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2题)
1.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英拉是泰国第一位女总理,她穿上高跟鞋身高超过1.70米,显得身材高挑,在泰国女性中称得上。
②元明清书法家的书法都很有法度和功力,技法娴熟,流利美观,但就是缺少一种力量、缺少一种的精神气象
③英国大英博物馆收藏有数量极其庞大的各类中国文物精品,其中有上千件中国古代青铜器,之作至少百件。
①英拉是泰国第一位女总理,她穿上高跟鞋身高超过1.70米,显得身材高挑,在泰国女性中称得上。
②元明清书法家的书法都很有法度和功力,技法娴熟,流利美观,但就是缺少一种力量、缺少一种的精神气象
③英国大英博物馆收藏有数量极其庞大的各类中国文物精品,其中有上千件中国古代青铜器,之作至少百件。
A.卓尔不群 鹤立鸡群 出类拔萃 |
B.出类拔萃 鹤立鸡群 卓尔不群 |
C.鹤立鸡群 卓尔不群 出类拔萃 |
D.鹤立鸡群 出类拔萃 卓尔不群 |
2.
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生命像一江春水, 。 , , , , ,快乐勇敢地流走,一路上享受着它所遭遇的一切。
①它聚集起许多细流
②它从最高处发源,冰雪是它的前身
③挟卷着滚滚的沙石
④冲倒了层沙积土
⑤合成有力的洪涛,向下奔注
⑥它曲折地穿过悬崖峭壁
生命像一江春水, 。 , , , , ,快乐勇敢地流走,一路上享受着它所遭遇的一切。
①它聚集起许多细流
②它从最高处发源,冰雪是它的前身
③挟卷着滚滚的沙石
④冲倒了层沙积土
⑤合成有力的洪涛,向下奔注
⑥它曲折地穿过悬崖峭壁
A.②①③⑤④⑥ | B.②①⑤⑥④③ |
C.⑤②①⑥④③ | D.⑤②①④⑥③ |
2.句子默写- (共1题)
3.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白居易在《琵琶行》中写自己被贬后,无论春天江花盛开还是秋天美好的夜晚,都独自一人喝酒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描写周瑜指挥赤壁之战时青春年少的英雄形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赞叹刘裕北伐气势和战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白居易在《琵琶行》中写自己被贬后,无论春天江花盛开还是秋天美好的夜晚,都独自一人喝酒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描写周瑜指挥赤壁之战时青春年少的英雄形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赞叹刘裕北伐气势和战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歌鉴赏- (共1题)
4.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
重送裴郎中贬吉州
(唐)刘长卿
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
同作逐臣君更远,青山万里一孤舟。
【小题1】简要描述诗歌第一句所描写的画面内容,并分析其在诗歌中的作用。
【小题2】诗歌第四句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来表情达意的?请简要赏析。
重送裴郎中贬吉州
(唐)刘长卿
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
同作逐臣君更远,青山万里一孤舟。
【小题1】简要描述诗歌第一句所描写的画面内容,并分析其在诗歌中的作用。
【小题2】诗歌第四句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来表情达意的?请简要赏析。
4.现代文阅读- (共2题)
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25分)
玉 米
刘国芳
在花园小区,没有一个人知道老头是市长的父亲。小区的住户,都是有身份或者说有钱的人,只有老头和他们格格不入。老头穿一身青布裤褂,两只裤脚一只高一只低,脚上穿一双解放鞋。
老头住进来好几天了,保安仍不认识他。见老头从外面进来,保安总要大声说:“你进来做什么?”
老头说:“我住这里。”
保安说:“你住这里?”
老头说:“A区B栋303。”
保安不相信老头住这里,但老头说的那么具体,保安只好挥挥手,让老头进去。
小区里很多人看着老头进去,他们的脸色很不好看,等老头走远了,都说:“我们这儿怎么会住进这样一个乡下老头呢?”
老头不管别人说什么,进进出出自在得很。有时候,他会笑一笑,看着小区里的住户或者说看着那些邻居打招呼。但老头自作多情,那些邻居面无表情,根本不睬他。老头也不恼,只笑着跟自己说:“这城里人脸上怎么都像打了石膏一样?”
