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2题)
1.
(12分)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龟兹古国是我国古代西域诸国之一,是丝绸之路上的一个重镇,位于现今新疆库车。
材料二下图为我国新疆区域示意图及魔鬼城景观图。

(1)分析古代龟兹(库车)成为西域重镇的区位因素。(6分)
(2)根据材料二归纳图示区域魔鬼城的分布规律,并分析原因。(6分)
材料一龟兹古国是我国古代西域诸国之一,是丝绸之路上的一个重镇,位于现今新疆库车。
材料二下图为我国新疆区域示意图及魔鬼城景观图。

(1)分析古代龟兹(库车)成为西域重镇的区位因素。(6分)
(2)根据材料二归纳图示区域魔鬼城的分布规律,并分析原因。(6分)
2.
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18分)
材料一 我国部分地区示意图。 材料二 某地区的地质剖面图。

材料三 贺兰山东坡是世界优质葡萄产区。下图为该地葡萄加工生产流程图。

(1)描述材料一所示区域主要地形区的分布状况,并根据材料二简述宁夏平原的形成过程。(5分)
(2)据材料一,比较A、B河段水文特征的差异。(4分)
(3)材料二中2为草原,3为针叶林,据图说明贺兰山东西两坡植被带分布的差异,并分析成因。(5分)
(4)分析该地区发展材料三所示葡萄加工产业链的经济意义。(4分)
材料一 我国部分地区示意图。 材料二 某地区的地质剖面图。

材料三 贺兰山东坡是世界优质葡萄产区。下图为该地葡萄加工生产流程图。

(1)描述材料一所示区域主要地形区的分布状况,并根据材料二简述宁夏平原的形成过程。(5分)
(2)据材料一,比较A、B河段水文特征的差异。(4分)
(3)材料二中2为草原,3为针叶林,据图说明贺兰山东西两坡植被带分布的差异,并分析成因。(5分)
(4)分析该地区发展材料三所示葡萄加工产业链的经济意义。(4分)
2.单选题- (共5题)
3.
下图为我国四省区截至2010年底部分运输方式线路长度表。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甲、乙、丙、丁代表的省区分别是
【小题2】与乙省区相比,丁省区内河通航里程更长的主要原因是

【小题1】甲、乙、丙、丁代表的省区分别是
A.西藏、云南、上海、黑龙江 | B.西藏、黑龙江、上海、云南 |
C.上海、黑龙江、西藏、云南 | D.上海、云南、西藏、黑龙江 |
A.河流水量季节变化小 | B.大多数河流冬季不结冰 |
C.主要河流流经地区地势缓 | D.区域面积比较广阔 |
4.
下图分别为青海省90年代前、后的年降水量等值线分布图。完成下列小题

【小题1】图中A处年降水量最可能是
【小题2】下列关于图中信息的说法,正确的是

【小题1】图中A处年降水量最可能是
A.80mm | B.150mm | C.180mm | D.230mm |
A.受青海湖的影响,青海湖周边地区降水增加最为明显 |
B.该省东南部主要受来自大西洋水汽影响,降水量最多 |
C.该省西北部受越山后的下沉气流影响,降水量最少 |
D.该省大部地区降水较少,农业发展以灌溉农业为主 |
5.
甲、乙两地分别位于我国两大不同的地形区。据下表回答下列小题。
【小题1】甲、乙两地所在的地形区分别是
【小题2】甲地夏季气温明显低于乙地,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地区 | 经纬度 | 海拔(m) | 一月平均气温(℃) | 七月平均气温(℃)[来 |
甲 | 102°E,25°N | 1 891 | 7.7 | 19.8 |
乙 | 113°E,28°N | 68 | 4 | 32 |
【小题1】甲、乙两地所在的地形区分别是
A.云贵高原、洞庭湖平原 | B.黄土高原、华北平原 |
C.青藏高原、四川盆地 | D.云贵高原、成都平原 |
A.地形地势 | B.人类活动 |
C.海陆位置 | D.纬度位置 |
6.
我国甲、乙两地均位于29°N附近。读“1971—2000年甲、乙两地各月气温和降水分布图”(图1),可知[


A.甲地年平均气温较乙地低 | B.乙地降水较甲地丰沛 |
C.乙地是高原山地气候 | D.甲地属温带季风气候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单选题:(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