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3题)
1.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目前,在线教育APP扩张迅速,各个领域冒出的分享学习的所谓的“专家”,良莠不齐,使许多学生莫衷一是。
②为构筑新的产业优势,“披星戴月抓招商,闻鸡起舞跑项目”成为普定人的工作常态,也成为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的最大推力。
③对事件装聋作哑或故意掩盖,只能是扬汤止沸,越躲避谣言越多,最后陷入进退失据的窘境。
④8家幼儿园3000多名小朋友济济一堂,观看了同龄人表演的京剧《小小穆桂英》、《金猴贺岁》等折子戏。
⑤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府不越俎代庖,也不能隔岸观火,少一些干预,多一些服务,把更多决策权还给市场。
⑥崔冰心把常老师的日常状态分为两种模式,一种是讲课模式,她激情澎湃,挥洒自如,在古典文学的世界里任意驰骋。
①目前,在线教育APP扩张迅速,各个领域冒出的分享学习的所谓的“专家”,良莠不齐,使许多学生莫衷一是。
②为构筑新的产业优势,“披星戴月抓招商,闻鸡起舞跑项目”成为普定人的工作常态,也成为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的最大推力。
③对事件装聋作哑或故意掩盖,只能是扬汤止沸,越躲避谣言越多,最后陷入进退失据的窘境。
④8家幼儿园3000多名小朋友济济一堂,观看了同龄人表演的京剧《小小穆桂英》、《金猴贺岁》等折子戏。
⑤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府不越俎代庖,也不能隔岸观火,少一些干预,多一些服务,把更多决策权还给市场。
⑥崔冰心把常老师的日常状态分为两种模式,一种是讲课模式,她激情澎湃,挥洒自如,在古典文学的世界里任意驰骋。
A.①③⑥ | B.①④⑤ | C.②③⑤ | D.②④⑥ |
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安徽省金寨县迎河村,三年前还是深度贫困村,如今,22位曾经的贫困户,用22张笑脸,描绘了新生活最美的样子。 |
B.不仅更多的青年人在互联网领域深耕,有助于实现创业梦想,也有利于开发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中国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升级。 |
C.我国将于2018年发射嫦娥四号月球探测器,计划抵达人类探测器未曾触及的“月球背面”,载荷比嫦娥三号也有更大提升。 |
D.医药领域的改革已经从审批领域拓展到监管制度。未来,医药产品的研发、生产、流通和使用等各环节都将发生变化。 |
3.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你就尽管安心养病吧,府上有什么困难,我们一定鼎力相助。 |
B.今天上午,我不幸把一件蓝色NIKE球衣忘在了操场,请拾到者从速交给本人。 |
C.您送我的墨宝,如行云流水,我十分喜欢,至今惠存于家,时常欣赏。 |
D.王老师,我们敬请您担任我社顾问,如果您能应允,将是我们莫大的荣幸。 |
2.话题作文- (共1题)
4.
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家风又称门风,是给家中的后人们树立的价值准则。家庭是社会的重要细胞,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风清则社风清,家风浊则社风浊。好的家风对文化传承、子女成长、道德修养乃至家庭和社会发展的影响深远。
不止名门望族、诗书之家讲究家风,寻常百姓也讲家风。杭州退休老人说:要孝顺,要和气;山西晋中后沟村村民说:不招风惹事;天津年货摊老板说:厚道,诚实;中学地理老师说:妈妈从小教导,屋宽不如人宽。……
请以“我说家风”或“我的家风故事”为副标题,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家风又称门风,是给家中的后人们树立的价值准则。家庭是社会的重要细胞,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风清则社风清,家风浊则社风浊。好的家风对文化传承、子女成长、道德修养乃至家庭和社会发展的影响深远。
不止名门望族、诗书之家讲究家风,寻常百姓也讲家风。杭州退休老人说:要孝顺,要和气;山西晋中后沟村村民说:不招风惹事;天津年货摊老板说:厚道,诚实;中学地理老师说:妈妈从小教导,屋宽不如人宽。……
请以“我说家风”或“我的家风故事”为副标题,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3.诗歌鉴赏- (共1题)
5.
古代诗歌阅读。
晚晴闻角有感①
陆游
暑雨初收白帝城,小荷新竹夕阳明。
十年尘土青衫色,万里江山画角声。
零落亲朋劳远梦,凄凉乡社负归耕②。
议郎博士多新奏,谁致当时鲁二生③?
