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河北省南宫中学高二12月月考语文卷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505752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7/7/19

1.选择题(共6题)

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
A  言(zhēn)    然而止(jiá)  剽悍(biāo) 粗(guǎng)
B.包(bì)    别出机(zhù)  力(qiǎn)   山(jǐ)
C.颜(qiǎng)怙恶不(quān)妒(jì)   旅(jìng)
D.正(dìng)  果实累累(léi)  编(zuǎn) 溅(bèng)
2.

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是( )

3.在给定条件下,下列划线物质在化学反应中能被完全消耗的是
4.在给定条件下,下列划线物质在化学反应中能被完全消耗的是
5.文化创新的源泉是
6.文化创新的源泉是

2.现代文阅读(共1题)

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黄河入海流
李康美w.w.^w.k.&s.5*u.c.#om
冰雪融化成水滴, 水滴聚成了河流。一滴一滴的水珠,竟然汇成了滔滔流淌的大河。在人类生活的舞台上,大自然才是最伟大的导演。
我曾经去过青海高原,虽然来到黄河真正的发源地,但流经的河水也是幼年的黄河。那里的黄河清澈见底,甚至一直到兰州,都还算不上波澜壮阔。在宁夏虽有了波澜壮阔的味道,但是同样算不得汹涌澎湃。
实际上,黄河也有着自己的成长过程,如果说它是一条主动脉,那么,依附着它壮大着它的,还有许许多多的支动脉或者叫做毛细血管。在我们渭南的土地上,黄河就形成了一个典型的奇特景现:在那个人称“三河口”的地方,渭河和洛河几乎同时注入了黄河,从而使黄河一下子变得那么的浩淼。
很早以前,我总以为渭河和洛河在临汇入黄河时,都会因为落差,而腾起冲天的水雾,并且是波浪翻卷,发出日夜不息的水与水的冲击声。后来,我多次去过“三河口”,遗憾的是,它们似乎永远保持着一种十分友好的姿态,从未听见过哗哗的冲击声,甚至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共同进行了短暂的倾诉后,又一同相依相偎向东而去。
前年去山东,驱车看遍了胶东旁边的大海,我突然想到,任何东西都可能有着生命的尽头,世界上的每一条大河都会注入大海,最终也就在大海中消亡了。河流和大海的交汇,也是河流的荣耀。   
回程经过山东东营市,我们竟然异口同声地要去看看黄河的入海口。真该看一看,终年冰雪的喜玛拉雅,人迹罕至的青藏高原,那里冰雪融化成的一滴一滴水珠, 到头来却仍然在这里融入了海洋。巍然屹立的世界屋脊,竟然以水为使者,贯穿了中国的土地, 再通过海洋,和世界连为一体,飞溅起自己的声音。还应该包括我们的渭河、洛河,尽管它们在“三河口”之后就已经隐名埋姓,默默无闻地随着黄河的水流涌动,但是黄河能注入大海,它们的动力功不可没。
未到目的地之前,我又做了一次错误的判断,仍然以为黄河和渤海有着一定的落差,说不定还成了一面宽大的瀑布,很远就可以听见惊涛拍浪般的响声。从东营市始发的路程上,我总侧耳倾听,心里还是继续着想象,只要听见那种万马奔腾的水击声,那里就一定是黄河的入海口。
可是那样的咆哮声一直没有出现。也许是年深历久的冲刷,也许是流经万里的黄河太疲惫了,在这里,别说听见什么声音,就是黄河的流速也变得非常迟缓了。乘游艇而下,我一直企盼的声音也始终没有到来。只是水面越来越宽,两岸的芦苇荡遥,远得只能望见一缕绿色。黄河入海口原来也和我们的“三河口”一样,只是像扁面儿似的铺展开来,慢慢地,慢慢地和前边的渤海衔接,走向了无边无际的浩瀚,最终也就消亡了自己。
当然,黄河入海的景观绝非我们的“三河口”可比,那样的博大更是无法想象的。当游艇的主人告诉我们,真正的黄河入海口就在那一片水域时,我们早就看不见两岸的边际。可以想见,黄河临入海时的河面有多么宽广!何以见得这片水域才是黄河和渤海的衔接处?其实我们已经从异样的空气中得到了鉴别,一边是黄河还未经过大海洗礼的泥土气息,扭过头去,那边却是略带咸味的海风拂面了。
游艇继续驶入了大海。为了黄河的消亡,或者说为了黄河和世界的衔接,我们也该送她一程。    (选自《散文》2010 年第2期,有删改)
【小题1】第一段对文章内容的表达有什么作用?(4分)
【小题2】文中说“河流和大海的交汇,也是河流的荣耀”,作者这样表述的理由是什么?(6分)
【小题3】联系上下文,请分析画线文段的表达特色。(6分)
【小题4】请探究“黄河入海流”的生命轨迹蕴涵了哪些人生启示。(6分)

3.语言表达(共1题)

8.
概括下列材料的要点,不超过20个字。(4分)
不采取任何教育措施让孩子自由在网上浏览就如同让没考驾照的人在高速公路上疾驶一样危险。随着电脑的普及,学生上网已渐渐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但是从网上得到的并不完全是对学生有利的信息。毒品、暴力、色情等对青少年身心发展有害的东西也非常多。如果孩子不懂网上的规则,还有可能在无意中使自己的行为成为违法行为,常见的如把CD上的歌曲复制后在网上播放、制造或发送带有病毒的电子邮件等。但是因此就禁止孩子上网,势必会造成孩子跟不上信息化社会的发展。因此,在进行网络规则、网络道德教育的基础上,要注意培养孩子分辨哪些是有益信息,哪些是有害信息的判断能力。这是自我保护意识的培养,也是自我保护能力的培养。
    

4.其他(共1题)

9.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共 5分)
(1) ,铁马秋风大散关 。(陆游《书愤》)
(2)  ,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3)吴楚东南坼,   (杜甫《登岳阳楼》)
(4)女娲炼石补天处, 。(李贺《李凭箜篌引》)
(5)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    。(苏洵《六国论》)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6道)

    现代文阅读:(1道)

    语言表达:(1道)

    其他:(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