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江西省九江市第一次高考模拟统一考试语文试卷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507866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3/9/26

1.选择题(共2题)

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都正确的一组是
A.口讷(nè)和弦(xuán)惩罚(chénɡ)吞文咽(yàn)理
B.胆怯(qiè)招徕(lái)讥诮(qiào)性格粗犷(ɡuǎnɡ)
C.晕(yùn)船追溯(shuò)临帖(tiè)毋庸置疑(wù)
D.符(fú)合肋(lè)骨因为(wèi)焚(fén)琴煮鹤
2.
为下面的句子重新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阅读经典作品,目标是    ,所以,我们要   ,     
①进入大师的精神天地
②从大师那里吸取思想的力量
⑤体察与探求大师是如何思考的
③把阅读的层次再提高一点
④努力把握经典作品的思想精髓
A.①②④⑤③B.①②③④⑤C.②①④③⑤D.②①⑤④③

2.现代文阅读(共1题)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9分,每小题3分)
孔子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节选)
梁漱溟
中国古人理性早启,文化早熟,一贯地好讲情理,而孔子则是其关键性的人物。
往者夏曾佑著《中国古代史》,有云“孔子一身直为中国政教之原,中国历史孔子一人之历史而已”。柳诒微著《中国文化史》,有云“孔子者中国文化之中心;无孔子则无中国文化。自孔子以前数千年之文化赖孔子而传,自孔子以后数千年之文化赖孔子而开”。两先生之言几若一致,而柳先生所说却较明确。
社会大于个人,个人出自社会;不能把任何一个人看得太高太大,脱离实际。一社会都有其历史背景,一切所表现的事物莫不从过去历史演变而来。一切创造莫不有所因袭而成,无因袭即无创造。
事物经过亦正是这样的。说“孔子以前数千年文化赖孔子而传”者,古先的文化不能不靠典籍文字以保有传递于后,而传于后的我们这些典籍如诗、书、礼、乐、易、春秋不全是经过孔子之手整理一道,用以教人而传下来的吗?其他有些传授是靠人的,如射、御、习礼、作乐之类,同为当时文化内容,同在当时孔门教学之中。从事传习古文化者难说就只孔子一人。但孔子好古敏求,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殆为人所不及。
无疑,凡我所说的情理和理性充分地寓乎那古经书中,却惜学徒们,尤其后世学徒们总把功夫用在讲解记诵书文上,鲜能回到自家身心生活上有所体认和存养,就不能真切地接续发挥理性主义。从汉唐以至清代,其代表儒家者不过是经学家而已。宋儒明儒比较能在身心性命上理会孔门之学,但亦限于环境条件不能大有所发挥。凡此都缘理性之启,文化之熟过早,是不能责怪后人的。
说孔子以后数千年文化赖孔子而开者,其根本点就在二千五百年来大有异乎世界各方,不以宗教为中心的中国文化端赖孔子而开之。或认真说:二千五百年来中国文化是不以环绕着某一宗教为中心而发展的,寻其所从来者盖甚早甚早。而其局面之得以开展稳定则在孔子。再申言之:一贯好讲情理,富有理性色彩的中国社会文化生活,端由孔子奠其基础。
试分层作些说明如下:
(1)当周秦之际诸子百家争鸣,孔子显然只是一学派的创始者,如同老子所代表的道家,或以墨子为首的墨家那样。客观上从未被人作宗教看待。
(2)然而这派的学风和其教导于人的,十分适合社会需要,到汉以后发展流布,其在社会上所起的作用却渐渐等若一种宗教。同时,亦因历代统治阶层加以利用,摹仿着宗教去装扮它。
(3)从本质上说,它(儒家)不是宗教,而是人生实践之学,正如他们所说“践形尽性”,就是了。践人之形,尽人之性,这是什么?这是道德。上文说了,道德之真在自觉自律;而宗教信徒却接受规范于外,与此相反。
(4)兹且举孔子如何教人自觉自律的事例以为明证:子贡欲去告朔之饩羊,孔子只婉叹地说:“赐也,尔爱其羊,我爱其礼!”指出彼此之观点不同,而不作何断案。宗教上总有许多礼,儒家同样极重视礼;但在孔门竟可以随意拿来讨论改作。这就是理性主义,一反乎宗教的迷信与独断。
【小题1】下列对作者关于“孔子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的观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是孔子才使中国古人理性早启,一贯地好讲情理;中国古代文化早熟,而没有环绕着某一宗教为中心而发展。
B.孔子者中国文化之中心;无孔子则无中国文化。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中国历史就是孔子一人的历史而已。
C.传于后的古先的文化如诗、书、礼、乐、易、春秋这些典籍虽然不全是经过孔子之手整理的,但还是传了下来并且用以教人。
D.二千五百年来,大有异乎世界各方,一贯好讲情理,富有理性色彩的中国社会文化生活,端由孔子奠其基础。
【小题2】(小题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孔子作为传习古文化者,好古敏求,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当时列入孔门教学的内容还有射、御、习礼、作乐等这些靠人传授的文化。
B.孔子之后的学徒们只能算是经学家而已,因为他们只重讲解记诵书文,鲜能回到自家身心生活上有所体认和存养,不能真切地接续发挥理性主义。
C.儒家的本质是人生实践之学。他们所说“践形尽性”,就是道德,而道德之真就在自觉自律,不像宗教信徒接受规范于外。
D.作者举孔子教育子贡的事例,说明儒家虽然重视礼,但可以随意拿来讨论改作,这是一种反乎宗教的迷信与独断的自觉自律的理性主义。
【小题3】(小题3)从全文看,下列表述不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A.一切创造莫不有所因袭而成,孔子整理典籍文字为后人以保有传递古先的文化,在这些古经书中还充分地寄寓了情理和理性。
B.社会大于个人,不能把任何一个人看得太高太大,脱离实际。说孔子“一身直为中国政教之原”,就是否定了人民才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事实。
C.中国古代理性之启,文化之熟过早,孔子起到了关键作用。但到了宋、明时期不能大有所发挥,这与当时的环境条件有关。
D.儒家的学风和其教导于人的,十分适合社会需要,后虽经历代统治阶层加以利用,摹仿着宗教去装扮它,但始终没有成为一种宗教。

3.语言表达(共1题)

4.
每个人的青春都有不同的色彩,你的青春有什么独特的色彩呢?请以“青春的色彩”为题,写一篇短文。要求:(1)内容紧扣文题。(2)以抒情为主,情景交融。(3)运用比喻、夸张两种修辞手法。(4)不少于200字。

4.命题作文(共1题)

5.
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50分)
从前,“慢”是成事的基础——“欲速则不达”:好汤得靠“慢火”炖煮,健康要从“细嚼慢咽”开始,“慢工要出细活”更是品质的保障,总之,“一切慢慢来!快了出错划不来”!
现在快是前进的动力——有“方便面”就不怕肚子饿,有“高速公路”“高速铁路”就不怕塞车,有“宽频”就不怕资料下载中断,有“速递”就不怕礼物交寄太晚。身边的事物都告诉我们: “快! 否则你就赶不上时代! ”不同的时代总有不同的想法,但“慢”在今天是否已经过时?“快”在今天又是否真的必要?
试以“快与慢”为题,阐述自己的观点。要求:(1)写议论文或记叙文。(2)不少于700字。(3)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2道)

    现代文阅读:(1道)

    语言表达:(1道)

    命题作文:(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