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8题)
1.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汜(fán)南 攒(cuán)射沁(qìng)园春青荇(xìng) |
B.浸(jìn)渍 菲(fěi)薄 揕(zhèn)之 阙(quē)秦 |
C.逢(páng)孙 骨髓(suí) 不惮(dàn) 鲰(zōu)生 |
D.扼腕(wàn)解剖(pōu)匕(bì)首 杯杓(sháo) |
4.
下面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论语》成书于春秋战国之际,是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集中体现了孔子在政治、伦理、哲学、教育等方面的思想,是儒家最重要的经典著作。书中提出“仁者爱人”的思想,怎样达到这种“仁”呢?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B.《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国别体著作,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主要记载东周前期二百四五十年间各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方面的重要事件和人物,既是很有价值的历史文献,也是优秀的散文著作。 |
C.巴金是我国著名的现当代作家,创作的小说有“激流三部曲” 《家》、《春》、《秋》和“爱情三部曲” 《雾》、《雨》、《电》等。散文代表作有五卷本《随想录》。 |
D.《大卫·科波菲尔》是英国小说家查尔斯·狄更斯的代表作,包含了作家本人的许多生活事实。小说自始至终采用第一人称叙事,每一个读者都会从天真无邪的大卫身上唤回对自己童年的回忆。 |
2.现代文阅读- (共2题)
9.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18分)
有一种爱像海绵
李丹崖
男人独自一个人走在大街上,耷拉着脑袋,他不敢目视前方,生怕遇见熟人,问他为什么没去上班。男人失业几天了,在街上转了几天,一直没有找到新的工作。
他是多么需要一份工作啊!老婆三年前就下岗了,一个人在小区门口支了一个水果摊贴补家用,儿子的学费和生活费全部由他来供应。儿子的成绩一直在整个年级名列前茅,更令他骄傲的是,儿子写得一手好作文,每次都被老师当做范文在课堂上朗读。回到家里,儿子还亲自朗读第二遍,给他和妻子听。听儿子朗读作文就变成了生活中最快乐的事情。
他心里清楚,儿子的作文成绩这么好,除去儿子自身的天分外,还与他每周都给儿子买一本童话书有关,那些童话书或多或少地启发了儿子的想象力,让儿子总能语出惊人。如今,连工作也丢了,恐怕10元一本的童话书今后也要给儿子“断奶”了。
不!绝对不能!这种想法刚一在脑海里打了个转儿,就立马被自己推翻了。自己心里再苦,也不能表现在儿子身上,想到这里,他咬咬牙,从报刊亭买了最新一期的童话书。
他一路想了很久,该怎样对家人说呢?没办法,只有再瞒一天了,明天继续想办法。这样想着,男人掏出了钥匙。
刚刚推开家门,儿子就冲过来抱住了自己的腿,大声说,爸爸,你回来了,我的作文又被当成范文朗读了,来,我读给你听!妻子则从厨房里端着一碟菜走了出来,说:“赶紧洗洗手吃饭吧”。于是,一家人像往常一样温馨吃起了晚饭。
晚饭后,儿子开始给他朗读起自己的作文来《水在爸爸的肩头“唱歌”》。在这篇作文中,儿子这样写道:我非常希望能像张明一样,有一个送水工的父亲。每一个父亲的肩膀,都曾是儿子的“战场”,如今,孩子长大了,爸爸扛起一桶水,像扛起张明一样,咣当咣当的水花声,调皮地在自己的肩头‘唱歌’,这样的肩膀很健硕,这样的肩膀不寂寞。”
他灵机一动,儿子的作文正提醒了他,他恰巧可以趁此机会做一个送水工,苦是苦了点,但是,孩子乐意,又能下得了台,岂不是一举两得吗!
第二天下班,他是满面笑容地扛着一桶水走进家门的,儿子高兴地向他竖起大拇指,说爸爸真棒!妻子也笑容可掬地拧了一下儿子的小脸说:“看,爸爸多疼你,为了满足你的愿望,把自己的工作都辞了!”
