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2题)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清癯(qú) 彩笺(jiān)推搡(sāng)果实累累(lěi) |
B.编纂 (zuǎn)数罟(cù)木匣(xiá)载歌载舞(zǎi) |
C.嫉恨(jì) 东隅(yú)赡养(shàn)伽马射线(gā) |
D.鞭笞(chī)兑现(duì)江渚(zhǔ)缄口不语(jiān) |
2.
对下列语句的分析和鉴赏有误的一项是( )
A.这个人的逝世,对于欧美战斗着的无产阶级,对于历史科学,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这位巨人逝世以后所形成的空白,不久就会使人感觉到。(两个“对于”说明了马克思逝世后受损失的对象,“不可估量”和“空白”突出了他的逝世对人类的损失之大。) |
B.周朴园哦,侍萍!(低声)怎么,是你? 鲁侍萍你自然想不到,侍萍的相貌有一天也会老得连你都不认识了。 周朴园你——侍萍?(不觉地望望柜上的相片,又望鲁妈) 鲁侍萍朴园,你找侍萍么?侍萍在这儿。(此时的周朴园,不敢相信眼前的事实,他怀念死去的,而无法接受活着的侍萍。而侍萍一方面有对往事的怨恨,另一方面却情不自禁地被周朴园三十年的纪念所打动,三十年后的侍萍仍与三十年前一样单纯而轻信。) |
C.那漂亮、鲜艳、纯洁、迷人而又那么娇弱的姑娘,竟会那样好心肠地跑去救助一个如此可怜丑恶的家伙,那情景无论如何是很动人的,而这件事又发生在一个刑台上,那就更动人了。观众也都被感动了,大家拍着手喊道:“好极了,好极了!”(爱斯梅拉达给仇人喂水,民众为之欢呼,意味着善与爱可以唤醒人性中的良知,民众从观看行刑时的冷漠、咒骂到此时的欢呼,正说明了这一点。) |
D.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这一句用了“点染”手法,“点”为点出情感的内涵,“念去去”点明离别之情,“染”是用景物来渲染所点明的情感,“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就是以景物进行渲染。) |
2.诗歌鉴赏- (共1题)
3.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后面题目。(5分)
清 溪①行
李 白
清溪清我心,水色异诸水。借问新安江,见底何如此?
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向晚猩猩啼,空悲远游子。
[注]:①清溪:河流名,在安徽境内。流经安徽贵池城,与秋浦河汇合,出池口入长江。
【小题1】诗的颈联运用什么修辞手法描写清溪水色的?请简要分析。(3分)
【小题2】诗的尾联描绘了怎样的情境?流露出诗人怎样的情感?(2分)
清 溪①行
李 白
清溪清我心,水色异诸水。借问新安江,见底何如此?
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向晚猩猩啼,空悲远游子。
[注]:①清溪:河流名,在安徽境内。流经安徽贵池城,与秋浦河汇合,出池口入长江。
【小题1】诗的颈联运用什么修辞手法描写清溪水色的?请简要分析。(3分)
【小题2】诗的尾联描绘了怎样的情境?流露出诗人怎样的情感?(2分)
3.文言文阅读- (共1题)
4.
阅读下面这篇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共15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2分)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小题1】下列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小题3】下列对《季氏将伐颛臾》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小题4】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6分)
(1)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
(2)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小题5】“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这句话中,哪个字可以表明孔子对学生的态度?孔子为什么有这样的态度? (3分)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小题1】下列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季氏将有事于颛臾有事:指用兵。 |
B.陈力就列就:走向,这里是担任的意思。 |
C.不患寡而患不均患:担心 |
D.无乃尔是过与过:过错,名词。 |
A.是社稷之臣也曰:“非我也,兵也”。 |
B.固而近于费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
C.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斧斤以时入山林 |
D.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
A.本文是一篇对话体议论文,引用论证、类比论证、比喻论证等论证方法以及排比、反问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强化了论辩力与说服力。 |
B.本文也是一篇驳论文,先驳后立,破中有立。孔子与弟子三次对话,第一次批评学生没尽到职责,第二次阐述反对讨伐的理由,第三次提出自己治国以礼、为政以德的政治主张。 |
C.孔子旗帜鲜明地反对季氏伐颛臾,充分体现了“当仁不让”的精神;而“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的精辟论断亦可见出孔子高度的政治敏感与政治见地。 |
D.孔子对弟子一般直呼其名,名后加“也”,语调舒缓而亲切。而文中三次直呼“求”,语气急促,传达出孔子责备的神态。 |
(1)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
(2)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小题5】“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这句话中,哪个字可以表明孔子对学生的态度?孔子为什么有这样的态度? (3分)
4.语言表达- (共2题)
5.
2012年9月,浙大紫金港校区挂出的两条迎新生横幅一时间蹿红网络:
做一个明媚的女子,不倾国,不倾城,以优雅姿势去摸爬滚打;
做一个丰盈的男子,不虚化,不浮躁,以先锋之姿去奋斗拼搏。
试分析浙大迎新横幅受追捧的原因。
做一个明媚的女子,不倾国,不倾城,以优雅姿势去摸爬滚打;
做一个丰盈的男子,不虚化,不浮躁,以先锋之姿去奋斗拼搏。
试分析浙大迎新横幅受追捧的原因。
6.
概括下面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不超过30个字)(3分)
将“龙骨”译为“dragon bone”——事实上,“龙骨”只是一种入药的化石,并非龙的骨头;将“齿痕舌”译为“teeth-printed tongue”——其实“齿痕舌”只是一种植物的名称,并非“牙齿咬过的舌头”;将“失笑散”译为“powder for lost smiles”——其实“失笑散”只是因为这味药效果太好了,医生用了以后总是情不自禁地笑……
国际著名中医翻译学者、来自英国的魏廼杰博士认为,中国的中医药成果要在国际医药与人文领域发挥持续影响力,首先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就是“如何让世界能够看懂听懂中医药”。中华中医药学会翻译分会秘书长、上海中医药大学外语教学中心主任丁年青教授对这一看法十分认同,他说,现在有越来越多的国外学者参与中医药术语翻译辞典和外文版中医经典著作的编写,而且国外学者翻译的书籍占据了主要市场。“中医药科技与文化的进一步推广,急需培养具有较高专业外语水平的国际中医药人才,这攸关中医药文化软实力和话语权。”
将“龙骨”译为“dragon bone”——事实上,“龙骨”只是一种入药的化石,并非龙的骨头;将“齿痕舌”译为“teeth-printed tongue”——其实“齿痕舌”只是一种植物的名称,并非“牙齿咬过的舌头”;将“失笑散”译为“powder for lost smiles”——其实“失笑散”只是因为这味药效果太好了,医生用了以后总是情不自禁地笑……
国际著名中医翻译学者、来自英国的魏廼杰博士认为,中国的中医药成果要在国际医药与人文领域发挥持续影响力,首先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就是“如何让世界能够看懂听懂中医药”。中华中医药学会翻译分会秘书长、上海中医药大学外语教学中心主任丁年青教授对这一看法十分认同,他说,现在有越来越多的国外学者参与中医药术语翻译辞典和外文版中医经典著作的编写,而且国外学者翻译的书籍占据了主要市场。“中医药科技与文化的进一步推广,急需培养具有较高专业外语水平的国际中医药人才,这攸关中医药文化软实力和话语权。”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2道)
诗歌鉴赏:(1道)
文言文阅读:(1道)
语言表达:(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