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5题)
1998年3月,装载近19万立方米原油的油轮,在美国阿拉斯加瓦尔迪兹以南的威廉王子海峡触礁(见下图)。大约4万立方米原油泄入海中。油层覆盖面积达3800平方千米,导致300万只海鸟死亡。清污工作历时6个月之久,耗资6.5亿美元,但据专家估计,这其中只有10%的地区适合生物生存,因此,原油泄漏的影响将一直持续很多年。

(1)从上述事例中可看出,沿海工业生产和________是海洋石油污染的主要来源。
(2)海域遭受了石油污染,海洋________将被破坏,从而影响________生存,因此,________也是目前治理海洋污染的重点。
(3)石油污染导致鱼类死亡,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4)阿拉斯加的油轮泄漏事件中的清污方法,能否采取喷洒强效洗涤剂使石油分散的清污方法?
(5)此次石油泄漏,污染物将随洋流向外扩散。请在图上画出箭头表示油膜扩散方向。并回答洋流对海洋污染有何影响?
洞庭湖是长江流域的主要湖泊,也是我国湖泊地区中面积较大的湿地。近年来,由于泥沙淤积和人类围垸等活动的干扰,洞庭湖的湿地生态功能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下图为湿地生态系统的演替示意图。

(1)归纳人类的围垸活动可能给洞庭湖地区生态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
(2)据图提出恢复洞庭湖湿地原有生态功能的主要措施。
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通过卫星遥感图片执法检查,就耕地保护等土地管理问题对县级以上的地方人民政府主要负责人实施问责。凡是地方违法违规土地面积占当年新增建设用地面积15%以上者,将被追究责任,包括主要负责人记大过、降级或撤职。
材料二:目前我国耕地面积只有18.26亿亩,人均耕地面积仅有1.43亩,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40%。近几年来,全国耕地面积减少1亿多亩。从耕地的质量来看我国耕地高产稳产田仅占1/3。
(1)简述我国耕地资源分布特点(2)简析我国耕地减少的主要原因。
(3)根据材料,提出我国保护现有耕地的主要措施。

某企业在甲地(图)开采锰矿并建有电解锰厂,生产过程中需用硫酸和铅;在附近山坡上建有尾矿矿渣库。分析该尾矿矿渣库对环境的潜在危害,并说明为防止这种危害应采取的措施。
东海大桥风电场位于东海大桥以东,将由34台巨大的白色大风车组成,形成一片14平方千米的海上风电示范区,装机容量达100兆瓦,通过海底电缆传回电力,可为10万户家庭提供全部用电,年减排二氧化碳效应相当于5万辆汽车停驶。

(1)按照可再生能源分类,太阳能、风能、水能属于________能源,其中属于新能源的是______。从协调人地关系角度看,人类积极开发新能源的意义是___________。(至少答出两点)
(2)读图回答拉萨和重庆哪个地区更适宜发展太阳能,并结合两地自然条件分别说明理由。
(3)分析上海建设东海大桥风电场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 有利因素________(至少答出两点)。不利因素________。
2.单选题- (共39题)
2011年“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不能够反映的是 ( )
A.可持续发展的阶段性原则 |
B.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原则 |
C.可持续发展的共同性原则 |
D.可持续发展中保护生物多样性 |

目前甲、乙两地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分别是( )
A.旱涝盐碱危害、水土流失严重 |
B.多风沙危害、水资源短缺 |
C.生态破坏严重、多旱涝灾害 |
D.水资源短缺、酸雨危害较严重 |
解决全球变暖问题,需要加强国际合作,下列措施合理的是( )
①发达国家应向发展中国家转让环境保护技术、援助资金 ②发达国家转移高耗能、高污染企业至发展中国家
③发展中国家能源利用效率低,更应该减少排放量 ④发达国家应该承担更多的责任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甲和丙代表的环境问题分别是( )
①寒潮 ②酸雨 ③水土流失 ④土地荒漠化
A.①② | B.③④ | C.②③ | D.①④ |
A.在城市上空形成臭氧空洞 | B.大范围的水体污染 |
C.大规模的酸雨危害 | D.城市大气质量下降 |
①五月将次尽,早秧都未移,雨师懒病藏不出,家家灼火钻乌龟。(宋·章甫《田家苦》)
②江河湖泊中已看不到鱼虾,只长满性喜污浊的蓝绿藻类。(英国·迪克森《后人类》)
③我国的非金属矿,中小企业占90%,技术装备水平比较低,大部分依靠采富济贫维持利润,采矿率相当低,最低只有20%~30%。(中国有色网《目前我国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保护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
④柏油马路横跨在一片“庄稼地”中间,如果这还叫庄稼地的话。方圆十里以内,已经看不见庄稼了,到处都是黄土,坑坑洼洼,高低不整,没有一棵草,没有一点色彩。(《我看到耕地在流泪》
“其民刀耕火种,大抵先砍山田,虽悬崖绝岭,树木尽仆(宋·王禹偁序)”描述的行为会导致________描述的现象出现( )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据观测,地球上空臭氧洞现象最为严重的地方出现在( )
A.青藏高原上空 | B.北极附近上空 |
C.南极附近上空 | D.北美大陆上空 |
泉州市对污染物排放量大的企业集中控制并实行集中污水处理,这一措施说明泉州市( )
A.对每一个生产环节均进行控制,实行清洁生产 |
B.集中控制管理实际上就是即将取缔这些工业 |
C.注重了工业生产的末端处理 |
D.拿大笔资金打“水漂”,搞的是形象工程 |

