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6题)
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完全不相同的一组是( )。
A.供应/供词 当场/安步当车曲突徙薪/曲高和寡 |
B.折耗/折中舍弃/退避三舍差强人意/差之毫厘 |
C.颤音/颤栗载体/载歌载舞大处落墨/大大落落 |
D.散漫/散步倔强/强弩之末靡靡之音/望风披靡 |
2.
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不合乎规范的一项是( )。
A.如何看待清明、端午、中秋这三个中国传统节日被增设为国家法定节假日的意义呢?我们可以一言以蔽之:“有利于弘扬和传承民族传统文化。” |
B.去年,银监会公布了《商业银行服务价格管理暂行办法》,其第十一条规定,银行对零钞清点整理的储蓄业务可以收取费用。 |
C.朱自清笔下的“荷塘月色”,体现了朱自清心中追求的美好精神境界。 |
D.曾有人问我如何处理人际关系,我的回答是:尊重他人,亲疏随缘,这个回答基本上概括了我对待友谊的态度。 |
4.【加试题】小金编写了一个统计随机数分布的VB程序,部分程序如下所示,在调试程序的时候出现如右图所示的错误信息:
n = 0
m = 0
For i = 1 To 100
If Rnd > 0.5 Then
n = n + 1
Else
m = m + 1
Next i
……
小金仔细分析该程序段后,发现其中缺少了( )
5.新年来临了,小青利用课余时间,制作了一张新年贺卡,打算发送给她的老师们。她首先用Photoshop软件制作了贺卡的背景,然后又用Flash软件制作了动画。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
2图
6.新年来临了,小青利用课余时间,制作了一张新年贺卡,打算发送给她的老师们。她首先用Photoshop软件制作了贺卡的背景,然后又用Flash软件制作了动画。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
2图
2.现代文阅读- (共2题)
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21分)
这位被印度人民尊奉为“印度的伟大灵魂”的领袖,于当日下午5时45分(即美国东部时间早上7时15分),在他16岁孙女玛妮怀中死去,享年78岁。
就在半小时以前,一个名叫拉姆·纳脱拉姆的狂热的印度教徒用左轮手枪向甘地连开三枪,子弹射进了他那由于多年苦行和经常绝食而变得衰弱不堪的身躯。
甘地是在波拉宫的华丽花园中遇刺的。当时在场的有他的一千名追随者。他正带着这些人来到一座塔前,这里是他经常做晚祷的地方。
甘地穿着平日爱穿的口袋一般肥大的土布印度袍。他在离那座小塔几步远的地方遭到枪击。
甘地当即摔倒在地。他用印度教徒常用的双手加额表示宽恕凶手。三颗子弹在近距离射穿了他的身体,一颗命中右腿,一颗击穿腹部,第三颗则射透了胸膛。
死前,他没有说一句话。然而,就在他遭到枪击前的一刹那间,他说:“你来晚了。”有的目击者认为,这句话是他说给凶手听的。
这名凶手一直站在花园小径旁,双手合十,做出印度教徒顶礼的样子。然而,他的手心中却藏着一支小口径左轮手枪。他向甘地连开三枪后,又开第四枪企图自杀。然而,这颗子弹只不过擦破了他的头皮。
枪声很像爆竹声响,片刻后,甘地的追随者才意识到发生了什么事情。他们立即像发了疯似的扑向凶手。如果不是警卫人员及时用步枪和刺刀把他们隔开,凶手早就被撕成碎片了。随后,警方把凶手带到了保护性拘留所。
甘地迅即被运回波拉宫,放在一张床上。他的头枕在孙女的双膝上。过了一会儿,她对悲痛的人群——其中有印度总理潘迪特·贾瓦哈拉尔·尼赫鲁,说:“巴普(父亲)死了!”
