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北京市门头沟育园中学高三阶段考试(二)语文试卷(带解析)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505438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7/7/19

1.选择题(共5题)

1.
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划线的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凋敝集思广议歉(jiū)便(biàn)宜行事
B.慰籍条分缕析粗(ɡuǎnɡ)呼天(qiǎnɡ)地
C.妥贴鸠占鹊巢(zhá )记戛(ɡá)然而止
D.羸弱彪炳史册信(jiān)向(yú)而泣
2.
在语段中的横线处填入下列语句,衔接恰当的一项是(   )
各门艺术的意象都可触类旁通。书画家可以从剑的飞舞中得到一种特殊的筋肉感觉来助笔力,可以得到一种特殊的胸襟来增进书画的神韵和气势。推广一点说, ,使你在无形中驱遣它,左右它,一笔一划的舞动中都潜寓它们的韵致和气魄。
①鱼跃莺飞,风起水涌,以至于一尘之微
②但是到挥毫运斤之时,它们都会涌到手腕上来
③凡是艺术家都不宜只在本行范围内用功夫
④当其进入感官时我们常常不自觉其在心灵中可生何种影响
⑤而须处处留心玩索,才会有深厚的修养
A.①③④⑤②B.③⑤①④②
C.③①④②⑤D.①②④③⑤
3.

根据下列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

4.

根据下列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

5.

某品牌洁厕灵的成分是硫酸与盐酸的混合溶液,某课外活动小组想测定该品牌洁厕灵溶液中H2SO4的浓度。取20g该品牌的洁厕灵溶于烧杯中,不断滴加溶质质量分数为17.1%的氢氧化钡溶液,反应过程中烧杯中产生沉淀质量和烧杯中溶液pH值变化部分数据如表所(已知BaCl2溶液的pH=7),求:

滴加氢氧化钡溶液的质量/g

5

10

25

30

烧杯中产生沉淀的质量/g

1.165

2.33

4.66

4.66

2.现代文阅读(共3题)