后来,老头闲不住了,自告奋勇在小区里扫地。小区本来请了清洁工,但那人懒,一天只在早上扫一次。时值秋天,满地落叶,老头就拿一把扫把,提一只撮箕,扫地上的落叶。小区的人忽然就明白了:原来这老头是扫地的。
小区的角落,大概有两三亩大,栽了草,但因为偏僻,没人精心管理,草长得稀稀拉拉。有一天,老头在这儿伺弄起来。开始,小区的人不知老头做什么,以为老头在栽草。过了几天,看见老头把地全翻了,才知道老头要栽东西。保安当然不会坐视不管,拿着警棍走过来凶老头说:
“你在这儿做什么?”
老头说:“看这块地闲着,想种些庄稼。”
保安就咦一声,大声凶着说:“你以为这儿是你乡下呀?”
老头说:“这地闲着不是浪费吗,种些庄稼多好?”
几个保安不再跟老头罗嗦了,推走他,一直往小区外面推。老头看看要把自己推出小区了,
便大声凶着保安说:“你推我去哪儿嘛,老子住这里呢?”
保安这才住手。
老头后来继续挖着那块地,保安也时常过来干涉,但并不奏效。老头倔得很,把他赶走了,他过了一会又来了。小区的人后来都知道老头要在那儿种庄稼,他们看着老头,总摇头,还说:“典型的一个农民,走哪儿都忘不了种地。”老头随人家怎么说,竟种上了玉米。几个月过去,那块地的玉米竟青青翠翠好看得很。
这天深夜,有贼翻墙进来,然后潜进一户正要偷东西时,被发现了。贼跳窗跑了出去,然后往玉米地里跑。保安当即把蹿进玉米地的贼捉住了。这个小偷一看就是个乡下人,保安打了他两警棍,然后让人去喊老头来。保安说:“这个小偷一看就是一个乡下人,他是不是你一起的?”
老头很生气,说:“他是你一起的差不多。”
保安说:“我现在才知道你为什么要在这儿栽玉米,原来是为了你们偷东西好藏身。”
另一个保安甚至用警棍指着老头说:“你们肯定是一伙的,一伙乡下人合伙在城里偷东西。”
老头暴怒起来,说:“放你妈的狗屁,你他妈的才是贼。”
一个保安举着警棍打过来,还说:“看你一副贼相,还嘴硬。”
老头半晌说不出话来。后来老头说话了:“我是贼相?好,我让你们知道我是不是践相。”说着,从身上拿出一只手机来,很精致。老头迅速拔了个号,然后说:“你过来一下。”
大概十几分钟后,市长就坐着车来了,市长一见老头就喊道:“爸,出什么事了?”
门口蕊满了人,有人认得市长,叫了起来:“这不是李市长吗?”
一伙人鸦雀无声。
不一会,物业经理和开发商都来了。开发商一个劲地道歉,还跟老头说:“我们立即把几个保安辞了。”
老头说:“那倒不必,我只是想让他们知道,我不是一副贼相。”
这事过后,老头还是原来那个老头,每天拿着扫把撮箕出来扫地。见了人,仍然笑一笑。小区的人见老头笑,也忙不迭的回一个笑。
那片地,后来真结出了一颗又一颗玉米。把这些玉米收了后,老头竟一户一户地去敲人家的门。门开了,老头递过去几颗玉米,然后说:“我栽的玉米,你们尝尝吧!”
人们都高兴地接过老头送来的玉米,在老头走开后,有人说道:“难怪老头的儿子会当市长,原来老头人这么好。”
(摘自《小小说大世界》2014年7期,有删改)
(1)下列关于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
E.小说通过对清洁工、保安、小区住户、物业经理、开发商等次要人物的言行的描写,有力地烘托了老头的形象,深刻地揭示了小说主旨。
(2)简析文中老头的人物形象。(6分)
(3)小说第一段有怎样的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4)有人认为小说是写老头的,题目改为“种玉米的老头”更为合适。你认为哪个题目更合适?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8分)
玉 米
刘国芳
在花园小区,没有一个人知道老头是市长的父亲。小区的住户,都是有身份或者说有钱的人,只有老头和他们格格不入。老头穿一身青布裤褂,两只裤脚一只高一只低,脚上穿一双解放鞋。
老头住进来好几天了,保安仍不认识他。见老头从外面进来,保安总要大声说:“你进来做什么?”