由于政策原因,我国耕地逐年减少,生态退耕减少耕地比重最大的一年出现在( )
A.1998年 | B.2000年 |
C.2002年 | D.2003年 |


我国在江南丘陵地区修建了大量梯田,下列生态环境的变化哪些不是其直接造成的( )
A.森林减少 | B.生物多样性减少 |
C.水土流失加剧 | D.土壤盐渍化严重 |
中国北方一些大城市附近地区,春季频发扬沙天气的主要原因是( )
A.高压脊过境,下沉气流“冲击”地表,造成就地扬沙 |
B.裸地面积扩大,急行冷锋经过,导致近程扬沙 |
C.西北的沙漠有充足的沙源,盛行风产生远程扬沙 |
D.热岛效应导致强烈的对流,使高空的沙尘降落 |
“南极臭氧空洞不断缩小”这一现象说明( )
A.大气对人类排放的有害气体的自净能力增强 |
B.人类已经不必关心臭氧空洞等环境问题 |
C.环境与发展问题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 |
D.50年后,全球变暖等大气环境问题都将得到解决 |
A.稀有气体、氮氧化物、二氧化碳、可吸入颗粒物、臭氧 |
B.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二氧化碳、可吸入颗粒物、臭氧 |
C.三氧化硫、氮氧化物、一氧化碳、可吸入颗粒物、臭氧 |
D.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可吸入颗粒物、臭氧 |

甲、丙两个地区有共同的生态问题,形成的共同原因最主要是( )
A.降水条件 | B.地质条件 |
C.人为因素 | D.土壤条件 |
关于低碳经济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低碳经济就是指要减少煤炭的燃烧 |
B.低碳经济就是指企业要降低能耗 |
C.低碳经济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 |
D.低碳经济主要是约束企业行为,与消费者无关 |
我国早在1978年颁布的中就已规定:在中国,凡污染和破坏生态环境而对公众的健康、安全、生命以及公私财产等造成危害的均为公害。公害是一种应负刑事责任的罪过。这属于( )
A.通过行政程序直接管理环境 |
B.运用法律武器,依法治理环境 |
C.运用税收、有偿付费等手段间接管理环境 |
D.环境技术管理 |
材料中所述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
A.火山喷发 | B.地壳的抬升 |
C.人类活动释放出大量温室气体 | D.气候冷暖干湿变化 |
A.土地资源是在地形、气候、植被等因素综合作用下形成的不可再生资源 |
B.土地资源在任何情况下均属可再生资源 |
C.土地资源危机在我国主要表现为林地资源比重过大,使耕地资源锐减 |
D.在土地承载力范围内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应属可再生资源 |


科威特境内没有常年有水的河流,淡水资源缺乏,主要原因是( )。
A.深居内陆,降水稀少 | B.工农业发达,用水量大 |
C.国土面积小,径流量小 | D.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信风带控制,降水稀少 |

下列结论的依据,所用图示信息正确的是( )
A.降水稀少且呈条带状分布,使该国植被景观东西延伸南北更替。 |
B.中、东部城市分布较多,故该国中、东部为平原 |
C.位于温带地区,导致该国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 |
D.河流稀少,有内流河,所以该国为内陆国 |

从图中可以看出,野骆驼( )
①曾生活在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区 ②分布范围由亚热带季风区扩展到西北干旱区 ③文献记载区主要在温带草原区和温带荒漠区 ④目前主要分布在陕西和内蒙古交界地区
A.①③ | B.②③ | C.①④ | D.②④ |

针对该现象发生的主要原因,我们人类应采取的对策是( )
①植树造林 ②控制酸性气体排放 ③发展新能源、节能技术等 ④减少氟氯烃等对臭氧层的破坏 ⑤改善能源结构,控制温室气体排放
A.①②③ | B.①③⑤ | C.②③④ | D.③④⑤ |
有关矿产资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矿产资源的特性之一是其非可再生性 |
B.发展中国家因人口多,对矿产资源的消费量大 |
C.全世界消费矿产资源的数量呈快速增长的趋势 |
D.广大的发展中国家也存在着较为严重的资源短缺问题 |
下列关于人类不同时期与自然资源、环境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
A.在早期的采集狩猎经济阶段,人类改造环境的作用较强 |
B.在工业社会阶段,环境问题对人类的威胁并不严重 |
C.在后工业化阶段,产业布局对自然资源的依赖性越来越强 |
D.在工业社会阶段,起主要作用的自然资源是矿产资源 |
①水能是一种间接形式的太阳能 ②水能是一种清洁、无污染的能源 ③水能发电成本较高 ④用水能发电不会带来任何的环境问题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③ |

该地可持续发展趋势最好的时期是( )
A.1985~1990年 | B.1990~1995年 |
C.1995~2000年 | D.2000~2005年 |

针对水土资源的配置情况,为缓解北方地区水资源短缺,经多年研究、论证、规划,我国正在实施的巨大工程是( )
A.长江三峡工程 | B.淮河治理工程 |
C.南水北调工程 | D.西气东输工程 |
3.选择题- (共1题)
“潇湘”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对铁快速生锈进行了创新实验探究,实验设计如下图.
实验操作如下:
①如图所示组装好仪器.
②用锥形瓶收集一瓶氧气,塞上胶塞.在烧杯中倒入少量滴有红墨水的水(水不要加太多,没过导管末端即可).
③打开胶塞,向锥形瓶中快速加入4mL饱和食盐水、2g铁系脱氧剂(主要成分是活性铁粉).塞上胶塞,捏住乳胶管,轻轻摇晃锥形瓶,使悬浊液均匀挂在锥形瓶内壁上.
④将导管放入烧杯中.1分钟后,观察到导管中红色液柱高度超过25mm,锥形瓶内壁呈红褐色.
请回答下列问题:
4.多选题- (共1题)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5道)
单选题:(39道)
选择题:(1道)
多选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2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