6.
一剪梅·(南宋)刘克庄
余赴广东,实之①夜饯于风亭
束缊②宵行十里强,挑得诗囊,抛了衣囊。天寒路滑马蹄僵,元③是王郎,来送刘郎。   
洒酣耳热说文章,惊倒邻墙,推倒胡床④。旁观拍手笑疏狂,疏又何妨,狂又何妨!
  注:①实之:王迈,字实之,刘克庄好友。   ②束缊(yùn):捆乱麻做火把。    ③元:通“原”。 ④胡床:一种可以折叠的轻便坐具。 
【小题1】下列对词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天寒路滑马蹄僵”,既写出天气恶劣、行路之难,又衬托出王迈为人热情。
B.“酒酣耳热说文章”,酒宴上作者与朋友不话别却谈起文章,作者构思巧妙。
C.“旁观拍手笑疏狂”,旁观的王迈鼓掌大笑,与作者高谈阔论的狂态相映成趣。
D.“束缢宵行十里强”,开门见山写出连夜行路的情景,紧扣小序中“夜”字。
【小题2】这首词下阙的最后两句抒情很有特点,结合语境试作分析。(4分)  
【小题3】这首词刻画了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请选择其中的一个,结合诗句进行分析。(200字左右)(12分)
7.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题。
生长在历史中的青藤
王敦贤
①我此来绍兴,是拜谒青藤书屋,凭吊饱受世间苦难的明代文学艺术大师徐渭的。
②走进书屋大门,迎面是一个小小的冷清的园子。园子尽头是一间后人重建的前后两室的老式瓦房。前室正中悬挂着明末大画家陈洪绶题写的“青藤书屋”匾额和徐渭画像。
③眼前的书屋与徐渭自己所画的“青藤书屋图”已大相径庭。徐渭的画上,是几间排列不规则的草屋,正如他在画上所题,“几间东倒西歪屋”。而据他题词的下句“一个南腔北调人”来推断,徐渭的晚年直至去世都是在那几间草屋中度过的。尽管书屋为后人重建,但确是在青藤书屋的故址上,这是毋须怀疑的。书屋旁的小天井里,那十尺见方、徐渭所称“天池”的小水池还在,天池正中竖有一方形石柱,上刻“砥柱中流”四字,也是徐渭手笔。靠墙,青砖砌成的花坛上,那一棵郁郁葱葱的青藤虽为后人补植,但在那同样的位置,徐渭手植的一棵青藤也确实蓊郁过。倔强孤傲长于顽石之中而终年葱绿的青藤,正是徐渭的精神象征,无怪乎他以“青藤”作为自己的别号了。
④我在这徐渭狂啸过、痛哭过的青藤书屋里久久地低徊默想,一阵阵寒意透进骨髓。这位旷世奇才,诗文书画俱佳的艺术大家,并非恃才傲物的狂狷之士,仅从他的《镜湖竹枝词》即可看出,他是热爱世俗生活的啊!可世俗生活却怎么也容不下他。一只看不见的手,在他刚刚成年时就给他预设了种种打击,直到他去世。
⑤徐渭少年时便才华显露,可却连续八次乡试未中。他当过幕宾,参加过抗倭斗争并立了功,参加过反奸相严嵩的斗争,曾六次坐牢。他一生穷困潦倒,晚年靠卖书画度日。为了生存,数千卷心爱的藏书也变卖一空,最后在贫困交加中离开了人世。
⑥这便是天才的命运吗?
⑦我想,设若命运改变一下徐渭的品格,他的人生又将是怎样一种境况呢?假如他不那么张扬个性,以他的才华,在科举考试中会一路顺利,那也就成了几品大员,锦衣玉食、宝马香车少得了吗?即使科举不中,随和一些,隐忍一些,找关系,托门子,拿自己的作品当礼送,在哪家权贵门下做个清客,总是可能的吧,也可衣食无忧,免遭冻馁啊!
⑧当我踱进展室,看见《黄甲图》和《墨葡萄图》时,立即否定了自己荒唐的设想。徐渭笔下的汪洋恣肆,乃是一个天才画家内心深度焦虑的宣泄。正是这种宣泄,构成了他艺术的精魂。他是那样的孤高,那样的自信,那样的卓尔不群,那样的反叛正统。要这样的艺术天才、反传统的斗士去迎合世风、摧眉折腰是不可想象的。如果他真的放弃坚守,出卖自己,他还能做这水墨淋漓、恣肆放纵的画吗?还会有强心铁骨、才横笔豪的书法吗?还会有血气奔涌悲声如诉的诗文吗?不,不会有了。那就不会有我们现在称道的徐渭了。往深里想,命运也是公正的。在他那神秘之手的一再敲打下,徐渭落魄、困顿、遭受诟辱,在贫病中死去;但同是这敲打,又造就了徐渭独特的、后人难以企及的艺术品格。
⑨命运之手敲打过古人,也敲打着今人。我本是来凭吊徐渭的,本以为能在凭吊之后走笔行文,痛斥龌龊的世俗,给徐渭以真挚的悲悯,不想倒是徐渭先生悲悯了我。尽管我未遭冻馁,但我有属于我自己的哪怕一小片精神领地吗?有徐渭那种“深山无人收,颗颗明珠走”的坚信自己是明珠的自信吗?
⑩我站在书屋前,久久地、久久地凝视着眼前的青藤。这株在人们心目中存活了400多年的青藤啊。时间的推移,只会使它愈益葱茏。这株青藤已生长在人类的历史中了。