【注】①写于乾道二年(1171),诗人47岁,在夔州通判任上。画角:古代军中的一种乐器,上有彩绘,故名。 ②乡社:古代乡村祭祀土神的日子。 ③议郎、博士:秦汉官名,议郎掌顾问应对,博士掌儒家经典传授。鲁二生:鲁地的两个儒生。据《史记·叔孙通列传》载:汉高祖刘邦称帝后,儒生叔孙通为之定朝仪,征召鲁国儒生三十余人,有二儒生不应召,他们认为天下初定,死者未葬,伤者未起,还不是定朝仪的时候,指责叔孙通这样做完全是为了自己的地位而奉迎天子。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E. 末句运用典故,发出疑问,像鲁二生这样的有识之士不知谁能任用,感情沉郁。
【小题2】本诗颔联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请加以分析。
晚晴闻角有感①
陆游
暑雨初收白帝城,小荷新竹夕阳明。
十年尘土青衫色,万里江山画角声。
零落亲朋劳远梦,凄凉乡社负归耕②。
议郎博士多新奏,谁致当时鲁二生③?
【注】①写于乾道二年(1171),诗人47岁,在夔州通判任上。画角:古代军中的一种乐器,上有彩绘,故名。 ②乡社:古代乡村祭祀土神的日子。 ③议郎、博士:秦汉官名,议郎掌顾问应对,博士掌儒家经典传授。鲁二生:鲁地的两个儒生。据《史记·叔孙通列传》载:汉高祖刘邦称帝后,儒生叔孙通为之定朝仪,征召鲁国儒生三十余人,有二儒生不应召,他们认为天下初定,死者未葬,伤者未起,还不是定朝仪的时候,指责叔孙通这样做完全是为了自己的地位而奉迎天子。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诗的首联抓住景物特征,描写雨后景色,清新、明丽,为全诗奠定情感基调。 |
B.第五句言说亲朋离散飘零,忧思成梦,表达出对亲朋的深切思念和歉疚之情。 |
C.陆游在诗中想象乡社的凄凉,申说没有归耕的愧疚,隐隐传达出“归去”之意。 |
D.朝廷官员积极建言,不断提出新主张,诗人对此表示赞赏,并对未来充满希望。 |
【小题2】本诗颔联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请加以分析。
4.文言文阅读- (共1题)
6.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裴谞字士明,河南洛阳人。谞少举明经,补河南府参军,通达简率,不好苛细,积官至京兆仓曹。东都为史思明所陷,谞藏匿山谷。思明尝为谞父将校,怀旧恩,又素慕谞名,欲必得之,因令捕骑数十迹逐得谞。思明见之,甚喜,呼为郎君,不名,伪授御史中丞。时思明残杀宗室,谞阴缓之,全活者数百人。又尝疏贼短长以闻,事泄,思明大怒诟骂,仅而免死。贼平,除太子中允,迁考功郎中,数召见言事。
代宗居陕,谞步怀考功及南曹二印赴行在,上见而谓之曰:“疾风知劲草,果信矣。”时关辅大旱,谞入计,代宗召见偏殿,问谞:“榷酤之利,一岁出入几何?”谞久之不对。上复问之,对曰:“臣有所思。”上曰:“何思?”对曰:“臣自河东来其间所历三百里见农人愁叹谷菽未种诚谓陛下轸念先问人之疾苦而乃责臣以利孟子曰:理国者,仁义而已,何以利为?由是未敢即对也。”上前坐曰:“微公言,吾不闻此。”拜左司郎中。上时访以事,执政者忌之,出为虔州刺史,历饶、庐、亳三州刺史。入为右金吾将军。
建中初,上以刑名理天下,百吏震悚。时于朝堂别置三司以决庶狱,辩争者辄击登闻鼓,谞上疏曰:“夫谏鼓谤木之设,所以达幽枉,延直言。今轻猾之人,援桴鸣鼓,始动天听,竟因纤微。若然者,安用吏理乎!”上然之,悉归有司。谞以法吏舞文,多挟宿怨,因献《狱官箴》以讽。
谞自河南凡五代为官,入视事,不鞫人于赃罪,以宽厚和易为理。贞元九年十一月,以疾终,年七十五,赠礼部尚书。
(节选自《旧唐书·裴谞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思明残杀宗室,谞阴缓之,全活者数百人。
(2)谞以法吏舞文,多挟宿怨,因献《狱官箴》以讽。
裴谞字士明,河南洛阳人。谞少举明经,补河南府参军,通达简率,不好苛细,积官至京兆仓曹。东都为史思明所陷,谞藏匿山谷。思明尝为谞父将校,怀旧恩,又素慕谞名,欲必得之,因令捕骑数十迹逐得谞。思明见之,甚喜,呼为郎君,不名,伪授御史中丞。时思明残杀宗室,谞阴缓之,全活者数百人。又尝疏贼短长以闻,事泄,思明大怒诟骂,仅而免死。贼平,除太子中允,迁考功郎中,数召见言事。