老头说:“我住这里。”
保安说:“你住这里?”
老头说:“A区B栋303。”
保安不相信老头住这里,但老头说的那么具体,保安只好挥挥手,让老头进去。
小区里很多人看着老头进去,他们的脸色很不好看,等老头走远了,都说:“我们这儿怎么会住进这样一个乡下老头呢?”
老头不管别人说什么,进进出出自在得很。有时候,他会笑一笑,看着小区里的住户或者说看着那些邻居打招呼。但老头自作多情,那些邻居面无表情,根本不睬他。老头也不恼,只笑着跟自己说:“这城里人脸上怎么都像打了石膏一样?”
后来,老头闲不住了,自告奋勇在小区里扫地。小区本来请了清洁工,但那人懒,一天只在早上扫一次。时值秋天,满地落叶,老头就拿一把扫把,提一只撮箕,扫地上的落叶。小区的人忽然就明白了:原来这老头是扫地的。
小区的角落,大概有两三亩大,栽了草,但因为偏僻,没人精心管理,草长得稀稀拉拉。有一天,老头在这儿伺弄起来。开始,小区的人不知老头做什么,以为老头在栽草。过了几天,看见老头把地全翻了,才知道老头要栽东西。保安当然不会坐视不管,拿着警棍走过来凶老头说:
“你在这儿做什么?”
老头说:“看这块地闲着,想种些庄稼。”
保安就咦一声,大声凶着说:“你以为这儿是你乡下呀?”
老头说:“这地闲着不是浪费吗,种些庄稼多好?”
几个保安不再跟老头罗嗦了,推走他,一直往小区外面推。老头看看要把自己推出小区了,
便大声凶着保安说:“你推我去哪儿嘛,老子住这里呢?”
保安这才住手。
老头后来继续挖着那块地,保安也时常过来干涉,但并不奏效。老头倔得很,把他赶走了,他过了一会又来了。小区的人后来都知道老头要在那儿种庄稼,他们看着老头,总摇头,还说:“典型的一个农民,走哪儿都忘不了种地。”老头随人家怎么说,竟种上了玉米。几个月过去,那块地的玉米竟青青翠翠好看得很。
这天深夜,有贼翻墙进来,然后潜进一户正要偷东西时,被发现了。贼跳窗跑了出去,然后往玉米地里跑。保安当即把蹿进玉米地的贼捉住了。这个小偷一看就是个乡下人,保安打了他两警棍,然后让人去喊老头来。保安说:“这个小偷一看就是一个乡下人,他是不是你一起的?”
老头很生气,说:“他是你一起的差不多。”
保安说:“我现在才知道你为什么要在这儿栽玉米,原来是为了你们偷东西好藏身。”
另一个保安甚至用警棍指着老头说:“你们肯定是一伙的,一伙乡下人合伙在城里偷东西。”
老头暴怒起来,说:“放你妈的狗屁,你他妈的才是贼。”
一个保安举着警棍打过来,还说:“看你一副贼相,还嘴硬。”
老头半晌说不出话来。后来老头说话了:“我是贼相?好,我让你们知道我是不是践相。”说着,从身上拿出一只手机来,很精致。老头迅速拔了个号,然后说:“你过来一下。”
大概十几分钟后,市长就坐着车来了,市长一见老头就喊道:“爸,出什么事了?”
门口蕊满了人,有人认得市长,叫了起来:“这不是李市长吗?”
一伙人鸦雀无声。
不一会,物业经理和开发商都来了。开发商一个劲地道歉,还跟老头说:“我们立即把几个保安辞了。”
老头说:“那倒不必,我只是想让他们知道,我不是一副贼相。”
这事过后,老头还是原来那个老头,每天拿着扫把撮箕出来扫地。见了人,仍然笑一笑。小区的人见老头笑,也忙不迭的回一个笑。
那片地,后来真结出了一颗又一颗玉米。把这些玉米收了后,老头竟一户一户地去敲人家的门。门开了,老头递过去几颗玉米,然后说:“我栽的玉米,你们尝尝吧!”
