色的泥土。碧绿金黄尽头的村庄深藏在青葱森郁的树丛中。我也第一次发现绿竞有如此丰富的层次与差别,鹅黄浅嫩,苍翠葱郁,青碧墨黛,层层叠叠,间羼杂染,过渡自然,独立鲜明,展现尽你能想像出的每一种差别的绿色。在这里,每棵树、每株草、每片叶都是一种独立的绿,绿得让人眼花,绿到你自身也仿佛要幻变成一片绿,一片伏在万绿丛中的叶。
④村子里绿树依然蓬勃,可阻挡不住它的衰亡,像一个人那样的衰老死亡。不见了小时候攀爬、粘过鸣蝉的棠梨树,新生出的刺槐树秧密密匝匝;在墙洞里掏过蜜蜂的泥墙已坍塌倾倒;环绕村庄曾让我整天都泡在清清水里的池塘正裸露出碟子样浅浅胸膛,仿佛一步就能跨过。那枯死的皂角树,渐被荒草湮埋的塘埂,淤塞欲平的沟渠——这不是记忆中的那个村庄。
⑤随着一群又一群人如蒲公英种子般纷纷飘离村庄,村庄也就不可避免地走向衰老直至消失。从此以后,村庄仅仅存活在那些飘落于另一片土地上生根发芽的蒲公英的记忆深处。
⑥村子里很静,少见人影,尤其是年轻人,更少见十年内建成的房屋。我静静走着,像行走在一个荒寂的古庙,偶尔听见一两声鸡呜,遥远得如同是在梦中,女儿蹦蹦跳跳,奔向前方矮墙下卧着的大黑狗。我顿时头皮发紧、双腿软麻!那狗竟懒得睁开眼皮,只是有些无奈地掉转了一下嘴巴。我简直怀疑它是否就是一只狗。很难想像,若在十几年前,我们一行人的到来,村里早已是狗叫声连成一片。
⑦迎接我们的大伯热情地端出烟茶瓜子。从他弯曲的身躯,我感受到了他像村庄一样的衰老。或许,他正是这座村庄的缩影。
⑧站在村头,穿过层层碧绿和片片金黄,向东望去,紧依公路两侧,一片林立的黄墙红瓦,那是一个繁盛热闹的集镇,一座曾经的村庄,一座城市的童年,正与身后的村庄形成鲜明的对比。转过身,向西望去,是一座隆起的土丘,土丘上密布着一排排黄土堆垒的坟茔,整齐森然,芳草萋萋。
⑨我想,一座村庄的消失,是不需要太多的注释与记录的,如果有,也只是在一群人的记忆中。坚硬平坦的水泥路面覆盖了一个曾经的村庄,其实,消失的只是一个关于村庄的记忆。或者说,村庄成长为一座城市。今天,正在消失的村庄是一座城市的昨天吗?
(选自《散文》2007年第8期)
【小题1】“在这里,每棵树、每株草、每片叶都是一种独立的绿,绿得让人眼花,绿到你自身也仿佛要幻变成一片绿,一片伏在万绿丛中的叶。”这段文字写村庄的树丛和原野,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其表达特色和作用。【小题2】作者说:“我想,一座村庄的消失,是不需要太多的注释与记录的,如果有,也只是在一群人的记忆中。”请联系全文,概括作者对村庄留存着哪些记忆。
【小题3】文题为“一座村庄的消失”,哪些景象能表现“村庄的消失”?并请结合全文,探究村庄消失的原因。
【小题4】对于“村庄的消失”作者抱有怎样的情感态度?请分析并评价。
4.命题作文-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7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1道)
命题作文:(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