代宗居陕,谞步怀考功及南曹二印赴行在,上见而谓之曰:“疾风知劲草,果信矣。”时关辅大旱,谞入计,代宗召见偏殿,问谞:“榷酤之利,一岁出入几何?”谞久之不对。上复问之,对曰:“臣有所思。”上曰:“何思?”对曰:“臣自河东来其间所历三百里见农人愁叹谷菽未种诚谓陛下轸念先问人之疾苦而乃责臣以利孟子曰:理国者,仁义而已,何以利为?由是未敢即对也。”上前坐曰:“微公言,吾不闻此。”拜左司郎中。上时访以事,执政者忌之,出为虔州刺史,历饶、庐、亳三州刺史。入为右金吾将军。
建中初,上以刑名理天下,百吏震悚。时于朝堂别置三司以决庶狱,辩争者辄击登闻鼓,谞上疏曰:“夫谏鼓谤木之设,所以达幽枉,延直言。今轻猾之人,援桴鸣鼓,始动天听,竟因纤微。若然者,安用吏理乎!”上然之,悉归有司。谞以法吏舞文,多挟宿怨,因献《狱官箴》以讽。
谞自河南凡五代为官,入视事,不鞫人于赃罪,以宽厚和易为理。贞元九年十一月,以疾终,年七十五,赠礼部尚书。
(节选自《旧唐书·裴谞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对曰/臣自河东来/其间所历三百里/见农人愁/叹谷菽未种/诚谓陛下轸念/先问人之疾苦/而乃责臣以利/ |
B.对曰/臣自河东来其间/所历三百里/见农人愁叹/谷菽未种/诚谓陛下轸念/先问人之疾苦/而乃责臣以利/ |
C.对曰/臣自河东来其间/所历三百里/见农人愁/叹谷菽未种/诚谓陛下轸念/先问人之疾苦/而乃责臣以利/ |
D.对曰/臣自河东来/其间所历三百里/见农人愁叹/谷菽未种/诚谓陛下轸念/先问人之疾苦/而乃责臣以利/ |
A.明经与进士是唐朝科举考试的两个重要科目,以经义被录取的叫做明经。 |
B.行在,也称行在所,指皇帝所在的地方,后来专指皇帝巡行所到之处。 |
C.执政者,指主持政事的人,他们掌握国家权力,在古代就是皇权所有者。 |
D.三司指古代的三个官署,唐代以御史大夫、中书、门下为三司,主管刑狱。 |
A.裴谞智慧隐忍,一心向着朝廷。被史思明叛军抓获,虽然接受伪职,却想办法保全宗室人员,并向朝廷提供叛军的信息。 |
B.裴谞心怀仁爱,关心民生疾苦。关中大旱,面对代宗对全年获利的关注,他停顿良久,以应关注民生疾苦而不是收益作答。 |
C.裴谞敢于直言,建言得到采纳。对设置登闻鼓,他认为用处不大,还会被狡猾之徒利用,使官吏作用不能发挥,皇上接受了他的建议。 |
D.裴谞为官正直,待人宽厚和易。对朝政,他积极建言;对不正之风,他善于批评指出;在朝任职,不给人罗织罪名,以宽厚和易为理。 |
(1)时思明残杀宗室,谞阴缓之,全活者数百人。
(2)谞以法吏舞文,多挟宿怨,因献《狱官箴》以讽。
5.现代文阅读- (共3题)
7.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超人
冰心
何彬是一个冷心肠的青年,从来没有人看见他和人有什么来往。他不轻易和人打招呼,也永远没得到过一封信。
他不但是和人没有交际,凡带一点生气的东西,他都不爱,屋里连一朵花,一根草,都没有。他从局里低头独步回来,关上门,便坐在书桌旁边。偶然疲倦了,拉开帘幕望一望,但不多一会儿,便又闭上了。
程姥姥总算是他另眼看待的一个人,她端进饭去,有时便站在一边,絮絮叨叨,也问他为何这样孤零。何彬偶然答应几句:“人和人都不过如同演剧一般:上了台是父子母女,亲密的了不得;下了台,摘了假面具,便各自散了……尼采说得好,爱和怜悯都是恶……”
这一夜他忽然醒了。听得对面楼下凄惨的呻吟,这痛苦的声音,断断续续,在这沉寂的黑夜里只管颤动。他虽然毫不动心,却也搅得他一夜睡不着。月光如水,从窗纱外泻将进来,他想起了许多幼年的事情——慈爱的母亲,天上的繁星,院子里的花……他的脑子累极了,极力想摈绝这些思想,无奈这些事只管奔凑了来,直到天明,才微微的合一合眼。
他听了三夜的呻吟,看了三夜的月,想了三夜的往事——
他每天还是机械似的做他的事,然而在他空洞洞的脑子里,凭空添了一个深夜的病人。
第七天早起,他忽然问程姥姥对面楼下的病人是谁?程姥姥一面惊讶着,一面说:“那是厨房里跑街的孩子禄儿,腿摔坏了,每夜呻吟。这孩子真可怜,今年才十二岁呢……”何彬自己只管穿衣戴帽,好像没有听见似的,走到门边,却慢慢的从袋里拿出一张钞票来:“给那禄儿罢,叫他请大夫治一治。”说完了,头也不回,径自走了。
程姥姥一看那巨大的数目,不禁愕然,何先生也会动起慈悲念头来!
