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中图版必修3模块综合测评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509056

试卷类型:学业考试
试卷考试时间:2018/1/16

1.综合题(共3题)

1.
长江中游城市群也称“中四角”,是以武汉、长沙、南昌、合肥为核心,分别形成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环鄱阳湖城市群和江淮城市群,地跨鄂、湘、赣、皖四个省份,其区位独特、物产富饶、人口密集,是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截至2014年9月,武汉、长沙、南昌三地已实现高铁回环2小时互通。结合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1)分析鄱阳湖对长江流域生态环境的影响。
(2)简述武汉、长沙、南昌三地实现高铁回环互通的意义。
(3)分析湖南、江西两省建设有色金属工业基地的区位优势。
(4)湘潭是湖南省重点建设的城市之一,有人认为湘潭应加快城市的建设步伐,使之成为像长沙一样的大城市。你是否赞同这一观点?请说明理由。
2.
对比埃及与德国地理简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字母A、C分别是两国著名的运河,分别描述这两条运河的地理意义。
(2)试分析B河下游谷地和三角洲地区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
(3)比较图中两国城市分布的异同点。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我国黄淮海地区,水资源匮乏,人均462立方米,京津两市所在的海河流域人均水资源量仅为292立方米,还不如中东地区的以色列(365立方米)。黄淮海流域总人口4.4亿,约占全国人口的35%,GDP约占全国的31%,而水资源量仅占全国总量的7.2%。
材料二 我国水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示意图。

(1)南水北调三个方案中,中线工程自南向北依次经过的省、直辖市政府所在地是         。中线调水的水源是 水库和    水库。
(2)(双选)济南有“泉城”之称,但前几年著名的大泉却相继干涸,原因是(  )
A.地质构造破坏
B.泥沙淤积严重
C.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
D.黄河断流
(3)为了改变我国水资源的空间分布不均和华北地区供水紧张的状况,我国实施了① 、② 、③ 、④ 跨流域调水工程,以缓解城市水资源不足问题。
(4)最近,国家决定提高自来水的价格,其根本目的是(  )
A.增加治理水污染的资金
B.加快水利基本建设
C.增强人们的节水意识
D.水资源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5)从材料一中看出华北平原水资源缺乏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6)跨流域调水对水源调入区的主要影响有哪些?

2.单选题(共11题)

4.

   下图示意我国四大区域城市化速度的阶段差异。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甲、乙、丙、丁依次表示(  )
A.东部地区、中部地区、东北地区、西部地区
B.东北地区、西部地区、中部地区、东部地区
C.中部地区、西部地区、东部地区、东北地区
D.西部地区、东北地区、东部地区、中部地区
【小题2】1990—2000年丁地区的城市化速度与其他地区存在明显反差,与此直接的相关事件是(  )
A.人口的大量外迁B.矿产资源的枯竭
C.环境质量的恶化D.老工业基地衰落
5.
下面为世界某两个区域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导致图中两地区自然景观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降水B.气温
C.海陆位置D.光照
【小题2】右图中钱塘江河口三角洲缺失的原因是(  )
①水流速度快
②潮水顶托作用明显
③潮水冲刷作用强烈
④流域植被覆盖良好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6.

   读贵州省某流域石漠化景观分布概率与坡度、坡向关系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目前,该流域石漠化严重的地区位于(  )
A.坡度5°,坡向西北坡 B. 坡度15°,坡向南坡
B.坡度40°,坡向西南坡    D. 坡度50°,坡向东南坡【小题2】该流域石漠化严重的人为原因主要是(  )
A.毁林开荒 B. 城市建设
B.修筑公路 D. 旅游开发
7.
下图为“十二五”规划国家能源基地示意图。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关于我国能源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我国能源生产基地集中在中东部地区
B.我国的能源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分异规律
C.潜在进口通道主要是指从俄罗斯等地进口油气资源
D.东部沿海核电开发带布局的主要原因是便于原料进口
【小题2】图中能源基地的优势能源及开发中易产生的环境问题是(  )
A.新疆基地:石油、天然气 土地荒漠化
B.山西基地:煤炭、沼气 酸雨、水土流失
C.西南基地:石油、煤炭 植被破坏、土地盐碱化
D.蒙东基地:水能、风能 土地荒漠化、沙尘暴
【小题3】煤炭液化是指将固体的煤炭转化成为液体燃料。在我国推广应用煤炭液化技术可以(  )
A.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量
B.降低煤炭开采成本
C.降低石油对外依赖程度
D.增加能源生产总量
8.
下图所示为沙特阿拉伯沙漠中的灌溉农业景观图。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图示地区大力发展种植业易造成
A.地下水枯竭B.土地荒漠化C.水土流失D.植被破坏
【小题2】为保障粮食供应的稳定,图示国家应
A.扩大本国耕地面积种植粮食
B.在国外适宜地区投资农业生产获得粮食
C.在本国大力发展水稻种植业
D.加强水利建设,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
9.
玉米原产地在墨西哥,16世纪时传入中国,在中国的播种面积很大,分布也很广。读中国玉米分布图,完成第下列各题。

