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3题)
1.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油橄榄为著名的油料树种,其果实榨成的橄榄油被誉为“飘香的软黄金”,应用广泛。油橄榄是常绿乔木,喜光、怕湿,最低气温低于-8℃易受冻害。原产地为地中海沿岸,亚热带国家和地区均有引种。经过广泛试种,位于四川西南部的西昌市被认为是我国油橄榄最佳生长区之一。近年来,在政府的倡导下,西昌市开始大规模种植油橄榄,其种植基地多分布在安宁河谷。下图示意四川西南部及周边地区。

(1)说明西昌市安宁河谷有利于油橄榄种植的气候条件。
(2)分析当地政府倡导大规模种植油橄榄的主要原因。
油橄榄为著名的油料树种,其果实榨成的橄榄油被誉为“飘香的软黄金”,应用广泛。油橄榄是常绿乔木,喜光、怕湿,最低气温低于-8℃易受冻害。原产地为地中海沿岸,亚热带国家和地区均有引种。经过广泛试种,位于四川西南部的西昌市被认为是我国油橄榄最佳生长区之一。近年来,在政府的倡导下,西昌市开始大规模种植油橄榄,其种植基地多分布在安宁河谷。下图示意四川西南部及周边地区。

(1)说明西昌市安宁河谷有利于油橄榄种植的气候条件。
(2)分析当地政府倡导大规模种植油橄榄的主要原因。
2.
(题文)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下图为我国河西走廊局部区域图。

材料二 图示区域雪山、草原、碧水、沙漠相映成趣,既具有南国风韵,又具有塞上风情,所以留下了“不望祁连山顶雪,错将张掖认江南”的佳句。
(1)简析图示区域“雪山、草原、碧水、沙漠”景观形成的地理条件。
(2)分析河西走廊发展农业的优势自然条件。在发展农业的过程中,可能产生哪些环境问题?
(3)该区域工业也极具特色,请列举该地区典型的两类工业部门,并选其中一类工业说明发展的优势条件。
材料一 下图为我国河西走廊局部区域图。

材料二 图示区域雪山、草原、碧水、沙漠相映成趣,既具有南国风韵,又具有塞上风情,所以留下了“不望祁连山顶雪,错将张掖认江南”的佳句。
(1)简析图示区域“雪山、草原、碧水、沙漠”景观形成的地理条件。
(2)分析河西走廊发展农业的优势自然条件。在发展农业的过程中,可能产生哪些环境问题?
(3)该区域工业也极具特色,请列举该地区典型的两类工业部门,并选其中一类工业说明发展的优势条件。
3.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说明该沙漠地区“在春季一派草原景象”原因。
(2)分析该沙漠冬季有利于雾凇出现的条件。
(3)简述冬季雾凇及积雪对该地区生态系统的稳定所带来的积极影响。
荒漠植被在防风固沙及维持荒漠生态系统的稳定等方面有重要作用。下图所示沙漠G为我国最大的固定半固定沙漠,年降水量在150mm左右,冬季有稳定积雪覆盖。植被较其他沙漠茂密,但植被覆盖率年内差异较大,主要植被有多年生灌木、一年生和短命植物,在春季一派草原景象。
雾凇通称“树挂”,是水汽遇冷凝结在枝叶上形成的的冰晶。该沙漠地区冬季常出现雾凇现象,雾凇的出现与该地温度、湿度、风速气象条件关系密切。观察发现雾凇在日出后2小时内大部分飘落到雪面,较我国吉林地区持续时间短。研究表明,冬季雾凇和积雪覆盖对于该沙漠地区生态系统的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