人们都高兴地接过老头送来的玉米,在老头走开后,有人说道:“难怪老头的儿子会当市长,原来老头人这么好。”
(摘自《小小说大世界》2014年7期,有删改)
(1)下列关于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
A.老人刚入住花园小区时,人们看不起他.甚至反感他,觉得他是个乡下老头,老人笑着跟邻居们打招呼也被大家认为是自作多情。 |
B.老人自告奋勇打扫小区卫生与清洁工每天只在早上打扫一次卫生形成对比,批判了清洁工的懒惰,也为人们误解老人的身份做了铺垫。 |
C.文中反复写保安“凶”老头,还怀疑他跟贼是一伙的,用警棍指点他、打他,这写出了保安的势利,看不起乡下人,人品较低。 |
D.收下了老人的玉米之后,老人在人们心中的形象从原来的“乡下人”变成了“老头人这么好”,老人用自己的真诚融化了人们心头的冷漠。 |
E.小说通过对清洁工、保安、小区住户、物业经理、开发商等次要人物的言行的描写,有力地烘托了老头的形象,深刻地揭示了小说主旨。
(2)简析文中老头的人物形象。(6分)
(3)小说第一段有怎样的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4)有人认为小说是写老头的,题目改为“种玉米的老头”更为合适。你认为哪个题目更合适?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8分)
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慧眼识英才
在“两弹一星”之后,中国又向新的目标迈进——载人航天。钱学森又一次发挥了关键性的重要作用。
在载人飞船工程立项之后,谁来挂帅?
在航天工程上,我们有众多的专家、院士,然而,这些专家、院士们都已经上了年纪。要实行庞大、艰难的载人航天工程,应当由年富力强的人来挂帅。
钱学森举荐了王永志。
由于钱学森的举荐,王永志在1986年担任“863计划”载人航天工程研究组组长。
王永志给钱学森留下深刻印象,是在1964年6月下旬,中国第一枚自行设计的导弹“东 风二号”即将发射的时候。
“东风二号”导弹是一枚‘中近程火箭。当时,地处沙漠的酒泉发射基地的气温骤升,甚至高达四十多摄氏度。气温上升之后,火箭推进剂的体积就会膨胀,而且气化严重,燃料贮箱内所能容纳的火箭推进剂就会减少,导弹就达不到预定的射程,打不到预定的目标。
要加大火箭的推力,唯一的办法就是增加火箭推进剂。但是燃料贮箱的体积有限,装不下那么多火箭推进剂。指挥部召开紧急会议,研究对策,虽然专家们谈了不少补救方案,但是都不合适。于是指挥部召开扩大会议,听取意见。32岁的中尉军官王永志也被“扩大”进了会议。
王永志1952年考入清华大学航空系飞机设计专业。1955年前往莫斯科航空学院留学,起初攻读飞机设计,后来改学导弹设计专业,1961年毕业于莫斯科航空学院。
王永志在会上听到的都是如何增加火箭推进剂的方案,他站起来发表截然相反的意见:“我主张应该卸出一些燃料,减少了导弹的重量,才能提高推力,加大射程。我经过计算,要是从火箭体内卸出600公斤燃料,这枚火箭就会命中目标。”
王永志的意见,遭到了众人的反对。火箭不能命中目标明明是推进剂不够,怎么可以再往外卸掉推进剂呢?于是,没有人理睬他的不同于众的建议。
王永志知道钱学森正在酒泉基地坐镇指挥,便鼓起勇气敲开了钱学森的门。钱学森到底是高人,他仔细倾听这个小伙子的意见,说“有道理”。钱学森马上把火箭的总设计师请来,指着王永志对总设计师说这个年轻人的意见对,就按他的办!”
