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浙江省杭州市七校联考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506344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7/7/18

1.选择题(共3题)

1.
下列词语中加点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沼泽(zé)涟漪(yí)褐色(jié)烙印(lào)云蒸霞蔚(wèi)
B.瘠薄(báo)湖泊(pō)排筏(fá)骸骨(hé)茕茕孑立(jié)
C.馨香(xīn)脸颊(jiá)罡风(gāng)孱头(càn)绿阴蔽天(lǜ)
D.愧怍(zuò)蹙眉(cù)趿拉(tā)沮丧(jǔ)促膝谈心(qī)
2.201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既要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又要根据新形势,新情况着力提高宏观调控政策的针对性,灵活性。这说明:
3.“追求真相”越来越成为广大网友的普遍愿望,“上海钓鱼执法”、“南京徐宝宝”等事件都因网民的追问被“还原”了事实真相。这是因为:

2.现代文阅读(共1题)

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6分)
(甲)他本人有点儿像皮革制成的人:脸庞黄皱皱的,头发和胡子是微红和鬈曲的,双颊和嘴角间斜挂着一些整齐的皱纹,话音很单调,喉音很重;因为皮革是一种死板板的物品,本来就有点僵硬和迟钝。这正是他的面孔的特征,只有他的蓝灰眼睛含蓄着朴实严肃的风度,好像在迷恋着理想。 (《品质》)
(乙)他面色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说得可笑些,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象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 (《老王》)
【小题1】有关这两段的理解,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段 “好想在迷恋着理想”一句中,格拉斯的理想是能运用自己的手艺不断地为人们做出结实、漂亮、舒适、耐穿的靴子。
B.甲段中,作者用皮革制品的“僵硬和迟钝”来比喻格斯拉不肯变通的性格,作者对这种性格是持批判态度的。
C.乙段中,作者借僵尸、骷髅外表恐怖的形象来表现老王受着病痛的折磨,流露出作者对老王 的关切之情。
D.乙段描写中有夸张的成分,用来突出老王的病入膏肓,他在这样的情况下仍旧关心别人,是作者没想到的。
【小题2】两段肖像描写有什么作用?下面分析中有错的一项是(   )
A.这些描写形神兼备,为表现人物的品格精神做铺垫。
B.这些描写看似贬低,实则赞扬。
C.甲段描写暗示人物的精神品质,为下文表现格拉斯做靴手艺的高超作铺垫。
D.乙段描写暗示老王身体虚弱将不久于人世,为下文表现他知恩图报、心地善良作铺垫。
【小题3】《老王》结尾写到:“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格斯拉和老王是不是“不幸者”,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格斯拉有着最好的制靴手艺却饿死,他是不幸的;老王孤苦无依、辛劳穷困,他也是不幸的。
B.格斯拉能恪守住自己的做人准则,这是非常难得的;老王能以诚实的劳动养活自己而且善于体恤别人,这是非常可贵的。
C.格斯拉的技艺和品质能得到“我”的赞赏和敬重,他是幸运的;老王能得到钱氏夫妇这样的知识分子的尊重和关心,他是幸运的。
D.格斯拉在大工业革命的时代背景不能“因时而化”,他固执性格是不幸的;老王在解放后没跟上蹬三轮的组织而落单了,他“滞笨”的头脑是不幸的。

3.命题作文(共1题)

5.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作文。
陶渊明在“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情境中觅得了闲适淡远,王维在“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意境中找到了精神的归宿,朱自清在月下荷塘的淡淡的忧伤中偷得了片刻的宁静和欢愉,史铁生在荒芜但并不衰败的地坛上构筑起了自己的精神家园……这是一种心态,也是一种生命的姿态。
你可以放浪形骸,但不可为世事而狂躁;你可以大隐于市,但不可以为市声所困。
请先在空格处填上一个合适的词语,然后以“我渴望 的生命姿态”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要求:自选文体(诗歌除外),立意自定,不少于700字。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3道)

    现代文阅读:(1道)

    命题作文:(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