(1)说明该沙漠地区“在春季一派草原景象”原因。
(2)分析该沙漠冬季有利于雾凇出现的条件。
(3)简述冬季雾凇及积雪对该地区生态系统的稳定所带来的积极影响。
2.单选题- (共12题)
4.
盐按照原料来源可分为4类:海盐、湖盐、井盐和矿盐。以海水为原料晒制而得的盐叫作海盐;从盐湖中直接采出的盐和以盐湖卤水为原料在盐田中晒制而成的盐叫作湖盐;通过打井的方式抽取地下卤水进而制成的盐叫作井盐;开采岩盐矿床制得的盐叫作矿盐。由于岩盐矿床有时与天然卤水盐矿共存,加之开采岩盐矿床钻井水溶法的问世,故又有井盐和矿盐的合称——井矿盐,或泛称为矿盐。读我国陆上主要大、中型盐矿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我国盐矿分布特征是
【小题2】我国的海盐产量居世界首位。下列有关海盐的说法,正确的是
【小题3】四川井矿盐开发历史悠久。推测四川盐业资源的形成条件是

【小题1】我国盐矿分布特征是
A.东部产海盐,西部产湖盐,中部产井矿盐 |
B.东部产海盐,西部产井矿盐,中部产湖盐 |
C.东部产湖盐,西部产井矿盐,中部产海盐 |
D.东部产井矿盐,西部产湖盐,中部产海盐 |
A.淮河以北各海盐场,冬季为淡产季节,其他三季为高产季节 |
B.东南沿海的海盐场,高产期基本上在春季 |
C.南海及北部湾地区的海盐场,高产期为冬季 |
D.我国南方海区蒸发旺盛,盐场规模比北方大 |
A.现代盐湖广泛发育 |
B.在潮湿气候带更有利于井盐矿的形成 |
C.岩盐矿埋藏浅,便于开采 |
D.宽缓的向斜、低背斜区等地势较低处沉积作用强 |
5.
下为我国某区域简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图示区域被我国一条著名山脉穿过,据图判断该山脉的走向是( )
【小题2】图中R河流经的区域大部分为( )
① 半湿润 ② 半干旱地区 ③ 畜牧业为主 ④ 种植业为主
【小题3】图中R河一年中有两次洪峰,正常年份因该出现在( )

【小题1】图示区域被我国一条著名山脉穿过,据图判断该山脉的走向是( )
A.南北走向 | B.东西走向 | C.东北—西南走向 | D.西北—东南走向 |
① 半湿润 ② 半干旱地区 ③ 畜牧业为主 ④ 种植业为主
A.① ③ | B.① ④ | C.② ③ | D.② ④ |
A.3月和6月 | B.4月和6月 | C.5月和8月 | D.6月和9月 |
6.
一直以来,我国鼓励东部工业向中、西部转移,但见效不明显。下图是我国部分地区净产业转移(转入量一转出量)和净碳排放转移(转入量一转出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制约我国东部工业向西部转移的因素有( )
①东部的交通条件 ②东部的产业集聚效应
③西部的资源状况 ④西部的劳动力价格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④
【小题2】图中( )
A. 东部沿海以低污染产业转出为主
B. 中部地区以高污染产业转入为主
C. 京津地区以低污染产业转入为主
D. 西北地区以高污染产业转出为主

【小题1】制约我国东部工业向西部转移的因素有( )
①东部的交通条件 ②东部的产业集聚效应
③西部的资源状况 ④西部的劳动力价格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④
【小题2】图中( )
A. 东部沿海以低污染产业转出为主
B. 中部地区以高污染产业转入为主
C. 京津地区以低污染产业转入为主
D. 西北地区以高污染产业转出为主
7.
读我国风能资源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下列关于图中①②③④四地风能丰富与否及其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地风能丰富是由于接近冬季风的源地
②地风能较贫乏是由于岩石裸露,下垫面摩擦力大
③地风能较丰富是由于地处沿海
④地风能较贫乏是由于距海遥远
【小题2】图中M地区具有较大发展潜力的新能源是

