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2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西海固,史称“苦瘠甲天下”的地方。它地处黄土高原,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是西吉、海原、固原等七个国家级贫困县的统称。该地区位于黄土高原向北部风沙区的过渡地带,包括六盘山区和黄土丘陵区,地表以黄土丘陵为主,地形破碎,沟壑纵横,干旱少雨,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在200~400 mm之间,且季节分配不均,年际变化大,蒸发量却在1 000 mm以上,植被匮乏,森林覆盖率不到9%。
(1)结合材料,说出西海固所在的黄土高原地区的自然灾害有哪些。
(2)黄土高原成为自然灾害多发区的原因有哪些?
(3)由于长期的过度开发,西海固地区曾一度陷入“人口膨胀—粮食短缺—滥垦土地—植被破坏—生态环境恶化—贫穷加剧”的恶性循环之中。为改善当地生态环境和人民生活水平,你认为应采取哪些措施?
材料 西海固,史称“苦瘠甲天下”的地方。它地处黄土高原,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是西吉、海原、固原等七个国家级贫困县的统称。该地区位于黄土高原向北部风沙区的过渡地带,包括六盘山区和黄土丘陵区,地表以黄土丘陵为主,地形破碎,沟壑纵横,干旱少雨,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在200~400 mm之间,且季节分配不均,年际变化大,蒸发量却在1 000 mm以上,植被匮乏,森林覆盖率不到9%。
(1)结合材料,说出西海固所在的黄土高原地区的自然灾害有哪些。
(2)黄土高原成为自然灾害多发区的原因有哪些?
(3)由于长期的过度开发,西海固地区曾一度陷入“人口膨胀—粮食短缺—滥垦土地—植被破坏—生态环境恶化—贫穷加剧”的恶性循环之中。为改善当地生态环境和人民生活水平,你认为应采取哪些措施?
2.
读下表,分析回答问题。

(1)全球重大自然灾害事件发生次数的变化特点是________。这种特点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2)全球重大自然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随时间的变化趋势是__________。这种趋势的产生原因是什么?
(3)从保险理赔金额的变化中,能够反映出,在抗灾、防灾过程中,人们的_________正在不断增强。

(1)全球重大自然灾害事件发生次数的变化特点是________。这种特点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2)全球重大自然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随时间的变化趋势是__________。这种趋势的产生原因是什么?
(3)从保险理赔金额的变化中,能够反映出,在抗灾、防灾过程中,人们的_________正在不断增强。
2.单选题- (共8题)
4.
关于自然灾害空间分布规律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不同区域有不同的主导性自然灾害,所以不同区域的自然灾害绝不相同 |
B.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沉降是山区常见的自然灾害 |
C.洪涝、干旱、水土流失、土地盐碱化是平原地区多发的自然灾害 |
D.灾害损失的大小也受人文环境的影响 |
5.
读世界主要农业灾害的分布表,分析回答6-7题

【小题1】亚洲与北美洲相同的农业灾害是
【小题2】欧洲雪灾明显多于其他大洲的主要原因是

【小题1】亚洲与北美洲相同的农业灾害是
A.台风、洪水、沙漠化 |
B.干旱、洪水、飓风、龙卷风和酸雨 |
C.干旱、洪水、蝗灾 |
D.热带气旋、干旱、水土流失、洪水和龙卷风 |
A.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降水多 |
B.冬季气候温湿,气旋活动频繁 |
C.冬季气候寒冷,一月均温低于0℃ |
D.地形以平原为主,地表水源丰富 |
6.
读“20世纪50~90年代广东省平均受灾情况统计表”,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下列省区与广东省属于同一自然灾害多发区的是 ( )
【小题2】上表说明广东省20世纪50~90年代受灾人口和成灾农田的变化趋势是 ( )
【小题3】新中国成立以来广东省的自然灾害损失的特点是 ( )
【小题4】下列对于广东省自然灾害频繁的环境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小题1】下列省区与广东省属于同一自然灾害多发区的是 ( )
A.广西、浙江 | B.福建、湖南 |
C.山东、台湾 | D.海南、云南 |
A.受灾人口逐年上升 |
B.受灾人口和成灾农田逐年上升 |
C.90年代广东省受灾农田和受灾人口最多 |
D.成灾农田逐年上升 |
A.损失逐渐增大,但递增率逐渐减小 |
B.损失逐渐减小,但递增率逐渐增大 |
C.损失逐渐减小,且递增率逐渐减小 |
D.损失越来越大,且递增率越来越大 |
A.广东省地处热带、亚热带,濒临海洋,台风灾害比较严重 |
B.广东省处于我国东南沿海地震带,地震灾害比较多 |
C.广东省大部分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风进退快慢的不同,往往会在不同的年份形成旱涝灾害 |
D.广东省经济发达,人口密度较大,人类从环境中获取资源数量和向环境中排放的废弃物的数量都比较大 |
7.
我国淮河流域频发洪水,每年都必须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进行抗洪救灾。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淮河多水灾的原因是
①支流多 ②每年南北支流同时进入汛期 ③流域内落差小 ④气候异常 ⑤暴雨频繁
⑥季风活动的年际变化大 ⑦河道弯曲狭窄 ⑧湖泊淤积
【小题2】下列治理淮河水灾的措施,正确的是
【小题1】淮河多水灾的原因是
①支流多 ②每年南北支流同时进入汛期 ③流域内落差小 ④气候异常 ⑤暴雨频繁
⑥季风活动的年际变化大 ⑦河道弯曲狭窄 ⑧湖泊淤积
A.②③④⑥⑦ | B.①③⑤⑦⑧ | C.①③④⑤⑥ | D.②③④⑦⑧ |
A.移民建镇,退田还湖,平垸行洪 |
B.因洪泽湖泥沙淤积严重,截断淮河与洪泽湖的水道联系 |
C.加固大堤,利用京杭运河水道排泄洪水 |
D.上游修建水库,拦蓄洪水;中游修蓄洪分洪工程;下游开挖整治入海入江水道 |
8.
读“我国2009年2月旱灾(阴影区域)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图中受旱灾影响的省区(简称)是:()
【小题2】受此干旱影响最严重的农作物是:()
【小题3】缓解北方的旱情应采取的合理措施是:()
①减少用水量 ②发展节水农业
③跨流域调水 ④大力开发地下水
⑤迁移人口 ⑥培育耐旱农作品种

【小题1】图中受旱灾影响的省区(简称)是:()
A.冀、豫、晋、陕 | B.桂、秦、甘、鲁 |
C.皖、湘、陇、赣 | D.闽、滇、晋、川 |
A.春小麦 | B.冬小麦 |
C.水稻 | D.油菜 |
①减少用水量 ②发展节水农业
③跨流域调水 ④大力开发地下水
⑤迁移人口 ⑥培育耐旱农作品种
A.①③⑤ | B.②④⑤ |
C.②③⑥ | D.③④⑥ |
9.
珠江三角洲近年来城市化速度加快,成为我国重点建设的三大城市群之一,但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也在加大,原因是 ( )
A.寒潮频频南下 |
B.台风登陆次数增多 |
C.人口增长迅速,经济发展快 |
D.人们消费水平提高,排污量增加 |
3.选择题- (共2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单选题:(8道)
选择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