儿子的眼泪,直在眼圈打转儿。他赶紧呵斥妻子,说什么呢?看,都把孩子给弄哭了。
“爸爸,我这不是哭,我这是高兴的。”儿子擦干了眼泪说。
尽管男人很累,但是,男人觉得很满足,妻子和儿子没有发现一丝异常的迹象。
男人从此就开始当了一名送水工,一干就是一年半,一年半后,他贷款在儿子的附近开了一家饭馆,由于靠近学区,生意逐渐做得风生水起,日子也逐渐过得殷实起来。
一天清晨,饭馆刚刚开门,邮递员就送来了一个厚厚的信封。信封上写着儿子的名字,拆开一看,才知道是儿子的作文发表了。顾不上准备饭菜,他就迫不及待地看起儿子的作文来。儿子的这篇作文名字题为“有一种爱像海绵”。文章没看完,他的泪就像泉眼一样汩汩地挂满了双颊。儿子的作文最后一段是这样写的——
一年以来,我和妈妈一直为自己那篇造假的作文感到不安,好在爸爸没有发现什么,只是我每次看到爸爸被汗水浸透的背心,我就会禁不住一阵阵心酸,我一直感觉,爸爸就像一块海绵……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10年第9期,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
E. 儿子看到自己的父亲做了送水工,心里其实并不高兴,流下了伤心的泪水,但他很懂事,怕父亲会伤心,所以没有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
【小题2】小说中的父亲具有什么样的性格?请简要概述。(4分)
【小题3】儿子的“作文”在小说中起到了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小题4】结合全文内容,谈谈像海绵一样的爱的内涵。联系生活,谈谈你对这种爱的认识。(6分)
有一种爱像海绵
李丹崖
男人独自一个人走在大街上,耷拉着脑袋,他不敢目视前方,生怕遇见熟人,问他为什么没去上班。男人失业几天了,在街上转了几天,一直没有找到新的工作。
他是多么需要一份工作啊!老婆三年前就下岗了,一个人在小区门口支了一个水果摊贴补家用,儿子的学费和生活费全部由他来供应。儿子的成绩一直在整个年级名列前茅,更令他骄傲的是,儿子写得一手好作文,每次都被老师当做范文在课堂上朗读。回到家里,儿子还亲自朗读第二遍,给他和妻子听。听儿子朗读作文就变成了生活中最快乐的事情。
他心里清楚,儿子的作文成绩这么好,除去儿子自身的天分外,还与他每周都给儿子买一本童话书有关,那些童话书或多或少地启发了儿子的想象力,让儿子总能语出惊人。如今,连工作也丢了,恐怕10元一本的童话书今后也要给儿子“断奶”了。
不!绝对不能!这种想法刚一在脑海里打了个转儿,就立马被自己推翻了。自己心里再苦,也不能表现在儿子身上,想到这里,他咬咬牙,从报刊亭买了最新一期的童话书。
他一路想了很久,该怎样对家人说呢?没办法,只有再瞒一天了,明天继续想办法。这样想着,男人掏出了钥匙。
刚刚推开家门,儿子就冲过来抱住了自己的腿,大声说,爸爸,你回来了,我的作文又被当成范文朗读了,来,我读给你听!妻子则从厨房里端着一碟菜走了出来,说:“赶紧洗洗手吃饭吧”。于是,一家人像往常一样温馨吃起了晚饭。
晚饭后,儿子开始给他朗读起自己的作文来《水在爸爸的肩头“唱歌”》。在这篇作文中,儿子这样写道:我非常希望能像张明一样,有一个送水工的父亲。每一个父亲的肩膀,都曾是儿子的“战场”,如今,孩子长大了,爸爸扛起一桶水,像扛起张明一样,咣当咣当的水花声,调皮地在自己的肩头‘唱歌’,这样的肩膀很健硕,这样的肩膀不寂寞。”
他灵机一动,儿子的作文正提醒了他,他恰巧可以趁此机会做一个送水工,苦是苦了点,但是,孩子乐意,又能下得了台,岂不是一举两得吗!