【小题1】下列关于图中①②③④四地风能丰富与否及其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地风能丰富是由于接近冬季风的源地
②地风能较贫乏是由于岩石裸露,下垫面摩擦力大
③地风能较丰富是由于地处沿海
④地风能较贫乏是由于距海遥远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A.太阳能、地热能和风能 | B.太阳能、风能和沼气 |
C.地热能、风能和沼气 | D.太阳能、地热能和水能 |
8.
龙江特大桥(下图所示)是滇西边境的一座地标性建筑,是西南丝绸古道上新添的一道彩虹。大桥全长2 470多米,一头连着高黎贡山,一头连着边城腾冲,横跨龙川江。经过近5年建设,这座应用了多项国内首创技术的亚洲山区跨度最大的钢箱梁悬索桥,于2016年4月建成通车。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该桥5~10月多云雾的主要原因是
【小题2】针对大桥区域复杂的地质条件,桥梁设计与建材使用重点考虑的最大难题是

【小题1】该桥5~10月多云雾的主要原因是
A.昆明准静止锋控制 | B.孟加拉湾暖湿气流影响 |
C.汽车尾气排放量大 | D.西南地区地形复杂,对流旺盛 |
A.防震 | B.防高原冻土 | C.防河谷洪水 | D.防水土流失 |
9.
河套灌区位于阴山与黄河之间,是引黄河水灌溉形成的农业区。黄河水经农田灌溉后流入乌梁素海占其入湖水量的79.7%,而湖泊水体的减少主要是乌梁素海泄水闸排入黄河以及水体蒸发等。下面左图为河套灌区地形图,右图为乌梁素海面积及明水面积变化示意图(明水面积即无水生植物被覆盖的水域),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关于左图所示阴山地区的地理环境描述正确的是
【小题2】根据图文资料,关于乌梁素海湖泊面积变化原因可能是
①为减轻凌汛大量蓄水 ②泥沙淤积 ③湖泊水体富营养化 ④过量灌溉后过量排放入湖使湖水增多

【小题1】关于左图所示阴山地区的地理环境描述正确的是
A.山顶终年积雪 |
B.山地北侧河流最终可入北冰洋,南侧河流最终可入太平洋 |
C.北坡受风力侵蚀作用强,南坡受流水侵蚀作用强 |
D.山地北麓为温带草原带,南麓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
①为减轻凌汛大量蓄水 ②泥沙淤积 ③湖泊水体富营养化 ④过量灌溉后过量排放入湖使湖水增多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③ | D.③④ |
10.
有效灌溉面积是指灌溉工程能够进行正常灌溉的水田和旱地面积之和。有效灌溉面积比例是指有效灌溉的耕地面积占耕地总面积的比重,它是反映农田水利建设的重要指标。下表为我国四个省区(海南、山东、黑龙江、新疆)2013年的相关数据,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四省区有效灌溉面积比例有明显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①降水的差异 ②地形的差异 ③劳动力数量的差异④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小题2】表中乙、丁两省区最主要的经济作物分别是( )

【小题1】四省区有效灌溉面积比例有明显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①降水的差异 ②地形的差异 ③劳动力数量的差异④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④ | D.③④ |
A.花生、甜菜 | B.油橄榄、春小麦 | C.油菜、黄麻 | D.棉花、天然橡胶 |
11.
“回南天”是指初春时节冷空气退却,暖湿气流迅速增强,致使当地气温回升,空气湿度接近饱和,低温物体表面水珠密布的一种天气现象。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我国最容易出现“回南天”的地区是( )
【小题2】可能加强“回南天”现象的天气系统是( )
【小题3】“回南天”结束后,我国( )
【小题1】我国最容易出现“回南天”的地区是( )
A.华南地区 | B.江淮地区 | C.华北地区 | D.东北地区 |
A.台风 | B.冷锋 | C.反气旋 | D.准静止锋 |
A.长江流域即将进入伏旱 | B.华北地区将迎来多风沙天气 |
C.江淮地区即将进入梅雨 | D.东北地区将迎来多雷雨天气 |
12.

