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届湖北省黄石二中高三适应性考试语文试卷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508170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7/7/18

1.选择题(共6题)

1.
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体/记/果迷/手成春士/一语中
B.熏/样/楷录/开门盗比/味索然
C.床/妹引/肘甲/金蝉脱丽/马可待
D.那/动/染菡/胁肩讳/鞭入里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3.

两个带有绝对值的数的积是(  )

4.

草履虫在生态系统中属于(  )

5.

草履虫在生态系统中属于(  )

6.

草履虫在生态系统中属于(  )

2.诗歌鉴赏(共1题)

7.
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问题。
忆秦娥
刘辰翁
中斋上元客散感旧,赋《忆秦娥》见属,一读凄然。随韵寄情,不觉悲甚。
烧灯节,朝京道上风和雪。风和雪,江山如旧,朝京人绝。
百年短短兴亡别,与君犹对当时月。当时月,照人烛泪,照人梅发
注释:①本词是刘辰翁于南宋灭亡后和邓剡之《忆秦娥》而作。邓剡号中斋,参加过抗元斗争,宋亡后一直未仕。②上元:即上元节,也叫元宵节、烧灯节。南宋的上元节,都城临安热闹非凡。③梅发:白发。
【小题1】上片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写出了怎样的情景?(4分)
【小题2】联系全词看,刘辰翁的“悲”从何而来?(4分)

3.文言文阅读(共1题)

8.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周梅圃君家传
〔清〕姚鼐
梅圃君,长沙人,周氏,讳克开,字乾三,梅圃其自号也。以举人发甘肃,授陇西知县,调宁朔。其为人明晓事理,敢任烦剧,耐勤苦。宁朔属宁夏府,并河有三渠:曰汉来、唐延、大清,皆引河水入渠,以灌民田。唐延渠行地,多沙易漫,君治渠使狭而深,又颇改其水道,渠行得安,而渠有暗洞,以泄水于河,故旱涝皆赖焉。唐延渠暗洞坏,宁夏县吏欲填暗洞,而引唐渠水尽入汉渠,以利宁夏民,而宁朔病矣。君力督工修复旧制,两县皆利。大清渠者,康熙年始设,长三十余里,久而首尾石门皆坏,民失其利,君修复之,皆用日少而成功远。君在宁夏多善政,而治水绩最巨,民以所建曰周公闸、周公桥云。
寻擢贵州都匀知府。从总督吴达善、侍郎钱维城治贵州逆苗狱,用法有失当者,力争无少逊。调贵阳,亦以强直忤巡抚宫兆麟,因公累解职。引见,复授山西蒲州知府,调太原。清厘积狱,修复风峪山堤堰,障山潦,导之入汾,民德之。
累擢至江西吉南道,以过降官,复再擢为浙江粮储道。当是时,王亶望为浙江巡抚。吏以收粮毒民以媚上官者,习为恒矣,君素闻,疾之。至浙,身自誓不取纤毫润,请于巡抚,约与之同心。抚臣姑应曰善,而厌君甚,无术以去之也。反奏誉君才优,粮储常事易治,而其时海塘方急,请移使治海塘。于是调杭嘉湖海防道。君改建海岸石塘,塘大治,被劳疾,卒于任,而王亶望在官卒以贪败。世言苟受君言,岂徒国利,亦其家之安也。君卒后,家贫甚,天下称清吏者,曰周梅圃云。
姚鼐云:梅圃,乾隆间循吏也。夫为循吏传,史臣之职,其法甚严。不居史职,为相知之家作家传,容有泛滥辞焉。余嘉梅圃之治,为之传,取事简,以为后有良史,取吾文以登之列传,当无愧云。
(选自《惜抱轩全集》,有改动)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敢任烦剧:繁重
B.君力督工修复旧制:式样
C.因公解职累:积累
D.为相之家作家传知:交好
【小题2】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周梅圃悉心为民的一组是(3分)
①民失其利,君修复之  ②以强直忤巡抚宫兆麟
③君素闻,疾之 ④而其时海塘方急,请移使治海塘
⑤君改建海岸石塘,塘大治 ⑥君卒后,家贫甚
A.①④⑥B.②③⑥C.①③⑤D.②④⑤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针对唐延渠“多沙易漫”的特点,深谙治水之道的周梅圃采用深挖水道、改变水道走向、修复暗洞泄洪等方法,有效整治了唐延渠。
B.周梅圃廉洁正直,作者虽未明说百姓因此如何感激、爱戴他,但从文中百姓把他主持的治水工程称为周公闸、周公桥就可见一斑。
C.周梅圃就任浙江粮储道后,因为极力反对“毒民”恶政,成为贪官王亶望的眼中钉;调任杭嘉湖海防道后,终因积劳成疾死在任上。
D.作者写作这篇文章,意在以家传的形式彰显传主周梅圃的政绩、人品,同时,期待以后有优秀的史官能将本文收录到正史列传中。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⑴修复风峪山堤堰,障山潦,导之入汾,民德之。(3分)
⑵吏以收粮毒民以媚上官者,习为恒矣。(3分)
⑶世言苟受君言,岂徒国利,亦其家之安也。(3分)
【小题5】用斜线“/”给下面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断句不超过6处)(3分)
陵 未 没 时 使 有 来 报 汉 公 卿 王 侯 皆 奉 觞 上 寿 后 数 日 陵 败 书 闻 主 上 为 之 食 不 甘 味 听 朝 不 怡。大臣忧惧,不知所出。仆窃不自料其卑贱,见主上惨凄怛悼,诚欲效其款款之愚,以为李陵素与士大夫绝甘分少,能得人之死力,虽古名将不过也。   (司马迁《报任安书》)