“东风二号”导弹在卸下600公斤燃料之后发射,果真提高了射程,命中了目标。
在中国开始研制第二代导弹的时候,钱学森建议:“第二代战略导弹让第二代人挂帅,让王永志担任总设计师。”
1992年当载人航天立项上马,钱学森又一次推荐王永志担当重任。
果真,王永志不负钱学森的期望,领导中国载人航天事业取得一个又一个重大胜利。
后来,当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领导看望钱学森时,钱学森曾说:“我推荐王永志担任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没错,此人年轻时就露出头角,他大胆逆向思维,和别人不一样。”王永志则深情回忆说,每次重大发射,钱学森都亲临现场坐镇,决策重大技术问题:“1966年2月下旬,戈壁滩正是最冷的时候,我在发射场远远地看到钱老走过来,赶忙迎上去,只见他就穿了一件单薄的呢子大衣。他想问我任务准备得怎么样了,可一句话没有说完,就被寒风呛回去了。”
王永志还回忆, “钱老经常说:‘如果不创新,我们将成为无能之辈!我们要敢干!’钱老强调的创新,在很大程度上就是要‘敢于研究别人没有研究过的科学前沿问题。’”
2005年3月29日,已经94岁高龄的他,在解放军总医院的病房里和身边的工作人员作了一次长谈。钱学森指出:“今天找你们来,想和你们说说我近来思考的一个问题,即人才培养问题。我想说的不是一般人才的培养问题,而是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问题。我们一定要培养会动脑筋,具有非凡创造能力的人才。”
正是因为钱学森一手提拔许许多多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了许许多多“钱学森”,才有了中国“两弹一星”和载人航天的辉煌成就。
(摘编自叶永烈《钱学森传》)
相关链接
①你是不是真正的创新,就看是不是敢于研究别人没有研究过的科学前沿问题,而不是别人已经说过的东西我们知道,没有说过的东西,我们就不知道。科学精神最重要的就是创新。回国以后,我觉得国家对我很重视,但是社会主义建设需要更多的钱学森,国家才会有大发展。 选自《呼唤新时代的大师——钱学森遗言》
②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大多数人都以为是才智成就了科学家,他们错了,是品格。”在钱老的身上,我们能非常强烈地感受到这一点。他所获得的成就,是由他的思想品格和人生境界决定的。一切为了祖国富强和人民幸福的信念,让钱学森拥有广阔的胸襟,使他的思想,能轻松地超越私利所设下的藩篱。
选自《钱学森同志言论选编》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E.王永志1961年毕业回国,3年后在1964年我国第一枚自行设计的导弹发射的时就有了创见,真是后生可畏。
(2)文本记叙王永志的回忆,没有提钱学森对自己的举荐,却谈到戈壁滩发射场的事和钱学森的教诲,这些回忆对写钱学森有什么作用?
(3)关于人才培养,钱学森有哪些想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回答。
(4)韩愈在《杂说(四)》中提到伯乐与千里马的关系,对于当代的伯乐钱学森与千里马王永志,你有什么看法?请结合材料具体分析。
慧眼识英才
在“两弹一星”之后,中国又向新的目标迈进——载人航天。钱学森又一次发挥了关键性的重要作用。
在载人飞船工程立项之后,谁来挂帅?
在航天工程上,我们有众多的专家、院士,然而,这些专家、院士们都已经上了年纪。要实行庞大、艰难的载人航天工程,应当由年富力强的人来挂帅。
钱学森举荐了王永志。
由于钱学森的举荐,王永志在1986年担任“863计划”载人航天工程研究组组长。
王永志给钱学森留下深刻印象,是在1964年6月下旬,中国第一枚自行设计的导弹“东 风二号”即将发射的时候。
“东风二号”导弹是一枚‘中近程火箭。当时,地处沙漠的酒泉发射基地的气温骤升,甚至高达四十多摄氏度。气温上升之后,火箭推进剂的体积就会膨胀,而且气化严重,燃料贮箱内所能容纳的火箭推进剂就会减少,导弹就达不到预定的射程,打不到预定的目标。
要加大火箭的推力,唯一的办法就是增加火箭推进剂。但是燃料贮箱的体积有限,装不下那么多火箭推进剂。指挥部召开紧急会议,研究对策,虽然专家们谈了不少补救方案,但是都不合适。于是指挥部召开扩大会议,听取意见。32岁的中尉军官王永志也被“扩大”进了会议。
王永志1952年考入清华大学航空系飞机设计专业。1955年前往莫斯科航空学院留学,起初攻读飞机设计,后来改学导弹设计专业,1961年毕业于莫斯科航空学院。
王永志在会上听到的都是如何增加火箭推进剂的方案,他站起来发表截然相反的意见:“我主张应该卸出一些燃料,减少了导弹的重量,才能提高推力,加大射程。我经过计算,要是从火箭体内卸出600公斤燃料,这枚火箭就会命中目标。”
王永志的意见,遭到了众人的反对。火箭不能命中目标明明是推进剂不够,怎么可以再往外卸掉推进剂呢?于是,没有人理睬他的不同于众的建议。
王永志知道钱学森正在酒泉基地坐镇指挥,便鼓起勇气敲开了钱学森的门。钱学森到底是高人,他仔细倾听这个小伙子的意见,说“有道理”。钱学森马上把火箭的总设计师请来,指着王永志对总设计师说这个年轻人的意见对,就按他的办!”
