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横峰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509942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7/11/17

1.选择题(共3题)

1.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全部恰当的一组是
①埋葬别里科夫那样的人,是一件脍炙人口的事。
②这位明星曾带给观众很多快乐,不少“粉丝”竞相模仿他的表演,但这次他因醉酒驾车而触犯法律的行为却不足为训
③保守势力虽然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但他们的思想根深蒂固,阴魂不散。
④宁波的驴友在驱车穿越林地时迷失了方向,当时天色渐晚,路况不清,又难以求田问舍,所以被困在山上了。
⑤里约奥运会上女排姑娘勇夺冠军,我们要学习女排精神,顽强拼搏,奋勇争先,就一定能在波澜壮阔的时代画卷中,书写下光辉的一页。
⑥昨天,我在大街上与多年不见的老同学萍水相逢,回想当年,感慨良多。
A.①③⑤B.①④⑥C.②③⑤D.②④⑥
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由于特朗普此前的一系列政策引发巨大争议和政治动荡,其支持者把这次演讲看得很重,认为这是美国新总统集中阐述施政纲领、缓解国会种种顾虑的一次难得的机会。
B.去年年底,一位名叫奇尔莱德的英国男子在其任职公司组织的圣诞聚会上狂跳“骑马舞”时,因急性心力衰竭突然猝死,真可谓乐极生悲。
C.近几年来,我国领海不断被侵扰,为了应对复杂多变的海上变化,中国海监局调整了工作规划,加大了海上巡航密度和执法装备的质量。
D.中国人民自从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之后,中国的革命就在***同志的领导下大大改变了样子。
3.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他是个可怜的孤儿,小时候承蒙我父母照顾,所以现在经常来看望他们。
B.杨老师年过七旬仍然笔耕不辍,作为他的高足,我们感到既自豪又惭愧。
C.由于路上堵车非常严重,我赶到约定地点的时候,对方早已恭候多时了。
D.这篇文章是我刚完成的,无论观点还是文字都不够成熟,请您不吝赐教。

2.诗歌鉴赏(共1题)

4.
(题文)阅读下面一首诗后回答问题。
点绛唇 感兴
王禹偁
雨恨云愁,江南依旧称佳丽。水村渔市,一缕孤烟细。
天际征鸿,遥认行如缀①。平生事,此时凝睇,谁会凭阑意。
(注)王禹偁(chēng):巨野(今属山东)人。在朝为官敢于直言讽谏,屡受贬谪。曾贬 黄州,又迁蕲州(今属湖北)病死。北宋最早改革文风的诗文家,由于他直言敢谏而屡遭 贬谪。
①如缀:排列成行很整齐,如连缀在一起。
(1)下列对词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雨恨云愁”一句词人运用比喻的手法,借景抒情,写江南多云多雨令人感到惆怅,以表 现作者的心绪。
B.“江南依旧称佳丽”一句表明作者眼中的江南仍有着美丽的景象,“依旧”暗寓了今昔之感, 透露一种无可奈何的情绪。
C.“水村”两句抓住江南水乡最富地方特色的景物进行细致刻画,展现了一片明丽、温馨的 景象。
D.“天际”两句承上片写景而来,视角由低而高,转向空中。诗人用“天际征鸿”来反衬自己的 碌碌无为,以物衬人。
E.词人遥见“天际征鸿”触发了“平生事”的联想,并将“平生事”凝聚在对“天际征鸿”的睇视 中,含蓄而深沉。
(2)整首词抒发了词人哪些情感,又是怎样表达的?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

3.文言文阅读(共1题)

5.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梅询,字昌言,宣州宣城人。少好学,有辞辨。进士及第,为利丰监判官。后以秘书省著作佐郎、御史台推勘官,预考进士于崇政殿,真宗过殿庐,奇其占对详敏,召试中书,集贤院。

李继迁攻灵州急,吴淑上书请遣使谕秦、陇以西诸戎,使攻继迁。询亦请以朔方授潘罗支,使自攻取。帝问谁可使罗支询请行未至灵州陷还为三司户部判官询自以为遇主知屡上书陈论西北事,时契丹数侵河北,询请遣大臣临边督战,募游手击贼。又论曹玮、马知节才可用,傅潜、杨琼败当诛,田绍斌、王荣等可责其效以赎过,凡数十事,其言甚壮。