呻吟的声音,渐渐的轻了,月儿也渐渐的缺了。何彬还是朦朦胧胧的——慈爱的母亲,天上的繁星,院子里的花……他的脑子累极了,竭力的想摈绝这些思想,无奈这些事只管奔凑了来。
程姥姥带着禄儿几次来叩门,要跟他道谢;他好像忘记了似的,冷冷的抬起头来看了一看,又摇了摇头,仍去看他的书。禄儿仰着黑胖的脸,在门外张着,几乎要哭了出来。
这一天晚饭的时候,何彬告诉程姥姥说他要调到别的局了,后天早晨便要起身,请她将房租饭钱,都清算一下。
他觉得很疲倦,一会儿便睡下了。——忽然听得自己的门钮动了几下,接着又听见似乎有人用手推的样子。他不言不动,只静静的卧着,一会儿也便渺无声息。
第二天他自己又关着门忙时,忽然想起绳子忘了买了。他打开门,只见人影儿一闪,再看时,禄儿在对面门后藏着呢。他踌躇着四围看了一看,一个仆人都没有,便唤:“禄儿,你替我买几根绳子来。”禄儿趑趄的走过来,欢天喜地的接了钱,如飞走下楼去。
不一会儿,禄儿跑的通红的脸,喘息着走上来,一只手拿着绳子,一只手背在身后,微微露着一两点金黄色的星儿。他递过了绳子,仰着头似乎要说话,何彬却不理会,拿着绳子自己进屋去了。
累了两天了,何彬闭上双眼,又想起了深夜的病人——慈爱的母亲,满天的繁星,院子里的花……十几年来隐藏起来的爱的神情,又呈露在何彬的脸上;十几年来不见点滴的泪儿,也珍珠般散落了下来。
微微睁开眼,四面的白壁,一天的微光,屡屡清香,一个小人儿,蹑手蹑脚的走了出去,临到门口,还回过小脸儿来,望了一望。
何彬竭力的坐起来。那边捆好了的书籍上面,放着一篮金黄色的花儿,花篮底下还压着一张纸:
……这篮子里的花,我也不知道是什么名字,是我自己种的,倒是香得很,我最爱它。
我想先生一定是不要的。然而我有一个母亲,她因为爱我的缘故,也很感激先生。先生有母亲么?她一定是爱先生的。这样我的母亲和先生的母亲是好朋友了。所以先生必要收下母亲的朋友的儿子的东西。
禄儿叩上
何彬看完了,捧着花儿,回到床前,不禁呜呜咽咽的痛哭起来。
清香还在。窗内窗外,互相辉映的,只有月光,星光,泪光。
——(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E. 小说主人公何彬从冷漠孤傲到忏悔感动,这要归功于程姥姥,是她的关心融化了主人公内心的坚冰。
【小题2】小说以“超人”为题有什么含意?请结合作品内容简要说明。
【小题3】小说以对“窗内窗外”的描写结束全篇,这样处理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
超人
冰心
何彬是一个冷心肠的青年,从来没有人看见他和人有什么来往。他不轻易和人打招呼,也永远没得到过一封信。
他不但是和人没有交际,凡带一点生气的东西,他都不爱,屋里连一朵花,一根草,都没有。他从局里低头独步回来,关上门,便坐在书桌旁边。偶然疲倦了,拉开帘幕望一望,但不多一会儿,便又闭上了。
程姥姥总算是他另眼看待的一个人,她端进饭去,有时便站在一边,絮絮叨叨,也问他为何这样孤零。何彬偶然答应几句:“人和人都不过如同演剧一般:上了台是父子母女,亲密的了不得;下了台,摘了假面具,便各自散了……尼采说得好,爱和怜悯都是恶……”
这一夜他忽然醒了。听得对面楼下凄惨的呻吟,这痛苦的声音,断断续续,在这沉寂的黑夜里只管颤动。他虽然毫不动心,却也搅得他一夜睡不着。月光如水,从窗纱外泻将进来,他想起了许多幼年的事情——慈爱的母亲,天上的繁星,院子里的花……他的脑子累极了,极力想摈绝这些思想,无奈这些事只管奔凑了来,直到天明,才微微的合一合眼。
