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遵义四中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510068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7/10/25

1.选择题(共3题)

1.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有缘千里来相会,高中的生活,同学之间宜结秦晋之好,不能因为一点小事就反目成仇。
②鲁迅先生的后期杂文可谓不刊之论,这恰恰体现了他思想的炉火纯青。
③他扮演的这个角色很有意思,喜则开怀大笑,怒则切齿拊心,悲则发上指冠,乐则得意而忘形。
④图穷匕见,这个一向以友好邻邦来标榜的霸权主义者,终于撕去了“友谊”的面纱,赤裸裸地进行军事交涉了。 
⑤绍昌先生西洋油画的功底非常深厚,对中国画的春秋笔法也十分熟稔,寥寥几笔,一个鲜活的形象便跃然纸上。
⑥假如每个人都能严格要求自己,做到见贤思齐,那么就会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就会得到长足的发展。
A.①②⑥B.①③⑤
C.②③④D.②⑤⑥
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万历十五年》是旅美历史学家黄仁宇所著的明史专著,它不同于众多枯燥的史学专著,它叙述中有极强的故事性和趣味性,成为严肃史学著作中最为大众化的一本书。
B.陈氏太极第十一代传人陈照森说,之所以大多数的人觉得太极拳不能打,是因为普通人接触的太极, 都以养生为主的缘故。
C.侯亮平先后三次唱《智斗》,是京剧《沙家浜》中最有名的唱段,唱的是我党地下工作者阿庆嫂与日伪军胡司令、刁德一巧妙周旋,掩护伤员的故事。
D.被勒索病毒攻击的计算机的几乎所有文件都将被加密锁定,会向用户索要300到600美元的赎金,用户支付完赎金,文件才能恢复。
3.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真是事出意外!舍弟太过顽皮,碰碎了您家这么贵重的花瓶,敬请原谅,我们一定照价赔偿。
B.杨老师年过七旬仍然笔耕不辍,作为他的高足,我们感到既自豪又惭愧。
C.他是我最信任的朋友,头脑灵活,处事周到,每次我遇到难题写信垂询,都能得到很有启发的回复。
D.我妻子和郭教授的内人是多年的闺蜜,她俩经常一起逛街、一起旅游,话多得似乎永远都说不完。

2.诗歌鉴赏(共1题)

4.
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清词,完成后面小题。
纱窗恨·答冠月韵
田茂遇
笛声阵阵因风送,老天涯,一声入破偏凄切,落梅花。
雕盘处,千山黑雪,马嘶外,万里黄沙。算春宵归梦,好还家。
【小题1】下列说法错误的两项是
A.“笛声”,是中国古典诗词中常见的一种听觉意象,在本词中渲染了愁苦凄凉的意绪。
B.“老天涯”,写出了诗人浪迹天涯时间之久,流露出人生易老的感慨。
C.“落梅花”,一是诗人由笛声想到梅花飞落飘洒的情景,一是《梅花落》的曲子。
D.“黑雪”,雪是白色,而诗人着一“黑”字,说明下片描绘的是夜晚所见之景。
E. “雕”“马”“黄沙”等都是边塞特有的物象。这一句再现了风雪狂沙肆虐的边塞之景。
【小题2】这首词感情丰富,说出词中表达了哪些感情?请结合全词简析。

3.文言文阅读(共1题)