这时,玛妮站立起来,又盘膝坐下去,坐在这位伟人的遗体旁——这位伟人为和平与人道的事业献出了自己的生命。玛妮念诵起流传两千年之久的印度教经文。
圣雄甘地被刺的消息有如春风野火,迅即传遍了印度。消息传到了孟买,那里立即爆发了骚乱,印度教徒向穆斯林发动攻击。一位吓得惊惶失措的穆斯林妇人喊出了她的千百万同胞的心声:“真主啊,拯救我们吧!”
在夜幕和迅速堆积的忧伤所笼罩的新德里,这个消息使人们走上街头。他们缓缓地迈着步子走上大街,离开摩肩接踵的市场,在波拉宫会合了。成千上万的人站在那里,有的小声抽泣,有的号啕大哭,有人设法从高墙上爬过去,希望最后看一眼这位圣雄。大批军队赶来维持秩序。
当晚,在人民群众的一再请求下,终于让他们瞻仰了甘地的遗容。
波拉宫阳台的窗子被打开了,有人把甘地的遗体抬了出来。当遗体被安放在椅子上面对人群时,人们像潮水般涌向前去。明亮的探照灯光,照射着甘地满布皱纹的宁静的褐色面容。他那血迹斑斑的长袍,被人用一块白布遮盖起来。
在波拉宫内,悲痛和哀悼至少暂时弥合了印度各宗派间的分歧,悲伤把印度教徒、穆斯林和锡克族人融为一体。然而,忧心忡忡的人们因孟买发生暴乱而更加恐惧。他们担心失去了圣雄,无人能控制民众的狂热,整个印度就会陷入混乱。
【小题1】体会下列句子,说说它们各自所表达的思想感情。(6分)
(1)他们立即像发了疯似的扑向凶手。
(2)明亮的探照灯光,照射着甘地布满皱纹的宁静的褐色面容。他那血迹斑斑的长袍,被人用一块白布遮盖起来。
【小题2】甘地是玛妮的祖父,为什么她却对悲痛的人群说:“巴普(父亲)死了!”(5分)
【小题3】文章第一段在这则新闻中起什么作用?这则新闻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6分)
这位被印度人民尊奉为“印度的伟大灵魂”的领袖,于当日下午5时45分(即美国东部时间早上7时15分),在他16岁孙女玛妮怀中死去,享年78岁。
就在半小时以前,一个名叫拉姆·纳脱拉姆的狂热的印度教徒用左轮手枪向甘地连开三枪,子弹射进了他那由于多年苦行和经常绝食而变得衰弱不堪的身躯。
甘地是在波拉宫的华丽花园中遇刺的。当时在场的有他的一千名追随者。他正带着这些人来到一座塔前,这里是他经常做晚祷的地方。
甘地穿着平日爱穿的口袋一般肥大的土布印度袍。他在离那座小塔几步远的地方遭到枪击。
甘地当即摔倒在地。他用印度教徒常用的双手加额表示宽恕凶手。三颗子弹在近距离射穿了他的身体,一颗命中右腿,一颗击穿腹部,第三颗则射透了胸膛。
死前,他没有说一句话。然而,就在他遭到枪击前的一刹那间,他说:“你来晚了。”有的目击者认为,这句话是他说给凶手听的。
这名凶手一直站在花园小径旁,双手合十,做出印度教徒顶礼的样子。然而,他的手心中却藏着一支小口径左轮手枪。他向甘地连开三枪后,又开第四枪企图自杀。然而,这颗子弹只不过擦破了他的头皮。
枪声很像爆竹声响,片刻后,甘地的追随者才意识到发生了什么事情。他们立即像发了疯似的扑向凶手。如果不是警卫人员及时用步枪和刺刀把他们隔开,凶手早就被撕成碎片了。随后,警方把凶手带到了保护性拘留所。
甘地迅即被运回波拉宫,放在一张床上。他的头枕在孙女的双膝上。过了一会儿,她对悲痛的人群——其中有印度总理潘迪特·贾瓦哈拉尔·尼赫鲁,说:“巴普(父亲)死了!”