他听了三夜的呻吟,看了三夜的月,想了三夜的往事——
他每天还是机械似的做他的事,然而在他空洞洞的脑子里,凭空添了一个深夜的病人。
第七天早起,他忽然问程姥姥对面楼下的病人是谁?程姥姥一面惊讶着,一面说:“那是厨房里跑街的孩子禄儿,腿摔坏了,每夜呻吟。这孩子真可怜,今年才十二岁呢……”何彬自己只管穿衣戴帽,好像没有听见似的,走到门边,却慢慢的从袋里拿出一张钞票来:“给那禄儿罢,叫他请大夫治一治。”说完了,头也不回,径自走了。
程姥姥一看那巨大的数目,不禁愕然,何先生也会动起慈悲念头来!
呻吟的声音,渐渐的轻了,月儿也渐渐的缺了。何彬还是朦朦胧胧的——慈爱的母亲,天上的繁星,院子里的花……他的脑子累极了,竭力的想摈绝这些思想,无奈这些事只管奔凑了来。
程姥姥带着禄儿几次来叩门,要跟他道谢;他好像忘记了似的,冷冷的抬起头来看了一看,又摇了摇头,仍去看他的书。禄儿仰着黑胖的脸,在门外张着,几乎要哭了出来。
这一天晚饭的时候,何彬告诉程姥姥说他要调到别的局了,后天早晨便要起身,请她将房租饭钱,都清算一下。
他觉得很疲倦,一会儿便睡下了。——忽然听得自己的门钮动了几下,接着又听见似乎有人用手推的样子。他不言不动,只静静的卧着,一会儿也便渺无声息。
第二天他自己又关着门忙时,忽然想起绳子忘了买了。他打开门,只见人影儿一闪,再看时,禄儿在对面门后藏着呢。他踌躇着四围看了一看,一个仆人都没有,便唤:“禄儿,你替我买几根绳子来。”禄儿趑趄的走过来,欢天喜地的接了钱,如飞走下楼去。
不一会儿,禄儿跑的通红的脸,喘息着走上来,一只手拿着绳子,一只手背在身后,微微露着一两点金黄色的星儿。他递过了绳子,仰着头似乎要说话,何彬却不理会,拿着绳子自己进屋去了。
累了两天了,何彬闭上双眼,又想起了深夜的病人——慈爱的母亲,满天的繁星,院子里的花……十几年来隐藏起来的爱的神情,又呈露在何彬的脸上;十几年来不见点滴的泪儿,也珍珠般散落了下来。
微微睁开眼,四面的白壁,一天的微光,屡屡清香,一个小人儿,蹑手蹑脚的走了出去,临到门口,还回过小脸儿来,望了一望。
何彬竭力的坐起来。那边捆好了的书籍上面,放着一篮金黄色的花儿,花篮底下还压着一张纸:
……这篮子里的花,我也不知道是什么名字,是我自己种的,倒是香得很,我最爱它。
我想先生一定是不要的。然而我有一个母亲,她因为爱我的缘故,也很感激先生。先生有母亲么?她一定是爱先生的。这样我的母亲和先生的母亲是好朋友了。所以先生必要收下母亲的朋友的儿子的东西。
禄儿叩上
何彬看完了,捧着花儿,回到床前,不禁呜呜咽咽的痛哭起来。
清香还在。窗内窗外,互相辉映的,只有月光,星光,泪光。
——(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A.小说前三段从人际交往、生活细节和人物语言等方面形象地刻画了何彬“冷心肠”的形象,语言简洁,富有表现力。 |
B.何彬外表是冷的,但内心是热的,这从他主动帮助禄儿可以看出,他的冷是为了掩饰对生活的希望和失望。 |
C.小说善于刻画人物心理,描写何彬对慈爱的母亲的回忆,就表现了何彬内心的矛盾冲突和由此带来的痛苦。 |
D.小说谋篇布局颇具匠心,三次写“慈爱的母亲……”,既推动了情节发展,又使小说脉络清晰,主题突出。 |
【小题2】小说以“超人”为题有什么含意?请结合作品内容简要说明。
【小题3】小说以对“窗内窗外”的描写结束全篇,这样处理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
8.
