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巨野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三12月月考地理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505710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9/12/30

1.综合题(共1题)

1.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苜蓿喜多晴少雨的天气和干燥温暖的气候,是奶牛高端粗饲料,可提高牛奶的蛋白质含量,素有“牧草之王”的美誉。美国是世界上苜蓿种植面积、出口量最大的国家。2011年,中国一公司在犹他州北部购买了面积达13万亩的艾斯克兰迪农场以及绿河的“水权”,用于苜蓿种植。此处的苜蓿每年5月收割头茬,每茬约28天,可收割4茬,种植耗水量较大。苜蓿在我国国内供不应求。201 7年1月18日,农业部发布《全国苜蓿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规划”提出苜蓿供给立足“国内为主、适当进口”的原则,到2020年,新增优质苜蓿种植面积300万亩,增加优质苜蓿产量180万吨。
下图示意美国部分区域,甲地年均温19.5℃,年降水量10 4.8mm,是优质苜蓿产区。

(1)简析我国投资商在甲地种植苜蓿的原因。
(2)把苜蓿干草从甲地运到洛杉矶比从洛杉矾运往天津的成本还要高,试从交通运输因素分析其原因。
(3)有人建议我国南方部分农耕区可以借政策东风,大力发展苜蓿种植,以提高目前国内供给。你认为是否可行?请阐明理由。

2.单选题(共5题)

2.

   河漫滩是指河谷底部在洪水期才被淹没的部分,位于河床一侧或两侧,由河流的横向迁移和洪水和沉积作用形成,如图为“河漫滩剖面示意图”。

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据材料分析,河漫滩发育较好的河流是(   )
A.山区水位季节变化小的河流B.平原水位季节变化大的河流
C.山区水位季节变化大的河流D.平原水位季节变化小的河流
【小题2】若图中河床各处岩性相同,则河道中水流侵蚀作用最强的位置是(   )
A.甲B.乙C.丙D.丁
3.

   我国传统村落指民国以前建村,较好地保留了历史沿革,村落内建筑环境、建筑风貌和村落选址未有大的变动,具有独特民风民俗,虽经历久远年代,但至今仍为人们服务的村落。下图示意河南传统村落分布。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造成河南传统村落空间分布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交通B.地形
C.气候D.文化
【小题2】河南省中西部传统村落保留数量多的主要原因是(  )
A.人口迁出少B.中原文化历史悠久
C.交通不方便D.现代化农业水平高
4.
图示意青藏线唐古拉山段某处的景观,该装置是为保护青藏公路而建的工程设施。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推测该装置的主要作用是
A.防止冻土融化B.防止水土流失
C.防止滑坡D.防止低温对路基的破坏
【小题2】对该装置破坏最大的原因可能是
A.野生动物的破坏B.低温的破坏
C.紫外线强烈的破坏D.大风的破坏
5.
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二十四节气,几千年来对我国农牧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一些与节气相关的农谚充分反映了这一点。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农谚“谷雨前后,种瓜点豆”的意思是谷雨节气到来的时间雨水滋润大地,是播种移苗、埯瓜点豆的最佳时节。此时播种,水热矛盾最大的地区是
A.华北地区B.华南地区
C.东北地区D.西南地区
【小题2】半个多世纪前,指导东北某地农业生产的谚语是“立夏到小满,种啥都不晚”,现在的谚语是“谷雨到立夏,种啥都不怕”。这一变化反映了
A.农作物品种的改良B.当地降水增加
C.农业耕作技术提高D.当地气候变暖
6.
下图为浙江省三次产业产值比重与城镇人口比重变化统计图。 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表示城镇人口比重的是
A.①B.②C.③D.④
【小题2】图中折线反映了
A.城镇人口比重显著下降
B.第一产业产值逐年下降
C.第三产业发展是城市化的主要动力
D.第二产业比重变化与城市化正相关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1道)

    单选题:(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