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荆轲者,卫人也。其先乃齐人,徙于卫,卫人谓之庆卿。而之燕,燕人谓之荆卿。
荆轲既至燕,爱燕之狗屠及善击筑者高渐离。荆轲嗜酒,日与狗屠及高渐离饮于燕市,酒酣以往,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于市中,相乐也,已而相泣,旁若无人者。荆轲虽游于酒人乎,然其为人沉深好书;其所游诸侯,尽与其贤豪长者相结。其之燕,燕之处士田光先生亦善待之,知其非庸人也。
居顷之,会燕太子丹质秦亡归燕。燕太子丹者故尝质于赵而秦王政生于赵其少时与丹欢及政立为秦王而丹质于秦秦王之遇燕太子丹不善故丹怨而亡归归而求为报秦王者,国小,力不能。其后秦日出兵山东以伐齐、楚、三晋,稍蚕食诸侯,且至于燕,燕君臣皆恐祸之至。太子丹患之,问其傅鞠武。武对曰:“秦地遍天下,威胁韩、魏、赵氏,北有甘泉、谷口之固,南有泾、渭之沃,擅巴、汉之铙,右陇、蜀之山,左关、郩之险,民众而士厉,兵革有余。意有所出,则长城之南,易水以北,未有所定也。奈何以见陵之怨,欲批其逆鳞哉!”丹曰:“然则何由?”对曰:“请入图之。”
居有间,秦将樊於期得罪于秦王,亡之燕,太子丹受而舍之。鞠武谏曰:“不可。夫以秦王之暴而积怒于燕,足为寒心,又况闻樊将军之所在乎?是谓‘委肉当饿虎之蹊也,祸必不振矣!虽有管、晏,不能为之谋也。愿太子疾遣樊将军入匈奴以灭口。请西约三晋,南连齐、楚,北购于单于,其后乃可图也。”太子曰:“太傅之计,旷日弥久,心惛然,恐不能须臾。且非独于此也,夫樊将军穷困于天下,归身于丹,丹终不以迫于强秦而弃所哀怜之交,置之匈奴,是固丹命卒之时也。愿太傅更虑之。”鞠武曰:“夫行危欲求安,造祸而求福,计浅而怨深,连结一人之后交,不顾国家之大害,此所谓‘资怨而助祸’矣。
(节选自《史记·刺客列传》,有删节)
【注】①批:触动,触犯。逆鳞:传说中龙颈部生的倒鳞。触及倒鳞,龙即发怒。②购:通“媾”,媾和,讲和。③惛然:忧闷,烦乱。惛,糊涂。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燕太子丹者/故尝质于赵/而秦王政生于赵其少/时与丹欢及政立/为秦王而丹质于秦/秦王之遇燕太子丹/不善故丹怨/而亡归/
B.燕太子丹者/故尝质于赵而秦/王政生于赵/其少时与丹欢/及政立为秦王/而丹质于秦/秦王之遇燕太子丹不善故/丹怨而亡归/
C.燕太子丹者/故尝质于赵而秦王政/生于赵其少/时与丹欢/及政立/为秦王而丹质于秦/秦王之遇燕太子丹不善/故丹怨而亡归/
D.燕太子丹者/故尝质于赵/而秦王政生于赵/其少时与丹欢/及政立为秦王/而丹质于秦/秦王之遇燕太子丹不善/故丹怨而亡归/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筑,是中国古代一种击弦乐器。演奏时,左手按弦的一端,右手执竹尺击弦发音。“筑”在战国时代很流行。
B.质,是指当时诸侯国以将太子派往敌方或者他国作为人质来相互取信的制度。
C.山东,战国、秦、汉时代,通称崤山以东为山东,有时也泛指秦国以外的六国领土。
D.三晋,战国初韩、魏、赵三家分晋,立为国,故称。其地大约位于当今山西省及河南省中部、北部,河北省南部、中部。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荆轲是卫国人,他的祖先是齐国人。在卫国时,人们称他为“庆卿”;到燕国后,人们称他为“荆卿”。
B.荆轲到燕国后,每天都和一个擅长击筑的宰狗的屠夫高渐离在集市上喝酒。喝得兴起时,高渐离击筑,荆轲唱歌,唱毕复哭,旁若无人。
C.燕太子丹和秦王赢政曾在赵国相识,关系很好,但后来两人闹翻。面对秦国咄咄逼人的攻势,太子丹一筹莫展。
D.鞠武认为,如果收留了樊於期,就好比是“委肉当饿虎之蹊”,必定会招致巨大祸患。即使管仲、晏婴在世,也无法挽救。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之燕,燕之处士田光先生亦善待之,知其非庸人也。
(2)夫以秦王之暴而积怒于燕,足为寒心,又况闻樊将军之所在乎?