帝欲命知制诰,李沆力言其险薄望轻,不可用。后断田讼失实,降通判杭州,知苏州,就两浙转运副使,判三司开拆司。坐议天书,出知濠州。为湖北转运使,擅假驿马与邵晔子省亲疾,而马死,夺官一级,降通判襄州,知鄂州,徙苏州,为陕西转运使。坐荐举朱能,怀州团练副使。又以善寇准,徙池州。复直集贤院,改直昭文馆、知荆南,龙图阁待制,纠察在京刑狱。历龙图阁直学士、枢密直学士,知通进银台司,判流内铨,为翰林侍读学士、群牧使。累迁给事中、知审官院。

仁宗御迩英阁,读《正说养民篇》,览历代户口登耗之数,顾谓侍臣曰“今天下民籍几何?”询对曰:“先帝所作,盖述前代帝王恭俭有节,则户口充羡;赋敛无艺,则版图衰减。炳然在目,作鉴后王。自五代之季,生齿凋耗,太宗、真宗休养百姓,天下户口之数,盖倍于前矣。”因诏三司及编修院检阅以闻。病足,出知许州卒,故事侍读学士无出外者。天禧中,张知白罢参知政事,领此职,始出知大名府,非历二府而出者,自询始。

询性卞急好进,而侈于奉养,至老不衰。在濠州,梦人告曰:“吕丞相至矣。”既而吕夷简通判州事,故待之甚厚。其后,援询于废斥中,以至贵显,夷简力也。

(选自《宋史·梅询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帝问谁可使罗支/询请/行未至/灵州陷/还为三司户部判官/询自以为遇主知/屡上书陈论西北事
B.帝问谁可使罗支/询请/行未至灵州/陷还/为三司户部判官/询自以为遇主/知屡上书陈论西北事
C.帝问谁可使罗支/询请行/未至灵州/陷还/为三司户部判官/询自以为遇主知/屡上书陈论西北事
D.帝问谁可使罗支/询请行/未至/灵州陷/还为三司户部判官/询自以为遇主/知屡上书陈论西北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士”是古代会试考试合格者。古代科举考试按照等级次序先后分为院试、乡试、会试、殿试。
B.古代任命官职可叫“除”,给官员升职可叫“擢”,给官员降职可叫“贬”,此外如“察”“举”“辟”等词都与官员升迁有关。
C.古人纪年,主要有干支纪年和帝王纪年两种,而年号则是帝王纪年的一种名号,如本文中的天禧,其它如绍圣、熙宁、元丰、贞观、康熙等等。
D.古代与帝王相关的事物都有专称,帝王的食物可叫“御膳”,帝王的诏书可称“御旨”,帝王亲自到某处可谓“御临”。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梅询聪慧,善于辞令,在崇政殿参加进士考,他出众的表现,引起了皇上的关注,受到了皇上的好评。
B.梅询可称得上忠臣,边事危急,梅询上书献策,使“蛮夷攻蛮夷”; 在用人上,梅询积极进言,主张唯才是用等。
C.梅询在官任上并非一帆风顺,这其中既有自身原因——“险薄望轻”,也有外在因素——李沆的力阻、寇准的善变。
D.梅询性格急躁,一生都讲究生活的奢华;梅询同吕夷简关系很好,能得到要职,得益于危难中吕夷简的救助。
【小题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夺官一级,降通判襄州。知鄂州,徙苏州,为陕西转运使。
(2)自五代之季,生齿凋耗,太宗、真宗休养百姓,天下户口之数,盖倍于前矣。

4.现代文阅读(共2题)