这时,玛妮站立起来,又盘膝坐下去,坐在这位伟人的遗体旁——这位伟人为和平与人道的事业献出了自己的生命。玛妮念诵起流传两千年之久的印度教经文。
圣雄甘地被刺的消息有如春风野火,迅即传遍了印度。消息传到了孟买,那里立即爆发了骚乱,印度教徒向穆斯林发动攻击。一位吓得惊惶失措的穆斯林妇人喊出了她的千百万同胞的心声:“真主啊,拯救我们吧!”
在夜幕和迅速堆积的忧伤所笼罩的新德里,这个消息使人们走上街头。他们缓缓地迈着步子走上大街,离开摩肩接踵的市场,在波拉宫会合了。成千上万的人站在那里,有的小声抽泣,有的号啕大哭,有人设法从高墙上爬过去,希望最后看一眼这位圣雄。大批军队赶来维持秩序。
当晚,在人民群众的一再请求下,终于让他们瞻仰了甘地的遗容。
波拉宫阳台的窗子被打开了,有人把甘地的遗体抬了出来。当遗体被安放在椅子上面对人群时,人们像潮水般涌向前去。明亮的探照灯光,照射着甘地满布皱纹的宁静的褐色面容。他那血迹斑斑的长袍,被人用一块白布遮盖起来。
在波拉宫内,悲痛和哀悼至少暂时弥合了印度各宗派间的分歧,悲伤把印度教徒、穆斯林和锡克族人融为一体。然而,忧心忡忡的人们因孟买发生暴乱而更加恐惧。他们担心失去了圣雄,无人能控制民众的狂热,整个印度就会陷入混乱。
【小题1】体会下列句子,说说它们各自所表达的思想感情。(6分)
(1)他们立即像发了疯似的扑向凶手。
(2)明亮的探照灯光,照射着甘地布满皱纹的宁静的褐色面容。他那血迹斑斑的长袍,被人用一块白布遮盖起来。
【小题2】甘地是玛妮的祖父,为什么她却对悲痛的人群说:“巴普(父亲)死了!”(5分)
【小题3】文章第一段在这则新闻中起什么作用?这则新闻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6分)
8.
(2010·全国新课标调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16分)
邰丽华:生命的雀之灵
如果说,一个人生命中的每一次感动都是因为某件事物的独特意义与自己精神取向中的某一敏感区域“触电”,那么,我生命中很重要的一次“触电”便是欣赏青年聋哑舞蹈艺术家邰丽华的舞蹈《雀之灵》并结识她。
《雀之灵》这个舞蹈是1986年由杨丽萍创作并首演的。但是,这位年仅25岁的聋哑姑娘是在没有任何音乐和节拍的情况下赋予了《雀之灵》另一种动人的神韵。
和邰丽华第一次见面是在中国残疾人艺术团的会客室。很难想象站在面前的这个清秀的女子就是舞台上那个充满灵动的舞者,她眉宇顾盼中流露出的那种婉约更是让人充满了爱怜。因为交流不便,我的问题必须要先告诉手语老师,而手语老师再将我的话转达给她,然后她以很美的手势将自己的意思告诉手语老师,然后才是我。她的表达简单、纯净,纯净得让我知道很难通过这样的方式达到采访的目的,所以,我们最终约定,将采访放到网络上用QQ进行。于是,一个特殊的没有阻隔的交流让我真正领略了一个醇美的世界。
音乐是舞蹈天生的催化剂,正是靠着音乐的刺激,舞蹈家们才能将自己所有对音乐的感受表现为躯体的流动。一曲《雀之灵》有多少节拍,她没有仔细计算过,但是我算过,700个左右,对于完全处在无声世界里的邰丽华来说,要想让舞蹈和这700多个节拍完全合拍,唯一的方法就是记忆、重复、再记忆、再重复。重复到最后的时候,她的心里已经有了一支永远随时为她响起的乐队。