论述类文本阅读
关于文化多样性,中国古代先贤提出了“和而不同”的思想。据史料记载,最早提出这一思想的是西周末期的史伯,他认为“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今天,在尊重文化多样性的基础上推动文化交流互鉴,既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选择。
早在人类文化发展的上古时期,如古代埃及、古代印度、古代希腊与古代中国,文化的发展就不是一个模式,而是形成多个文化体系。此后,不同文化是在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碰撞中前行,逐渐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英国学者罗素认为,不同文明的接触,以往常常成为人类进步的里程碑:希腊学习埃及,罗马学习希腊,阿拉伯学习罗马帝国,中世纪欧洲学习阿拉伯,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又学习东罗马帝国。欧洲文化是这样,东亚也是如此:日本明治维新之前,日本学习借鉴中国;明治维新之后,中国通过日本学习世界。中国从印度引入佛教,之后中国佛教影响东亚、东南亚一大片区域。
人类文化发展史表明,一种本土文化、民族文化或地域文化与外来文化进行交流互鉴时,只要坚持科学方法,保持自己文化的特性,就能不断吸收改造外来文化并使其成为自己的一部分。鲁迅认为,中国文化在其悠久的历史进程中,总是“择取中国的遗产,融合新机”,总是“采用外国的良规,加以发挥”。这种变化发展的文化,其民族性更鲜明突出,更符合民族发展的需要。这种文化民族性变化发展的状况体现在文化的各种形态上。以中国绘画为例,“六朝以来,就大受印度美术的影响”。中国国画在印度绘画的影响下,内容与形式发生较大变化。在长期发展进程中,中国国画还受到其他民族和国家绘画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受西方油画的影响要比受印度绘画的影响更大。但是,中国国画的民族特色并未因此荡然无存,而是在交流互鉴中更好保持了自身的生命力和艺术魅力。再看文学,鲁迅的《狂人日记》,名字来自俄罗斯作家果戈里的同名小说,但内容是中国人的灵魂和精神。
从文化发展史来看,民族性和世界性是一对同生共长的属性,呈现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对此,许多思想家都有过论述。在欧洲,18世纪德国浪漫主义的代表人物赫尔德谈论过二者的关系,19世纪俄罗斯理论家别林斯基对二者的关系也发表过系统意见。针对19世纪40年代俄罗斯文学界的斯拉夫派与西方派的激烈争论及不同意见,别林斯基既反对斯拉夫派的排外主义、拒绝吸收西欧进步文化的思想,也反对西方派排斥民族文化的主张。经过漫长的历史发展,人类社会形成多种多样的文化。这些文化既是不同民族创造的文化成果,又是人类文明的共同成果。推动不同文化交流互鉴,无疑可以让各国人民享受到更为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
(摘编自吴元迈《文化在多样性基础上交流互鉴》)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关于文化多样性,中国古代先贤提出了“和而不同”的思想。据史料记载,最早提出这一思想的是西周末期的史伯,他认为“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今天,在尊重文化多样性的基础上推动文化交流互鉴,既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选择。
早在人类文化发展的上古时期,如古代埃及、古代印度、古代希腊与古代中国,文化的发展就不是一个模式,而是形成多个文化体系。此后,不同文化是在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碰撞中前行,逐渐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英国学者罗素认为,不同文明的接触,以往常常成为人类进步的里程碑:希腊学习埃及,罗马学习希腊,阿拉伯学习罗马帝国,中世纪欧洲学习阿拉伯,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又学习东罗马帝国。欧洲文化是这样,东亚也是如此:日本明治维新之前,日本学习借鉴中国;明治维新之后,中国通过日本学习世界。中国从印度引入佛教,之后中国佛教影响东亚、东南亚一大片区域。
