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2题)
1.
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现在还有很多司机不吸取血的教训,仍然酒后驾车,对这种铤而走险的行为,公安交通部门还应加大处罚力度。 |
B.就日本名古屋市长关于“南京大屠杀”事件的危言危行,外交部发言人表示支持南京市做出暂停与名古屋市官方交往的决定。 |
C.金阳新区一些居民违建之风抬头,部分业主占用公用场地非法搭建,或楼顶加层 ,或凌空搭建,这些违法建筑如雨后春笋,均存在严重安全隐患。 |
D.他生前身无长物,家里连件像样的家电都没有,着实让人动容。 |
2.诗歌鉴赏- (共1题)
3.
古诗词鉴赏
浣溪沙
李璟
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碧波间。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多少泪珠无限恨,倚阑干。
【小题1】词的上片开头两句写景,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小题2】清朝文人许昂霄曾云:“细雨二句,合看乃愈见其妙。”这两句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作用?
【小题3】下篇结句“多少泪珠无限恨,倚阑干。”试从全词概括“恨”有哪些?
浣溪沙
李璟
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碧波间。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多少泪珠无限恨,倚阑干。
【小题1】词的上片开头两句写景,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小题2】清朝文人许昂霄曾云:“细雨二句,合看乃愈见其妙。”这两句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作用?
【小题3】下篇结句“多少泪珠无限恨,倚阑干。”试从全词概括“恨”有哪些?
3.文言文阅读- (共1题)
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小题。
给季弟书
魏禧
辛卯月日,客粤二旬。每念吾弟介然不苟,颇以远大相期,圣人所谓“刚毅木讷”,庶几近之;但刚为美德,吾弟却于此成一“疏”字,生一“褊”字,又渐流一“傲”字。
往时我之督弟甚严,近五六年,见弟立志操行,颇成片段。每欲长养吾弟一段勃然挺然之气,不忍过为折抑,又我每有优柔姑息之病,吾弟常能直言正色,匡我不逮,隐吾畏友,凡细故偶失,多为姑容,使弟不生疑忌,矢直无讳。坐此两者,故今之督弟甚宽。然我此等即是姑息,欲归为弟畅言。
弟与人执事,亦颇竭忠,每乏周详之虑;临事时患难险阻都所不避,而不能为先事之计,以为大节无损。诸细行杂务,不留心无大害,然因此失事误人,因以失己者多有之。此则所谓疏也。疾恶如仇,辄形辞色;亲友有过,谏而不听,遂薄其人;人轻己者,拂然去之;行有纤毫不遂其志,则抑郁愤闷不能终朝。此诚褊衷,不可不化。其人庸流也,则以庸流轻之;其人下流也,则以下流绝之;岸然之气,不肯稍为人屈。遂因而不屑一世,凌铄侪辈。长此不惩,矜己傲物,驯致大弊。夫疏则败事,褊则邻于刻薄,傲则绝物而终为物绝:三者皆刚德之害。然皆自刚出之,倘能增美去害,则于古今人中当自造一诣矣。子夏问孝,子曰:“色难”,先儒以为 “有深爱者必有和气,有和气者必有愉色,有愉色者必有婉容”。吾弟之事父兄多恭谨,然婉容愉色抑何少也!岂其无乐爱耶?盖无学问以化其刚,岸然之气,欲下之而不能下也。弟行勉之矣!