长期的无声世界使邰丽华有一种正常人无法拥有的平静心态,她用躯体的舞蹈为自己的生命刻画一个个精彩的瞬间,用心灵的音乐为自己的人生勾勒一曲曲完美的奏鸣。每次起舞,她就将自己带入快乐无比的心灵世界,在婀娜的旋转中找寻自己生命中的足印。
如果说其他艺术家的舞蹈注重的是给观众带来艺术的完美,那么邰丽华的舞蹈则在这种完美之外给观众带来了梦想与爱。从1992年开始,邰丽华的舞蹈艺术之路开始趋向一个又一个高峰。她用自己对舞蹈艺术独特的心灵体会为世界很多地方的观众带去一次又一次心灵的震撼。
1992年10月,意大利斯卡拉大剧院举办了被称为艺术盛会的“无国界文明艺术节”,应邀演出的,都是当今世界上舞蹈界的超级明星和著名舞蹈家,邰丽华作为唯一的残疾人舞蹈家表演了极具东方情调的舞蹈《敦煌彩塑》。在观众为这个残疾人艺术家报以热烈的喝彩和掌声后,本次艺术节的艺术总裁激动地对她说:“与同台的超级明星们相比,你毫不逊色。”
如今的邰丽华,已经把自己融入了《雀之灵》。每当大幕拉开,舞台灯光亮起,舒缓的音乐声徐徐飘出,轻灵舞动的,仿佛就是一只美丽而充满灵性的孔雀,在寂静的山林、在如茵的草坪、在潺潺的溪畔,徜徉、曼舞……一颦一笑、一举一止,都那样出神入化,都那样恰到好处。人们欣赏到的,并不只是美丽动人的雀之形,而是充满神奇和魅力的“雀之灵”。实际上,能舞出神韵来的,不只是《雀之灵》,邰丽华表演的每一个舞蹈,都是这样。这正是她的舞蹈的成功之处,也是最为感人之处。在《雨林》中,她演活了傣族姑娘的率真可爱、活泼奔放,任长发飘洒,欢跃山林,展示着勃动的青春;在《千手观音》中,12位女孩、24只手,融成一尊金光闪闪的吉祥观音,所有的意境,似乎都凝结在邰丽华那颇带禅意的含蓄表情之中。她脸上虽无一丝笑意,但在目光流盼、眉宇舒展、玉指轻拈之间,流露出会心的微笑与吉祥的祝福……
邰丽华的舞蹈如诗如画,含蓄隽永,不仅可以使观众得到艺术的享受,而且讴歌了生命的尊严、价值和伟大的人类精神,激励人们奋发向上、积极进取,对于弘扬华夏文化、人道主义和文明友爱,起到了积极作用。在“无国界文明艺术节”上,被誉为“美与友谊的使者”。尽管她还很年轻,还是因其杰出的才华与贡献,而被业内人士推选为中国特殊艺术协会副主席。
如果说艺术的境界就像海洋,需要用一生不断去跋涉,搏击那惊涛骇浪,那么人生的过程就如湖水,只要能容人浅浅地濯足,就能体味其中的静谧清冽。
我问她残疾人自己的舞蹈是什么样的舞蹈,她说:“现在的舞蹈都是正常人帮助编排的,那是正常人的舞蹈,我希望能创造出残疾人自己的舞蹈形式,这种舞蹈,要让盲人可以‘看’,让聋哑人可以‘听’,让肢体残疾的人可以‘演’,要让所有残疾人可以共享舞蹈艺术的完美境界。”
【小题1】下列对这篇人物通讯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4分)
E.作者认为,邰丽华用舞蹈书写了灿烂的人生,邰丽华用舞蹈将中国残疾人独特的精神世界展现给了世界。