【小题1】东北地区多春播玉米,华北地区多夏播玉米,造成两地播种时间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气候变化B.市场需求
C.作物熟制D.水分差异
【小题2】为了解决东北地区卖粮难的生产销售怪圈问题,应采取的合理对策是(  )
A.对农民增加粮食直补
B.发展养殖业和农产品深加工业
C.减少农作物播种面积
D.提高机械化水平
10.
读钓鱼岛三维效果图和航空遥感影像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钓鱼岛三维效果图的获得和制作主要利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RS和GISB.GIS和GPSC.GPS和GISD.数字地球
【小题2】如果利用航空遥感技术对不同时期的钓鱼岛进行监测,通过分析多幅钓鱼岛图片,可以获得 ①钓鱼岛面积的变化  ②钓鱼岛上植被的变化  ③钓鱼岛的地理坐标  ④钓鱼岛地形的变化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11.
中国的饮食文化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演变至今,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方菜系及相应的饮食习惯。一个地方饮食的建立与许多因素都有关联,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地理环境。结合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关于该地区农业生产与饮食习惯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甲区更适合发展水稻种植B.乙区域更适合发展苹果等林业生产
C.该地区人们离不开牛羊奶酪和肉食D.该地区饮食为“饭稻羹鱼”“山珍海味”
【小题2】下列饮食习惯与地理环境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  )
①山西人爱吃醋与该地区水土流失,土壤中钙较少有关
②四川人喜辣的食俗多与该区域冬季气候较同纬度气温更低、湿度更大有关
③北方喜爱咸是因为冬季寒冷干燥,新鲜蔬菜少,形成了腌制蔬菜的习俗
④南方人喜爱甜食与南方多雨,水热条件好,盛产甘蔗有关
A.①③B.②④C.①②D.③④
12.
随着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西江综合整治也迎来重大机遇。下图示意西江流域。
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小题1】提高航运能力是西江综合整治的重要方面之一,需优先采取的措施是(  )
A.建造大型船舶和增加航运船队
B.提高流域植被覆盖率,减少水土流失
C.建造截水通行船闸和清除险滩、暗礁
D.提高铁路、公路密度,拓展服务范围
【小题2】西江下游地区洪水灾害频繁,下游地区应采取的有效治理措施是(  )
A.发展水电,开采矿产B.开发旅游,兴建大坝
C.发展林业,改善气候D.加固大堤,疏浚河道
13.
读新疆棉花产地及棉纺织企业西进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影响棉纺织企业西进新疆的主导因素是(  )
A.劳动力B.市场
C.动力D.原料
【小题2】下列关于棉纺织企业西进对新疆的影响,叙述错误的是(  )
A.构建跨区域的产业链,促进产业升级
B.扩大棉花种植面积,改善生态环境
C.推动城市化进程,提高城市化水平
D.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岗位
14.
读西气东输三线工程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西气东输三线工程建设的重大意义是(  )
A.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改善大气环境
B.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产业优化升级
C.改善沿线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就业机会
D.利用廉价的能源,促进我国经济快速发展
【小题2】广东省成为西气东输二线、三线重要输入地的原因是(  )
①广东省经济发达,能源需求量大 ②广东省沿海港口众多,有利于天然气出口 ③广东省能源缺乏,制约了经济发展 ④广东省经济实力雄厚,可以消费昂贵的天然气
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③④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单选题:(1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