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2题)
材料一 上海是中国重要的的经济、交通、科技、工业、金融、会展和航运中心,是世界上规模和面积最大的都会区之一。上海港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均居世界第一,是一个良好的滨江滨海国际性港口。上海也是中国大陆首个自贸区“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所在地。上海与江苏、浙江、安徽共同构成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已成为国际6大世界级城市群之一。
材料二 厦(门)深(圳)铁路是我国东南沿海铁路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深圳到厦门只需3小时。

材料三 2008-2009年两大经济区产业结构变化比较表

(1)上海逐步成为苏浙沪城市带中心,简述上海发展的有利条件。
(2)厦门、深圳两城市之间已有海上航线连接,为何还要建沿海高速铁路?
(3) 根据材料三的信息,描述两大经济区产业结构的变化特点;借鉴发达国家发展经验,说出两大经济区今后调整产业结构的方向。
材料一 长江流域某年某时段等降水量图。

材料二 长江经济带合作九省二市示意图。

(1)读材料一,描述本时段内长江流域的降水特点及带来的洪水特点。
(2)为打造沿江绿色能源产业带,国家正积极开发长江上游地区以金沙江、大渡河等为重点的水能资源。分析其水能资源开发的不利自然因素。
(3)读材料二,长江流域是我国城市带之一,简述与我国沿海城市带比较,长江流域城市带发展优势条件。
2.单选题- (共16题)
甘肃省酒泉市的瓜洲,地处河西走廊西端,因风能丰富被称为“世界风库”。近几年,甘肃酒泉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建设全面启动,这标志着我国正式步入了打造“风电三峡”工程阶段。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小题1】甘肃酒泉风能资源丰富的原因是该地区( )
①深居内陆,靠近冬季风源地
②受夏季风影响明显
③狭管效应,风力加大
④多草原,缺乏风力屏障
A.①② | B.③④ | C.②④ | D.①③ |
A.解决甘肃能源缺乏状况 | B.充分利用当地可再生资源 |
C.解决当地的就业问题 | D.发挥甘肃劳动力丰富优势 |

【小题1】判断甲乙丙丁四省区依次为( )
A.陕西、四川、新疆、湖南 | B.新疆、湖南、四川、陕西 |
C.四川、陕西、新疆、 湖南 | D.新疆、陕西、四川、湖南 |
A.甲省区太阳辐射能丰富与地势高有关 |
B.交通条件是乙省区煤炭资源开发的限制性因素 |
C.丙省区地处高纬度地区太阳辐射能比较弱 |
D.丁省区水能资源丰富但开发程度很低 |
回南天通常指每年入春气温开始回暖而湿度开始回升的现象。“回南天”出现时,空气湿度接近饱和,墙壁甚至地面都会“冒水”,到处是湿漉漉的景象,空气似乎都能拧出水来。而浓雾则是“回南天”的最具特色的表象。下图为我国锋面雨带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春季最容易出现回南天的区域是( )
A.华北地区 | B.江淮地区 |
C.长江流域 | D.华南地区 |
A.强台风 | B.准静止锋 |
C.冷锋 | D.高压系统 |
A.北方地区降温或降雪 | B.江淮地区连续阴雨 |
C.华南地区进入干旱期 | D.东北地区开始多雨 |

【小题1】甲地因地制宜种植该品种枣树,主要是因为其( )
A.抗病虫害 | B.耐涝 | C.耐旱 | D.占耕地少 |
A.干旱 | B.冻害 | C.台风 | D.洪涝 |
A.降水少,地形平坦 |
B.气温日较差小,降水多 |
C.绿洲广布,土壤肥沃 |
D.光照强,气温日较差大 |

【小题1】西南宜居地带形成的原因主要是( )
①水质好,水运便利
②冬暖夏凉
③地势平坦
④植被覆盖率较高 ⑤工业化程度低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③④⑤ D. ②④⑤
【小题2】目前,下列有关西南宜居地带所在地区开发的措施,正确的是( )
A. 加强房地产开发,吸纳外来移民
B. 扩大粮食播种面积,保障粮食供应
C. 加强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
D. 以机场建设为重点,形成快速交通体系
东北民谚:春分地皮干,夏至不拿棉,秋分不生田,冬至不行船。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小题1】下列对于“春分地皮干”原因的解释,最合理的是
A.受副高控制,降水少 | B.降水少,风力大 |
C.春分农业生产需水量大 | D.降水多,但蒸发旺盛 |
A.极地高压不断增强,冷空气活动频繁,降温显著 |
B.由于天气晴好,夜晚地面辐射增强,一夜冷过一夜 |
C.冬季风增强,冷空气频繁南下,带来多次降温 |
D.此季节多气旋活动,多降水天气,使气温不断降低 |