【小题2】通讯以“邰丽华:生命的雀之灵”为题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小题3】通讯结尾写道邰丽华“希望能创造出残疾人自己的舞蹈形式”,“要让盲人可以‘看’,让聋哑人可以‘听’,让肢体残疾的人可以‘演’,要让所有残疾人可以共享舞蹈艺术的完美境界”。有人说,处于无声世界的邰丽华要实现这个愿望无异于痴人说梦;有人说,有了名的邰丽华想出风头,制造更大的名人效应;有人说,邰丽华不想躺在已有成绩和荣誉的象牙塔上,她那超越自己,追求人生新目标、新境界的精神值得赞赏;有人说,邰丽华为创造真正的残疾人舞蹈艺术形式,让所有的残疾人共享舞蹈艺术美的献身精神让人敬佩。你的看法呢?请就你认同的一种说法进行探究。(6分)
邰丽华:生命的雀之灵
如果说,一个人生命中的每一次感动都是因为某件事物的独特意义与自己精神取向中的某一敏感区域“触电”,那么,我生命中很重要的一次“触电”便是欣赏青年聋哑舞蹈艺术家邰丽华的舞蹈《雀之灵》并结识她。
《雀之灵》这个舞蹈是1986年由杨丽萍创作并首演的。但是,这位年仅25岁的聋哑姑娘是在没有任何音乐和节拍的情况下赋予了《雀之灵》另一种动人的神韵。
和邰丽华第一次见面是在中国残疾人艺术团的会客室。很难想象站在面前的这个清秀的女子就是舞台上那个充满灵动的舞者,她眉宇顾盼中流露出的那种婉约更是让人充满了爱怜。因为交流不便,我的问题必须要先告诉手语老师,而手语老师再将我的话转达给她,然后她以很美的手势将自己的意思告诉手语老师,然后才是我。她的表达简单、纯净,纯净得让我知道很难通过这样的方式达到采访的目的,所以,我们最终约定,将采访放到网络上用QQ进行。于是,一个特殊的没有阻隔的交流让我真正领略了一个醇美的世界。
音乐是舞蹈天生的催化剂,正是靠着音乐的刺激,舞蹈家们才能将自己所有对音乐的感受表现为躯体的流动。一曲《雀之灵》有多少节拍,她没有仔细计算过,但是我算过,700个左右,对于完全处在无声世界里的邰丽华来说,要想让舞蹈和这700多个节拍完全合拍,唯一的方法就是记忆、重复、再记忆、再重复。重复到最后的时候,她的心里已经有了一支永远随时为她响起的乐队。
长期的无声世界使邰丽华有一种正常人无法拥有的平静心态,她用躯体的舞蹈为自己的生命刻画一个个精彩的瞬间,用心灵的音乐为自己的人生勾勒一曲曲完美的奏鸣。每次起舞,她就将自己带入快乐无比的心灵世界,在婀娜的旋转中找寻自己生命中的足印。
如果说其他艺术家的舞蹈注重的是给观众带来艺术的完美,那么邰丽华的舞蹈则在这种完美之外给观众带来了梦想与爱。从1992年开始,邰丽华的舞蹈艺术之路开始趋向一个又一个高峰。她用自己对舞蹈艺术独特的心灵体会为世界很多地方的观众带去一次又一次心灵的震撼。
1992年10月,意大利斯卡拉大剧院举办了被称为艺术盛会的“无国界文明艺术节”,应邀演出的,都是当今世界上舞蹈界的超级明星和著名舞蹈家,邰丽华作为唯一的残疾人舞蹈家表演了极具东方情调的舞蹈《敦煌彩塑》。在观众为这个残疾人艺术家报以热烈的喝彩和掌声后,本次艺术节的艺术总裁激动地对她说:“与同台的超级明星们相比,你毫不逊色。”