“东风二号”导弹在卸下600公斤燃料之后发射,果真提高了射程,命中了目标。
在中国开始研制第二代导弹的时候,钱学森建议:“第二代战略导弹让第二代人挂帅,让王永志担任总设计师。”
1992年当载人航天立项上马,钱学森又一次推荐王永志担当重任。
果真,王永志不负钱学森的期望,领导中国载人航天事业取得一个又一个重大胜利。
后来,当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领导看望钱学森时,钱学森曾说:“我推荐王永志担任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没错,此人年轻时就露出头角,他大胆逆向思维,和别人不一样。”王永志则深情回忆说,每次重大发射,钱学森都亲临现场坐镇,决策重大技术问题:“1966年2月下旬,戈壁滩正是最冷的时候,我在发射场远远地看到钱老走过来,赶忙迎上去,只见他就穿了一件单薄的呢子大衣。他想问我任务准备得怎么样了,可一句话没有说完,就被寒风呛回去了。”
王永志还回忆, “钱老经常说:‘如果不创新,我们将成为无能之辈!我们要敢干!’钱老强调的创新,在很大程度上就是要‘敢于研究别人没有研究过的科学前沿问题。’”
2005年3月29日,已经94岁高龄的他,在解放军总医院的病房里和身边的工作人员作了一次长谈。钱学森指出:“今天找你们来,想和你们说说我近来思考的一个问题,即人才培养问题。我想说的不是一般人才的培养问题,而是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问题。我们一定要培养会动脑筋,具有非凡创造能力的人才。”
正是因为钱学森一手提拔许许多多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了许许多多“钱学森”,才有了中国“两弹一星”和载人航天的辉煌成就。
(摘编自叶永烈《钱学森传》)
相关链接
①你是不是真正的创新,就看是不是敢于研究别人没有研究过的科学前沿问题,而不是别人已经说过的东西我们知道,没有说过的东西,我们就不知道。科学精神最重要的就是创新。回国以后,我觉得国家对我很重视,但是社会主义建设需要更多的钱学森,国家才会有大发展。 选自《呼唤新时代的大师——钱学森遗言》
②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大多数人都以为是才智成就了科学家,他们错了,是品格。”在钱老的身上,我们能非常强烈地感受到这一点。他所获得的成就,是由他的思想品格和人生境界决定的。一切为了祖国富强和人民幸福的信念,让钱学森拥有广阔的胸襟,使他的思想,能轻松地超越私利所设下的藩篱。
选自《钱学森同志言论选编》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在载人飞船工立项之后,钱学森又一次发挥了关键性的重要作用,指的是举荐了年富力强的王永志来担当重任。 |
B.王永志的方案遭到众人的反对,找钱学森告状,这才引起了他的注意,发现了这个敢于大胆逆向思维的人。 |
C.选文记叙了钱学森善于发现人才、重用人才的故事,突出表现他高瞻远瞩,极为重视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 |
D.选文用大量篇幅重点介绍王永志的事迹,旨在表现科技创新人才在发展我国“两弹一星”事业中的巨大作用。 |
(2)文本记叙王永志的回忆,没有提钱学森对自己的举荐,却谈到戈壁滩发射场的事和钱学森的教诲,这些回忆对写钱学森有什么作用?
(3)关于人才培养,钱学森有哪些想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回答。
(4)韩愈在《杂说(四)》中提到伯乐与千里马的关系,对于当代的伯乐钱学森与千里马王永志,你有什么看法?请结合材料具体分析。
5.语言表达-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2道)
句子默写:(1道)
诗歌鉴赏:(1道)
现代文阅读:(2道)
语言表达:(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