4.现代文阅读(共2题)

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復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官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B.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C.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D.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河北,在古代指的是黄河以北。这是一个古今异义词,与现代汉语中的行政区划是不同的。
B.司马,是古代的军官,分左右司马,执掌军政。西周始置,与司徒、司空并称“三有司”。
C.东向坐,是古代室内最尊的座次,其次是北向坐,再次是南向坐,最卑是西向坐。
D.参乘,亦作“骖乘”,古代乘车,尊者在左,御者在中,参乘是站在车右担任警卫的人。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项庄是项羽手下的一个武将,他在接受了趁舞剑时刺杀刘邦的任务后,手总是软的,总是于心不忍,再加上项伯的保护,所以他未能把刘邦赐死。
B.樊哙能言善辩,口齿伶俐,他居然把项羽说得无言以对。
C.樊哙在危急关头不顾卫士阻拦,闯入军长中,表现了他极大的勇气。但入帐后的种种行为都是有礼有节的,表现了他有勇有谋、粗中有细的性格。
D.从樊哙的一番话来看,他是很懂得外交辞令的。他先指桑骂槐地怒斥一顿,然后又不失时机、恰到好处地讲出刘邦这样做是为了项羽,难怪项羽爱听。
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捞月亮的母亲石兵
捞月亮的人,是一位母亲。
在那座川藏交界处的偏僻山村里,我遇到了她和她时年六岁的儿子。彼时我还只有二十出头,心性跳脱,常常只背着简单的行囊信马由缰,漫无目的地四处游荡,那座贫瘠的大山是我在天黑之后来到的地方。在一处平整的山坡,我支起随身携带的帐篷,准备在野外过上一夜,就在似睡非睡之际,我听到远处传来了窸窸窣窣的声音。  
我顿时睡意全无,连忙小心地坐起身来,慢慢拉开帐篷一角。很快,顺着声响传来的方向,我看到一个提着水桶的女人领着一个脏兮兮的小男孩,披着漫山的月光从山下走来。  
我屏住呼吸,这时已经接近午夜,居然还有人来山上汲水,种种灵异传说让我不寒而栗。女人一手提着水桶,一手牵着男孩,两人一言不发,不疾不徐地走着,只是短短几分钟,便在我视野中只留下了模糊的背影。  
好奇心最终让我战胜了恐惧,我走出帐篷,小心翼翼地循着他们的背影走去。远远地,我看到母子俩停下了脚步,那里居然有一口水井。  
我已经确定,这只是一对普通的山村母子。于是,我大着胆子走上几步,终于听到了女人说出的话语。  
“只有这个时候,井里的月亮才最大最圆,狗儿莫急,娘给你捞一个上来,回家以后放在你的床前。”女人的乡音十分绵软,不像山里女子所固有的泼辣。  
“娘,月亮落在水里,是不是就被洗干净了,不像在天上那样模糊着让人看不清楚了?”儿子稚嫩的声音充满了期待。  
女人顿了一顿,说:“狗儿说得对,月亮被水洗了以后,可好看了,就像狗儿的眼睛一样好看。”  
听了母亲的话,小男孩笑了起来,奶声奶气的笑声顿时让幽黑沉默的大山有了勃勃生机。  
母亲用力地从井中提出水桶,然后弓着腰提起水桶,另一只手牵着小男孩,吃力地踏上了归途。走上十几步,瘦弱的母亲就要休息一下,停下的时候,她抚摸着小男孩的头,再看看天上与桶里的月亮,神情中竟有掩不住的忧伤。  
我来到她们的面前。在寂静的午夜,这对母子竟对我这个不速之客没有丝毫的不安与恐惧。  
我说:“大嫂,我来帮你提水吧。”  
女人没回答我,自顾自地说:“你是刚才路边帐篷里的游客吧,这山上很凉,收了帐篷跟我们到家里休息吧。本想下山时再叫醒你的,没想到你跟着我们上了山。”  
