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2011学年湖南省长沙铁一中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505729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7/7/19

1.选择题(共9题)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鱼 (zhēng) 伛(lǚ) 勉(xù) 然长叹(kuì)
B.窥(cì)   渗(lù) 踯躅(chízhú)   翡翠寒(qīn)
C.墙(yuán) 仰(yǎn) 修(qì) 纵横捭(hé)
D.尘(qian) 移(xǐ) 丝(cáo) 千之国(shèng)
2.2009年6月17日,胡锦涛主席在中俄建交6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只有相互理解、相互支持,在涉及对方核心利益的问题上互为支撑,才能有效维护各自根本利益。只有求同存异、友好协商,才能保证两国关系长期健康稳定发展。这说明
3.
从句式特点角度看,下列诗句中不同的一项是()
A.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B.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C.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D.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
4.若用胃液和肠液等体积混合后处理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中的染色体,其结果可能是
5.若用胃液和肠液等体积混合后处理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中的染色体,其结果可能是
6.
下列诗句修辞方法不同的一项是()
A.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B.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C.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D.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7.
19. It’s quite an informal gathering ; you needn’t ______for it .  
8.

下列不属于文化遗产的是(    )

9.
20. They _____the battle but lost many men.

2.诗歌鉴赏(共2题)

10.
下列对《将进酒》第一段诗句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A.“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诗人以河水一去不返喻人生易老。
B.“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把本来短暂的人生说得更短暂。
C.“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表示要及时行乐,消极避世的情绪油然而生。
D.“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是高度自信的惊人之句,也流露出怀才不遇和渴望用世的积极思想感情。
11.
下列对《阁夜》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A.诗歌首联描绘了一幅寒冷孤寂的图景。
B.诗歌颔联境界浑厚,言外有深意:悲壮的鼓角声是军队提振士气的表现,星河是百姓劳顿的反映。
C.诗歌颈联写百姓的哭声和渔樵的歌声,作者感伤时世、忧国忧民。
D.诗歌尾联是作者面对种种家国的苦难而无能为力的自我慰藉之语。

3.文言文阅读(共1题)

12.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奠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

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乃《经首》之会   中:合乎
B.技至此乎 盖:何,怎样
C.经肯綮之未尝 技:技术
D.如土地   委:卸落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足之履,膝之所踦 别其官属常惠等各置他
B.进技矣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
C.其固然 利乘便
D.善刀藏之 爱其子,择师教之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选自《庄子·养生主》,《庄子》是庄周和他的门人以及后学者的著作,是道家学派的重要作品。
B.“庖丁解牛”是一个寓言故事,庄子通过这个寓言故事来说明“养生”的道理,生动直观,使抽象的“道境”形象化。
C.文章先后用了三种反差鲜明的对比来进行说理:一为庖丁解牛之初与三年之后的对比,一为庖丁与普通厨工的对比,一是将庖丁解牛与文惠君治国对比。
D.文章先写庖丁解牛的熟练动作和美妙音响,再写文惠君的夸赞,引出庖丁对自己追求的“道”的解说,以此表明主旨。条理清楚,层次分明。
【小题4】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
(2)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
【小题5】庖丁解牛的故事谈到“依乎天理”“因其固然”,它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4.现代文阅读(共1题)

13.

   我 在

记得是小学三年级,偶然生病,不能去上学,于是抱膝坐在床上,心里竟有一份巨大幽沉至今犹不能忘的凄凉。为什么痛呢?只因你知道,你的好朋友都在那里,而你偏不在,于是你痴痴地想,他们此刻在操场上追追打打吗?他们在教室里挨骂吗?他们到底在干什么啊?不管是好是歹,我想跟他们在一起啊!

于是,开始喜欢点名,大清早,大家都坐得好好的,小脸还没有开始脏,小手还没有汗湿。老师叫:“XXX!” “在!” 正经而清脆,仿佛不是回答老师,而是回答宇宙乾坤,告诉天地,告诉历史,说,有一个孩子”在”这里。

回答”在”字,对我而言总是一种饱满的幸福。

人们心中的神明,所以神明,也无非由于“昔在、今在、恒在”,以及“无所不在”的特质。而身为一个人,我对自己“只能出现于这个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感到另一种可贵,仿佛我是拼图板上扭曲奇特的一块小形状,单独看,毫无意义,及至恰恰嵌在适当的时空,却也是不可少的一块。

其实人与人之间,或为亲情或为友情或为爱情,哪一种亲密的情谊不是基于我在这里、刚好,你也在这里的前题?一切的爱,不就是“同在”的缘份吗?