(选自《魏叔子文集》,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小题2】下列加横线字的用法和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小题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弟常能直言正色,匡我不逮,隐吾畏友。
(2)意气勤勤恳恳,若望仆不相师,而用流俗人之言。《报任安书》
(3)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兰亭集序》
【小题4】在给弟弟的这封信中,作者认为与人相处应遵循哪几条准则?请简要概括。
给季弟书
魏禧
辛卯月日,客粤二旬。每念吾弟介然不苟,颇以远大相期,圣人所谓“刚毅木讷”,庶几近之;但刚为美德,吾弟却于此成一“疏”字,生一“褊”字,又渐流一“傲”字。
往时我之督弟甚严,近五六年,见弟立志操行,颇成片段。每欲长养吾弟一段勃然挺然之气,不忍过为折抑,又我每有优柔姑息之病,吾弟常能直言正色,匡我不逮,隐吾畏友,凡细故偶失,多为姑容,使弟不生疑忌,矢直无讳。坐此两者,故今之督弟甚宽。然我此等即是姑息,欲归为弟畅言。
弟与人执事,亦颇竭忠,每乏周详之虑;临事时患难险阻都所不避,而不能为先事之计,以为大节无损。诸细行杂务,不留心无大害,然因此失事误人,因以失己者多有之。此则所谓疏也。疾恶如仇,辄形辞色;亲友有过,谏而不听,遂薄其人;人轻己者,拂然去之;行有纤毫不遂其志,则抑郁愤闷不能终朝。此诚褊衷,不可不化。其人庸流也,则以庸流轻之;其人下流也,则以下流绝之;岸然之气,不肯稍为人屈。遂因而不屑一世,凌铄侪辈。长此不惩,矜己傲物,驯致大弊。夫疏则败事,褊则邻于刻薄,傲则绝物而终为物绝:三者皆刚德之害。然皆自刚出之,倘能增美去害,则于古今人中当自造一诣矣。子夏问孝,子曰:“色难”,先儒以为 “有深爱者必有和气,有和气者必有愉色,有愉色者必有婉容”。吾弟之事父兄多恭谨,然婉容愉色抑何少也!岂其无乐爱耶?盖无学问以化其刚,岸然之气,欲下之而不能下也。弟行勉之矣!
(选自《魏叔子文集》,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每念吾弟介然不苟介:耿直 |
B.坐此两者,故今之督弟甚宽坐:因为 |
C.谏而不听,遂薄其人薄:接近 |
D.有愉色者必有婉容婉:和顺 |
A.颇以远大相期制府檄下,几以捕系死 |
B.往时我之督弟甚严句读之不知 |
C.欲归为弟畅言不足为外人道也 |
D.岂其无乐爱耶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
(1)吾弟常能直言正色,匡我不逮,隐吾畏友。
(2)意气勤勤恳恳,若望仆不相师,而用流俗人之言。《报任安书》
(3)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兰亭集序》
【小题4】在给弟弟的这封信中,作者认为与人相处应遵循哪几条准则?请简要概括。
4.现代文阅读- (共1题)
5.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文后小题。
米勒,米勒,你听到钟声了吗?
殷 红
⑴一百多年前,傍晚的那抹橙红色的夕阳,撒在森林团团簇簇的树梢上,也铺满了巴比松那片遥远又空旷的原野。萧瑟的秋风疲惫地打着漩涡游走,卷来远处教堂的钟声。那位年轻的农妇停下手中的活计,直起身来默默祈祷,而她的丈夫摘下帽子,虔诚的神情定格在暮色将临的静谧里。
⑵晚霞里的枯草垛,小推车上的土豆口袋,悄悄告诉我们,这就是米勒的光阴。
⑶米勒的画笔锁住了那个秋日的神圣,他欣喜地把这幅画拿给亲友看,说:“这是祈祷钟声。”接着他高兴的补充道:“喂,你听到钟声了吧?”