人类文化发展史表明,一种本土文化、民族文化或地域文化与外来文化进行交流互鉴时,只要坚持科学方法,保持自己文化的特性,就能不断吸收改造外来文化并使其成为自己的一部分。鲁迅认为,中国文化在其悠久的历史进程中,总是“择取中国的遗产,融合新机”,总是“采用外国的良规,加以发挥”。这种变化发展的文化,其民族性更鲜明突出,更符合民族发展的需要。这种文化民族性变化发展的状况体现在文化的各种形态上。以中国绘画为例,“六朝以来,就大受印度美术的影响”。中国国画在印度绘画的影响下,内容与形式发生较大变化。在长期发展进程中,中国国画还受到其他民族和国家绘画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受西方油画的影响要比受印度绘画的影响更大。但是,中国国画的民族特色并未因此荡然无存,而是在交流互鉴中更好保持了自身的生命力和艺术魅力。再看文学,鲁迅的《狂人日记》,名字来自俄罗斯作家果戈里的同名小说,但内容是中国人的灵魂和精神。
从文化发展史来看,民族性和世界性是一对同生共长的属性,呈现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对此,许多思想家都有过论述。在欧洲,18世纪德国浪漫主义的代表人物赫尔德谈论过二者的关系,19世纪俄罗斯理论家别林斯基对二者的关系也发表过系统意见。针对19世纪40年代俄罗斯文学界的斯拉夫派与西方派的激烈争论及不同意见,别林斯基既反对斯拉夫派的排外主义、拒绝吸收西欧进步文化的思想,也反对西方派排斥民族文化的主张。经过漫长的历史发展,人类社会形成多种多样的文化。这些文化既是不同民族创造的文化成果,又是人类文明的共同成果。推动不同文化交流互鉴,无疑可以让各国人民享受到更为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
(摘编自吴元迈《文化在多样性基础上交流互鉴》)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当今世界,发展民族文化,实现世界文化繁荣,推动文化交流是唯一可行的道路。 |
B.文化多样性是历史形成的,每一种文化都有自己的发展模式,因而具有独特性。 |
C.中国画之所以能保持鲜明的民族特色,是因为接受了不同民族、国家绘画的影响。 |
D.文化的民族性和世界性是对立统一的,对立指不同文化是相互排斥、互不相容的。 |
A.文章第一段引述古代先贤“和而不同”的思想,并由此提出了本文的主张。 |
B.文章以尊重文化多样性为前提,逐层深入地论证了有关文化交流互鉴的观点。 |
C.文章以人类文化发展史为据,有力论证了文化交流互鉴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
D.文章认为文化具有民族性和世界性双重属性,并充分论证了二者的辩证关系。 |
A.文化多样性为文化间的交流互鉴提供了可能,文化的交流互鉴,必然带来文化的发展和繁荣。 |
B.不同文明的接触带来了人类的巨大进步,各国人民都应以开发的心态相互交流和学习,共同进步。 |
C.古老的中国文化能长期保持旺盛的生机和活力,得益于既保持自己文化的特性,又善于吸收外来文化为我所用。 |
D.文化民族性和世界性同生共长,在尊重文化多样性基础上推动文化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
9.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通过对中国快递业发展现状分析了解到,近年来,中国快递业紧紧抓住“互联网+”重大机遇,使一个不起眼的“草根产业”快速成长为新经济的一匹“黑马”。国家邮政局统计数据显示,2016“第一快递大国”的地位。
快递业高速发展中的板也不断显现,包括服务质量、安全防范、信息保护等问题。今年春节后的段时间,北京、上海等地些加盟网点发生快件积压问题,使加盟制快递企业未端网点面临的困境暴露出来。分析人士认为,2017年要促进电商、快递进社区进农村,解决快递的未端问题已是当务之急。
(摘编自《连续四年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快递业发展如向由“大”转“强”》2017年3月5日新华网)
材料二:

材料三:
过去10年快递量升价跌。如果说最初是民营快递靠着高效低价击垮了垄断的邮政,拉动行业价格回归合理,那么之后在行业爆发式增长,供不应求的阶段中如此跌价的原因,除了行业进入门较低,更重要的是巨大单量的規模效应和加盟制下成本在总部与网点间的分摊。
从市场結枚看,龙头公司規模显著,但行业集中度却呈下降趋势。这是由于在行业快速增长的状态下,基础设施建设仍然极度供不应求,导致新公司能不断获取市场份额
(摘编自《快递业的中场战事》2017年3月14日网易财经)
材料四:
在产业能力方面,快递市场規模要稳居世界首位,服务网络进步健全,基本实现乡乡有网点村村通快递。建设一批辐射国内外的航空快递货运枢纽,积极打造“快递航母”形成3~4家年业务量超百亿件或年业务收入超千亿元的快递企业集团,培育2个以上具有国际竞争力和良好商誉度的世界知名快递品牌。在科技创新方面,科技应用水平进一步提高,客户服务、企业运营、行业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基本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创新型人才伍不断壮大。在服务品质方面,寄递服务产品体系更加丰富,国际快递服务通达范围更速度更快。快递标准化程度提升,行业整体信用水平明显提升。在绿色低碳方面,快递生式绿色低碳水平大幅提升,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大幅提高,快件包装标准化水平显著提升,包装材料循环利用率不断提高。在综合效益方面,有力带动社会就业,对国民经济贡献不断增强。