【小题1】下列关于图示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气温:甲>乙>丙;降水:甲<乙<丙 |
B.周围山地环绕,地形以盆地为主 |
C.一般河流每年有两次汛期,有的存在凌汛现象 |
D.河流径流量主要随气温的变化而变化 |
①太阳辐射
②距海远近
③季风风向
④纬度位置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小题1】下列关于贺兰山东西坡差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夏季降水量:西坡大于东坡 |
B.植被:东坡有草原带,西坡无 |
C.冬季气温:东坡低于西坡 |
D.地势:西坡和缓,东坡陡峭 |
①受贺兰山的阻挡,该地区降水少
②当地居民的毁林开荒
③接近亚洲高压的源地,大风日数多
④当地居民的滥采和滥牧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
我国盐业资源丰富多样,主要有湖盐、海盐、矿井盐等,储量很大。我国四川有一口火井,井的水居然是冷的,绝对没有火气,不过用剥开的长毛竹,去除竹节,用漆布把竹管的缝包好,一头插入井底,另一头的上面弯曲连接,把口紧对锅底,在锅里倒入盐水,只见火光熊熊,水立即就烧开了。打开毛竹查看它,竹管内绝没有半点烧焦的样子。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小题1】我国湖盐产区集中在西北的主要原因是( )
A.冰川众多,地下水资源丰富 | B.湖泊众多,各湖泊蓄水量大 |
C.沙漠广布,土壤盐分含量高 | D.气候干燥,下垫面蒸发量大 |
A.水蒸气 | B.天然气 | C.地热能 | D.可燃冰 |
世界最大的单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又被形象的称作“中国天眼 ”,2016年9月25日在贵州省黔南州平塘县落成。它是采用中国科学家独创设计和我国贵州南部喀斯特洼地的独特地形条件,建设的一个约30个足球场大小的高灵敏度巨型射电望远镜。图(a)为“中国天眼”景观图,图(b)为某同学手绘大窝凼形成过程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中国天眼”选址大窝凼的主要原因有( )
①光照较好,空气稀薄清新
②地形独特,建设工程量小
③人烟稀少,电磁波干扰小
④环境优美,吸引高科技人才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③ | D.②④ |
A.主要是过度放牧造成 | B.形成与风力侵蚀有关 |
C.地质构造与泰山相似 | D.分布地区多为石灰岩 |

【小题1】甲地因地制宜种植该品种枣树,主要是因为其
A.耐旱 | B.耐涝 |
C.抗病虫害 | D.占耕地少 |
A.干旱 | B.洪涝 |
C.台风 | D.冻害 |
A.光照强,气温日较差大 | B.气温日较差小,降水多 |
C.降水少,地形平坦 | D.绿洲广布,土壤肥沃 |
中国正在酝酿建设第五条能源大通道—中巴铁路,该铁路北起中国新疆喀什,终点设在巴基斯坦港口城市瓜达尔,瓜达尔港运营权已于2013年2月18日移交中国企业。
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中巴铁路修建将给喀什带来的有利影响有( )
①扩大经济腹地
②缩短出海距离
③改善对外交通条件
④改变能源消费结构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A.自然环境恶劣,地质条件不好,山体滑坡和泥石流时有发生 |
B.维护和保养铁路的费用很高,运输能力有限,投资大,回报小 |
C.沿线地区局势不稳,恐怖暴力袭击活动频发 |
D.技术难度大,难以完成 |
【小题1】影响中国制造业面临双重危机的主要因素分别是( )
A.市场、运输成本 | B.劳动力成本、技术 |
C.原料成本、劳动力成本 | D.技术、运输成本 |
A.服装工业 | B.汽车工业 |
C.电子工业 | D.医药工业 |

【小题1】关于我国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
A.a地区应重点保护珍惜野生动植物,保持生态平衡 |
B.b地区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发展立体农业 |
C.c地区应大力发展钢铁、机械、石化等重工业,治理大气污染 |
D.d地区利用自然景观丰富多样,少数民族聚居的优势,大力发展旅游业 |
A.春季多大风且植被覆盖率低 | B.春季气温回升快且降水少 |
C.夏季多雨且排水不畅 | D.夏季多暴雨且土质疏松 |
①发展核电
②西电东送
③进口石油
④对用电大户拉闸限电
⑤利用风能发电
A.①②③⑤ | B.①②③ |
C.④⑤ | D.①②③④⑤ |

【小题1】渤海湾沿岸多海港的原因是( )
①港阔水深,终年不冻
②地势平坦开阔,利于港口建设
③多入海河流,形成河海联运
④沿岸经济发达,腹地广阔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
①工业发达,污染物排放量多
②燃煤供暖,污染物排放量多
③机动车数量多,尾气排放量大
④西部和北部的山地阻挡了盛行风,风力弱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③ | D.②④ |

【小题1】黄河各河段“病症”的成因及对症的“药方”组合正确的是( )
A.“大量脱发”—气候寒冷干旱—加高、加固堤坝 |
B.“腹泻”—地表植被遭到破坏—退耕还林、还草 |
C.“脚肿”—黄土结构疏松;地表崎岖—在下游修筑梯田 |
D.“动脉阻塞”—过度放牧与垦殖—建立自然保护区 |
A.地处我国阶梯交界处,河流落差大 | B.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大 |
C.地势平坦,水量大,水流平缓 | D.地处北方地区,气温高,蒸发旺盛 |
A.中上游水库拦截泥沙量增多 | B.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减轻 |
C.黄河流域的暴雨次数减少 | D.中下游河床泥沙淤积量加大 |
3.选择题- (共1题)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单选题:(16道)
选择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