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中国的传统院落由于受其历史文化的影响,建筑的围合形式、房间的位置都表现出丰富的空间感。
传统院落多数为四合院或三合院,即由四个或三个单体建筑构成。正房一般坐北向南,三至五开间(包括耳房),地位最高,为长辈所住,是院落中的主体建筑;该房如为两层,二楼中间的房间作为奉祖牌位、岁日祭祖用房;有些紧邻正房的两侧还设有耳房,功能为卧室。正房的下方是东西方向两两相对的厢房,为晚辈所用。正房的对面是倒坐,用于堆放杂物或佣人居住。有些院落还设有影壁(照壁),影壁是中国传统建筑中的独特元素,具有挡风、遮蔽视线的作用,对空间的聚景、虚实变化起着重要影响;民间认为它还有驱魔避邪、遮风收气的功能。这些建筑的内部,都不同程度的设有造形优美、内涵丰富的花格窗、隔扇、家具、匾额字画等,处处透露出浓浓的传统文化气息,此景与室外封闭的院落空间交融在一起,大中有小,小中见大,产生的意境含蓄内敛,寓意深长,是典型的中国传统建筑风格。
由于南北的气候和地貌等特征不同,院落给人的那些空间感受又各有特色。北方气候干旱少雨,院内多有花草树木、盆景鱼缸,一来改善小环境气候,二来增加一些自然情趣;此布置虽与南方有些相同,但由于地势平缓,院落面积较大、形状方正,建筑多为一层,空间相对开敞,所以形成的空间氛围,既有含蓄隐秘的意味,又有明了显露的感觉。南方地形起伏较大,院内建筑的底面或院落之间,存在一定的高差,特别是一些多进大院,从前至后,逐渐升高,幽静深远,加之多雨潮湿,每逢天阴下雨,四周屋檐形成的天井,瀑布垂帘,天光如柱。雾气蒙蒙,明暗交替,此情此景.仿佛是有人在向你讲述一段动人的故事,其委婉的空间意境不言而喻。
大门是院落的出入口,其体量和醒目效果是根据建筑的功能和屋主地位来确定的。一般民居的大门,上面是一坡水的小青瓦屋面,门扇为数块厚木板拼接而成的实榻门;王府第宅的大门多为门楼型,不仅体量大,而且装饰讲究。大门的位置还对院内空间有着较大的影响。民居的大门一般设在东南角,官府、寺庙设在南北方向的中轴线上,两种布置,排除风水理论中气场说之言,前者自然亲切,后者严肃庄重,形成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空间氛围。
(选自《建筑与文化》,有删改)
【小题1】下列表述不能体现中国传统院落在构成上具有丰富空间感的一项是
A.中国的传统院落多数由四个或三个单体建筑构成,也就是四合院或三合院。
B.正房一般由长辈居住,如为两层,二楼中间的房间一般用来供奉祖先牌位。
C.晚辈居住的厢房位于正房的下面,东西方向两两相对而建。
D.由佣人居住或用来堆放杂物的倒坐位于正房的对面,坐南朝北。
【小题2】关于中国南北方传统院落的异同,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南北方院落院内大多有花草树木、盆景鱼缸,增加了许多自然情趣。
B.北方院落面积较大,形状方正,其建筑一层居多,空间相对开阔宽敞。
C.因地形起伏较大,南方院落与院内建筑底面之间,往往存在一定高差。
D.北方院落既含蓄隐秘,又明了显露;南方院落则幽静深远,意境委婉。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影壁能挡风、遮蔽视线,影响对空间的聚景、虚实变化,还能驱魔辟邪、遮风收气。
B.花格窗、隔扇、匾额字画等,与室外封闭的院落空间交融在一起,能形成寓意深长的意境。
C.大门的位置对院内空间有着较大的影响,其位置是根据建筑的功用、屋主的地位来确定的。
D.本文采取由虚到实的顺序,从建筑的围合形式、位置等方面介绍了中国传统院落的空间感。
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木 笛

南京乐团招考民族器乐演奏员,其中招收一名木笛手。两轮过后,每一种乐器只留两名乐手,两名再砍一半,二选一。终试在艺术学院阶梯教室。

“木笛,有请朱丹先生。”

声音未落,从一排腊梅盆景之间站起一个人来。修长,纤弱,一身黑色云锦衣衫仿佛把他也紧束成一棵梅树。衣衫上的梅花,仿佛开在树枝上。走进屋门,朱丹站定,小心谨慎地从绒套中取出他的木笛。之后,抬起头,他看见空蒙广阔之中,居高临下排着一列主考官。主考席的正中,就是那位声名远播的丹麦音乐大师。大师什么也不说,只是默默打量朱丹。半晌,大师随手从面前的一叠卡片中抽出一张,然后是助手谦恭地拿过卡片,把它递到朱丹手中。

接过卡片,只见上面写着--在以下两首乐曲中任选一首以表现欢乐:1.贝多芬的《欢乐颂》;2.柴可夫斯基的《四小天鹅舞》.看过卡片,朱丹眼睛里闪过一丝隐忍的悲戚。之后,他向主考官深深鞠了一躬。抬起眼睛,踌躇歉疚地说:“对不起,能换组曲子吗?”这一句轻声的话语,却产生沉雷爆裂的效果。主考官有些茫然失措起来。

片刻,大师冷峻发问:“为什么?”

朱丹答:“因为今天我不能演奏欢乐曲。”

大师问:“为什么?”

朱丹说:“因为今天是12月13日------南京大屠杀纪念日。”

久久,久久,一片沉寂。

大师说:“你是一个很有才华的青年,你不应该忘记今天是你的什么考试吗?”