(摘编自《快递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小题1】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E. 《快递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了从产业能力到综合效益等几个方面的发展要求,指明了中国快递业的发展方向。
【小题3】怎样才能使中国快递业由“大”转“强”?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材料一:
通过对中国快递业发展现状分析了解到,近年来,中国快递业紧紧抓住“互联网+”重大机遇,使一个不起眼的“草根产业”快速成长为新经济的一匹“黑马”。国家邮政局统计数据显示,2016“第一快递大国”的地位。
快递业高速发展中的板也不断显现,包括服务质量、安全防范、信息保护等问题。今年春节后的段时间,北京、上海等地些加盟网点发生快件积压问题,使加盟制快递企业未端网点面临的困境暴露出来。分析人士认为,2017年要促进电商、快递进社区进农村,解决快递的未端问题已是当务之急。
(摘编自《连续四年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快递业发展如向由“大”转“强”》2017年3月5日新华网)
材料二:

材料三:
过去10年快递量升价跌。如果说最初是民营快递靠着高效低价击垮了垄断的邮政,拉动行业价格回归合理,那么之后在行业爆发式增长,供不应求的阶段中如此跌价的原因,除了行业进入门较低,更重要的是巨大单量的規模效应和加盟制下成本在总部与网点间的分摊。
从市场結枚看,龙头公司規模显著,但行业集中度却呈下降趋势。这是由于在行业快速增长的状态下,基础设施建设仍然极度供不应求,导致新公司能不断获取市场份额
(摘编自《快递业的中场战事》2017年3月14日网易财经)
材料四:
在产业能力方面,快递市场規模要稳居世界首位,服务网络进步健全,基本实现乡乡有网点村村通快递。建设一批辐射国内外的航空快递货运枢纽,积极打造“快递航母”形成3~4家年业务量超百亿件或年业务收入超千亿元的快递企业集团,培育2个以上具有国际竞争力和良好商誉度的世界知名快递品牌。在科技创新方面,科技应用水平进一步提高,客户服务、企业运营、行业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基本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创新型人才伍不断壮大。在服务品质方面,寄递服务产品体系更加丰富,国际快递服务通达范围更速度更快。快递标准化程度提升,行业整体信用水平明显提升。在绿色低碳方面,快递生式绿色低碳水平大幅提升,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大幅提高,快件包装标准化水平显著提升,包装材料循环利用率不断提高。在综合效益方面,有力带动社会就业,对国民经济贡献不断增强。
(摘编自《快递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小题1】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快递业务收入占比最高的是异地快递业务,其次是国际及港澳台快递业务,二者占了快递业务收入的大部分。 |
B.同城快递业务在快递业务量构成中占比较高,其在快递业务收入构成中所占比例却很低,二者不成比例。 |
C.国际及港澳台与异地的快递业务量所占比例,与它们分别在快递业务收入构成中所占例均成正比例关系。 |
D.快递业务量所占比例最高的是异地快递业务,最低的是国际及港澳台快递业务,它们之间差距巨大。 |
A.中国快递业成功地抓住了历史机遇,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直到现在,它发展的势头仍然。 |
B.中国快递业短板不断显现,发展困境暴露,这是中国快递业连续多年高速增长的必结果。 |
C.民营快递依靠高效低价击垮了垄断的邮政,为快递价格回归合理做出了贡献,也埋下了快递量升价跌的祸根。 |
D.快递的未端问题凸显,行业进入门槛低,基础设施不完善,已经限制了中国快递行业的快速发展。 |
【小题3】怎样才能使中国快递业由“大”转“强”?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6.语言表达-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3道)
话题作文:(1道)
诗歌鉴赏:(1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3道)
语言表达:(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