如今的邰丽华,已经把自己融入了《雀之灵》。每当大幕拉开,舞台灯光亮起,舒缓的音乐声徐徐飘出,轻灵舞动的,仿佛就是一只美丽而充满灵性的孔雀,在寂静的山林、在如茵的草坪、在潺潺的溪畔,徜徉、曼舞……一颦一笑、一举一止,都那样出神入化,都那样恰到好处。人们欣赏到的,并不只是美丽动人的雀之形,而是充满神奇和魅力的“雀之灵”。实际上,能舞出神韵来的,不只是《雀之灵》,邰丽华表演的每一个舞蹈,都是这样。这正是她的舞蹈的成功之处,也是最为感人之处。在《雨林》中,她演活了傣族姑娘的率真可爱、活泼奔放,任长发飘洒,欢跃山林,展示着勃动的青春;在《千手观音》中,12位女孩、24只手,融成一尊金光闪闪的吉祥观音,所有的意境,似乎都凝结在邰丽华那颇带禅意的含蓄表情之中。她脸上虽无一丝笑意,但在目光流盼、眉宇舒展、玉指轻拈之间,流露出会心的微笑与吉祥的祝福……
邰丽华的舞蹈如诗如画,含蓄隽永,不仅可以使观众得到艺术的享受,而且讴歌了生命的尊严、价值和伟大的人类精神,激励人们奋发向上、积极进取,对于弘扬华夏文化、人道主义和文明友爱,起到了积极作用。在“无国界文明艺术节”上,被誉为“美与友谊的使者”。尽管她还很年轻,还是因其杰出的才华与贡献,而被业内人士推选为中国特殊艺术协会副主席。
如果说艺术的境界就像海洋,需要用一生不断去跋涉,搏击那惊涛骇浪,那么人生的过程就如湖水,只要能容人浅浅地濯足,就能体味其中的静谧清冽。
我问她残疾人自己的舞蹈是什么样的舞蹈,她说:“现在的舞蹈都是正常人帮助编排的,那是正常人的舞蹈,我希望能创造出残疾人自己的舞蹈形式,这种舞蹈,要让盲人可以‘看’,让聋哑人可以‘听’,让肢体残疾的人可以‘演’,要让所有残疾人可以共享舞蹈艺术的完美境界。”
【小题1】下列对这篇人物通讯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4分)
A.这篇人物通讯运用了叙述、描写、议论、抒情相结合的方法,写得十分感人。 |
B.第2段“没有任何音乐和节拍”是说邰丽华跳舞时不需要音乐和节拍也能跳出另一种动人的神韵。 |
C.第4段用具体数字说明邰丽华如何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以苦行僧般的意志艰难地将《雀之灵》舞蹈的音乐节拍一个个深深刻进心灵的经过。 |
D.本文的主旨是通过邰丽华这个典型人物向世界展现中国残疾人的精神风貌。 |
【小题2】通讯以“邰丽华:生命的雀之灵”为题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小题3】通讯结尾写道邰丽华“希望能创造出残疾人自己的舞蹈形式”,“要让盲人可以‘看’,让聋哑人可以‘听’,让肢体残疾的人可以‘演’,要让所有残疾人可以共享舞蹈艺术的完美境界”。有人说,处于无声世界的邰丽华要实现这个愿望无异于痴人说梦;有人说,有了名的邰丽华想出风头,制造更大的名人效应;有人说,邰丽华不想躺在已有成绩和荣誉的象牙塔上,她那超越自己,追求人生新目标、新境界的精神值得赞赏;有人说,邰丽华为创造真正的残疾人舞蹈艺术形式,让所有的残疾人共享舞蹈艺术美的献身精神让人敬佩。你的看法呢?请就你认同的一种说法进行探究。(6分)
3.材料作文- (共1题)
9.
阅读下面的材料,然后按要求作文。
师父打发年轻弟子到集市上买东西。弟子回来后,满脸的不高兴。
师父便问他:“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你这么生气?”
“我在集市里走的时候,那些人看着我,还嘲笑我。”弟子撅着嘴说。
“为什么呢?”
