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安徽淮北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带解析)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507562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4/1/11

1.选择题(共5题)

1.
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都正确的一组是( )(3分)
A.辱(diàn)融汇贯通央(méi)绿树成阴
B.倒(jiào)无耻滥言付(xīn)美轮美奂
C.熟(niǎn)委屈求全邻(bǐ)焕然冰释
D.防(dī)人情世故恿(sǒng)唉声叹气
2.读中国疆域图,回答问题。

填出图中数字代号所表示的我国邻国、隔海相望的国家。

邻国:①{#blank#}1{#/blank#},②{#blank#}2{#/blank#},③{#blank#}3{#/blank#}。

隔海相望的国家:④{#blank#}4{#/blank#}⑤{#blank#}5{#/blank#}。

3.读中国疆域图,回答问题。

填出图中数字代号所表示的我国邻国、隔海相望的国家。

邻国:①{#blank#}1{#/blank#},②{#blank#}2{#/blank#},③{#blank#}3{#/blank#}。

隔海相望的国家:④{#blank#}4{#/blank#}⑤{#blank#}5{#/blank#}。

4.以下地理现象与当地自然条件不相吻合的是(    )
5.以下地理现象与当地自然条件不相吻合的是(    )

2.诗歌鉴赏(共1题)

6.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8分)
同儿辈赋未开海棠二首(之二) 金·元好问
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
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
(1)第二句诗中“深藏”一词很形象,请作简要的赏析。(4分)
(2)诗的三四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给人一怎样的哲理启示?(4分)

3.文言文阅读(共1题)

7.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19分)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事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是以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李密《陈情表》)
【小题1】 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刘侥幸,保卒余年庶:庶民,百姓。
B.岂敢盘桓,有所希冀盘桓:逗留,徘徊不进的样子。
C.但以刘日西山薄:迫近。
D.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伏惟:俯伏思量。古代下级对上级表示恭敬的用语。
【小题2】下列加点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①凡在故老,蒙矜育②三径就荒,松菊
B.①州司临门,急星火②会会稽山阴之兰亭
C.①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见明知②财物无取,妇女无所幸
D.①臣进退,实为狼狈②巫医乐师百工
【小题3】对这两段文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第一段开头强调“圣朝以孝治天下”,意在表明对于普通臣民来说,孝比忠更重要。
B.第一段中“况臣孤苦”上承课文首段,又为下段“臣之辛苦”一句张本。
C.第二段开头说“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刘之日短”,结尾说刘“保卒余年”之后,当“陨首”“结草”以报,都是就“忠”“孝”二字而言,说得入情入理。
D.文章前两段侧重在虚实中动之以情,所选这两段则侧重在陈情中晓之以理。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3分)
(2)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4分)
(3)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3分)

4.材料作文(共1题)

8.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相声百年经典》一书中,作者记述了著名相声大师侯宝林先生的一段往事。在排演相声《关公战秦琼》时,他特地去请教了京剧表演艺术家这样一个细节问题:关公那个代表性的亮相姿势,究竟是左手捋髯、右手背在身后,还是右手捋髯,左手背在身后?对大师的这种做法,人们无不称叹,你又有何感受?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拟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5.语言表达(共3题)

9.
用排比的手法在下面这段话的后面续写三句话,要注意衔接。(6分)
圆,一直是我最钟爱的图形。咿呀学语时,圆是妈妈红红的笑脸,让我感到无比温暖;垂髫之年,圆是五光十色的肥皂泡,伴着我童年的快乐;饥肠辘辘时,圆是甜甜的煎饼,给我幸福的感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阅读下面消息,根据要求作答。(5分)
中国投入4万亿的豪举引发世界热评:①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说,这个大规模政府支出计划,将帮助全球经济渡过金融危机。②美国财政部一位高级官员说,美国欢迎中国为促进内需以及帮助这个亚洲大国渡过金融危机而采取的大规模政府支出计划。③澳大利亚总理陆克文说,将注资近6 000亿美元的中国大规模金融刺激计划对澳大利亚和该地区都是好消息。
请分析概括这些评论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1)相同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超过10个字)
(2)不同点:(分条)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每条不超过12字)
11.
请筛选整合下面文字中的主要意思,提炼出关于“碳中和”的四个关键词语。(注意四个词语的顺序)(4分)
“碳中和”的目的是环保。人们计算自己日常活动制造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包括直接的和间接的,并计算抵消这些二氧化碳所需的经济成本。人们可以通过植树或其他环保项目吸收大气中相应的二氧化碳;个人也可以付款给专门企业或机构,由这些企业或机构通过植树或其他环保项目吸收大气中相应的二氧化碳。2006年,《新牛津美国字典》将“碳中和”评为当年年度词汇。它已经从最初由环保人士倡导的一项概念,逐渐成为许多国家在绿化方面的实际行动。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5道)

    诗歌鉴赏:(1道)

    文言文阅读:(1道)

    材料作文:(1道)

    语言表达:(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