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河南大学附属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卷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508298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7/7/19

1.选择题(共10题)

1.
选出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   )
A.游说(shuō) 青荇(xìng)百舸争流(gě)以飨读者(xiǎng)默默彳亍(chì chù)
B.火钵(bō)散佚(shī)共其乏困(gōng)睚眦必报(zì)鸡豚狗彘(zhì)
C.变徵(zhǐ) 瞋目(chēng)切齿拊心(fǔ)忤逆不孝(wǔ)耳濡目染(rú)
D.喋血(dié) 浸渍(zì)衣衫褴褛(jiān)桀骜不驯(ào)绿草如茵(yīn)
2.取小麦幼苗按图①~⑤所示的方法进行处理:①的尖端套上不透光的锡箔小帽;
②将尖端下部用锡箔遮住;③在尖端横向插入玻璃片;④在尖端横向插入琼脂片;
⑤切去幼苗尖端。下列对实验结果的各种描述,正确的是(    )

①     ②      ③    ④     ⑤
3.
下列选项中句式全都是状语后置的一项()
①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②若亡郑有益于君 ③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④使毕使于前 ⑤具告以事 ⑥臣乃得有以报太子 ⑦得复见将军于此 ⑧燕王拜送于庭 ⑨长于臣 ⑩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A.③⑤⑦⑨⑩B.①③④⑥⑧C.②③⑥⑦⑩D.①②⑤⑧⑨
4.
下列选项中句式全都是宾语前置句的一项()
①夫晋,何厌之有 ②今日之事何如 ③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④群臣侍殿上者 ⑤大王来何操 ⑥沛公安在 ⑦客何为者 ⑧以乱易整,不武 ⑨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⑩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②③④⑧⑨
A.①②⑤⑥⑦B.③⑤⑥⑨⑩C.④⑤⑥⑨⑩
5.亚氨基锂(Li2NH)是一种储氢容量高,安全性好的固体储氢材料,其储氢原理可表示为:Li2NH+H2 LiNH2+LiH。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6.
下列对相关课文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烛之武退秦师》记述了烛之武在国家危亡的紧要关头不避个人安危,毅然前往秦国,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利用秦晋矛盾,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说服秦王的过程。
B.《荆轲刺秦王》选自刘向编订的《战国策》,记述了荆轲急公好义,誓死抗暴的英雄壮举,故事波澜壮阔,惊心动魄,扣人心弦。
C.《鸿门宴》作为我国第一部记载详细的编年体史书《史记》中的杰出名篇,叙述项羽、刘邦之间激烈的矛盾冲突,起伏跌宕,刻画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个性鲜明。
D.《烛之武退秦师》选自《左传》,它主要记载了东周前期各国政治、经济、外交和文化等方面的主要事件和重要人物,是研究我国先秦历史很有价值的文献,也是优秀的散文著作。
7.下图表示一项关于生长素的研究实验,以下哪一项关于实验结果的叙述是正确的(    )
 
8.下图表示一项关于生长素的研究实验,以下哪一项关于实验结果的叙述是正确的(    )
 
9.下图表示一项关于生长素的研究实验,以下哪一项关于实验结果的叙述是正确的(    )
 
10.The policeman told me that I had passed the driving test and never in my life _______ so happy and excited.

2.诗歌鉴赏(共2题)

11.
阅读《浪淘沙 北戴河》,回答问题。

浪淘沙 北戴河

***

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   

 往事越千年, 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该词作于1954年夏)

1.作者由秦皇岛外壮阔的海景联想到了什么?
2.“挥鞭”这一瞬间动作,显示了人物的性格是什么。
12.
阅读《沁园春 长沙》,完成下列小题。

沁园春·长沙

***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小题1】这片词描写的景物的总体特点是什么?
【小题2】这片词是从哪些角度来写景的?

3.现代文阅读(共1题)

13.
阅读《记念刘和珍君》选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但段政府就有令,说她们是“暴徒”!   
但接着就有流言,说她们是受人利用的。   
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但是,我还有要说的话。   
我没有亲见;听说她,刘和珍君,那时是欣然前往的。自然,请愿而已,稍有人心者,谁也不会料到有这样的罗网。但竟在执政府前中弹了,从背部入,斜穿心肺,已是致命的创伤,只是没有便死。同去的张静淑君想扶起她,中了四弹,其一是手枪,立仆;同去的杨德群君又想去扶起她,也被击,弹从左肩入,穿胸偏右出,也立仆。但她还能坐起来,一个兵在她头部及胸部猛击两棍,于是死掉了。   
始终微笑的和蔼的刘和珍君确是死掉了,这是真的,有她自己的尸骸为证;沉勇而友爱的杨德群君也死掉了,有她自己的尸骸为证;只有一样沉勇而友爱的张静淑君还在医院里呻吟。当三个女子从容地转辗于文明人所发明的枪弹的攒射中的时候,这是怎样的一个惊心动魄的伟大呵!中国军人的屠戮妇婴的伟绩,八国联军的惩创学生的武功,不幸全被这几缕血痕抹杀了。   
但是中外的杀人者却居然昂起头来,不知道个个脸上有着血污……

时间永是流驶,街市依旧太平,有限的几个生命,在中国是不算什么的,至多,不过供无恶意的闲人以饭后的谈资,或者给有恶意的闲人作“流言”的种子。至于此外的深的意义,我总觉得很寥寥,因为这实在不过是徒手的请愿。人类的血战前行的历史,正如煤的形成,当时用大量的木材,结果却只是一小块,但请愿是不在其中的,更何况是徒手。   
然而既然有了血痕了,当然不觉要扩大。至少,也当浸渍了亲族,师友,爱人的心,纵使时光流驶,洗成绯红,也会在微漠的悲哀中永存微笑的和蔼的旧影。陶潜说过,“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倘能如此,这也就够了。
  七   
我已经说过: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但这回却很有几点出于我的意外。一是当局者竟会这样地凶残,一是流言家竟至如此之下劣,一是中国的女性临难竟能如是之从容。   
我目睹中国女子的办事,是始于去年的,虽然是少数,但看那干练坚决,百折不回的气概,曾经屡次为之感叹。至于这一回在弹雨中互相救助,虽殒身不恤的事实,则更足为中国女子的勇毅,虽遭阴谋秘计,压抑至数千年,而终于没有消亡的明证了。倘要寻求这一次死伤者对于将来的意义,意义就在此罢。   
苟活者在淡红的血色中,会依稀看见微茫的希望;真的猛士,将更奋然而前行。  
呜呼,我说不出话,但以此记念刘和珍君!
【小题1】“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文中引用陶潜诗的作用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用简要的语言概括刘和珍牺牲过程,为什么要详写府门喋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苟活者在淡红的血色中,会依稀看见微茫的希望;真的猛士,将更奋然而前行。”这句话的深刻含义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命题作文(共1题)

14.
请以《那一次,我     》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请先将题目补充完整,并写在答题卷上,然后作文。
②立意自定。
③不少于800字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10道)

    诗歌鉴赏:(2道)

    现代文阅读:(1道)

    命题作文:(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