原来,她早就发现路边的帐篷和我了,也许只是早已司空见惯,所以没有刻意多看几眼罢了。  
走近以后,我才发现小男孩的眼睛似乎有些问题。女人对我说:“狗儿眼上有病,长了白疮,你们城里人叫白内障,我正在攒钱给他治。这不,白天我上了一天工,给人纺丝线,晚上才能照管家里的田地。刚刚散了工,想起家里没水,才在这个时候上山。”  
或许是看到了我眼中的疑问,女人接着说:“狗儿爹去了城里打工,那里挣钱多一些,家里就只有我和狗儿了。”  
我没有再说话,默默地提起水桶,慢慢地跟着母子俩下了山。一路来到了女人位于半山腰处的家里。  
这个小村落只有三四十户人家,同样的贫穷让女人无法得到他人的帮助,可女人跟我说起这些时却一如既往地平静。她说,乡邻们已经帮了她很多,不能再麻烦人家了。在家里,女人熟练地烧水给我喝,然后铺床,哄儿子睡觉。  
我躺在外间屋原属于男人的床上,听到了母子俩在睡前的交谈。  
儿子说:“娘,我想爹了,今天山上遇到的那个人好像爹啊,个子一样的高,手一样的有劲,可我就是看不清他的模样。”  
母亲说:“狗儿,快睡吧,睡着了,就能见到你爹的样子了。再过上半年,咱们就去城里找他,治好你的眼睛。狗儿知道吗?你的眼睛跟天上的月亮一样好看,娘就是这条命不要了,也要把它从水里捞上来,让你看清楚你想看的。”  
或许是怕打扰,母子俩说话的声音很轻很轻,我却早已听得泪流满面难以自抑。  
第二天一早,我匆匆结束了旅行,回到城市,用最快的时间联系好医院,然后找朋友开车来到大山接这母子俩去医治眼患。面对她们的道谢,我竟羞愧得无地自容。  
那位捞月亮的母亲或许并不知道,她捞起的并非只有一份属于自己的美好愿望,更有一个旁观之人的迷途之心。只有我自己知道,当时的自己正因为一场懵懂爱情的破碎而选择了放逐与放纵,却忽略了这世间还有那么多更加珍贵的事物,譬如四处寻找我去向的焦虑父母,譬如被青春之雾迷失视线的纯真心灵,譬如这世间那么多的温暖与悲凉、伤痛与希望。  
(选自《小小说月刊》2016年第10期,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山里宿营的“我”听到远处窸窸窣窣的声音;午夜有人上山汲水让“我”不寒而栗;最后确认,他们只是上山打水的普通母子。这样的设计使情节曲折,能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B.“我”联系了一家医院,和朋友开车到山里接母子二人去治眼疾,面对他们的道谢“我”羞愧,因为“我”能帮他们的只有这么多。
C.文中人物都具有鲜明的性格特征,这主要是因为作者在塑造人物形象时,借助了很多的手法,如描写小男孩时运用了肖像描写、语言描写等手法。
D.小说标题“捞月亮的母亲”含义丰富,既指为给孩子希望,母亲捞月亮,又指孩子母亲的做法把“我”的迷途之心捞起。
【小题2】文中的母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文本进行简要分析。
【小题3】文中说“我却早已听得泪流满面”,请结合小说探究“我”泪流满面的原因。

5.材料作文(共1题)

8.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阅读,是一种沟通;阅读,是一种享受;阅读,是一种明悟。回首漫漫读书路,受益良多,感慨万千,一个人、一本书、一个故事、一次经历、一种感受……通过文字,变成美丽激扬的诗篇,化作扣人心扉的乐章,给我们留下美好的时光和难忘的追忆。

请就自己的一次阅读经历,写一篇记叙文。要求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3道)

    诗歌鉴赏:(1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2道)

    材料作文:(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