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届浙江省绍兴一中高三下学期回头考试语文试卷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505523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7/7/19

1.选择题(共5题)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没有错误的一组是()
A.框(kuānɡ)架嬗(shàn)变洗涮(shuàn)舐(shì)犊情深
B.奇葩(pā)羞赧(năn)骠(biào)勇宵衣旰(gàn)食
C.胼(pián)胝给养(jǐ)沉疴(kē)捉襟见肘(zhŏu)
D.妯(zhóu)娌笑靥(yè)恪(kè)守暴戾恣睢(suì)
2.
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依次是()
当我开始我的写作生涯时,像每个青年作家那样有一个明确的迫切感,就是要表现自己的时代。。
①   我试图在推动我写作的那种富于冒险精神的、流浪汉小说式的内在节奏,与世界那乱
作一团的、有时充满戏剧性有时充满怪诞感的奇观之间,找到某种平衡。
②也许到了那时候,我才渐渐意识到世界的重量、惯性和暧昧性——这种特质从一开始就如影随形紧跟着写作,除非你想办法躲避它。
③很快我就意识到,在理应成为我的原材料的生活事实与我希望在写作中体现的轻逸笔触之间,存在着一道鸿沟,我必须付出日益巨大的努力去跨越它。
④我满脑子良好的愿望,试图使自己与推动本世纪各种事件的那些无情的能量联系起来,不管是集体事件还是个人事件。
A.①④③②B.①④②③C.④①③②D.③②①④
3.“一个国家的硬实力搞不好,可能一打就败;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搞不好,可能不打
自败。”对我们来说,要避免不打自败,第一位的是要
4.“一个国家的硬实力搞不好,可能一打就败;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搞不好,可能不打
自败。”对我们来说,要避免不打自败,第一位的是要
5.

分布在欧洲西部的人种主要是 (   )

2.名著阅读(共1题)

6.
阅读《论语》中的两则文字,回答问题。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①。”
子夏曰:“贤②贤易③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④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注①文:古代文献。主要有诗、书、礼、乐等文化知识。②贤:尊重③易:轻视④致:尽力。这是说把生命奉献给君主。
(1)孔子认为教育重在培养人的什么?请用自己的话概括(1分)
(2)子夏的观点是怎样的?他的话跟孔子的话有怎样的关系?(3分)

3.语言表达(共1题)

7.
巴以冲突由来已久,争取和平是两国人民的共同心声。在一次联合国会议上,巴勒斯坦领导人阿拉法特发表了一篇著名的演说,最后一段是:“我是带着橄榄枝来的,也是带着一个自由战士的枪来的,请不要让橄榄枝从我手中滑落。”
阿拉法特的话表明了他对巴以关系的鲜明态度,包含了三种信息,请分条写出。(4分)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5道)

    名著阅读:(1道)

    语言表达:(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