朱丹答:“没有忘记。可是------请原谅-------”

没等朱丹说完,大师便向朱丹挥了挥手:“那么,你现在可以回去了。”

听到这句话,朱丹顿时涌出苦涩的泪。他流着泪向主考席鞠了一躬,再把抽出的木笛轻轻放回绒套,转过身,走了。

入夜,石头城开始落雪。

没有目的,也无需目的,朱丹披着雪花走向坐落在鸡鸣寺下的南京大屠杀死难同胞纪念碑。那里,竟然有一支孩子方阵。有大孩子,有小孩子;有男孩子,有女孩子;他们高矮不一,衣着不一,显然是自发聚集起来的。他们的头上、肩上积着一层白雪,仿佛一片幼松林。坚忍是童稚的坚忍,缄默是天真的缄默。每个孩子手擎一支红烛,一片红烛流淌红宝石般的泪。

顷刻之间,雪大了,一团一团,纷纷扬扬的飘洒下来。伫立雪中,朱丹小心谨慎地从绒套中取出木笛,轻轻吹奏起来。声音悲凉隐忍,犹如脉管滴血。寒冷凝冻这个声音,火焰温暖这个声音。坠落的雪片纷纷扬起,托着笛声在天地之间翩然回旋。

吹奏完毕,有人在朱丹肩上轻轻拍了一下。

回头一望,竟然是那位丹麦音乐大师。大师说:“感谢你的出色演奏,现在我该告诉你的是,你已经被乐团正式录取了。”

朱丹问:“为什么?”

大师略作沉默,才庄重虔敬地说:“为了一种精神,一种人类正在流失的民族精神。”

说完,大师紧紧握住朱丹的手。朱丹的手中,握着木笛。

【小题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
A.小说以“木笛”为题,并以此为小说的线索,串联情节,结构人物,组织小说,恰到好处地表现小说主题。
B.“一身黑色云锦衣衫”,运用细节描写,暗示朱丹对南京大屠杀死难同胞的深切悼念,“小心谨慎地从绒套中取出木笛”运用动作描写,表现朱丹参赛时的沉痛心理。
C.“孩子方阵”的出现,表现了像朱丹一样具有民族精神的人并不在少数,这使朱丹的举动更起到深化主题的作用。
D.文中的音乐大师前后不一,前以音乐大师身份出现,后又成了一个有民族同情心的人,所作所为显得做作。
E.这篇小说的用意在于告诫作为当代每一个中学生都要像朱丹一样,不忘民族耻辱,努力学习,成为维护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的卫士。
【小题2】文章中对“雪”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小题3】文章的主人公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从哪些事件可以看出来?请作简要分析。

5.材料作文(共1题)

8.
作文
“当你们出门,到世界走走,要注意来往车辆,手拉手,紧挨一起”——富尔格姆《信条》
“可是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他说,“你尽可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
——海明威《老人与海》
成熟的爱的原则是:“我被人爱,因为我爱人。”    ——弗罗姆《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
对以上3则材料,你有什么感悟和认识?请任选角度立意写篇议论文,题目自拟,字数800字以上。

6.语言表达(共2题)

9.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雨不但可嗅,可亲,______________。听雨,只要不是石破天惊的台风暴雨,在听觉上总是一种美感。大陆上的秋天,______________,或是骤雨打荷叶,听去总有一点凄凉,凄清,凄楚,于今在岛上回味,则在凄楚之外,再笼上一层凄迷了,饶你多少豪情侠气,怕也经不起三番五次的风吹雨打。一打少年听雨,红烛昏沉。________________,客舟中江阔云低。三打白头听雨的僧庐下,这更是亡宋之痛,一颗敏感心灵的一生:楼上,江上,庙里,用冷冷的雨珠子串成。
10.
用故事、案例阐明道理,陈述主张,可以使人觉得形象生动,耐人寻味。请你创作或复述一个故事(案例),并用破折号引出一句话简述其寓意。(5分)
示例:
①护士叫醒熟睡中的患者,让他服用安眠药。——有些人只知道机械地做事,对做事的目的却不了解,甚而至于南辕北辙。
②青蛙博士问蜈蚣:“你有成百条腿,你是怎么决定先迈哪条腿的呢?”蜈蚣想啊想,他想不清楚,而且连路也不会走了。——对本能作过度的研究,反而丧失了本能。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3道)

    诗歌鉴赏:(1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2道)

    材料作文:(1道)

    语言表达:(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