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江苏扬州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卷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506131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7/7/18

1.选择题(共9题)

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省识/省亲挣揣/揣摩附和/曲高和寡落拓/开拓进取
B.宿仇/宿将强颜/强迫精辟/鞭辟入里当真/长歌当哭
C.斐然/菲薄绮筵/崎岖果脯/惊魂甫定优渥/运筹帷幄
D.莞尔/皓腕舟楫/狼籍酩酊/鼎力相助揾拭/汶川地震
2.普通小麦(6N=42)经花药离体培养成的植株,可能是                           (   )
①三倍体                 ②单倍体                 ③六倍体                 ④一倍体
3.普通小麦(6N=42)经花药离体培养成的植株,可能是                           (   )
①三倍体                 ②单倍体                 ③六倍体                 ④一倍体
4.普通小麦(6N=42)经花药离体培养成的植株,可能是                           (   )
①三倍体                 ②单倍体                 ③六倍体                 ④一倍体
5.普通小麦(6N=42)经花药离体培养成的植株,可能是                           (   )
①三倍体                 ②单倍体                 ③六倍体                 ④一倍体
6.普通小麦(6N=42)经花药离体培养成的植株,可能是                           (   )
①三倍体                 ②单倍体                 ③六倍体                 ④一倍体
7.

下列城市都属于欧洲西部旅游城市的是 (   )

8.下列电离方程式的书写中,正确的是
9.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是(       )

2.句子默写(共1题)

10.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 ,江月年年只相似。(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2)陈王昔时宴平乐, 。(李白《将进酒》)
(3)今逢四海为家日, 。(刘禹锡《西塞山怀古》)
(4) ,西风愁起绿波间。(李璟《浣溪沙》)
(5) ,因风吹过蔷薇。(黄庭坚《清平乐》)
(6)娉娉袅袅十三余, 。(杜牧《赠别》)
(7) ,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王实甫《西厢记·长亭送别》)
(8)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    。(李密《陈情表》)

3.诗歌鉴赏(共1题)

11.
古诗词鉴赏
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齐安郡晚秋

(唐)杜牧

柳岸风来影渐疏,使君家似野人居。

云容水态还堪赏,啸志歌怀亦自如。

雨暗残灯棋散后,酒醒孤枕雁来初。

可怜赤壁争雄渡,唯有蓑翁坐钓鱼。

[注]①齐安郡,即黄州。此诗为杜牧受权贵排挤,谪任黄州刺史时作。
【小题1】诗题为“齐安郡晚秋”,诗中是怎样表现“晚秋”的? 
【小题2】颔联和颈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由颈联中的某一意象可以联想到苏轼《卜算子》(缺月挂疏桐)中借此意象自比,表达内心徘徊不定、“幽约怨悱不能自言之情”的哪两个句子?
表达的感情
《卜算子》(缺月挂疏桐)中句子
【小题3】尾联运用了什么样的艺术手法?诗人的用意何在?

4.文言文阅读(共1题)

12.
阅读材料,完成19—21翅。

柳屯田虽协音律,而词语尘下。苏子瞻学际天人,然皆句读不葺之诗尔。乃知别是一家,知之者少。后晏叔原、贺方回、秦少游、黄鲁直出,姑能知之。又晏苦无铺叙,贺苦少典重,秦即专主情致,而少故实,譬如贫家美女虽极妍丽丰逸而终乏富贵态黄即尚故实而多疵病譬如良玉有瑕价自减半矣。

 (选自李清照《词论》)

【小题1】用斜线(/)给下面的文言文断句。(限6处)
譬如贫家美女虽极妍丽丰逸而终乏富贵态黄即尚故实而多疵病譬如良玉有瑕价自减半矣。
【小题2】柳屯田、苏子瞻分别指_______、________,
【小题3】李清照在上文中提出了哪一个著名的词学观点?

5.现代文阅读(共1题)

13.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外行莫论曹操墓是一种学霸说法

有关“真假曹操墓”,近日在社会上引起诸多讨论。对此,中科院某专家表示,安阳曹操墓的证据已经足够,如果是“业内人士”提出异议,就不能说外行话。

“真假曹操墓”的争论,本属正常的社会讨论。但是社科院专家的“外行论”,却一下子拔高到了话语权的层面。这就如小学生吵架,他们的争吵更多的是“以势压人”,而不是“以理服人”。事实上,在历史真相面前,没有哪一个人能称为真正的“内行”,所谓“内行”,也都是相对的。社科院专家说人家“外行”,主要是说那个时候根本就不流行墓志铭,直到魏晋时期才开始偶尔出现。可是万一哪天在另外一个地方出现了真正的曹陵墓志铭,那又作何解释?所以在这个问题上,我们还应该本着“论从史出”的方法。

做学问要“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在对待曹操墓的问题上,我们“大胆假设”此墓为曹操墓是无可厚非的,可是关键要落实到“小心求证”的层面。我们要允许别人找出反证,而不是嚷嚷“你无权质疑”,当一个“学霸”。

梁启超先生曾说,史学进步的特征之一是“观念之革新”,这里的“观念之革新”就是一种积极的学术心态,即允许质疑者发出质疑的声音。所以在“真假曹操墓”面前人人都有质疑的权利。

(选自《扬子晚报》2010年1月3日,有删改)

【小题1】文章开头引用中科院某专家的“表示”的意图是什么?文中被专家认为“外行”的人提出了什么疑问?
【小题2】联系全文,赏析“这就如小学生吵架,他们的争吵更多的是“以势压人”,而不是“以理服人”这句话的妙处。
【小题3】从全文看,作者认为在对待历史考古的问题上应持怎样的学术态度?

6.名著阅读(共1题)

14.
试简述《三国演义》中“舌战群儒”的主要情节。
    
    

7.语言表达(共1题)

15.
扬州中学运来了一批文化石,放置在路口、墙角、树下等地方,准备在这些石头上刻一些富有教育性的句子,用来劝学和励志,请你根据示例按要求撰写两条,并说明理由。
示例:八字句——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理由:提醒师生要有一种宽容而博大的心,能够容纳不同观点和见解。
四字句:
理由:
十字句:
理由:

8.命题作文(共1题)

16.
写作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静立树下,小鸟不会因你的到来停下它婉转的歌喉;轻轻地伸出你的手,小动物也会与你投入地游戏;甚至,一个友善的眼神,也会使陌生人之间的心墙轰然倒塌。

传递你的微笑,传递你的友善,传递你的热情……世界会因此而不同。

请以“传递美好”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9道)

    句子默写:(1道)

    诗歌鉴赏:(1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1道)

    名著阅读:(1道)

    语言表达:(1道)

    命题作文:(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