【小题1】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青藤书屋的前室正中悬挂着明末大画家陈洪绶题写的“青藤书屋”匾额,徐渭的晚年就是在绍兴的这几间老式瓦屋中度过的。
B.作者写到书屋旁的“天池”及出自徐渭手笔的“砥柱中流”四字,证明了此地的确是青藤书屋的旧址,也透露着徐渭的志趣。
C.徐渭曾在靠墙的花坛处亲手种过一株青藤,并将“青藤”作为自己的别号。青藤倔强孤傲、终年葱绿,正是他精神的象征。
D.徐渭曾经参加过抗倭斗争和反奸相严嵩的斗争,正因为有过这样的斗争经历,他的作品才会具有强心铁骨,才会才横笔豪。
E. 徐渭笔下的汪洋恣肆,是内心深度焦虑的宣泄。是命运的敲打,造就了他独特的艺术品格,所以作者说“命运也是公正的”。
【小题2】请具体说说,作者感到“一阵阵寒意透进骨髓”的原因是什么?(4分)
【小题3】第⑦段中作者假设了徐渭品格改变后可能出现的人生境况,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分)
【小题4】徐渭多才多艺,学识品格都给当世及后代留下深远影响。结合全文,概括徐渭广受人们推崇的原因,我们从中可获得哪些启示?请结合原文并联系现实加以探究。(8分)
8.
在人们的印象中,孔子是一位浓眉长髯的的老者,就像相传为唐代吴道子所绘《先师孔子行教像》上的孔子一样。然而,事实很可能正好相反。
20年前,《齐鲁学刊》发表过一篇文章,题目是《孔子体态、相貌考》。这篇文章有两点使人印象深刻:一是孔子身高超过1.90米,二是孔子可能没有胡须。
说孔子身材高大没有问题,史书中众口一词地说他“长九尺有六寸”,应当可信。这些典籍所记尺度为周制,周制一尺合今19.91厘米,照此计算,九尺六寸约等于今191厘米。即使在今天,他也称得上“山东大汉”了。
除了身材高大,孔子上身长下身短、微微驼背、胳膊稍长、天庭饱满。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孔子可能胖瘦不同,但总体上略瘦。他一生坎坷而操劳,《韩诗外传》说他“自东自西,自南自北,匍匐救之”,以挽救“百姓靡安,莫之纪纲,礼义废坏,人伦不理”的危局。周游列国时,有个说他“累累若丧家之狗”。“累累”就是劳累、操劳的样子。孔颖达疏说:“丧容瘦瘠,累累然”。孔子人生的绝大多数时期,其身材可能都相对较瘦。
没有须眉更是他的奇特之处。有一本署名孔鲋所著的《孔丛子》,这是一部相当于“孔氏夸记”的书。在该书的《居卫》篇中,记有子思与齐君的对话,论述人之贤圣在德不在貌。子思说:““吾先君 ① ,而天下王侯不以此损其敬”。子思所谓“先君”就是孔子,子思明确说孔“ ② ”。所以,孔子天生没有浓密的眉毛,更不会有修长的胡须。
据记载,当时在场的有齐君的宠臣,那人的特点正是“ ③ ”,所以齐君对子思说:“假如相貌可以交换,我可以将他的须眉送给你。”子思则说只是担心不能继承前人的美德,并不担心“毛须之不茂”。可见,不仅孔子“  ④ ”,他的孙子子思也“ ⑤ ”。
以前,人们往往以《孔丛子》为伪书而:睁这些材料置之不理,现在看来事情并不这么简单。该书虽然不可都当作“真正的史实”,但像孔子祖孙有无须眉这样的重要事项,恐怕不会没有依据。
人们通常看到的“孔子行教像”,最早出于唐朝著名的宫廷画家吴道子之手,但他似乎并没有认真查考资料。另一方面,受《孔丛子》伪书说的影响,以后的孔子画像便以讹传讹,孔子画像、雕像都浓眉长髯。实际上,前人也指出孔子没有须眉,如明陈继儒《群碎录》、清杭世骏《订讹类编》就说:孔子无须,今像多须,误。    (本文作者杨朝明。有改动) 
【小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本文作者旁征博引,仔细考证了历史上孔子的真实形象。
B.孔子身材高大,天庭饱满。他一生坎坷操劳,体形较瘦。
C.作者引用《孔丛子》,意在说明该书不可当作真正的史实。
D.吴道子之后,便再无人指出孔子的画像是以讹传讹之作了。
【小题2】把“美须眉”“生无须眉”“毛须之不茂”分别填入标序号的横线处。(5分)
 ②  ④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5道)

    现代文阅读:(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5