有一年,和丈夫带着一团的年轻人到美国和欧洲去表演,我坚持选崔颢的《长干曲》作为开幕曲,在一站复一站的陌生城市里,舞台上碧色绸子抖出来粼粼水波,唐人乐府悠然导出:“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渺渺烟波里,只因错肩而过,只因你在清风我在明月,只因彼此皆在这地球,而地球对于个体生命来说又实在太大,所以不免停舟问一句话,问一问彼此隶属的籍贯,问一问昔日所生、他年所葬的故里,那年夏天,我们也是这样一路去问海外中国人的隶属所在的啊!

我喜欢让自己是一个”紧急待命”的人,随时能说“我在,我在这里!”

那是端午节的晚上,在澎湖的小离岛。为了纪念屈原,渔人那一天不出海,小学校长陪着我们和家长会的朋友吃饭,那些面对台北人和读书人自觉有一份卑抑的渔人,一喝了酒,竟人人急着说起话来,说他们没有淡水的日子怎么苦,说淡水管如何修好了又坏了,说他们宁可倾家荡产,也不要天天开船到别的岛上去搬运淡水…… 而他们嘴里所说的淡水,在台北人看来,也不过是咸涩难咽的怪味水罢了——只是于他们却是遥不可及的美梦。

我们原来只是想去捐书,只是想为孩子们设置阅览室,没有料到他们红着脸粗着脖子叫嚷的却是水!我能为他们做什么?在同盏共饮的黄昏,也许什么都不能,但至少我在这里,在倾听,在思索我能做的事……

《旧约·创世纪》里,堕落后的亚当在凉风乍至的伊甸园把自己藏匿起来。上帝说:“亚当,你在哪里?”他噤而不答。 如果是我,我会走出,说:“上帝,我在,我在这里,请你看着我,我在这里。不比一个凡人好,也不比一个凡人坏,我有我的逊顺祥和,也有我的叛逆凶戾,我在我无限的求真求美的梦里,也在我脆弱不堪一击的人性里。上帝啊,俯察我,我在这里。”

我在”,意思是说我出席了,在生命的大教室里。

几年前,我在山里说过的一句话容许我再说一遍,作为终响:

“树在。山在。大地在。岁月在。我在。你还要怎样更好的世界?”

【小题1】文中说“心里竟有一份巨大幽沉至今犹不能忘的凄凉”这份凄凉具体指什么?
【小题2】第4段中加线的“另一种可贵”指的是:(用自己的话回答)
【小题3】从“端午节晚上”的片段,可以看出“我”怎样的性格特点?
【小题4】说说下列材料在文中的作用
(1) 引用《长干曲》一诗的作用是什么?
(2) 文中提到亚当的故事,是为了表达什么?
【小题5】“大清早,大家都坐得好好的,小脸还没有开始脏,小手还没有汗湿。”这句描写有什么作用?
【小题6】倒数第3段画线语句在文中的作用是:
【小题7】下列对文意分析、鉴赏正确的两项是( )
A.“我”三年级时曾因病不能上学,便体会到了“在”的重要,意识到了老师点名时的一声应答,是对宇宙和历史宣告:“我在”。
B.“同在”是一种缘分,“同在”是产生各种爱的前提,如果不是同时同地的共在共处,就不可能产生相亲相近的美好情感。
C.文章尾句直抒胸臆,是对自己、也是对读者的叩问与警策。语句短小,而含义丰厚;语气斩截,反复点题,具有强烈的震撼作用。
D.本文以一个“在”字统领全篇,表达了对生命存在的珍视及强烈的责任意识;还有建立在对人性理性思考之上的自信与坦诚。
E.全文“形散神聚”,笔触涉及古今中外,而不乏生动的细节描写;语言朴素自然,行文层层深入,统篇充满思辨色彩。

5.命题作文(共1题)

14.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中国历史上,有着精彩人生的杰出人物数不胜数,但他们的思想、个性、追求和经历又是各不相同的。以天下为己任, “知其不可为而为之”,一生实践“仁”的理想而不动摇,是孔子的人生; “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是项羽的人生; “不为五斗米而折腰”,弃官归园田, “立足本色”,饮酒赏菊自得其乐,是陶渊明的人生; “还我河山”、 “了却君王天下事”, “精忠报国”、死而后已,是岳飞的人生……

请以“精彩的人生”为标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立意自定:  (2)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3)不少于800字。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9道)

    诗歌鉴赏:(2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1道)

    命题作文:(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