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2题)

(1)探讨图示地貌景观主要分布地区的气候特点。
(2)探究图示地貌上下不同位置风蚀作用的强弱。
(3)据图推测该地貌上下不同部位岩石硬度的差异。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青藏铁路锡北地区路段(上图)位于柴达木盆地,从青藏铁路的锡铁山站接轨引出,向南行至北霍布逊盐湖矿区,沙害严重,为了保障铁路安全运营,必须对该地区的风沙进行有效防治。在铁路风沙防治工程中,较为成功的案例是包兰铁路沙坡头段的以植物防沙为主的“四带一体”的防护体系。但是,对于青藏铁路锡北段不便利用植物防沙,无法建设类似沙坡头段的防护体系,通过对青藏铁路锡北地区路段进行考察研究,专家认为对于防治该地沙害最有效的措施是采用透风挡沙墙与石方格相结合的方式防治沙害(如下图所示)。
(2)简述青藏铁路锡北段不便利用植物防沙的原因。
(3)分析透风挡沙墙与石方格相结合防沙方式的作用原理。
(4)利用透风挡沙墙与石方格相结合防沙方式必须定期对堆积沙进行清理,解释其原因。
2.单选题- (共5题)
浑善达克沙地位于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20世纪80年代,该地区出现众多风蚀坑,坑边发育有植被覆盖的沙丘,研究发现该地区风蚀坑规模扩大、沙丘高度不断增加。2000年以后,浑善达克地区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旅游业。下图示意某风蚀坑及坑边沙丘等高线分布。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根据风蚀坑的形态,推测该地盛行( )
A.偏东风 | B.偏南风 |
C.偏西风 | D.偏北风 |
A.风速快 | B.植被多 |
C.坡度缓 | D.降水多 |
①营造常绿阔叶林 ②风蚀坑内设置沙障
③控制越野自驾游 ④种植耐旱农作物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③ | D.③④ |
青海湖处于我国东部季风区、西北部干旱区和西南部高寒区交汇地带,并具有其自身的湖泊效应,区域内西北季风盛行,湖风与陆风交替出现。青海湖周边地区分布有大量沙丘,其中湖区东岸沙岛附近最为集中(如下左图,黑色区域为水域),西岸布哈河河口三角洲也有分布(如下右图),近年来这些沙丘面积有扩大趋势。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关于青海湖东岸沙丘的叙述,正确的是
A.沙丘的沙源来自河湖沉积物 | B.沙丘的形成与流水堆积作用有关 |
C.沙丘东坡缓西坡陡 | D.沙丘向湖心移动 |
①西北风
②湖陆风
③地壳隆起
④河流
⑤地形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②④⑤ | D.①④⑤ |
A.气候干旱 | B.过度放牧 | C.过度开垦 | D.水资源利用不当 |
风蚀坑通常指植被覆盖的固态沙丘或者平坦草地受风吹蚀而形成的凹地、槽和洼地。读风洞实验中植被覆盖度与土壤风蚀之间的关系图,完成下题。

下列条件中最有利于风蚀作用的是( )
A.盛行风风速大 | B.地表坡度大 |
C.土壤颗粒大 | D.植被覆盖率低 |
灌草丛沙堆发育的增长期称为风影沙丘(风影迁移雨影区的概念)。不同植被形成的风影沙丘的长度、宽度、高度不同。下面左图为我国西北地区某灌木形成的风影沙丘,右图示意该灌木植株高度与沙丘体积的相关性。
【小题1】该地主导风向最可能是
A.东南风 | B.西北风 | C.西南风 | D.东北风 |
A.体积与植株高度成负相关 | B.长度与植株高度成反比 |
C.高度受灌丛叶片大小影响大 | D.宽度受灌丛迎风面积影响大 |
A.风蚀作用不断加强 | B.荒漠扩张速度加快 |
C.风积地貌趋于稳定 | D.大气降水显著增加 |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单选题:(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