【小题1】合江县荔枝主产区的冬季气温接近岭南地区,其形成的主导因素是( )
【小题2】合江县荔枝的市场售价比岭南同类品种高2~3倍,是因为( )
【小题3】唐诗曰“锦江(今成都市)近西烟水绿,新雨山头荔枝熟”。但如今四川荔枝产业仅分布在合江县,造成该空间变化的原因可能是( )
荔枝口味鲜美,但极不耐储藏。荔枝树的生长喜温暖,不耐冰雪霜冻,极端低温若低于-2 ℃,则来年基本绝收。合江县位于四川盆地南缘三江交汇的河谷处,与岭南的荔枝主产区相距400余千米,是荔枝种植的一块“飞地”。
如下图示意合江县地理位置。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合江县荔枝主产区的冬季气温接近岭南地区,其形成的主导因素是( )
A.大气环流 | B.海陆分布 | C.地形 | D.纬度因素 |
A.荔枝生长期长,上市晚 | B.气温日较差大,荔枝甜度高 |
C.光热充足,荔枝品质好 | D.灌溉水源充足,荔枝水分大 |
A.市场需求的变化 | B.生产结构的调整 |
C.饮食习惯的改变 | D.气候条件的变化 |
13.
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图示地区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在春季的主要有
①干旱 ②台风 ③凌汛 ④泥石流⑤寒潮
【小题2】适宜在图示平原地区大面积种植的农作物有
【小题3】改造黄淮海平原大面积的中低产田,应采取的措施是
①合理排灌,防止土壤次生盐碱化 ②大量施用有机服,改良红壤 ③兴修水利,减少旱涝灾害 ④实施平原绿化工 程

【小题1】图示地区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在春季的主要有
①干旱 ②台风 ③凌汛 ④泥石流⑤寒潮
A.①② | B.①③⑤ | C.③④⑤ | D.②③④ |
A.水稻、油菜、茶叶 | B.春小麦、亚麻、甜菜 |
C.棉花、玉米、甘蔗 | D.冬小麦、棉花、花生 |
①合理排灌,防止土壤次生盐碱化 ②大量施用有机服,改良红壤 ③兴修水利,减少旱涝灾害 ④实施平原绿化工 程
A.①③④ | B.②③④ | C.①②③ | D.①②④ |
14.
读下图《某洞穴剖面景观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图中所表示的地形景观是在
【小题2】该地形景观在我国四大高原中有广泛分布的是

【小题1】图中所表示的地形景观是在
A.石灰岩分布地区 | B.花岗岩分布地区 |
C.玄武岩分布地区 | D.片麻岩分布地区 |
A.云贵高原 | B.黄土高原 | C.青藏高原 | D.内蒙古高原 |
15.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人口迁移日益活跃,中西部地区人口长期主要向东部地区的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及京津地区集聚。但近年来,我国人口迁移出现了新的变化。下图示意2001—2010年、2011—2015年两个时期我国部分主要城市人口增长统计。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2001—2015年图示城市人口不断增长,说明( )
【小题2】北上广深四个城市两个时期相比,人口年均增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有北上广深( )
①人口自然增长率降低
②城市生态环境趋于恶化
③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
④控制和疏解人口的政策
【小题3】2011—2015年重庆和天津人口年均增量显著提高,但原因并不完全相同,重庆不同于天津的原因有( )

【小题1】2001—2015年图示城市人口不断增长,说明( )
A.城市间经济发展差距减小,产业类型逐渐趋同 |
B.大城市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公共服务资源优质 |
C.中小城市均以资源性产业为主,环境质量变差 |
D.乡村经济发展变缓停滞,城乡差距在持续扩大 |
①人口自然增长率降低
②城市生态环境趋于恶化
③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
④控制和疏解人口的政策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③ | D.③④ |
A.气候条件优越,自然环境宜居 |
B.港口优势突出,交通通达度高 |
C.流向沿海人口减少,进入主城工作人口增多 |
D.经济发展迅速,装备制造产业人口吸引力大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单选题:(1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