4.现代文阅读(共1题)

9.
《外国小说欣赏》单元话题“情感”中告诉我们:情感的处理,节制胜于放纵。并不是作者越大力气煽情,读者就越能被感动得热泪盈眶。相反,适当的隐忍和节制,让小说情节和人物自己说话,会起到更好的效果。在《礼拜二午睡时刻》中,我们可以看到作者马尔克斯表现出的对感情抒发的节制。
请对以下给出的《礼拜二午睡时刻》中任一人物话语进行赏析,品评人物话语中蕴含的深层情感。(4分)
1、快到小镇时,母亲对女儿说的话:你要是还有什么事,现在赶快做好!”“往后就是渴死了,你也别喝水。尤其不许哭。”
2、母亲要带女儿去墓地拜祭时,神父看到大街上乱哄哄的反常样子后说的话:等一会儿走吧”“等到太阳落山再去吧!”
我选(),

5.语言表达(共2题)

10.
阅读下面的材料,如果你是易中天的支持者,请你仿照对方(划横线句子)的句式反驳对方的观点,句子结构大体一致即可。
易中天在央视《百家讲坛》上一品三国,便品出粉丝无数,也让《品三国》的版权在拍卖声中得到140万的高价。随之掌声纷至沓来,口水接踵而至;网络论坛更是众说纷纭,几组关键词也逐渐浮出水面:崇高、庸俗、学术性、大众化、严肃性、娱乐化……发人深省。有人认为:易中天混嚼三国,把三国”变成了肥皂剧,既不能显示知识,也不能显示文化,更不能显示学术的严肃性。
11.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在横线处概括出作者的观点。不超过12字。(6分)
文化虽然不能也不可能在组织上“入世”,但在思想上匀已念上和态度上,却必须入,也应该入。怎么入?与世界文明接轨。在这个问题上,我的观点是:   ▲     ▲  。也就是说,文化,还得是各个民族自己的;文明,则必须也只属于全人类。文化与文明,有什么不同?说到底,文化表现为方式,文明体现着价值。任何文明的背后,都有价值观来支撑。一个人的行为举止,一旦违背这种价值观,就会被视为“不文明”。比方说,以平等为价值观,则一切歧视(包括种族歧视、性别歧视、身份歧视),就不文明。由平等的价值观,又可以推出尊重他人的道德准则,因此,在公共场合大声喧哗、随地吐痰,也不文明。至于如何实现这些价值,不同民族,不同时代,有不同的方式。比如同为尊重,举案齐眉是一种方式,女士优先也是一种。这就是文化。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6道)

    诗歌鉴赏:(1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1道)

    语言表达:(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