⑷“艺术的使命是一种爱的使命,而不是恨的使命。”米勒如是说。他同情革命,却没有像库尔贝那样投入革命的行列;他同情农民,但又绝不能像德拉克罗瓦那样把农民引向战争。他只好用人各有命的宿命思想,把自己的无奈铭刻在画布上。
⑸于是,夕阳把他落魄的身影拉得很瘦很长。
⑹1889年,当那些欧美收藏家聚集在斯克里坦家,争相观看被拍卖的米勒的杰作《晚钟》,而我们那位边走边画的“行吟诗人”,却远离了尘世的纷扰和喧嚣十四年了。
⑺虽然他最初完成这幅画的时候,坚信它是一幅旷世杰作,而卖出这幅画时,却不过是希望得到一千法郎的颜料钱,但实际上那时他被人嘲笑成大字不识的乡巴佬,他的画即使白送人也会遭到拒绝。早年丧妻的打击和六个嗷嗷待哺的孩子所造成的经济负担,使他被迫制作一些模仿18世纪洛可可时期的绘画作品。迫于生计,米勒甚至不得不画些庸俗低级的裸体画。然而有时几幅画却还换不来一只小孩的鞋子。
⑻他声嘶力竭的挣扎喊叫:艺术!真能把人皮都剥掉。
⑼米勒画完了《晚钟》,好长时间后才找到一位买主,仅仅换回了他的颜料钱。后来这幅画辗转于多位收藏家手中,价格不断攀升。最后由斯克里坦以12000法郎买回收藏,直到1889年在家中举行那次著名的拍卖。
⑽拍卖场内外挤满了翘首以待画落谁家的人,比肩接踵,简直没有立足之地。法国美术协会主席安托奈尔·布鲁斯托决心要为米勒的祖国──法国挣回颜面,他和美国华盛顿美术馆及其他收藏家一起参与竞争,拍卖在不断上涨的价格中愈演愈烈。当达到451000法郎时,美国富豪退出了竞拍。然而,未等布鲁斯托松口气,两个美国人坐特快列车从阿佛尔赶到巴黎,“接力”竞拍,气氛达到白热化阶段。在法国人民喊着“法国万岁”的呼声下,双方死咬着价位拼命角逐,最后布鲁斯托以55万法郎的巨额款项赢得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⑾而此时,那些曾经不识珍宝的法国人,无限地崇敬起当时不值一文的米勒,把他看作“法国的骄傲”,并为《晚钟》流出激动的泪水。
⑿然而,那个放牧童贞的米勒呢?他曾两次企图自杀。46岁创作的《死神与樵夫》悲惨落选沙龙展,没有给他带来成名的希望曙光;50岁创作的《拿铁锹的农民》招来评论家嘲骂一片。
⒀曹雪芹说“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米勒和他都美得如同一个被背弃的世界,只能在各自的作品中找一个太虚幻境以度红楼残梦。把他们早已洞悉世事的眼睛、那痛苦而又欢欣的灵魂,藏在艺术作品中,颠沛流离。
⒁过去的画布上都烙上了浅浅的颜色,岁月的味道很鲜美。晚钟那静谧的时光,郁郁沉沦地流淌在画布上,仿佛是米勒用针绣出,那枚记忆的银针也刺痛了我们的眼睛。
⒂米勒,米勒,你听到钟声了吗?
(注:米勒(1814—1875),19世纪法国最杰出的以表现农民题材而著称的现实主义画家,《晚钟》是其代表作品。原文有删改。)
【小题1】简述文章第(1)(2)段对《晚钟》画面内容的描述在全文中的作用。
【小题2】文章第(11)(12)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分析其作用。
【小题3】第(3)段,米勒对亲友说“你听到钟声了吧”,文末作者对米勒说“你听到钟声了吗”,请分别写出你对这两个句子的理解。
【小题4】除了米勒高超的绘画技能外,还有什么原因使《晚钟》成为不朽的艺术杰作?请你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探究。
米勒,米勒,你听到钟声了吗?
殷 红
⑴一百多年前,傍晚的那抹橙红色的夕阳,撒在森林团团簇簇的树梢上,也铺满了巴比松那片遥远又空旷的原野。萧瑟的秋风疲惫地打着漩涡游走,卷来远处教堂的钟声。那位年轻的农妇停下手中的活计,直起身来默默祈祷,而她的丈夫摘下帽子,虔诚的神情定格在暮色将临的静谧里。
⑵晚霞里的枯草垛,小推车上的土豆口袋,悄悄告诉我们,这就是米勒的光阴。
⑶米勒的画笔锁住了那个秋日的神圣,他欣喜地把这幅画拿给亲友看,说:“这是祈祷钟声。”接着他高兴的补充道:“喂,你听到钟声了吧?”