“人家笑我个子太矮,可他们哪里知道,虽然我长得不高,但我的心胸很大呀。”弟子气呼呼地说。
师父听完弟子的话后,什么也没有说,只是拿着一个脸盆与弟子来到附近海滩。
师父先把脸盆盛满水,然后往脸盆里丢了一颗小石头,这时脸盆里的水溅了出来。接着,他又把一块大一些的石头扔到前方的海里,大海没有任何反应。
“你不是说你的心胸很大吗?可是,为什么人家只是说你两句,你就生这么大的气,就像被丢了颗小石头的水盆,水花到处飞溅?”
读了这则小故事,你想到了什么?对与之相类似的现实生活有什么感想或者评价,请以“水盆与大海”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师父打发年轻弟子到集市上买东西。弟子回来后,满脸的不高兴。
师父便问他:“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你这么生气?”
“我在集市里走的时候,那些人看着我,还嘲笑我。”弟子撅着嘴说。
“为什么呢?”
“人家笑我个子太矮,可他们哪里知道,虽然我长得不高,但我的心胸很大呀。”弟子气呼呼地说。
师父听完弟子的话后,什么也没有说,只是拿着一个脸盆与弟子来到附近海滩。
师父先把脸盆盛满水,然后往脸盆里丢了一颗小石头,这时脸盆里的水溅了出来。接着,他又把一块大一些的石头扔到前方的海里,大海没有任何反应。
“你不是说你的心胸很大吗?可是,为什么人家只是说你两句,你就生这么大的气,就像被丢了颗小石头的水盆,水花到处飞溅?”
读了这则小故事,你想到了什么?对与之相类似的现实生活有什么感想或者评价,请以“水盆与大海”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4.语言表达- (共1题)
5.小作文- (共1题)
1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2010年1月31日 曲阜综合讯 山东近日发行以孔子为主题的福利彩票引发争议,福彩部门指出彩票以《论语》名言作为奖符有助于传播儒家文化,但反对者痛批这是对圣人的亵渎。
据山东省福利彩票发行中心网站介绍,“中华名人·孔子”彩票是中国第一款以孔子和儒家文化为主题的即开型彩票,经财政部批准,在山东全省范围内发行销售。彩票选用儒家经典著作——《论语》中的八句名言作为奖符,对应彩票的八个奖级。
其中,头奖奖符为《论语·学而》中的“礼之用,和为贵”,对应奖金30万元。二等奖及其以下奖符分别为“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德不孤,必有邻”“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每张彩票面值10元,中奖率36.67%。玩者刮开彩票覆盖的刮区,如果出现奖金对照表所列的名言,即中该句话所对应的奖金,两次机会,兼中兼得。
对上面所给材料中发行“中华名人·孔子”彩票一事,你持何种态度?请将你的观点写成一篇新闻短评,要求观点鲜明,说服力强。(80字左右)
2010年1月31日 曲阜综合讯 山东近日发行以孔子为主题的福利彩票引发争议,福彩部门指出彩票以《论语》名言作为奖符有助于传播儒家文化,但反对者痛批这是对圣人的亵渎。
据山东省福利彩票发行中心网站介绍,“中华名人·孔子”彩票是中国第一款以孔子和儒家文化为主题的即开型彩票,经财政部批准,在山东全省范围内发行销售。彩票选用儒家经典著作——《论语》中的八句名言作为奖符,对应彩票的八个奖级。
其中,头奖奖符为《论语·学而》中的“礼之用,和为贵”,对应奖金30万元。二等奖及其以下奖符分别为“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德不孤,必有邻”“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每张彩票面值10元,中奖率36.67%。玩者刮开彩票覆盖的刮区,如果出现奖金对照表所列的名言,即中该句话所对应的奖金,两次机会,兼中兼得。
对上面所给材料中发行“中华名人·孔子”彩票一事,你持何种态度?请将你的观点写成一篇新闻短评,要求观点鲜明,说服力强。(80字左右)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6道)
现代文阅读:(2道)
材料作文:(1道)
语言表达:(1道)
小作文:(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