第二天下班,他是满面笑容地扛着一桶水走进家门的,儿子高兴地向他竖起大拇指,说爸爸真棒!妻子也笑容可掬地拧了一下儿子的小脸说:“看,爸爸多疼你,为了满足你的愿望,把自己的工作都辞了!”
儿子的眼泪,直在眼圈打转儿。他赶紧呵斥妻子,说什么呢?看,都把孩子给弄哭了。
“爸爸,我这不是哭,我这是高兴的。”儿子擦干了眼泪说。
尽管男人很累,但是,男人觉得很满足,妻子和儿子没有发现一丝异常的迹象。
男人从此就开始当了一名送水工,一干就是一年半,一年半后,他贷款在儿子的附近开了一家饭馆,由于靠近学区,生意逐渐做得风生水起,日子也逐渐过得殷实起来。
一天清晨,饭馆刚刚开门,邮递员就送来了一个厚厚的信封。信封上写着儿子的名字,拆开一看,才知道是儿子的作文发表了。顾不上准备饭菜,他就迫不及待地看起儿子的作文来。儿子的这篇作文名字题为“有一种爱像海绵”。文章没看完,他的泪就像泉眼一样汩汩地挂满了双颊。儿子的作文最后一段是这样写的——
一年以来,我和妈妈一直为自己那篇造假的作文感到不安,好在爸爸没有发现什么,只是我每次看到爸爸被汗水浸透的背心,我就会禁不住一阵阵心酸,我一直感觉,爸爸就像一块海绵……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10年第9期,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
A.父亲下岗后,刻意对家人隐瞒了他下岗的事,以免家人担心,他想尽快找一个工作,支撑起这个困难的家。 |
B.妻子和孩子并不知道父亲下岗的事,父亲成功地骗过了家人,一家人像往常一样温馨地吃起了晚饭。 |
C.父亲心里清楚,他从小给孩子买童话杂志对孩子写作有一定的帮助,这也是他决定继续买这本杂志的原因。 |
D.儿子在作文中写到张明有一个做送水工的父亲,他很羡慕。表明他希望自己的父亲也能够去做送水工。 |
【小题2】小说中的父亲具有什么样的性格?请简要概述。(4分)
【小题3】儿子的“作文”在小说中起到了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小题4】结合全文内容,谈谈像海绵一样的爱的内涵。联系生活,谈谈你对这种爱的认识。(6分)
10.
阅读《记念刘和珍君》,完成后面题目。
时间永是流逝,街市依旧太平,有限的几个生命,在中国是不算什么的,至多,不过供无恶意的闲人以饭后的谈资,或者给有恶意的闲人作“流言”的种子。至于此外的深的意义,我总觉得很寥寥,因为这实在不过是徒手的请愿。人类的血战前行的历史,正如煤的形成,当时用大量的木材,结果却只是一小块,但请愿是不在其中的,更何况是徒手。
【小题1】作者用“煤的形成”来比喻人类血战前行的历史,这个比喻主要表明( ) (2分)
【小题2】这段话表达作者主要的观点是( ) (2分)
时间永是流逝,街市依旧太平,有限的几个生命,在中国是不算什么的,至多,不过供无恶意的闲人以饭后的谈资,或者给有恶意的闲人作“流言”的种子。至于此外的深的意义,我总觉得很寥寥,因为这实在不过是徒手的请愿。人类的血战前行的历史,正如煤的形成,当时用大量的木材,结果却只是一小块,但请愿是不在其中的,更何况是徒手。
【小题1】作者用“煤的形成”来比喻人类血战前行的历史,这个比喻主要表明( ) (2分)
A.人类历史的前进步履艰难的 |
B.人类进步是很缓慢的,其前进不一定经过流血斗争 |
C.作为推动历史前进的流血斗争有无数次,但历史前进还是缓慢的 |
D.人类要前进非靠流血斗争不可 |
A.支持徒手请愿 | B.反对请愿 |
C.“3·18”徒手请愿没有什么意义 | D.不赞成用请愿的方式向反动派斗争 |
3.命题作文-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8道)
现代文阅读:(2道)
命题作文:(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