⑷“艺术的使命是一种爱的使命,而不是恨的使命。”米勒如是说。他同情革命,却没有像库尔贝那样投入革命的行列;他同情农民,但又绝不能像德拉克罗瓦那样把农民引向战争。他只好用人各有命的宿命思想,把自己的无奈铭刻在画布上。
⑸于是,夕阳把他落魄的身影拉得很瘦很长。
⑹1889年,当那些欧美收藏家聚集在斯克里坦家,争相观看被拍卖的米勒的杰作《晚钟》,而我们那位边走边画的“行吟诗人”,却远离了尘世的纷扰和喧嚣十四年了。
⑺虽然他最初完成这幅画的时候,坚信它是一幅旷世杰作,而卖出这幅画时,却不过是希望得到一千法郎的颜料钱,但实际上那时他被人嘲笑成大字不识的乡巴佬,他的画即使白送人也会遭到拒绝。早年丧妻的打击和六个嗷嗷待哺的孩子所造成的经济负担,使他被迫制作一些模仿18世纪洛可可时期的绘画作品。迫于生计,米勒甚至不得不画些庸俗低级的裸体画。然而有时几幅画却还换不来一只小孩的鞋子。
⑻他声嘶力竭的挣扎喊叫:艺术!真能把人皮都剥掉。
⑼米勒画完了《晚钟》,好长时间后才找到一位买主,仅仅换回了他的颜料钱。后来这幅画辗转于多位收藏家手中,价格不断攀升。最后由斯克里坦以12000法郎买回收藏,直到1889年在家中举行那次著名的拍卖。
⑽拍卖场内外挤满了翘首以待画落谁家的人,比肩接踵,简直没有立足之地。法国美术协会主席安托奈尔·布鲁斯托决心要为米勒的祖国──法国挣回颜面,他和美国华盛顿美术馆及其他收藏家一起参与竞争,拍卖在不断上涨的价格中愈演愈烈。当达到451000法郎时,美国富豪退出了竞拍。然而,未等布鲁斯托松口气,两个美国人坐特快列车从阿佛尔赶到巴黎,“接力”竞拍,气氛达到白热化阶段。在法国人民喊着“法国万岁”的呼声下,双方死咬着价位拼命角逐,最后布鲁斯托以55万法郎的巨额款项赢得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⑾而此时,那些曾经不识珍宝的法国人,无限地崇敬起当时不值一文的米勒,把他看作“法国的骄傲”,并为《晚钟》流出激动的泪水。
⑿然而,那个放牧童贞的米勒呢?他曾两次企图自杀。46岁创作的《死神与樵夫》悲惨落选沙龙展,没有给他带来成名的希望曙光;50岁创作的《拿铁锹的农民》招来评论家嘲骂一片。
⒀曹雪芹说“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米勒和他都美得如同一个被背弃的世界,只能在各自的作品中找一个太虚幻境以度红楼残梦。把他们早已洞悉世事的眼睛、那痛苦而又欢欣的灵魂,藏在艺术作品中,颠沛流离。
⒁过去的画布上都烙上了浅浅的颜色,岁月的味道很鲜美。晚钟那静谧的时光,郁郁沉沦地流淌在画布上,仿佛是米勒用针绣出,那枚记忆的银针也刺痛了我们的眼睛。
⒂米勒,米勒,你听到钟声了吗?
(注:米勒(1814—1875),19世纪法国最杰出的以表现农民题材而著称的现实主义画家,《晚钟》是其代表作品。原文有删改。)
【小题1】简述文章第(1)(2)段对《晚钟》画面内容的描述在全文中的作用。
【小题2】文章第(11)(12)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分析其作用。
【小题3】第(3)段,米勒对亲友说“你听到钟声了吧”,文末作者对米勒说“你听到钟声了吗”,请分别写出你对这两个句子的理解。
【小题4】除了米勒高超的绘画技能外,还有什么原因使《晚钟》成为不朽的艺术杰作?请你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探究。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2道)
诗歌鉴赏:(1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